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唱歌看天晴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舅今年九十岁,眼睛不花,耳朵不聋,手脚麻利,还能煮猪潲。暑假,表弟说二舅让我去一趟万泥洞村,他想看看四伢崽。
  傍晚,一家人坐在门口李子树下歇凉,二舅拿出一本半寸厚、纸张发黄、用钢笔书写得整整齐齐的手抄书,递给我,“四伢崽,二舅真的老了,说不定哪天……这是我唱了五十年的《北侗民歌》,四十岁那年,我开始把侗语翻译成汉文,直到十年前才弄完了。八个外甥,就你文化高,从小也喜欢听我唱歌,现在交给你,保存下去,哪天二舅守山林(死)去了,看到书,我就来了。”
  我潸然泪下,跪在二舅跟前,恭敬接过,“二舅,唱了、写了五十年,您老还健康,还可以唱歌呢!喜欢唱歌的老人心情开朗,能活到一百二十岁。”
  二舅唱的歌,是曾经响亮在家乡鸡公山头的侗族山歌;二舅唱的歌,是曾经荡漾在鸡公山脚下澶溪的侗族情歌;二舅唱的歌,是曾经萦绕在家乡田野的侗族大歌。手捧着厚厚书稿,翻开每一页浸渍着二舅汗水的文字,一行行黑色字迹仿佛跳跃的音符,我看见、听见了二舅年轻时那浑厚、略带山野气息的男高音,回荡在土坡、树林、溪水,绿荫汩汩,猶如二舅对家乡山水痴情浓浓的脉搏在跳荡。
  侗族民歌门类广泛,包括大歌、飞歌、山歌、情歌、酒歌、婚嫁歌、伐木歌、拦路歌、进门歌、迎客歌、送亲歌……是千百年来山民传情达意、抒发感情的表达方式。侗族大歌唱进了中南海,唱到了欧洲,有口皆碑。古往今来,劳作的田间地头、青年男女邀约的溪边树下、汗流浃背的劳动场面、婚丧嫁娶热闹场所,都能听到或婉转或悠扬或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或引人遐想或催人泪下或撩拨心魄的歌谣。侗歌,特殊年代,是人们度过痛苦的希望寄托和坚韧的精神力量;在生活平静似山林、碧绿如溪水的岁月,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歌谣是山民向往美好、憧憬未来的彩虹;青年男女月下思慕、溪边谈情的爱恋日子,侗族情歌是青草揉成的纯贞丝线,碧波荡漾出的生死追随的音符。
  小时候,放假日子、拜年拜节,喜欢跟随二舅上坡砍柴、割草、溪边放牛,二舅尚年轻,嘴巴时常模拟男女角色,哼着情歌:
  男:
  出门唱歌看天晴,天上飞起五彩云;
  妹是彩云我是雾,云走哪边我随行。
  隔河看妹穿身青,哥想过河水又深;
  撂颗石头试深浅,唱首山歌试妹心。
  女:
  想唱山歌难起头,菜籽不打不出油;
  菜籽还要油匠打,唱歌还得哥起头。
  哥在高坡学鸟叫,妹站门口把手招;
  爹娘问妹做么个,风吹头发手自捞。
  男:
  说唱山歌唱起来,要唱花朵遍地开;
  要唱百鸟情义好,要唱妹妹靠近来。
  山歌不唱闷胸怀,妹不约哥哥不来;
  若把妹心唱转了,十朵梅花九朵开。
  …………
  二舅唱情歌时,眼睛望着青山、注视着绿水,情感溢满眼珠,表情向往。不懂内容的我,痴痴地听,对二舅产生满满一溪水的敬佩。
  困难年代,一段蹉跎岁月,二舅是生产队长,一天到晚忙出工,但山民生活日益贫困,自家也是缺少柴米油盐。二舅双眼茫然,脸庞瘦削,皮肤黝黑,表情阴沉,很少唱歌。放假时分,我经常跟随二舅身后,种地、砍柴、赶集……有时候,二舅也唱歌,声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村里无食都心伤,昨夜梦见老爹娘;
  寨里无米炊烟稀,哪家儿女眼空望。
  亲戚相怜苦相诉,别时泪流难以收;
  盼望苦日匆匆去,免得你家我家愁。
