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保险公司普遍资金饥渴的当下,6月4日,保监会网站透露,《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发布。据媒体称,保监会为此组织专家学者和保险公司人士,组成13个项目组对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体系建设进行讨论。
长期以来,国内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到底如何始终是一个谜,因为市场上缺乏公开数据。
去年,保监会开始要求保险公司披露偿付能力充足率数据。截至今年4月31日,全部保险公司年报才刚刚披露完毕。
由于数据公布仓促,金融数据提供商还未将其纳入整理。《投资者报》记者于是耗费数日,手动翻看了上百家保险公司年报,力争为市场展现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的真实状况。今年,我们首先从寿险公司开始。
偿付能力普遍下降
2011年,在寿险发展处于寒冬、投资领域“股债双杀”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遭到挑战。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保监会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分为三大类: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为不足类公司;100%到150%之间的为充足I类,属于关注类公司;高于150%为充足II类,这类方为正常公司。按照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低标准是要满足100%。
对不足类公司,保监会区分不同情形,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监管措施:包括责令增加资本金或者限制向股东分红、限制薪酬、限制增设分支机构、责令转让保险业务、责令拍卖资产或者限制固定资产购置、限制资金运用渠道、限制商业性广告等等。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之一,是企业对风险管理的一种反映。偿付能力不足类的保险公司业务开展将受到限制,而偿付能力充足的I类公司需要提交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不足的计划。
保险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内地共有57家寿险公司,但有10家寿险公司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取得,最终共47家寿险公司进入《投资者报》的统计范围。
统计发现,在这47家寿险公司中,有35家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其中有8家偿付能力在100%~150%之间,还有1家不足100%标准线。
这9家偿付能力在150%以下的公司,分别是华泰人寿、人保人寿、信泰人寿、人民健康保险、合众人寿、幸福人寿、国华人寿、中邮人寿以及嘉禾人寿。记者注意到,除了人保人寿,其他公司都是中小寿险。
去年7月,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表示,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强,缺乏内生资本补充来源。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融资成本上升,中小险企偿付能力补充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增资困难。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虽然偿付能力整体下滑,但众多寿险公司提前采取了措施,行业状况相对乐观,有38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达到II类监管标准。
数据显示,安邦人寿、和谐健康保险、汇丰人寿、平安健康以及君龙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甚至超过了1000%。
5公司直逼警戒线
记者注意到,有5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直逼I 类100%的警戒线,亟须补充资本金。
这5家公司分别为:中邮人寿、国华人寿、幸福人寿、合众人寿和人民健康保险,偿付能力分别是101.18%、103.8%、104.96%、105.97%以及107.15%。
各家公司的年报显示,中邮人寿偿付能力下降,主要是因为保费规模增长迅速,相比上年度增长了295%。至于下一步该怎么应对,中邮人寿相关工作人员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不接受媒体采访。
国华人寿的偿付能力也在下降,而其2010年时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还高达242.09%。对此,国华人寿除给出了同中邮人寿一致的理由外,还称由于资本市场的波动导致投资资产减少,以及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引起的认可负债增加。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国华人寿在去年就已经采取措施,包括发行10年期次级债,以及增资2亿元。由于偿付能力仍然在警戒线附近,国华人寿至今仍有增资的需求。
2010年,幸福人寿的偿付能力一度降至2.82%,经过股东注资和发行次级债,偿付能力充足率提高到了104.96%。
合众人寿2011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5.97%,相比2010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167%,下降了61个百分点。合众人寿对此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公司业务发展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所致。但记者注意到,公司的各项开支快速增长,去年合计支出109.1亿元,而保费收入仅有99.8亿元,收入与支出不协调,这或许也是偿付能力下降的一个原因。
人民健康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微弱下降,公司称,将加强偿付能力动态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业务质量,加强再保险管理,努力压缩费用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家公司中,前4家都是新兴保险公司,成立于2007年后,在公司发展上升期,资本消耗非常快,偿付能力充足率很容易捉襟见肘。
嘉禾人寿偿付能力不达标
