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范守林,是南岭乡闫庄村人,父亲常和尚已63岁,共同经营了0.13公顷苹果及0.46公顷梨。苹果园是1999年建园的,共有175株树,由于是土石山坡梯田地,土层薄不耐旱,条件很差,种粮食也只能667平方米产百来斤,想着种上果树够家里人吃就行了,为什么呢?主要有两点想法:一来地不好,种上树也不亏,二来我们父子俩都不会管果树从来没弄过。父亲从小放羊十几年,后来又做了20多年砖瓦窑,腿脚又不方便:我本人只会种庄稼,就这样栽了苹果树苗,想的就是为了自家图个吃着方便,也没想过能成为主要经济来源。下面就谈谈这几年来我是怎样学习,管理果树的。
1 要想富首先要勤奋学习,做知识型农民
在农村存在着3种人,一种是聪明人积极向上,不论老年人,还是年青一代的农民,思想比较向前,干成干不成想着去干;第2种人是糊涂人,总认为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总是说就不要去费那劲,别人创新他还在一旁说风凉话:第3种人是普通人,因思想守旧,抱着老皇历不放,认为老办法可靠。我想,我是一名高中生,父亲虽然年迈,但非常支持我积极向上,他本人非常刻苦钻研技术,一年要有5、6个月吃住在果园的小屋里,白天黑夜守着果树,那份热爱果树事业的热心肠使我很受感动。在前几年里,单靠自己刻苦钻研,向老果农请教还是不行,果树光冒条不结果,心想够自家吃就可以了,但还是结的不够多,而且果个小,味道酸。父亲说光咱摆弄不行得要有高人指导才可以,2004年经多方打听,经原市水利局常国林局长介绍,才认识了市果树研究所所长王有信教授.这一下如鱼得水。我们俩亲自带上样品和一年四季观察记载果树生长、修剪中存在问题的笔记本,一个一个问题去请教老师,就这样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才算有了眉目。有了这一条路。有了这个靠山,就不愁不结果,不丰产。随后的几年里,我就下决心要多学习,多请教,多在自己田里搞试验,做知识型果农。在现代化农业的今天,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做知识型农民才能创业致富。
2 要想富根本问题是改变观念,多观察记载,多总结经验教训
2004年,我报名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果树新技术学习班。在学习的几天里,才知道现在最先进的技术是今年栽下果树明年就能结果,这个结果不是装个样子,而是667平方米产几十千克,第4.5年就能达到过去第10多年才能达到的5、6千斤产量,盛果期最高667平方米产量能达到1万多千克,而且还不用太费劲;将一年锄草3.4遍,改成了地面生草、覆盖;秋季深翻扩穴施肥,改成了树干涂施氨基酸;新型肥料“大三元”施下后,果树光长果而不会冒长条:这些新鲜事我从来没听过,通过这次学习,改变了旧观念,经过几天的“洗脑”我下定决心要把我的果园搞成泽州的样板园。
2005年秋季,市里成立了果农协会,并制定了“晋城果业万户富民工程行动计划”,我积极组织果农参加协会,并和他人两次自费到运城、西安学习,在外地学习培训期间,我参观了外地会员的样板园。有临猗卓晋刚苹果主干型5.3公顷一年栽树2年结果3年667平方米产量超吨示范园;有园主周新民的一主多干型667平方米产超5000千克果园;有夏县0.93公顷乔化红富士667平方米产10870千克果园;平陆关智全0.9公顷15年生高密植667平方米产11400千克果园,以及桃树(2米×1米)高密植桃园和老桃树改造成一柱多干型果园等,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先进事例,我恨自己知道得太晚,懂得太少,而外面的先进事例也永远学不完。
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二是要改变观念,认识到位,观念就能转变。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认识到位,才能确立前进目标,有了新技术是实现目标的第1步。通过学习参观我确立了方向,就是要在果树上干一番事业。观念的转变,是走向致富的先决条件。从此,我得出结论是心中要有数,认准一条路,跟着协会走,永远能致富。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已初步实现了第一个目标任务。
3 要致富关键在应用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管理
2006年晋城市果农协会创办了果农会刊,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对每个果农触动很大,这就是“轻轻松松管果园,高高兴兴夺高产,用新理念、新技术去管理果园”,要搞成现代化果园,就必须走联合的道路,这就是要建立、健全推广体系和推行标准化管理。有了标准化管理技术就能生产出优质果品,市果农协会制定的“五化”标准是推动果园生产的动力,是实现富民工程的重要措施。
