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小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在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熏陶下,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再被动接受教师的教诲,而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但小学生受年龄限制,认识水平比较低,鉴别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与社会现象的反差,往往会在他们的思想上、行动上反映出来,同时也常常反映到课堂教学上,成为阻碍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重要原因。
如果能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把课文目标设计为讨论辨析题,并组合成一个贯穿整堂课教学目标的“中心话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中心话题”说真话,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明辨是非,培育情感,增强思品教学的真实效果,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发展智力,培养求真、求实的精神。也使思品课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也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1 鼓励学生说实话
提高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创设一种引导学生敢说的氛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敢说真话的前提。
如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小窗口 大世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什么是大众传媒以及大众传媒的种类”这一目标有更深的理解,让学生在说话中有例可举、有话可说,我预先让学生进行小调查:哪些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的节目比较受欢迎?由于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在课堂上学生针对具体事例实话实说,为实现课文目标打下了基础。一个学生说:爷爷喜欢看新闻联播,但更喜欢看河南豫剧,特别是周末举行的豫剧擂台赛,爷爷更是看得津津有味。爷爷常说,作为一个河南人不能忘了自己的家乡戏。我喜欢看《读写知识报》,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个学生说:外婆喜欢看烹调方面的书,可以给我们做出色香味美的佳肴。妈妈喜欢看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提高自己的修养。我喜欢上音乐网,一边听优美的旋律,一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感觉很爽。……这样,同学们通过谈具体的例子不仅了解了大众媒体的含义,更好地理解了大众媒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话锋一转,随着大众传媒的多样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越来越多,但摆在面前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請同学们谈一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谈认识,说真话,大胆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观点。通过实话实说,大家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而且也对社会上一些传媒的不良影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有选择的看一些健康、高尚的娱乐节目。
2 培养学生真实感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接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一定意义上,要看在情感上能多大程度打动学生的心,使其有真诚的情感萌发与真实的感知。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到学习气氛、手段,都要考虑情感的真实性,并在课堂上创造特定氛围,通过学生实话实说,培养学生真实的思想感情。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伸出爱的手》,为了讲清“要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道理,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用真挚的语言向学生叙述:“画面上的小姑娘以前和大家一样正常、快乐地生活着,可是在她5岁的时候,病魔夺去了她的双腿。从此,轮椅伴她至今……同学们,当她看到你们蹦蹦跳跳自由玩耍时,她会怎样想?”学生纷纷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积极体验,把小姑娘羡慕别人、难过、伤心、痛苦的心情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时,老师顺势追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人在旁边嘲笑她,你会怎样?”顿时学生的真情再次被点燃,用激动的语言传达出他们对残疾人的同情:“怎么能这样,我一定要批评他,还要帮助这位小姑娘!”“人家已经这样痛苦了,嘲笑她是雪上加霜。”“这样做太不进道德,不讲文明了。”“要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教学目标在学生心底留下深深的印痕。
世界上最纯真的莫过于孩子的心灵,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实话实说,真情释放,是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真实性,必须重视教育的时代特征,认识和理解当代少年儿童的真实想法,以真实的民主氛围去诱导学生说真话实话,以教师的真挚去换取学生的真心,激发学生的真情,以教师传授的真“理”去催发学生获取真“知”的欲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能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把课文目标设计为讨论辨析题,并组合成一个贯穿整堂课教学目标的“中心话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中心话题”说真话,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明辨是非,培育情感,增强思品教学的真实效果,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发展智力,培养求真、求实的精神。也使思品课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也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1 鼓励学生说实话
提高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创设一种引导学生敢说的氛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敢说真话的前提。
如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小窗口 大世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什么是大众传媒以及大众传媒的种类”这一目标有更深的理解,让学生在说话中有例可举、有话可说,我预先让学生进行小调查:哪些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的节目比较受欢迎?由于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在课堂上学生针对具体事例实话实说,为实现课文目标打下了基础。一个学生说:爷爷喜欢看新闻联播,但更喜欢看河南豫剧,特别是周末举行的豫剧擂台赛,爷爷更是看得津津有味。爷爷常说,作为一个河南人不能忘了自己的家乡戏。我喜欢看《读写知识报》,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个学生说:外婆喜欢看烹调方面的书,可以给我们做出色香味美的佳肴。妈妈喜欢看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提高自己的修养。我喜欢上音乐网,一边听优美的旋律,一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感觉很爽。……这样,同学们通过谈具体的例子不仅了解了大众媒体的含义,更好地理解了大众媒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话锋一转,随着大众传媒的多样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越来越多,但摆在面前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請同学们谈一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谈认识,说真话,大胆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观点。通过实话实说,大家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而且也对社会上一些传媒的不良影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有选择的看一些健康、高尚的娱乐节目。
2 培养学生真实感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接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一定意义上,要看在情感上能多大程度打动学生的心,使其有真诚的情感萌发与真实的感知。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到学习气氛、手段,都要考虑情感的真实性,并在课堂上创造特定氛围,通过学生实话实说,培养学生真实的思想感情。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伸出爱的手》,为了讲清“要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道理,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并用真挚的语言向学生叙述:“画面上的小姑娘以前和大家一样正常、快乐地生活着,可是在她5岁的时候,病魔夺去了她的双腿。从此,轮椅伴她至今……同学们,当她看到你们蹦蹦跳跳自由玩耍时,她会怎样想?”学生纷纷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积极体验,把小姑娘羡慕别人、难过、伤心、痛苦的心情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时,老师顺势追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人在旁边嘲笑她,你会怎样?”顿时学生的真情再次被点燃,用激动的语言传达出他们对残疾人的同情:“怎么能这样,我一定要批评他,还要帮助这位小姑娘!”“人家已经这样痛苦了,嘲笑她是雪上加霜。”“这样做太不进道德,不讲文明了。”“要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教学目标在学生心底留下深深的印痕。
世界上最纯真的莫过于孩子的心灵,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实话实说,真情释放,是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真实性,必须重视教育的时代特征,认识和理解当代少年儿童的真实想法,以真实的民主氛围去诱导学生说真话实话,以教师的真挚去换取学生的真心,激发学生的真情,以教师传授的真“理”去催发学生获取真“知”的欲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