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核心素养席卷教育界,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教育热点,也是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小学阶段是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利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体育品格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交往习惯,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小学《体育》学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途径,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1 概念界定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系统学习,逐渐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最终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品德等。
于素梅在《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指出: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由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3个维度组成,并具体划分为6个要素,体育精神包含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运动实践包含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促进包含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运动实践是体能、技能与心理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健康促进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而体育精神是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所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等。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规则意识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凸显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2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意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充分说明了规则意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规则是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要尊重的行为准则,规则意识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持。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甚至不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情况,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学生缺乏规则意识,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黄金时期,从幼儿园到小学整个生涯都属于小学生社会化的形成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强、活泼好动,抓住这个关键的阶段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从教师的“他律”,到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再到学生形成自律意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最终为学生走向社会变成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具备良好公民道德的人奠定基础。
体育课程具有生动有趣的竞赛和游戏、形式多样的技术练习内容、变化多端的练习形式等元素,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这个方面非常突出。体育教师如果能将规则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课堂,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高效,对其他学科的课堂也是大有裨益。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途径和策略
3.1 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目标化
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在每一环节中融入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确立目标导向。在基本的体能训练中,在健康知识学习中,在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习中,学生需要遵循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则。规则是行为准则,权威性和不可置疑性会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当教学内容为篮球的教学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会拿篮球当作足球踢着玩,有同学在练习运球时用双手同时触球来运球,这些行为显然与篮球的运球规则相悖,需要马上进行纠正。所以,构建规则意识培养的目标,把它融进每一节体育课,这是学生养成遵守规则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3.2 规则意识培养的可操作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体育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讲解无论多全面,都不如学生自己亲自参与其中。教师在教学中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后,学生需要在练习中将这种意识变得付诸于行为。这种实用性表现在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他们将规则意识由最初的执行教师的要求演变内化,这就是规则意识强化甚至是固化的过程。练习让小学生明白任何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都是有规则的,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强人所难,只有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将学习的任务呈现最好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在规则意识中的可操作性十分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规则与规范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对违反了规则的行为必须做出相应的惩戒,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树立规则的威严性和不可置疑性。
3.3 在竞赛和游戏活动中强化规则意识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竞赛和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在竞赛和游戏中需要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只有这样竞赛和游戏才能完成。对于在比赛中违反了规则的以放将被警告、扣分、比赛终止、比赛判输等等惩罚。无形之中,学生就会敬畏规则,遵守规则,那些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不但隊友会指其修正,教练、老师和观众也会督促做出改正,通过这种强化过程,学生的规则意识会明显提高。
小学阶段是规则意识培养的黄金时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规则意识的培养,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作者单位:佛山市惠景小学)
1 概念界定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系统学习,逐渐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最终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品德等。
于素梅在《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指出: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由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3个维度组成,并具体划分为6个要素,体育精神包含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运动实践包含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促进包含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运动实践是体能、技能与心理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健康促进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而体育精神是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所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等。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规则意识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凸显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2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意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充分说明了规则意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规则是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要尊重的行为准则,规则意识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持。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甚至不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情况,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学生缺乏规则意识,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黄金时期,从幼儿园到小学整个生涯都属于小学生社会化的形成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强、活泼好动,抓住这个关键的阶段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从教师的“他律”,到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再到学生形成自律意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最终为学生走向社会变成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具备良好公民道德的人奠定基础。
体育课程具有生动有趣的竞赛和游戏、形式多样的技术练习内容、变化多端的练习形式等元素,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这个方面非常突出。体育教师如果能将规则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课堂,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高效,对其他学科的课堂也是大有裨益。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途径和策略
3.1 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目标化
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在每一环节中融入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确立目标导向。在基本的体能训练中,在健康知识学习中,在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习中,学生需要遵循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则。规则是行为准则,权威性和不可置疑性会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当教学内容为篮球的教学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会拿篮球当作足球踢着玩,有同学在练习运球时用双手同时触球来运球,这些行为显然与篮球的运球规则相悖,需要马上进行纠正。所以,构建规则意识培养的目标,把它融进每一节体育课,这是学生养成遵守规则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3.2 规则意识培养的可操作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体育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讲解无论多全面,都不如学生自己亲自参与其中。教师在教学中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后,学生需要在练习中将这种意识变得付诸于行为。这种实用性表现在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他们将规则意识由最初的执行教师的要求演变内化,这就是规则意识强化甚至是固化的过程。练习让小学生明白任何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都是有规则的,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强人所难,只有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将学习的任务呈现最好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在规则意识中的可操作性十分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规则与规范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对违反了规则的行为必须做出相应的惩戒,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树立规则的威严性和不可置疑性。
3.3 在竞赛和游戏活动中强化规则意识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竞赛和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在竞赛和游戏中需要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只有这样竞赛和游戏才能完成。对于在比赛中违反了规则的以放将被警告、扣分、比赛终止、比赛判输等等惩罚。无形之中,学生就会敬畏规则,遵守规则,那些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不但隊友会指其修正,教练、老师和观众也会督促做出改正,通过这种强化过程,学生的规则意识会明显提高。
小学阶段是规则意识培养的黄金时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规则意识的培养,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作者单位:佛山市惠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