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46家寿险公司中,仅有嘉禾人寿一家突破了偿付能力的监管红线,没有满足100%偿付能力的监管要求。
成立于2005年的嘉禾人寿注册资本有9.96亿元,保费规模在寿险公司中排名30左右。2011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仅有-86.21%。实际上,自2010年以来,嘉禾人寿的偿付能力就不达标,2010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1.26%。
为解决公司发展所需的资本金,嘉禾人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在2010年就开始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的相关工作。
2011年2月11日,嘉禾人寿与农业银行签约,确定增资事项:嘉禾人寿向农业银行定向增发10.367亿股新发行股份,增资总额为25.9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农业银行持有嘉禾人寿51%的股份。
“目前,增资议案正在国务院审批,增资完成后,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将达到150%以上,因此不必太担心。”上述嘉禾人寿负责人说,工行入股金盛人寿,花费了20个月,而嘉禾人寿的增资事项至今已一年有余,相信不久就会通过。
增资浪潮难止歇
除了增资,保险公司为应对偿付能力下滑而通常采用的方式,还有发行次级债、调整产品结构、控制公司内部费用等方法。非上市保险公司更多采取股权融资,上市公司则多优先选择次级债。
也正因为如此,在保险公司普遍资金饥渴的状况下,自2011年以来,有关保险公司增资的消息就不绝于耳。
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保监会一共批准了66家公司共900亿元的增资计划,另有13家发行次级债,总融资额度超过了1000亿元,远远超越2010年总计557.2亿元的融资水平。
而增资狂潮直到今年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已经有15家保险公司向保监会申请增资,总增资额超过170亿元。
上市公司方面,除太保集团IPO外,国寿、平安、新华均表示今年有进行再融资的计划,三家总计计划融资额最高达到870亿元。
在新会计准则下,各家保险公司患上了资金饥渴症。行情越不好,越要补充资本金,这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如此大的增资需求,保险公司有点吃不消了,保监会正考虑对现行偿付能力标准作出适当调整。这也是目前保监会对于偿付能力第二代建设进行讨论的动因。” 一位保险业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在业内人看来,第二代偿付能力应该根据中国实际,采用更加细化和有针对性的评估工具去度量一家保险公司的实际风险暴露,以及需要的合理的资本准备,并逐步过渡到一种动态的监控体系,实现一种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管理。
目前,国内现行偿付能力规则主要借鉴欧盟偿付能力标准I,该标准中的认可资产采用通用会计准则,而认可负债采用监管会计准则,这容易导致认可资产波动,而认可负债相对稳定,致使偿付能力大起大落等问题;由此险企偿付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使得保险公司似乎总是缺少资本金,股市波动对偿付能力的影响随业务规模呈加速上升。
“不过,新的偿付能力建设标准推出得需要两三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保险公司仍然需要大量补血。”上述人士补充道。
长期以来,国内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到底如何始终是一个谜,因为市场上缺乏公开数据。
去年,保监会开始要求保险公司披露偿付能力充足率数据。截至今年4月31日,全部保险公司年报才刚刚披露完毕。
由于数据公布仓促,金融数据提供商还未将其纳入整理。《投资者报》记者于是耗费数日,手动翻看了上百家保险公司年报,力争为市场展现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的真实状况。今年,我们首先从寿险公司开始。
偿付能力普遍下降
2011年,在寿险发展处于寒冬、投资领域“股债双杀”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遭到挑战。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保监会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分为三大类: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的为不足类公司;100%到150%之间的为充足I类,属于关注类公司;高于150%为充足II类,这类方为正常公司。按照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低标准是要满足100%。
对不足类公司,保监会区分不同情形,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监管措施:包括责令增加资本金或者限制向股东分红、限制薪酬、限制增设分支机构、责令转让保险业务、责令拍卖资产或者限制固定资产购置、限制资金运用渠道、限制商业性广告等等。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之一,是企业对风险管理的一种反映。偿付能力不足类的保险公司业务开展将受到限制,而偿付能力充足的I类公司需要提交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不足的计划。
保险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内地共有57家寿险公司,但有10家寿险公司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取得,最终共47家寿险公司进入《投资者报》的统计范围。
统计发现,在这47家寿险公司中,有35家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其中有8家偿付能力在100%~150%之间,还有1家不足100%标准线。
这9家偿付能力在150%以下的公司,分别是华泰人寿、人保人寿、信泰人寿、人民健康保险、合众人寿、幸福人寿、国华人寿、中邮人寿以及嘉禾人寿。记者注意到,除了人保人寿,其他公司都是中小寿险。
去年7月,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表示,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强,缺乏内生资本补充来源。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融资成本上升,中小险企偿付能力补充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增资困难。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虽然偿付能力整体下滑,但众多寿险公司提前采取了措施,行业状况相对乐观,有38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达到II类监管标准。
