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至今,在国家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种政策支持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就整体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研發方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开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核心技术或相对落后,或处于攻关过程中;核心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中低端,有些产品的核心技术与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赖跨国公司。有些产业看似有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的机会,实际并非如此。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业界一直认为:“与发达国家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弯道超车”。经过一段时间的产业化实践,该观点无人再提。实际上,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也至少存在着十年左右的差距。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处于开放环境中,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全球产业链条,因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往往处于产业链条中低端。产业化关键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制定,检测平台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领军人才。高技术产业附加值不高,技术水平不高,中低端生产能力过度发展,过度依赖出口,某种程度上仍在走传统产业走过的道路。如果按照目前的道路发展下去,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可能“空心化”,徒有虚名。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后,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地方政府对此尤为积极,号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随处可见。
但是,相当一部分产业园内缺乏研发能力和核心产品,有的只是劳动力密集的生产加工部分,走低水平组装加工路线,匆忙扩大产能,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同质化严重,造成新一轮技术重复引进,布局雷同和低水平竞争。
由于过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中低端,产能过剩,过度依赖出口,在国际市场恶性竞争,因而导致发达国家把相关产业反倾销的重点指向中国。今年以来中国国内相关产业即由于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倾销而呈现萧条。
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阶段看,政府仍然需要予以支持。因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进行的是一场国家间竞争未来的比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处于成长初期。但是,政府应当在该出手处才出手,有所为有所不为。
未来政府应当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支持:
积极培育市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风能、太阳能产业尤为迫切。政府通过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大产业创新工程等载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开辟市场,可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形成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要持续支持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重点支持自主开发的关键技术、产品及零部件,支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防止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空心化,让跨国公司再度控制核心技术和产品。强化持续创新,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进行选择性的重点突破,加快形成竞争优势。
进行相应的行政、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旧行政、经济管理体制与新技术体系、新产品运行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推动三网融合方面,这方面改革最为迫切。
创造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环境。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舞台受发达国家政府、企业的围堵、制裁,受到违反国际规则的不公正对待。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做出强有力的反应,确保我国企业有一个相对公正、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开展国际合作,继续引进技术和人才,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有利环境。目前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引进高水平人才极为有利,要抓住机遇。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相互配合,在产业政策指引下,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使财政、金融资源主要用于扶植技术开发、核心产品、关键零部件的研制,而不是用于进行盲目扩大生产能力。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
在研發方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开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核心技术或相对落后,或处于攻关过程中;核心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中低端,有些产品的核心技术与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赖跨国公司。有些产业看似有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的机会,实际并非如此。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业界一直认为:“与发达国家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弯道超车”。经过一段时间的产业化实践,该观点无人再提。实际上,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也至少存在着十年左右的差距。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处于开放环境中,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全球产业链条,因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往往处于产业链条中低端。产业化关键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制定,检测平台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领军人才。高技术产业附加值不高,技术水平不高,中低端生产能力过度发展,过度依赖出口,某种程度上仍在走传统产业走过的道路。如果按照目前的道路发展下去,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可能“空心化”,徒有虚名。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后,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地方政府对此尤为积极,号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随处可见。
但是,相当一部分产业园内缺乏研发能力和核心产品,有的只是劳动力密集的生产加工部分,走低水平组装加工路线,匆忙扩大产能,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同质化严重,造成新一轮技术重复引进,布局雷同和低水平竞争。
由于过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中低端,产能过剩,过度依赖出口,在国际市场恶性竞争,因而导致发达国家把相关产业反倾销的重点指向中国。今年以来中国国内相关产业即由于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倾销而呈现萧条。
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阶段看,政府仍然需要予以支持。因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进行的是一场国家间竞争未来的比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处于成长初期。但是,政府应当在该出手处才出手,有所为有所不为。
未来政府应当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支持:
积极培育市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风能、太阳能产业尤为迫切。政府通过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大产业创新工程等载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开辟市场,可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形成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要持续支持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重点支持自主开发的关键技术、产品及零部件,支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防止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空心化,让跨国公司再度控制核心技术和产品。强化持续创新,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进行选择性的重点突破,加快形成竞争优势。
进行相应的行政、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旧行政、经济管理体制与新技术体系、新产品运行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推动三网融合方面,这方面改革最为迫切。
创造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环境。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舞台受发达国家政府、企业的围堵、制裁,受到违反国际规则的不公正对待。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做出强有力的反应,确保我国企业有一个相对公正、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开展国际合作,继续引进技术和人才,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有利环境。目前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引进高水平人才极为有利,要抓住机遇。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相互配合,在产业政策指引下,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使财政、金融资源主要用于扶植技术开发、核心产品、关键零部件的研制,而不是用于进行盲目扩大生产能力。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