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节高二年级的英语课。课上学的是一篇涉及家庭教育的短文。老师安排学生在阅读后自由讨论,谈谈自己受到的家庭教育。一会儿,上来一位男孩子,他说的是爷爷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内容挺好,但语法错误甚多。可能他对爷爷的思念太强烈了,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了。这时,老师前去安慰学生,可是还没说话就已经热泪盈眶了。好一会儿,老师才说,“Your grandpa is so great. You love him deeply, and me too.”然后,老师面对全班说:“Our parents have done a lot for us, never forget it. Always be good to the elders.”
我们看到,这位老师并没有急着去纠正学生语言中的语法错误,而是把思想交际放在了第一位。如果这位老师不管学生是否难受,上来就分析他的时态语态错误,人们一定会认为这位老师神经不正常。我们教英语的目的是学会交际。要学会交际就要用英语来做事,在做事中学习使用英语。语言实践是第一位的,使用英语是最重要的。至于语法规则,不必念念不忘,耿耿于怀。一位专家说过,“English is best learnt when always used in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s.”让学生不断地用英语交际,就能使他们感到英语有用,感到学了有成就,从而激发他们使用英语的热情。
这位教师利用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向学生传递了尊老爱幼的理念,她做得很棒。我们的培养目标,决不仅仅是让众多的学生考个高分或升入重点大学,更重要的任务是使每一个毕业生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学科教学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在讲解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德育的工作。换句话说,我们不仅仅教英语,更通过教授英语来教学生如何做人。The heart of education is education of heart.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并不像有人认为的只是个工具。脱离了具体的思想,语言的存在就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教授学生各种表达方式,学习外国语言文化,无时无刻不和思想情感相连。如果不能自觉地传授正确的思想,就可能放任不正确思想对学生进行影响。如果我们的学生学习了好几年英语,口语流畅,高考也能拿高分,但对自己的祖国缺乏感情,道德品质低下,心理素质不良,那怎么能说我们的教学是成功的呢?
应该采用渗透式的方法。像传教士似的过于生硬地进行道德说教不会有好效果。润物细无声,采用渗透式的方法,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也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高明的做法是:启发学生自己领悟。如讲到居里夫人一课,就让学生思考:What have we learnt from the text? 当学生说到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时,教师即给予充分肯定。坚持和风细雨,点滴渗透,不搞疾风暴雨。
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与人是不同的。中学生与成年人不同,初中生与高中生也不尽相同。在中学生当中搞教育,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避免成人化和形式主义。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与性格特点,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概括:求知欲强好猎奇,竞争性强好抢尖,实践性强好活动,可塑性强好变化。高中学生除了具有这几个特点外,情绪的稳定性和思维的逻辑性都比初中阶段有了发展。
在初中开展品德情感教育时,应着重于下列内容: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公共道德、热爱劳动、自己动手以及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等。在高中年级,则强调爱国主义,对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合作意识,刻苦认真,自主学习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
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使用的教材,实施情感教育。教材的编选,本身就贯彻了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原则,所选英语文章均注意了内容的健康和育人的功能。当然有的教材还不够文学性和生活化。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是在讲授课文内容时,选好切入点,结合文章内容,适合学生的状况,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方面受到启发与感染。例如在讲授马克思一课时,就让学生体会学习外语的正确方法。在讲“Perseverance”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船长坚韧不拔、处乱不惊的顽强意志。关键是英语教师应该有较高的德育意识,能发现机会、利用机会,适时地开展有成效的工作。
应该在学习语言知识时,也体现积极的思想倾向。英语课在讲单词、词组、语法知识时,不可避免地要给出各种例句,而例句的思想性常常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讲到give up,教师给的例句就是:We should give up smoking.
