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谦恭,走遍天下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家宝总理有这样的一句话:处世唯“谦”字了得,若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个孤苦伶仃、千夫所指的骂名下场。
  谦恭是当代人缺少的品德。现实中许多人(包括我们的学生)在面对别人或人际交往中缺少谦恭的姿态。这里有诸多的因素,或是社会风气使然,或是修养高低所致,或是个人心境影响,更有教育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会不时看见有些人趾高气扬、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更有一些人只与自己投缘的说说笑笑,对于别人一概视为陌路,哪怕是长者、领导、名人、外宾、领袖,绝对不会表露丝毫的尊敬与谦恭。他们见到乞丐、盲人、伤者、病号等,就算有求与他也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谦恭是文明程度的体现,是礼仪的核心所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谦让、恭敬既是对自我的克制与约束,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与友爱;谦恭是君子终生恪守的准则,是个人走向社会的必备素质,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谦恭是文明人必有的胸怀。如果要问,您每天出门时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答案可能会有许多,而大部分都是为个人学习、生活与工作所做的准备,给别人的就不多。因为人每每出门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
  读了《论语》,我们就会发现有这样一种东西,如果每天出门都带着它,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方便与收获,也会让别人分享快乐与幸福,它就是一颗谦恭的心。有一天,孔子的学生仲弓问什么是仁时,先生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论语·颜渊二十》)意思是,出门待人做事就好像接待贵重的客人,役使百姓就好比从事重大的祭祀活动。孔子将“出门”这一个体行为与“使民”这一社会行为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爱人、敬人,如见大宾;爱民、用民,如承大祭。这是怎样的胸怀呀!“使民如承大祭”“使民以时,不违农时”事关国家兴亡、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和人民幸福,即便我们没有实践的机会,但“出门如见大宾”的主动与热情,我们完全可以仿效与接纳。
  谦恭是孔圣先师待人处世之道。孔子眼中的“大宾”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人(“好色不好德”的人、小人、老好人、不学习的人除外),特别是那些处于社会低层的人、不幸的人,《论语·乡党第十》记载:孔子“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意思是,孔子出门看见哪些穿丧服的、即使关系很亲近,也一定变得严肃。看见戴礼帽的和盲人,即使经常相见,也一定以礼相待。看见穿送葬衣服的人,要凭轼致意。看见背负着国家图籍的人,也要凭轼致意。让人敬佩的是他对于盲人的格外尊重。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对此有十分详细的描述:师冕见,及阶,子日:“阶也。”及席,子日:“席也。”皆坐,子告之日:“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日:“与师言之,道与?”子日:“然。固相师之道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孔子接见一个叫冕的乐师,乐师上台阶,孔子说:“这是台阶。,’到了座席跟前,孔子说:“这是座席。”等到大家都坐下,孔子告诉乐师:“某人在这里,某人在那里。”等到乐师冕出门后,子张问老师:“您与盲人说了这么多,这是对待盲人的独到方式吗?”孔子说:“是。”当乐师造访时,他以极其规范的礼节,面带微笑,出门迎上去,牵着他的手。盲人虽有“相”搀扶,孔子却要步步引导,台子跟前、坐席跟前及时提示,让乐师小心,显示出孔子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及至坐下,孔子还是要一一介绍在座的客人。从头至尾,孔子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盲人乐师。这不仅是因为孔子喜欢音乐,而是他对盲人的无比尊重!这些我们可以想到,也觉得应该做,但没有去做,正是犯了“善小而不为”的毛病。
  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内涵。有一次,陈子禽问子贡:先生到达任何一个国家,一定会知晓这里的政事,是打听来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而得之。”孔子之所以悟彻大道成为圣人,一个十分重要的奥秘是他具有“温、良、恭、俭、让”的高尚品德,他温存而和蔼,给人以最舒心的慰藉;他善良而慈祥,给人以最真切的关爱;他谦虚而恭敬,给人以最踏实的自信;
  他节俭而质朴,给人以最纯真的亲近;他含蓄而内敛,给人以最自由的享受。
  人除了自然属性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要让社会所容纳并具有一定的地位,必须有一颗谦恭而仁爱的心。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只要心怀谦恭,就能走遍天下。孔子是这样做的,伟人们是这样做的,君子是这样做的,我们也应该让受教育者这样去做。
  
其他文献
---以Pep Book4 Unit2 What time is it?为例  单词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是完成对话教学和其它教学的前提。怎样让每个孩子愉快的学会单词的发音、掌握词意并更有效地加以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平常单词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注重孩子们在课后的有效运用。  一、以课堂为突破口,让孩子掌握准确的发音,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PEP
期刊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很多人对于过传统节日已经淡化,对节日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在时尚文化的冲击下,把一些中国文化的传统魅力都丢失了,这些现象在我们孩子身上也有所体现。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越是民族越有生命力。”因此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函
期刊
培训校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校长的管理素质,让他们具有大局意识,能够从国家、世界教育发展的高度看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更理智地进行思考,做到既有超前思维,又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力保学校管理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当前,培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习大政方针,明确宏观目标  通过学习2010年新世纪第一次全教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领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适应加快
期刊
诵读古诗文活动是指围绕经典古诗文开展的一系列的有意义的吟诵、理解、欣赏、研究、创新、积累等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指在诵读、欣赏、研究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爱国情操,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人文素质的提升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中华古诗文就是我国优秀人文文化的载体,我们通过对中华古诗文进行一系列个性化的吟诵、理
期刊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句子开篇,又分别以其中的八个观点为各章题目,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行提出要求,核心思想是做人,做一个具有“忠、孝、礼、仪、智、信、仁、勇”道德品质的人。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育人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爱信,泛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透过孔子这段话让我们再次明确了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文化知识学习之间的先后关系,也就是成才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孔子
期刊
一、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重要性中国的风俗是中国文化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贝遗产,它蕴涵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聪明善良、淳朴友好等优良品格以及自强自立等民俗精神。  根据《学前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让孩子感知、体验传统节日热烈、喜庆、欢乐等浓浓的节日气氛,初步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及社会规范,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让教师、家长都来了解
期刊
2012年全省教育督导工作要根据省教育厅2012年工作要点,具体做好如下工作:  一、全面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中小学校的“全覆盖”督导评估  省上草拟了《关于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的意见》,征求各地意见后将下发各地,作为对全省建立全省督学责任区制度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全省各情况差异较大,应根据全省总体部署,结合按各自实际情况,建立切合实际的责任区,这项工作今年各市州要全面启动。这项工作最关键的是要解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乡土资源是孩子每天生活于其中的  现实世界,具有鲜明的亲历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我园地处玉门新市区,有着特殊的乡土历史、人文景观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也是学生需要逐步掌握的学习方式之一。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拔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展开、推进的。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梳理的常用的探究策略,期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动手操作式探究。  当学生面对操作性强的探究问题时,常采用
期刊
在长期的初、局中政治教字过程甲,笔者认为,政治教师只有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使政治课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脉搏,才能使政治课流淌着源头活水。  一、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时政资料,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反映的多数是社会热点问题,平时可将这些节目编辑录像,在讲“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