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有为1923年-1927年在青岛度过了他的晚年。康先生对青岛情有独钟,他对青岛有段著名的评价:“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署、可舟可车、中国第一”。后来,青岛人自己总结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
“红瓦绿树”的城市影像延续了百年的历史。而今,这些老建筑伫立在摩天大楼之间,却风姿不改地诉说着百年变迁的沧桑与情感。
从小鱼山的一处住宅远眺,红瓦绿树的景致尽收眼底,远处小青岛上的灯塔依稀可见。灯塔1900年由德国人建造,1915年启用,解放后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每当夜幕降临,灯影波光交相辉映,像一幅飘动的彩绸,形成青岛的一处胜景——“琴屿飘灯”。
从信号山上可以鸟瞰老青岛全景。信号山是青岛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周边围绕着百年青岛的老建筑:胶奥总督府、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信号山还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摇篮,诸多知名的作家学者都在信号山附近的地方安家居住,比如康有为、闻一多、老舍、梁实秋等。
北京路是一条老商业街,百年老店谦祥益在这里抢先建店,三层大楼,曾是青岛中国人开办的最大的商业零售店。它的隔壁是在岛城乃至国内都享有声誉的鲁菜饭店顺兴楼,清末遗老们组织“十老会”,在这里吟诗唱和,一时间名声大振。1930年青岛大学建校,一批教师也常来此聚饮。梁实秋晚年在台湾还怀念顺兴楼,“我一生吃的最好的水饺,是在青岛顺兴楼。”顺兴楼旁曾是一家京剧戏院,叫共和新舞台。京城名角多来此演出,1922年时,票价是池座5角,边座2角,包厢则要5元,已是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中山路,南起太平路口,北至大窑沟,旧时青岛人称“街里”,是青岛市唯一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商业老街,与城市历史的进程同步,也是青岛市城市建设的发源地。中山路原分为两段,南段是栈桥至德县路,名斐迭里街,属德国等欧美侨民居住地,史称“青岛区”,也叫“欧人区”;北段自德县路至大窑沟,属国人居住的“鲍岛区”,也称“华人区”,俗称大马。1914年,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后,将中山路南端改为静冈町,北段改为山东町,又名新泽町。1922年这里更名为山东路。1929年5月2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路。
太平路是青岛历史上建成最早的道路之一。清政府在青岛驻兵设防后,即在青岛村一带建总兵衙门和兵营。1893年栈桥建成时,一条不规则的土路逐渐形成。德国侵占青岛后不久,在太平路铺装了沥青路面。基层采用花岗石和三合土填筑,车行道旁边铺设车轨石,间距1.1米。时命名为威廉街。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改名舞鹤町。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名为太平路。
基督教堂位于江苏路15号,沂水路东端高8米的山丘上。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方案,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初时为德国信徒专用礼拜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柏林教会经费枯竭,无力东顾,于1925年以4万美元的代价转卖给美国信义协会,使之成为在青所有外国人做礼拜用的“国际礼拜堂”。2010年,青岛基督教堂进行了翻修维护,百年管风琴也重新启用。
“红瓦绿树”的城市影像延续了百年的历史。而今,这些老建筑伫立在摩天大楼之间,却风姿不改地诉说着百年变迁的沧桑与情感。
从小鱼山的一处住宅远眺,红瓦绿树的景致尽收眼底,远处小青岛上的灯塔依稀可见。灯塔1900年由德国人建造,1915年启用,解放后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每当夜幕降临,灯影波光交相辉映,像一幅飘动的彩绸,形成青岛的一处胜景——“琴屿飘灯”。
从信号山上可以鸟瞰老青岛全景。信号山是青岛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周边围绕着百年青岛的老建筑:胶奥总督府、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信号山还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摇篮,诸多知名的作家学者都在信号山附近的地方安家居住,比如康有为、闻一多、老舍、梁实秋等。
北京路是一条老商业街,百年老店谦祥益在这里抢先建店,三层大楼,曾是青岛中国人开办的最大的商业零售店。它的隔壁是在岛城乃至国内都享有声誉的鲁菜饭店顺兴楼,清末遗老们组织“十老会”,在这里吟诗唱和,一时间名声大振。1930年青岛大学建校,一批教师也常来此聚饮。梁实秋晚年在台湾还怀念顺兴楼,“我一生吃的最好的水饺,是在青岛顺兴楼。”顺兴楼旁曾是一家京剧戏院,叫共和新舞台。京城名角多来此演出,1922年时,票价是池座5角,边座2角,包厢则要5元,已是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中山路,南起太平路口,北至大窑沟,旧时青岛人称“街里”,是青岛市唯一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商业老街,与城市历史的进程同步,也是青岛市城市建设的发源地。中山路原分为两段,南段是栈桥至德县路,名斐迭里街,属德国等欧美侨民居住地,史称“青岛区”,也叫“欧人区”;北段自德县路至大窑沟,属国人居住的“鲍岛区”,也称“华人区”,俗称大马。1914年,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后,将中山路南端改为静冈町,北段改为山东町,又名新泽町。1922年这里更名为山东路。1929年5月2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路。
太平路是青岛历史上建成最早的道路之一。清政府在青岛驻兵设防后,即在青岛村一带建总兵衙门和兵营。1893年栈桥建成时,一条不规则的土路逐渐形成。德国侵占青岛后不久,在太平路铺装了沥青路面。基层采用花岗石和三合土填筑,车行道旁边铺设车轨石,间距1.1米。时命名为威廉街。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改名舞鹤町。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名为太平路。
基督教堂位于江苏路15号,沂水路东端高8米的山丘上。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方案,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初时为德国信徒专用礼拜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柏林教会经费枯竭,无力东顾,于1925年以4万美元的代价转卖给美国信义协会,使之成为在青所有外国人做礼拜用的“国际礼拜堂”。2010年,青岛基督教堂进行了翻修维护,百年管风琴也重新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