  我听着歌声,望着二舅沉重如山的表情,有种想哭的感觉,紧紧捏着二舅的衣角……
  饥饿日子,由于我家兄弟姊妹多,填饱肚子成了大问题。冬天,兄弟几个脚趾露在外。二舅虽然自己也穷得叮当响,还是省吃俭用,给我们兄弟三个每人扯了几尺布,缝了一套衣裤。穿上身那一刻,数九寒天仿佛阳光普照,温暖融融。
  蹉跎岁月结束后,二舅虽然还是村干,但大部分时间在自家地里忙活。来乡里赶集,二舅经常对我们几兄弟说:“伢崽,放假来万泥洞,有饭吃。”每次我去,二舅先到村口肉摊上买肉,蒸上糯米饭,然后田畦里摘菜,一家子吃得和和满满、幸幸福福。饭后,舅甥俩坐在李树下,二舅唱起“迎客歌”:
  打扫门前打扫街,打扫干净等客来;
  今晚客你才来到,你不开排我开排;
  客你来到脚又俩,灶房饭菜做得差;
  咸的咸来淡的淡,酸的酸来辣的辣。
  二舅经常说“好日子是累出来的”。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当村干三十五年,寨子上大小事务压身,自家田土一大摊。那年,我已经在外读书,暑假去看二舅,进家,只有舅妈在,我忙问:“二舅去哪了?”“大清早出去砍柴,是梨子坳。”早就熟悉地方的我,连忙朝梨子坳奔去。未到半路,忽然,一个苍老声音从小路荡漾开来:
  “观赏花朵上山来,上山来!唱着山歌过石岩,过石岩!划过几多波浪滩哎,走了几多石子岩哎!山歌唱过红花开哟,太阳红红照山来。”
  “唱首山歌山映山,不唱山歌心不甘。只要哥心合妹意,哪怕唱得口水干……唱首山歌解忧愁,喝口凉水解心头。凉水解得心头火,唱歌解得万年愁。”
  “二舅……”追随山歌声音的脚步,一个中等个子、年近六十的熟悉身影映入眼帘。我要接过他肩膀上的柴,他不依:“读书人,多年不做重活,不适应,快回屋!”
  吃过晚饭,舅甥俩坐在李子树下。“四伢崽,农村盘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好好读书,让你爹你妈有望头(盼头)。农村人犁田、栽秧累,打谷子就是望头;种茶油树的人家,顶起烈日薅苗、铲草,身上又辣又痛,摘茶油子果榨油是望头;盘伢崽读书,享福是望头。”说着,唱起一首“贤文歌”:
  三月吃酒讲贤文,打只木船顺水行;
  出门三年要回转,回来家中看老人。
  美不美来乡中水,亲不亲来故乡人。   有这样的长辈,有这样的亲人,晚辈这只风筝纵然飞得再高再远,也会寻着民歌声音的线回溯,追根、固本,紧守最原始的灵魂。
  二舅八十六岁还上山砍柴、割草,犁田、种菜、忙家务。一辈子不喝酒,家里却有井水泡、柴火烤的上好米酒,更会唱酒歌,有客人来,倒满酒,客人喝,自己吃糯米饭,一边吃饭一边唱:
  酒歌本是口边言,只要心宽只要闲;
  不为钱来不为米,唱首酒歌接人缘。
  酒杯圆来调羹弯,上坡下坎走路难;
  上了几多爬坡路,累得满头出大汗;
  家里无菜来感谢,拿杯淡酒把情还。
  酒浓、饭香伴随窗外月色和纯真人情味,天醉了,地醉了,人醉了。
  二舅一生坎坷多艰,第一个二舅妈过早离世,他埋下泪水,独自支撑整个家。几年后,第二位二舅妈来到,二舅妈长年生病,不能干重活,家里一切重活全落在二舅身上。二舅妈没有生育,两人只得捡养了别人一个姑娘,取名招娣,我的表姐。表姐读书没上进,回家帮干活,成年后嫁到一个更偏僻的山村。后来,舅妈撒手西归,二舅孤身一人支撑。从大舅家过继给他的表弟结婚几年,丢下两个子女,夫妇俩打工去了,二舅又带孙子,一帶又是十余年。在我幼时感觉中,二舅是一匹马,不停奔波在山路上;是一副石磨,永远围绕家事转……二舅宽厚仁慈,也许是人穷所致,小时候几兄弟被打骂是家常便饭,只有到二舅家,才像个人,有尊严。去大舅二舅家拜年拜节成了向往,耐于走路的我,机会便多了些,肩膀上挑着糍粑、肉、糖,脚下踩着滑泥巴、石子也舒心。心想,远离了打骂,又能够吃到二舅做的甜酒、粉蒸肉和腊肉,得到优待,有机会沐浴温馨,再长的山路也近了,再坎坷的路面也平整了。道旁边小草青翠起来,花儿开着笑脸朝我招手,山麻雀唱着歌和我伴行……二舅家是温馨青草地,是亲情伊甸园……二舅家地处寨子中间,寨子脚就是澶溪,放牛、砍柴归来,天将近黑了,在溪水里洗澡洗脚洗衣服,几多时候,泡在碧绿凉爽溪水里的二舅,情不自禁来一首:
