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所谓史料,是指构成历史的材料,即指那些在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史料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93-010
一、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学”讲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了无本之木。近年来,国内外历史教学界对此都有一些探索。英国教育界最早提出了史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美国学者则把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五个方面:(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地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等等。在我国,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大多图文并茂,情感丰富。但所运用的史料并不多,因此有效运用史料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显得非常有必要。史料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重视运用史料,特别是形象、生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到一些真本领,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知识。因此在反思传统历史基础教育的弊端时,就“把历史教学改革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转到重视能力的培养上来”。在历史教学中,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史料,有目的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促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二、选取史料的方法
1.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史料
在选择史料的时候,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史料的长度、容量要注意适量和适度,并不是史料越多、越长越能显出对史料的重视,关键是史料的出示要能说明问题。从技术环节上来说,史料过长,对学生的阅读往往很不方便;史料过多,切换过频,又常常使学生顾此失彼,抓不住要领,冲淡了主题。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2.选择学术界已普遍达成共识的史料
现在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选取材料喜欢求新求异,总为找到一些新鲜史料而兴奋不已,但经过千辛万苦找来的史料学生并不“赏脸”,教学效果要么没有大的改变,要么是一时新奇,猎奇一番后并未见得能引发更多的思考,更有甚者,经过一段时间后,竞发现所找来的史料因过于生僻,“来路不明”而被发现错误百出,从而误导学生。所以,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选择一些学术界已普遍达成共识的史料,容易让学生寻找到历史规律和真相,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运用史料教学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新编历史教材的史料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运用史料,有必要补充相关的史料。但是,补充史料不能随心所欲,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
史料是我们通往过去的媒介,历史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史料的运用,注重发挥史料的教学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既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又能通过史料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
2.多样性原则
平时历史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史料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史料的形式包括历史视频、历史文献、摘录、历史地图、统计资料、历史图片、艺术作品、名言警句、诗词楹联、民间传说、照片邮票、漫画插图等。将各种形式的史料结合起来使用,会便课堂教学活泼有生气,充分体现出史学的多彩多姿、博大精深,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是活生生的,能够深入历史,培养“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3.趣味性原则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要,新教材以楷体字的形式精选了大量的小字阅读材料,有些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如讲到唐朝丝织品轻盈精薄时,穿插风趣幽默的故事:一位阿拉伯商人透过五层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的黑痣,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自然会对唐代高超的丝织水平留下深刻印象。
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歷史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并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历史的无穷魅力也在于它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史料和内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若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精心进行筛选史料、准确运用史料教学,必定能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 参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史料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93-010
一、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学”讲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了无本之木。近年来,国内外历史教学界对此都有一些探索。英国教育界最早提出了史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美国学者则把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五个方面:(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地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等等。在我国,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大多图文并茂,情感丰富。但所运用的史料并不多,因此有效运用史料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显得非常有必要。史料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重视运用史料,特别是形象、生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到一些真本领,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知识。因此在反思传统历史基础教育的弊端时,就“把历史教学改革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转到重视能力的培养上来”。在历史教学中,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史料,有目的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促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二、选取史料的方法
1.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史料
在选择史料的时候,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史料的长度、容量要注意适量和适度,并不是史料越多、越长越能显出对史料的重视,关键是史料的出示要能说明问题。从技术环节上来说,史料过长,对学生的阅读往往很不方便;史料过多,切换过频,又常常使学生顾此失彼,抓不住要领,冲淡了主题。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2.选择学术界已普遍达成共识的史料
现在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选取材料喜欢求新求异,总为找到一些新鲜史料而兴奋不已,但经过千辛万苦找来的史料学生并不“赏脸”,教学效果要么没有大的改变,要么是一时新奇,猎奇一番后并未见得能引发更多的思考,更有甚者,经过一段时间后,竞发现所找来的史料因过于生僻,“来路不明”而被发现错误百出,从而误导学生。所以,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选择一些学术界已普遍达成共识的史料,容易让学生寻找到历史规律和真相,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运用史料教学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新编历史教材的史料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运用史料,有必要补充相关的史料。但是,补充史料不能随心所欲,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
史料是我们通往过去的媒介,历史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史料的运用,注重发挥史料的教学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既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又能通过史料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
2.多样性原则
平时历史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史料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史料的形式包括历史视频、历史文献、摘录、历史地图、统计资料、历史图片、艺术作品、名言警句、诗词楹联、民间传说、照片邮票、漫画插图等。将各种形式的史料结合起来使用,会便课堂教学活泼有生气,充分体现出史学的多彩多姿、博大精深,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是活生生的,能够深入历史,培养“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3.趣味性原则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要,新教材以楷体字的形式精选了大量的小字阅读材料,有些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如讲到唐朝丝织品轻盈精薄时,穿插风趣幽默的故事:一位阿拉伯商人透过五层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的黑痣,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自然会对唐代高超的丝织水平留下深刻印象。
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歷史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并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历史的无穷魅力也在于它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史料和内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若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精心进行筛选史料、准确运用史料教学,必定能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