应该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合作精神。英语课不单要讲知识,大部分时间是组织学生开展使用英语的活动。所谓使用英语,就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在这些活动中,对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学生群体来说,学会与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以大局为重,十分重要。
有位教师在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项链》时,让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做准备,教师只是做些督促和帮忙的工作。有一个小组的组长在排演过程中,不仅自己改编了剧本,担任了主演,在分配角色时,还非常能知人善任。例如,她安排两位英语较差的体育特长生扮演偷项链的人,台词不多,但要求动作敏捷。这两个同学兴致很高,演出时表现很出色。她这个组有位女同学口语很好,但就是羞于和别人演对手戏。这位组长就设计了一个解说员的角色,使这个同学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演英语剧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学英语,练习口语。但这种活动本身也为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创造了条件。如果教师指导有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可低估。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榜样作用,这对学生的影响比任何言语说教都更直接、更深刻。我常常想,我们的“国培计划”不仅要抓英语能力,上课与科研水平的提高,还要重视教师品德的净化。要教好课,首先应该是个好人。我们的口号是“以人育人”,就是强调师生互相影响,共同发展。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受一点正能量的感染。古人说,“做经师易,做人师难”,意思是传授知识相对容易,教学生如何做人则决非易事。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说“老师仿佛每天都蹲在镜子里”,这句话的喻义是:教师每天都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不少老师在平时上课就注意:衣着得体,上下课守时,与学生约定讲信用,课上讨论勇于服从真理,修正错误,批改试卷严谨认真,对学生的问题满腔热情,对后进生一视同仁,对外语学习充满兴趣,对祖国满怀深情。这些都反映了教师的品质,都无一遗漏地进入了学生的眼帘,悄悄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行为。
我们看到,这位老师并没有急着去纠正学生语言中的语法错误,而是把思想交际放在了第一位。如果这位老师不管学生是否难受,上来就分析他的时态语态错误,人们一定会认为这位老师神经不正常。我们教英语的目的是学会交际。要学会交际就要用英语来做事,在做事中学习使用英语。语言实践是第一位的,使用英语是最重要的。至于语法规则,不必念念不忘,耿耿于怀。一位专家说过,“English is best learnt when always used in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s.”让学生不断地用英语交际,就能使他们感到英语有用,感到学了有成就,从而激发他们使用英语的热情。
这位教师利用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向学生传递了尊老爱幼的理念,她做得很棒。我们的培养目标,决不仅仅是让众多的学生考个高分或升入重点大学,更重要的任务是使每一个毕业生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学科教学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在讲解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德育的工作。换句话说,我们不仅仅教英语,更通过教授英语来教学生如何做人。The heart of education is education of heart.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并不像有人认为的只是个工具。脱离了具体的思想,语言的存在就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教授学生各种表达方式,学习外国语言文化,无时无刻不和思想情感相连。如果不能自觉地传授正确的思想,就可能放任不正确思想对学生进行影响。如果我们的学生学习了好几年英语,口语流畅,高考也能拿高分,但对自己的祖国缺乏感情,道德品质低下,心理素质不良,那怎么能说我们的教学是成功的呢?
应该采用渗透式的方法。像传教士似的过于生硬地进行道德说教不会有好效果。润物细无声,采用渗透式的方法,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也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高明的做法是:启发学生自己领悟。如讲到居里夫人一课,就让学生思考:What have we learnt from the text? 当学生说到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时,教师即给予充分肯定。坚持和风细雨,点滴渗透,不搞疾风暴雨。
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与人是不同的。中学生与成年人不同,初中生与高中生也不尽相同。在中学生当中搞教育,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避免成人化和形式主义。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与性格特点,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概括:求知欲强好猎奇,竞争性强好抢尖,实践性强好活动,可塑性强好变化。高中学生除了具有这几个特点外,情绪的稳定性和思维的逻辑性都比初中阶段有了发展。
在初中开展品德情感教育时,应着重于下列内容: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公共道德、热爱劳动、自己动手以及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等。在高中年级,则强调爱国主义,对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合作意识,刻苦认真,自主学习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
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使用的教材,实施情感教育。教材的编选,本身就贯彻了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原则,所选英语文章均注意了内容的健康和育人的功能。当然有的教材还不够文学性和生活化。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是在讲授课文内容时,选好切入点,结合文章内容,适合学生的状况,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方面受到启发与感染。例如在讲授马克思一课时,就让学生体会学习外语的正确方法。在讲“Perseverance”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船长坚韧不拔、处乱不惊的顽强意志。关键是英语教师应该有较高的德育意识,能发现机会、利用机会,适时地开展有成效的工作。
应该在学习语言知识时,也体现积极的思想倾向。英语课在讲单词、词组、语法知识时,不可避免地要给出各种例句,而例句的思想性常常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讲到give up,教师给的例句就是:We should give up smoking.
应该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合作精神。英语课不单要讲知识,大部分时间是组织学生开展使用英语的活动。所谓使用英语,就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在这些活动中,对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学生群体来说,学会与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以大局为重,十分重要。
有位教师在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项链》时,让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做准备,教师只是做些督促和帮忙的工作。有一个小组的组长在排演过程中,不仅自己改编了剧本,担任了主演,在分配角色时,还非常能知人善任。例如,她安排两位英语较差的体育特长生扮演偷项链的人,台词不多,但要求动作敏捷。这两个同学兴致很高,演出时表现很出色。她这个组有位女同学口语很好,但就是羞于和别人演对手戏。这位组长就设计了一个解说员的角色,使这个同学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演英语剧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学英语,练习口语。但这种活动本身也为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创造了条件。如果教师指导有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可低估。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榜样作用,这对学生的影响比任何言语说教都更直接、更深刻。我常常想,我们的“国培计划”不仅要抓英语能力,上课与科研水平的提高,还要重视教师品德的净化。要教好课,首先应该是个好人。我们的口号是“以人育人”,就是强调师生互相影响,共同发展。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受一点正能量的感染。古人说,“做经师易,做人师难”,意思是传授知识相对容易,教学生如何做人则决非易事。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说“老师仿佛每天都蹲在镜子里”,这句话的喻义是:教师每天都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不少老师在平时上课就注意:衣着得体,上下课守时,与学生约定讲信用,课上讨论勇于服从真理,修正错误,批改试卷严谨认真,对学生的问题满腔热情,对后进生一视同仁,对外语学习充满兴趣,对祖国满怀深情。这些都反映了教师的品质,都无一遗漏地进入了学生的眼帘,悄悄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