数据显示,安邦人寿、和谐健康保险、汇丰人寿、平安健康以及君龙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甚至超过了1000%。
5公司直逼警戒线
记者注意到,有5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直逼I 类100%的警戒线,亟须补充资本金。
这5家公司分别为:中邮人寿、国华人寿、幸福人寿、合众人寿和人民健康保险,偿付能力分别是101.18%、103.8%、104.96%、105.97%以及107.15%。
各家公司的年报显示,中邮人寿偿付能力下降,主要是因为保费规模增长迅速,相比上年度增长了295%。至于下一步该怎么应对,中邮人寿相关工作人员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不接受媒体采访。
国华人寿的偿付能力也在下降,而其2010年时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还高达242.09%。对此,国华人寿除给出了同中邮人寿一致的理由外,还称由于资本市场的波动导致投资资产减少,以及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引起的认可负债增加。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国华人寿在去年就已经采取措施,包括发行10年期次级债,以及增资2亿元。由于偿付能力仍然在警戒线附近,国华人寿至今仍有增资的需求。
2010年,幸福人寿的偿付能力一度降至2.82%,经过股东注资和发行次级债,偿付能力充足率提高到了104.96%。
合众人寿2011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5.97%,相比2010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167%,下降了61个百分点。合众人寿对此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公司业务发展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所致。但记者注意到,公司的各项开支快速增长,去年合计支出109.1亿元,而保费收入仅有99.8亿元,收入与支出不协调,这或许也是偿付能力下降的一个原因。
人民健康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微弱下降,公司称,将加强偿付能力动态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业务质量,加强再保险管理,努力压缩费用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家公司中,前4家都是新兴保险公司,成立于2007年后,在公司发展上升期,资本消耗非常快,偿付能力充足率很容易捉襟见肘。
嘉禾人寿偿付能力不达标
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46家寿险公司中,仅有嘉禾人寿一家突破了偿付能力的监管红线,没有满足100%偿付能力的监管要求。
成立于2005年的嘉禾人寿注册资本有9.96亿元,保费规模在寿险公司中排名30左右。2011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仅有-86.21%。实际上,自2010年以来,嘉禾人寿的偿付能力就不达标,2010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1.26%。
为解决公司发展所需的资本金,嘉禾人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在2010年就开始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的相关工作。
2011年2月11日,嘉禾人寿与农业银行签约,确定增资事项:嘉禾人寿向农业银行定向增发10.367亿股新发行股份,增资总额为25.9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农业银行持有嘉禾人寿51%的股份。
“目前,增资议案正在国务院审批,增资完成后,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将达到150%以上,因此不必太担心。”上述嘉禾人寿负责人说,工行入股金盛人寿,花费了20个月,而嘉禾人寿的增资事项至今已一年有余,相信不久就会通过。
增资浪潮难止歇
除了增资,保险公司为应对偿付能力下滑而通常采用的方式,还有发行次级债、调整产品结构、控制公司内部费用等方法。非上市保险公司更多采取股权融资,上市公司则多优先选择次级债。
也正因为如此,在保险公司普遍资金饥渴的状况下,自2011年以来,有关保险公司增资的消息就不绝于耳。
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保监会一共批准了66家公司共900亿元的增资计划,另有13家发行次级债,总融资额度超过了1000亿元,远远超越2010年总计557.2亿元的融资水平。
而增资狂潮直到今年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已经有15家保险公司向保监会申请增资,总增资额超过170亿元。
上市公司方面,除太保集团IPO外,国寿、平安、新华均表示今年有进行再融资的计划,三家总计计划融资额最高达到870亿元。
在新会计准则下,各家保险公司患上了资金饥渴症。行情越不好,越要补充资本金,这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如此大的增资需求,保险公司有点吃不消了,保监会正考虑对现行偿付能力标准作出适当调整。这也是目前保监会对于偿付能力第二代建设进行讨论的动因。” 一位保险业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在业内人看来,第二代偿付能力应该根据中国实际,采用更加细化和有针对性的评估工具去度量一家保险公司的实际风险暴露,以及需要的合理的资本准备,并逐步过渡到一种动态的监控体系,实现一种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管理。
目前,国内现行偿付能力规则主要借鉴欧盟偿付能力标准I,该标准中的认可资产采用通用会计准则,而认可负债采用监管会计准则,这容易导致认可资产波动,而认可负债相对稳定,致使偿付能力大起大落等问题;由此险企偿付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使得保险公司似乎总是缺少资本金,股市波动对偿付能力的影响随业务规模呈加速上升。
“不过,新的偿付能力建设标准推出得需要两三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保险公司仍然需要大量补血。”上述人士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