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该高校学风状况和基本趋势良好,但仍有一些方面值得关注。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全方位地分析总结,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建议和措施。高校学风状况调查建议一、引言学风是学生学习风气、道德风貌和学生创新精神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品格,他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人才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以江苏省某高校为例,与2011年10月16~17日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40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力争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全面了解,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二、调查基本情况1.调查方式以书面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400份,无效问卷0份,有效率为100%。2.调查对象全体在校同学,男女比例4∶3。3.调查问题分类本次调查主要是对同学们学习态度,人生目标,对待考试的态度,身边的学习风气等方面做了一个全面的调查。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基本态势和突出问题调查显示,该大学学风整体向好,同时,近年来,关于学风建设的调查相对甚多,笔者了解到,虽然各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高校学风状况的整体趋势良好,但仍有一些方面值得关注(1)学习态度参差不齐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行为的关键,通过自我测评,该大学的学生学习态度一般,仅10.1%的人“有课前复习的习惯”,75%的人回答“偶尔”,14.9%的人回答“从不”,而对于课后复习,仅28.8%的人“已成习惯”,10.6%的人“偶尔”复习,10.6%的人“从不”复习。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48.3%的人“仍然会认真听课”32.6%的人会“去学别的东西”。54.8%认为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的比较积极”,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和“课后独自完成作业情况”。可见,这些同学的学习态度还有待端正。(2)学习目标比较模糊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在问及“学习目标”时,有30%的人回答“长期、短期都已明确”,41.1%的人回答“只有短期计划”,14.3%的人回答“一切随学校教学安排”。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努力的方向,由此看来,大学生中流行的“迷茫”心态就可想而知了。(3)考试态度不够端正考试,是每位学生在求学阶段必须经历的事情,同时它也是老师检验学生的一种途径。对待考试,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是对学生自身的负责,也是一所学校学风的一方面体现。在问及“考试时,你身边的同学作弊情况如何”时,有5.6%的人回答有“很多人作弊”,16.5%的人回答有“较多人作弊”,37.2%的人回答有“少部分人作弊”,由此可见,作弊情况还是较为多见的。而根据调查反映,大多数学生认为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因为“自身知识不牢固”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不用补考”。(4)课余生活中娱乐性活动占主导地位
如上表所示,学生的课余时间分布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既有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如兼职、写作等,又有满足精神和社会需求的消遣娱乐活动,如上网、购物等。很明显,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娱乐性活动占主体地位。但大学生较多地把闲暇时间用于娱乐消遣活动,课余时上网的占15.8%,逛街的占11.6%;而参与社会和自我提高的活动,如兼职、文学创作的仅占6.9%和1.3%。2.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
(1)学校管理因素学风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学校完善的管理方法。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大学的管理力度相对高中而言较为薄弱。同时,少数学校管理不力或办学指导思想上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忽视了大学生的育人工作,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学风的不正。(2)教师教风因素教师在学校学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引导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是,有少部分老师缺乏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精神,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上课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3)社会环境因素如今的大学教育已过分强调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使得大学生片面追求“证书”的现象十分普遍,努力学习,往往就为了获得一张文凭和一个个的证书。这种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片面发展的学习风气,使大学生缺失了人文素质,拥有了某种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同时,却迷失了自己。再加上目前的大学生从中学直接升人大学,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经验,思想游离性大,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舆论的影响,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产生错误的认识,不能形成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反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上,就会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不良现象。(4)学生自身因素 学风建设,最关键还是学生,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受到重点保护,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不适应新环境,畏难情绪强。并且,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在中学时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督导,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学习是一种“灌输式”行为;进人大学后,对学生的这种管束减弱了,对学生自觉能动性学习的要求更强了,而一部分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把考上大学作为奋斗目标,进人大学后,找不到新的奋斗目标,产生松动情绪,加上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泛滥,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容易被消极的东西侵蚀,并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学习成绩下降,最终浑浑噩噩地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5)校园文化因素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校园的软件设施比硬件设施更为重要。因为,学生不仅是跟着老师学习,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比老师的教育更为显著。现在,在不少大学中缺少一种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不够丰富,从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的浮躁、迷茫。四、对策思考与建议优良学风的建设既需要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加强,从主体自身入手,也需要教师、学校等客体方而加以引导和管理,促使学生自觉形成优良的学风,可以说,优良的学风建设是学生、学校、教师、社会甚至还有家长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进学风建设 俗话说,思想上有多深的认识,行动上才有多大的努力。思想的坚定是行动最有利、最可靠的保障。优良的学生的个体主观因素是影响学风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解决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方法和手段,解决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思想认识问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专业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有强劲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根本上推进学风建设。学校要加大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进行各种学风建设的宣讲会,时刻提醒学生清醒认识自己的本职所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从思想上实质性地提高学习意识。2.优化校园文化,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优良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也与高校学风建设密切相关。我们应当注意研究学风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及时评估、及时指导,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挖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大学生有一种充实感和归属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3.加强教风建设,强化教师对学生正面影响力教风是院校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风尚,是对院校教育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能力水平、育人效果、教学风格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总体要求。教学风气体现着一所院校的精神风貌、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学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师德建设,加强岗位培训,加大监管督促力度,争取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和教风对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为更好的培养人才提供有力保障。4.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有力保障。学风建设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用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有力的行政措施来规范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学校的发展要树立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好学风不能靠一时一地或某一部门的热情,必须依靠全体学生和教师的力量。一些在实践中已形成的多种卓有成效的制度,高校必须坚持并继续贯彻执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管理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抓学生纪律,学生管理部门要杜绝旷课和上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大力加强诚信教育,狠抓考风、考纪,给学生营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同时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抓教学管理,教务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督导机制,保证教学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和教学运行的规范性,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重视作业、批改、答疑辅导等环节,同时要激励教师安心教学,热心教学,投入教学,教书育人。在此基础上,高校必须坚持内外兼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将学风建设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学风建设经常化和常态化,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五、结束语学风建设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他不仅是高校自身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优良的学风一旦形成并成为一种共同的理念,就能一届届的传承,这也必然会使一所学校“人才辈出,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安桂玲,魏彦红.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及策略——以衡水学院为例.衡水学院报.
