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 发展职业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学生不愿读、教师不会教、学校不愿转、企业不愿管等问题,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精准发力,着力破解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一、针对学生不愿读的问题,搭建多样化多路径成才“立交桥”
  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旧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上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途”,才能真正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读职业院校是没有前途的。管理部门、社会、家长、学生、学校都有浓浓的“精英教育”情结,“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说几句职业教育意义重大的空话就可以解决的。首先,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充分认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技术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要创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管理体制和培养激励保障机制,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为“人人尽展其才”营造良好的制度和舆论环境。其次,要着力提高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劳动荣誉感,着力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再次,要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成才“断头路”。过去职业教育的学习路径缺乏系统设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条块分割,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上下不能有机贯通,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不能有效衔接。这在客观上导致很多有资格、有愿望、有能力的中职、高职学生失去继续升学深造的可能和机会,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上职业学校就定了“终身”,职业教育成为了“死胡同”教育。为此,必须打破制约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天花板”,打通从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当前重点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要解决好本科职业教育缺失问题。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积极引导一批新升格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的学位制度。政府在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上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倾斜。二是要解决好通道不畅问题。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探索开展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分段培养试点、专业研究生招收高职毕业生、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试点。要推动各层次职业院校的沟通与合作,支持区域内、集团内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办学,建立各层次职业院校的紧密型联系。要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相融合,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开放大学的专科、本科教育相衔接,实现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
  二、针对教师不会教的问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对教师有专门要求,不仅要讲师德有学识,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普教转型而来,缺乏职教观念和教学经验,尤其是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大批刚从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加入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他们有较好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但专业动手能力不强,大多按传统模式教学,致使职业教育失去其应有的特点,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把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实践性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企业相关的生产、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其次,要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制度,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要加大职教师资的培训投入,根据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师资培训,重点在于专业进修和企业培训。要设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专业教师获得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技能资格,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三,要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补充机制,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使职业院校有一定比例专业教师来自企业。编制、教育、人社等部门要按照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尽快修订中职学校、高职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并核定编制,制定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办法和职业学校教师准入、职务职称评聘改革办法,切实解决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问题,让更多“能工巧匠”走进学校,让更多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职业教育教学一线,努力改善和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
  三、针对学校不愿转的问题,明确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定位
  近年来,各地的职业院校改换门面、升格提级,几乎成为一种趋势。为什么职业院校热衷于升格?对当地政府而言,专升本则意味着多了一张地方教育名片;对学校领导而言,在高校行政化色彩仍然严重的当下,往上升一格,带来的是行政级别的跃升;对学校本身而言,也意味着收费和财政拨款的增加以及办学层次的提升。近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引导一批新升格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对此,很多职业院校和新升格的普通本科院校难以接受,不愿转。各地各职业院校必须戒除地方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办学中存在的功利倾向和面子心理,找准定位,引导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培养各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盲目攀高,不越位错位。首先,要按照职业教育要着力实现经济目标、民生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要求,加快推动职业教育在办学方向上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转型,在人才培养上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转型。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把职业教育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互动;要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把职业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出彩人生奠定坚实基础;以促进公平公正为要求,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其次,要按照职业教育类型进行人才培养,在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的总体思路下,实行分类培养,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专科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等。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办出自身特色;有利于遏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简单化倾向;有利于揭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技术与技能的差异,以及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中间地带人才的存在及其特征。再次,要科学合理设置学校专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经济发展需求,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要引导职业学校重点建设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品牌专业,进一步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四、针对行业企业不愿管的问题,大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十分鲜明的跨界性,必须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然而,职业教育要真正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还有较大困难,目前都还只是松散型、浅层次、随机性的,一直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怕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培养的人才不能为企业所用,为别人做了嫁衣裳,没有必要担当风险;二是国家明文提出的关于“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等就业准入制度,在一些企业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三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性还不强。针对这种现状,首先,学校要主动针对企业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培养培训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企业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能力。其次,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通过职教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理事会等形式,使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专业建设、教师培养和学生实习实训。引导和鼓励企业将工厂开到学校门口,将学校办到工厂里面,在学校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职业教育成本转移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第三,有关行政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发挥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大力推进产教结合,密切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联系,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全省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第四,要研究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政府要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促进办法,明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原则、合作内容、双方互赢的实现途径;规定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法律义务;制定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以及企业委托职业院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五、针对政府不愿投的问题,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
