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着千年科举考试历史的国度,社会对“状元”一词的争论,早已超出其本来的含义。不过有一点,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从公元618年孙伏伽成为唐朝第一位科举状元起,到1904年刘春霖当上清朝末代状元为止,中国历史上有档案可查的状元是591位,里面除了少数青史留名的人物外,绝大多数都籍籍无名。那些状元中的佼佼者后来的命运跟科考名次并无太多正面联系,踏入仕途之后的风风雨雨,从不是从当上状元那一刻就注定的。
陈(安+阝):革除功名,车裂而死
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福建闽县人陈(安+阝)在洪武三十年高中状元,成为大明朝第六位状元。然而,无巧不成书,这次考中进士的几乎都是南方人。更为巧合的是,这次的三个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因此,榜单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闻听大怒,立即吩咐对陈(安+阝)、张信等12人进行复查。然而,这时又有人举报陈(安+阝)、张信,并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给朱元璋审阅。实际上,这本来就是莫须有的事,可是,不经大脑思考的朱元璋武断专横地将陈(安+阝)革除功名,车裂而死。可叹苦读百业丢,空有报国志,换来一命休!
周延儒:下诏赐死,籍没家产
明代首辅用延儒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状元,入职以后一路擢升,1629年,他获得崇祯皇帝赏识,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出任首辅。有明一代,没有哪位状元得到过如此恩宠。但接下去,他就一直走下坡路了,先是被奸臣温体仁排挤,仅任首辅四个月就被迫告老还乡。倘使他能自甘林泉,倒也能善终,但他偏偏不甘退隐。1641年,这位热衷政治运动的前科状元在同党暗通关节之下,再次被崇祯皇帝起用为首辅。此时明朝已是大厦将倾,贪恋权位的周延儒居然用谎言来掩盖统治危机,靠一个个不存在的捷报去哄骗皇帝。结果,他的“荣耀人生”只持续了几个月就到头了,有人上疏揭发真相,怒不可遏的皇帝下诏将用延儒踢死,籍没其家产。
于敏中:招仅揽贿,死后清算
比起周延儒,清朝的“状元名臣”于敏中则在死后遭遇了清算。作为乾隆朝的重臣,于敏中死后曾获谥号“文襄”,并入祀贤良祠。但他生前行为不端,私下招权揽贿,结果死后被人揭发,朝廷查出于敏中遗产折合白银两百余万两,紧接着又发生了于敏中的门生王亶望贪污巨额公款之事,令乾隆皇帝心存芥蒂。对于敏中的最后一击是在他去世12年之后,乾隆偶然读到《明史·严嵩传》,忽然想起于敏中贪赃一事,下令对其进行死后清算,取消其所有恩荣,牌位撤出贤良祠。因为于敏中死后遭受的清算过于苛刻,以至于民间传说于敏中是被皇帝逼死的。
畢沅:善待义军,不得善终
于敏中之后的一位“状元名臣”——毕沅,也以不得善终载入史册。毕沅咀善待士人、刊刻书籍闻名,史载毕沅“性畏懦,无远略”,当白莲教起义爆发后,他千方百计“不以实告”,他的死亡也不乏诡异之赴。在镇压起义军期间,毕沅固紧张过度,“寻报疾作,手足不仁”,这可能是中风症状,但似乎并无性命之虞,但在服用乾隆皇帝所赐的“活络丸”后,“旋卒”。嘉庆皇帝亲政后,对毕沅家族更是进行了大规模清算,抄没家产,削夺荣典,与当年父皇清算于敏中如出一辙。
萧锦忠:退隐田园,清贫度日
萧锦忠作为清朝湖南最后一名状元,起初也是被皇帝钦点授予翰林院编修(主管修史的官员)。第二年,他回乡省亲,然后再没有回北京当官。据说,他在家乡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死也没有离开家乡。在家乡,萧锦忠给人题字、写文、作诗,他的字比其他人的字值钱得多,他靠写点字画来维持生活。不做官并不意味着被人忘记,太平军打到茶陵时,三号人物萧朝贵曾愿意重金礼聘萧锦忠出山做官。这个由落第秀才洪秀奎缔造的军队,究竟还是对科举赢家抱有敬意,但萧锦忠拒绝出山,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而进士曾国藩在操办湘军时,也曾请萧锦忠出山,萧锦忠也予以拒绝。
傅善祥:“恩赏丞相”,死于非命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状元很少被人知晓,她就是太平天国的女中豪杰傅善祥,可称得才貌双全。出身南京一家书香门第的傅善祥,从小聪敏过人,喜爱经史典籍的阅读。1853年,洪秀奎下令开科取士,增加“女科”,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策论题目名称为《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考场上的傅善祥沉着冷静,文思泉涌,下笔千言,出类拔萃的才华令洪秀奎非常赞赏,当场点为女科头名状元。洪秀奎为傅善祥出众的才华所折服,成丰四年(1854年),他下达诏书破格任命傅善祥为“恩赏丞相”,位列州司座次,隶属天王府六部。傅善祥出色的能力也深受天国军民的称颂,当时南京城中曾流传一首歌谣:“跟着洪宣娇,会打火枪套耍刀。”“跟着傅善祥,能治国来女自强。”还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的说法。可太平天国暂时的盛世冲昏了当权者的头脑,他们沉迷于享乐之中,傅善祥也成为了东王杨秀清手中的玩物。相传“天京事变”后,杨秀清被诛杀,傅善祥也死于乱军之手。
(责任编辑/姜巧玲)
陈(安+阝):革除功名,车裂而死
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福建闽县人陈(安+阝)在洪武三十年高中状元,成为大明朝第六位状元。然而,无巧不成书,这次考中进士的几乎都是南方人。更为巧合的是,这次的三个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因此,榜单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闻听大怒,立即吩咐对陈(安+阝)、张信等12人进行复查。然而,这时又有人举报陈(安+阝)、张信,并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给朱元璋审阅。实际上,这本来就是莫须有的事,可是,不经大脑思考的朱元璋武断专横地将陈(安+阝)革除功名,车裂而死。可叹苦读百业丢,空有报国志,换来一命休!