  大雁落脚在溪江,不肯落在烂泥塘;
  尝惯溪流鱼虾美,看惯水中浪花扬。
  溪水下滩难转弯,世情波荡真情难;
  亲情好比滩中水,往来相走永不干。
  浸在溪流里的幼小身心,听着地老天荒般的颤音,浑身舒畅,感觉顺着溪水奔流,二舅勤劳、苦干、不屈从于命运、落拓、旷达的基因在我血液里凝聚、成形。
  几十年风雨,抹不去铭刻在二舅心底的歌声,那动人开怀或抹泪的调子时常撞击着我的灵魂,可有许多歌谣模糊了,忘记了。二舅能在有生之年将之整理、书写下来,让后辈感激。他经常说,侗族大山里没么子好东西,就有几首歌,丢了可惜。这话让我想起就流泪。二舅没读过书,解放初,由于大舅是区小队工作员,二舅跟随进了几个月学习班,勉强会写字、记账、写计划、总结等。就是把这仅有的文化粘贴上几十年的执着,融合入山歌,唱响着山村的牧歌,唱响着侗族的历史和底蕴,音符应和着绿水青山、村庄袅袅炊烟,地久天长。
  作者简介:蔡东武,男,苗族,本科,丹寨县第三中学,中学高级教师,重点研究中学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
其他文献
我要去旅行  我要去旅行  拖着疲惫的身躯  带着好奇的梦想  拽着早已准备好的拉杆箱  再带一顶帐篷  和一套便携式的炊具  体验一次真正的旅行  不要和以往的观光一样  以往去过的地方也不少  伦敦的白金汉宫  纽约的第五大道  地中海的白帆  马赛马拉的火烈鸟  但那都只是走马观花  没有真正地放松心情  也不知道它们为什么存在  更不懂得它们还存在多久  有的时候就是一味地赶路  没有散文
期刊
妈妈是梅兰芳的铁粉,当时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她无法实现登台演出的梦想,便把希望寄托在长得像《桃花扇》里侯公子的二哥身上。调到市里以后,妈妈每天都逼着二哥学琴练琴,还专门为二哥找了指导老师。二哥稍有懈怠,轻则被罚戒尺打手掌三十下,重则被绳子打屁股,更有甚者,被扒光衣服赶出家门。就这样,二哥每天都骑在墙头拉京胡。  而关于为何骑在墙头拉京胡,还有一段故事……  周末,妈妈和我一起逛街,在商业街的中心地带
期刊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你看,你听,处处满是年味。  冬腊月,家家户户往往都要自家杀年猪,少的一头,多的两头,两三百斤。主妇们把肉用盐和香料抹过之后,腌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烟熏。熏肉的柴草是从山上砍回的,器具就是没法再用的油桶,把肉有秩序地放在油桶上面,然后下面弄个小洞,加进诸如柏树叶之类的燃烧。烟气不住地往上冒,把上面的肉薰得黄黄的,一阵香味扑鼻而来。熏了之后,再把肉用竹竿串起在太阳下晒个几天
期刊