  职业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更多的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政府的高投入,职业教育很难实现专业化教育目标。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比起其他类型的教育,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制定职业院校的生均经费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这一重要指示,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各级政府的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期望。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首先,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财政对公办职业院校的学校建设、公用经费、专项经费,要与普通学校一样予以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支出要与当地财政经常性支出和教育经费支出同步增长。要依法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其次,要建立多渠道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利益的纽带和公平的规则,鼓励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民办职业教育,使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特别是要落实企业的法定职业教育投入,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2.5%提取,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第三,要完善“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行以“直补个人”为主的支付办法,严查各类职业学校“双重学籍”“虚假学籍”等问题,防止管理漏洞,对贪污、截留、挪用、套取经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六、针对中职学校“散、小、弱”的问题,加大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化整合
  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然而,一直以来,由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中职教育多头管理,多头审批现象普遍存在,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散、小、弱”问题比较突出。以江西为例,全省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34所,其中,普通中专78所、职业中学260所、成人中专91所、技工学校105所,另有8所本科院校和49所高职院校招收普通中专层次的学生,办学主体比较复杂,办学规模相对也较小,平均每所中职学校仅有在校生1105人。虽然近年来,江西启动实施了达标中职学校建设工程,通过合并、划转等方式,停办或撤销了一批不合格的中职学校,但“散、小、弱”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下一步,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总体思路,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首先,整合优化市、县(区)职业教育学校。以设区市为单位整合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设区市政府的统筹作用,尽快编制职业教育规划与布局方案,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型的界限,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向具有竞争优势和办学活力的学校积聚,建成一批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一县一校”要求,通过合并、划转、重组等形式,优化整合县域内的中职学校资源,停办和撤销一批不达标的学校,力争县办中职学校生均规模在2500人左右。第二,整顿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对经审核没有产权、没有校园和校舍、没有正常办学经费来源,办学规模相对较小,靠以学养学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坚决予以停办和撤销。通过整顿,进一步规范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力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均办学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第三,推动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职教专业联盟建设、职教园区建设,推进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共享师资、课程、实训设备和技术等教育教学资源。第四,推进专业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积极探索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挂双牌”和“双证互通”试点,让中职学生拿到预备技师证书,让技师学生拿到学历证书。加强中高职教育与技师教育的衔接,根据高等学校设置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教育系列。◆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日前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与发展论坛上表示,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01年至2012年,国家在撤点并校过程当中,在西部地区推进一个专项工程,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杨东平称,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连续做了三年监测,结果显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业成就远远低于走读生。  “这个结果跟我们的政策初衷是完全违背的,我们想把
期刊
为什么电影中的人物会走出屏幕,为什么一个静止的画面会随着人的走动而发生变化,为什么物体竟然从低处向高处走动,为什么不用手触动琴键却会弹出美妙的琴声,为什么昆虫的眼睛长在头上的两侧却能让看到的物体出现在前面?……要探讨这些有趣的问题,科普知识给了我们科学的解答。2014年12月2日,江西省科学技术馆工作人员带着科普知识走进了贵溪市雷溪中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展览。  这次展览,包括三项内容,一
期刊
“以校为家”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以家为校”的故事却鲜闻罕见。南城县里塔镇渔良村南坑教学点,就办在曹丽华老师家里。35年来,她不离不弃,一直坚守家门口的教育。2014年9月,曹老师继荣获江西省十大“最美乡村教师”后,又荣膺全省十大“最美教师”称号。  ■  1980年,17岁的曹丽华高中毕业后,只身来到了偏僻的小山村——南坑教学点,成了这里唯一的老师,也实现了她从小立志当一名教师的朴素梦想。  那
期刊
2014年12月初,九江职业技术学院3名优秀学生应邀赴日本开展了为期5天的学习交流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学习交流任务。  据了解,在2014年8月份由三菱电机承办的第八届“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中,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队荣获大赛唯一一个特等奖。因此,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出资特邀该校3名获奖学生前往日本进行学习交流。  学生学习交流团先后访问了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事业本部、名古屋制作所
期刊
2013年上半年,经过教育部选拔,我有幸成为“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中的一员。8月20日,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战友”(其中语文教师10名,数学和幼教各20名)踏上赴港的征程,携手相聚香江之畔,拉开了在港工作的序幕。由最初的茫然、紧张到了解、适应,然后又再到熟悉、习惯,不知不觉间,一年的时光已悄然滑过。  这是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和香港教师一起工作,共同成长,耳濡目染地接触了
期刊
九(2)班的赖玉玺是一个让人头痛的学生。他经常把手机带进教室,甚至有上课嚼槟榔的不良记录,还喜欢欺负女生,作业基本不做,班主任多次找他谈心不见成效。孩子的父亲赖金瑞参加了两期家长学校培训后,在“我的感言”中写道:“专家的讲解改变了我的教育方法,原来孩子可以这样教,今后我要多一份关爱,少一分责骂……我儿子本不是所谓的差生……”在父亲的耐心引导下,赖玉玺的许多不良习惯慢慢得到纠正,开始问问题、写作业。
期刊
他,一直在山区小学任教,并于2007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由于他心中永远有追求,业绩突出,还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课优秀教师”“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等十余项荣誉称号;他,2008年被评为鄱阳县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人物,江西电视台、上饶电视台、上饶日报等媒体争先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在教书育人上“咬定青山不放松”,从不停止进取的脚步。因为他心中永远有追求。正是这份
期刊
南矶山,鄱阳湖中一座并不惹人注目的小岛,有一位叫柏宗材的老师,熟悉他的人对他都有这样的印象:黝黑的面庞,墩实的个头,朴素的举止,过早爬上眉梢的皱纹和头顶的白发,透着乡村教师对这片土地的执着与责任。  在将近40年的教学生涯里,柏宗材如同一个上紧发条的钟摆,一刻不停地为教学、学生奔波忙碌。记者采访柏老师时,这个年逾六旬的汉子羞涩的神情中带着一丝木讷,只是一味地强调:“我真的没做什么,只是分内的事罢了
期刊
近日,不少过往人群驻足于江西省樟树市第三中学校门前,将赞许的目光聚焦在“全国优秀教师彭小红”的喜报上。一个又一个关于彭小红鲜活而感人的故事,在樟树市市民的口中流传。一贯对于荣誉淡然处之的彭小红,内心深处也泛起了阵阵涟漪,但面对赞誉之词,只念道:“赤诚唯育人,初衷永不改!”  “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领学生奔向知识彼岸的摆渡人。”  1991年,宜春师专仅有的两名“优秀大学生”之一的彭小红,没有
期刊
为期10天的委厅领导集中调研督查活动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4年11月29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主持召开2014年第二十二次工委会,听取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督查工作汇报。从11月18日至28日,委厅领导分7个小组到各设区市教育局和高校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取得了丰富的调研成果。通过深入市县教育局和高校调研、座谈,收集了各方面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全省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入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