周延儒:下诏赐死,籍没家产
明代首辅用延儒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状元,入职以后一路擢升,1629年,他获得崇祯皇帝赏识,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出任首辅。有明一代,没有哪位状元得到过如此恩宠。但接下去,他就一直走下坡路了,先是被奸臣温体仁排挤,仅任首辅四个月就被迫告老还乡。倘使他能自甘林泉,倒也能善终,但他偏偏不甘退隐。1641年,这位热衷政治运动的前科状元在同党暗通关节之下,再次被崇祯皇帝起用为首辅。此时明朝已是大厦将倾,贪恋权位的周延儒居然用谎言来掩盖统治危机,靠一个个不存在的捷报去哄骗皇帝。结果,他的“荣耀人生”只持续了几个月就到头了,有人上疏揭发真相,怒不可遏的皇帝下诏将用延儒踢死,籍没其家产。
于敏中:招仅揽贿,死后清算
比起周延儒,清朝的“状元名臣”于敏中则在死后遭遇了清算。作为乾隆朝的重臣,于敏中死后曾获谥号“文襄”,并入祀贤良祠。但他生前行为不端,私下招权揽贿,结果死后被人揭发,朝廷查出于敏中遗产折合白银两百余万两,紧接着又发生了于敏中的门生王亶望贪污巨额公款之事,令乾隆皇帝心存芥蒂。对于敏中的最后一击是在他去世12年之后,乾隆偶然读到《明史·严嵩传》,忽然想起于敏中贪赃一事,下令对其进行死后清算,取消其所有恩荣,牌位撤出贤良祠。因为于敏中死后遭受的清算过于苛刻,以至于民间传说于敏中是被皇帝逼死的。
畢沅:善待义军,不得善终
于敏中之后的一位“状元名臣”——毕沅,也以不得善终载入史册。毕沅咀善待士人、刊刻书籍闻名,史载毕沅“性畏懦,无远略”,当白莲教起义爆发后,他千方百计“不以实告”,他的死亡也不乏诡异之赴。在镇压起义军期间,毕沅固紧张过度,“寻报疾作,手足不仁”,这可能是中风症状,但似乎并无性命之虞,但在服用乾隆皇帝所赐的“活络丸”后,“旋卒”。嘉庆皇帝亲政后,对毕沅家族更是进行了大规模清算,抄没家产,削夺荣典,与当年父皇清算于敏中如出一辙。
萧锦忠:退隐田园,清贫度日
萧锦忠作为清朝湖南最后一名状元,起初也是被皇帝钦点授予翰林院编修(主管修史的官员)。第二年,他回乡省亲,然后再没有回北京当官。据说,他在家乡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死也没有离开家乡。在家乡,萧锦忠给人题字、写文、作诗,他的字比其他人的字值钱得多,他靠写点字画来维持生活。不做官并不意味着被人忘记,太平军打到茶陵时,三号人物萧朝贵曾愿意重金礼聘萧锦忠出山做官。这个由落第秀才洪秀奎缔造的军队,究竟还是对科举赢家抱有敬意,但萧锦忠拒绝出山,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而进士曾国藩在操办湘军时,也曾请萧锦忠出山,萧锦忠也予以拒绝。
傅善祥:“恩赏丞相”,死于非命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状元很少被人知晓,她就是太平天国的女中豪杰傅善祥,可称得才貌双全。出身南京一家书香门第的傅善祥,从小聪敏过人,喜爱经史典籍的阅读。1853年,洪秀奎下令开科取士,增加“女科”,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策论题目名称为《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考场上的傅善祥沉着冷静,文思泉涌,下笔千言,出类拔萃的才华令洪秀奎非常赞赏,当场点为女科头名状元。洪秀奎为傅善祥出众的才华所折服,成丰四年(1854年),他下达诏书破格任命傅善祥为“恩赏丞相”,位列州司座次,隶属天王府六部。傅善祥出色的能力也深受天国军民的称颂,当时南京城中曾流传一首歌谣:“跟着洪宣娇,会打火枪套耍刀。”“跟着傅善祥,能治国来女自强。”还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的说法。可太平天国暂时的盛世冲昏了当权者的头脑,他们沉迷于享乐之中,傅善祥也成为了东王杨秀清手中的玩物。相传“天京事变”后,杨秀清被诛杀,傅善祥也死于乱军之手。
(责任编辑/姜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