[2]郁君平,朱蕾,王力翔.高职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风为例.广西轻工业.
[3]李帅英,刘佳,娄伟丽.农林类高校学风问题及建设对策探讨.安徽农业科学.
[4]胡婷,孙忠保.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B大学为例.高校辅导员学刊.本文系南京林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课题重点资助项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分类引导方法与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如上表所示,学生的课余时间分布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既有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如兼职、写作等,又有满足精神和社会需求的消遣娱乐活动,如上网、购物等。很明显,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娱乐性活动占主体地位。但大学生较多地把闲暇时间用于娱乐消遣活动,课余时上网的占15.8%,逛街的占11.6%;而参与社会和自我提高的活动,如兼职、文学创作的仅占6.9%和1.3%。2.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
(1)学校管理因素学风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学校完善的管理方法。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大学的管理力度相对高中而言较为薄弱。同时,少数学校管理不力或办学指导思想上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忽视了大学生的育人工作,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学风的不正。(2)教师教风因素教师在学校学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引导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是,有少部分老师缺乏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精神,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上课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3)社会环境因素如今的大学教育已过分强调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使得大学生片面追求“证书”的现象十分普遍,努力学习,往往就为了获得一张文凭和一个个的证书。这种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片面发展的学习风气,使大学生缺失了人文素质,拥有了某种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同时,却迷失了自己。再加上目前的大学生从中学直接升人大学,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经验,思想游离性大,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舆论的影响,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产生错误的认识,不能形成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反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上,就会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不良现象。(4)学生自身因素 学风建设,最关键还是学生,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受到重点保护,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不适应新环境,畏难情绪强。并且,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在中学时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督导,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学习是一种“灌输式”行为;进人大学后,对学生的这种管束减弱了,对学生自觉能动性学习的要求更强了,而一部分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把考上大学作为奋斗目标,进人大学后,找不到新的奋斗目标,产生松动情绪,加上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泛滥,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容易被消极的东西侵蚀,并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学习成绩下降,最终浑浑噩噩地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5)校园文化因素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校园的软件设施比硬件设施更为重要。因为,学生不仅是跟着老师学习,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比老师的教育更为显著。现在,在不少大学中缺少一种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不够丰富,从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的浮躁、迷茫。四、对策思考与建议优良学风的建设既需要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加强,从主体自身入手,也需要教师、学校等客体方而加以引导和管理,促使学生自觉形成优良的学风,可以说,优良的学风建设是学生、学校、教师、社会甚至还有家长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进学风建设 俗话说,思想上有多深的认识,行动上才有多大的努力。思想的坚定是行动最有利、最可靠的保障。优良的学生的个体主观因素是影响学风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解决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方法和手段,解决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思想认识问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专业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有强劲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根本上推进学风建设。学校要加大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进行各种学风建设的宣讲会,时刻提醒学生清醒认识自己的本职所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从思想上实质性地提高学习意识。2.优化校园文化,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优良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也与高校学风建设密切相关。我们应当注意研究学风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及时评估、及时指导,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挖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大学生有一种充实感和归属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3.加强教风建设,强化教师对学生正面影响力教风是院校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风尚,是对院校教育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能力水平、育人效果、教学风格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总体要求。教学风气体现着一所院校的精神风貌、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学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师德建设,加强岗位培训,加大监管督促力度,争取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和教风对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为更好的培养人才提供有力保障。4.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有力保障。学风建设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用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有力的行政措施来规范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学校的发展要树立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好学风不能靠一时一地或某一部门的热情,必须依靠全体学生和教师的力量。一些在实践中已形成的多种卓有成效的制度,高校必须坚持并继续贯彻执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管理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抓学生纪律,学生管理部门要杜绝旷课和上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大力加强诚信教育,狠抓考风、考纪,给学生营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同时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抓教学管理,教务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督导机制,保证教学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和教学运行的规范性,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重视作业、批改、答疑辅导等环节,同时要激励教师安心教学,热心教学,投入教学,教书育人。在此基础上,高校必须坚持内外兼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将学风建设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学风建设经常化和常态化,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五、结束语学风建设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他不仅是高校自身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优良的学风一旦形成并成为一种共同的理念,就能一届届的传承,这也必然会使一所学校“人才辈出,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安桂玲,魏彦红.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及策略——以衡水学院为例.衡水学院报.
[2]郁君平,朱蕾,王力翔.高职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风为例.广西轻工业.
[3]李帅英,刘佳,娄伟丽.农林类高校学风问题及建设对策探讨.安徽农业科学.
[4]胡婷,孙忠保.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B大学为例.高校辅导员学刊.本文系南京林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课题重点资助项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分类引导方法与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