中秋又国庆,月圆人更圆!  中秋节前几天都是缠绵的秋雨,唯有中秋节这天阳光和煦,柔风习习。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老公须在学校值班,女儿却往家里赶。我独坐窗前,看落叶飘零,闻丹桂飘香,偶听楼上楼下飞出的欢声笑语,心中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我把心情调成静音模式,然后不动声色地打理心绪,让时光之河变得从容宁静……  街上的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比平时多了很多,那是游子匆匆归家的脚步。小区里来来去去的人络绎
期刊
“叮叮当当,叮叮当……”,换糖佬佬挑着两个箩筐晃悠晃悠地穿街走巷。一手握着铁片搁在扁担上,一手拎个小榔头,并不吆喝,一路走,一路只把那榔头和铁片不断地敲击,发出清脆的“叮叮当当,叮叮当……”。整条沉寂的弄堂被轻轻敲醒了。“换糖佬佬来了,换糖佬佬来了!”孩子们从这个院落,那所屋子里飞快地跑出来。  换糖佬佬其实也不算老,印象中虽然不是同一个人,似乎都是比爸爸年长,不到好公岁数的中年人,都爱穿深色的布
期刊
我和老张住在同一个小区。我是一所普通小学教师,老张在小区门口开体彩竞猜网点。我除了去老张的体彩竞猜网点购买大乐透外,平日里与老张少有交集。  老张的体彩竞猜网点门脸不大,二十个平方左右,室内布置与其他网点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左边墙上方贴着一张A3纸,纸上醒目地用毛笔写了八个欧体大字:理性购彩,概不赊欠。有点生意不当生意做的味道。  一天,我放学回家,远远便听到有人在网点内吵闹的声音:今天要是不卖给
期刊
我阿公叫虾九。阿公其实是我爷爷,家乡里都管爷爷叫阿公。阿公已经过世好些年了,我的心里却仍鲜活着太多关于阿公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记忆中,阿公总是留着军装短发,很精神,冬天的时候就在短发上面罩一顶毡帽。他常常倚在门口唤“丫丫”。丫丫是我乳名。大约三四岁的时候,我对阿公的名字有了过分的好奇,常常耷拉着小脑袋想这个问题。一次,我正儿八经地问正在削着一根竹竿的阿爸:“阿公为啥叫虾九呢?”阿爸非常吃力忍住了
期刊
拜师学琴有一段时日,看到一些人既不弹琴、不懂琴,更甚者只会背半句《归去来兮辞》,却很武断地把陶渊明归类为“音乐盲”,遂想以一个置身于古琴中的人的角度,说说陶渊明与古琴。——序  琴棋书画中的琴,现代也称为古琴,有观点指出陶渊明其实不会弹琴,只是借琴以寄托其高尚的情致及思想,我以为不然。  其中沈约的《宋书·列传·隐逸》记有: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的《陶渊明传
期刊
心病  王敏接到立叔打来的电话时,正在美容店给一位老姐做按摩。  立叔说,小敏,你妈好像来病了,你回家看看吧!  放下电话,王敏跟老姐说了不少好话,老姐勉强同意了。王敏这才让小静接她的手做活儿,自己赶紧往车站赶。  去年霜降的时候,王敏的父亲得了脑梗,虽然命保住了,人却残了。现在,父亲右边半个身子全不会动,走路得母亲扶着,吃饭得母亲喂,说话却没人能帮上忙,连母亲都听不懂。  好在母亲身板硬朗,能够
期刊
悠悠的乡音,岁月风吹不走。雨淋不透,我的可谓“乡音无改鬓毛衰”情怀。时光的一切都可改变,生死离别,恩怨悲欢,唯有乡音依旧,浇灌在我的骨子里。  原来,乡村的公鸡打鸣,汪汪狗叫,唧唧蝉声,河水流淌都是乡音之歌;原来,乡村人的奔忙身影,鸟儿的飞翔,小溪的絮语,是乡音之歌;原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有乡村好乡音;原来,母亲的唠叨,父亲的勤劳,吃苦和汗水,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