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一是栽培品种名优化,二是树体管理标准化,三是肥水管理科学化,四是农药使用安全化,五是果品生产的全过程规范化。果树生产进入第3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稀植大冠,20世纪80年代矮化密植,现在推行的是果树辩证管理法)今后几年将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这一切表明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会促进果业的大发展。这一划时代的新技术就是由山西省申纪兰贸易有限公司全保果业分公司创立的《果树辩证管理法》,已申报国家专利(公开号CN180651lA)并正式出版26万字的《果树辩证管理学一应用理论与技术》专著。市果农协会认准了今后晋城果业发展的道路,启动了《晋城市果业万户富民工程》行动计划,并已开始实施,也显示出极大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推广这一项成果,我们几个果农协商成立了“泽州具有信果业开发合作社”,由乡土人才郭安祥任领导,并成为市果农协会的团体会员。这样就建立、健全了从下至上的推广体系,对推动果业发展、推广高新科技、带动果农致富有了保障。我在学习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应用最新高科技,按照5类枝势的判断进行分类,利用8项控冠措施进行了改造:一是去掉基部3大主枝,提高主干高度,二是拉枝下垂刻芽出枝,三是抑顶促萌,分道环割,增加枝量,四是摘叶去心分段转枝促成花。这一举动,果农们都开始议论纷纷:“传统修剪方法,三大主枝要占总产量的70%,去掉主要骨干枝,果往那里结?不减产才怪呢?”有的说:“去掉大枝,腐烂病一感染,全园就毁掉了。”
别人议论我不在乎,只要父亲支持就行。父亲常年吃住在山上,手里拿着新技术资料和图解,一遍又一遍学技术,我们俩常为一棵树,一个枝的处理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虽然我们文化程度不同,成长年代也不同,都是近几年才开始学习技术,但父亲这种吃苦耐劳,一心学习技术的劲头鼓励着我,只要我俩齐心加上王老师的指导与支持就一定能成功。父亲的目标是“三二一”,即:三个一样,二个绿色,一个占领;这就是要叫全园果树长的一个样;果子结的一个样(大小、色泽);果实味道一样(好吃)。二是保证果园不再使用化肥和剧毒农药,生产出绿色无公害果品,一占领就是首先占 领南岭市场,然后再走出泽州。以后还要搞有机果品,富硒苹果,就这样我们父子俩一直坚持用新技术去管理果树。一年的辛苦,换回来的是丰厚的回报,秋末,王老师来到果园检查,看到枝叶茂盛(无落叶病)果枝下垂,果实珠帘式挂在树上,有的压弯枝条下垂到地埂上。9月下旬“市科协科技下乡宣传周”在我的果园召开现场会,到会的人员参观后都说是个好样板园。目前的现状是下部主枝去掉后,树长高了,树上枝条多了。11月上旬采果,丰收的喜悦说不完,今年果大,颜色好看,味道甜。果还没拉回家,就在园内销售完了,还有很多人没买上。我一算帐,在667平方米投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667平方米产量由过去的700千克达到了今年的2250千克,产量翻了3番。今年枝多,花芽饱满,预计明年667平方米产量可以超过8000千克。
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土壤管理是基础
满足果树对土、肥、水、温度的要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基础。山地果园条件差,土层薄,不能浇水,常年只能靠降雨来满足水的要求,蓄水保墒是关键,土壤管理是基础。过去的土壤管理方法是锄草、深翻,而新技术是全年种草覆盖地表,增施有机肥,将树冠外围的根系分布区略低于冠内,这样蓄水多,地表温度变化不大,果树生长旺盛。将过去使用化肥改成生物有机肥,应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喷地表,使土壤变松,毛细管增加,吸收肥水能力增强。全年不再锄草、深翻,减轻了体力劳动,节省了开支。经两年多努力,土壤肥力得到了提高,经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化验,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了31.91克/千克,全氮2.15克/千克,有效磷18.3毫克/千克,速效钾136毫克/千克。在全市被检测的土样中,名列第一,这就是我果园的果个大、果甜、味香、好吃、好看的内在原因。我每年从不施化肥,仅每667平方米使用大三元生物菌肥两袋和氨基酸涂干8次。根据分析化验结果,果树缺什么营养元素就补什么,让果树“吃饱”不过量(并非肥越多越好)、不浪费。平衡施肥后,叶色正常,无黄叶、小叶缺素等生理病害。通过不断学习,我体会到果园生草覆盖的优越性,它是山地果园获得优质高产的基础性工作。
5 只要精细管理南岭薄地也能长大梨
南岭黄梨生产已300多年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将黄梨高接换种嫁接成酥梨,但由于嫁接部位高,树形不理想,管理很不方便,到秋末,酥梨还是个小、味淡,品质差,不受欢迎。
我看在眼里,想在心头。能否将苹果新技术应用到梨树上?向是果树就一定能行,就这样我开始钻研酥梨增产办法。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应用了新技术:树上用瓣大叶芽去顶,刻芽促萌,拉枝促花,喷施金云大120和PBO生长调节剂,树下应用生物有机肥,主干涂氨基酸,并做了对比试验。今年4月12日寒流袭击,突降大雪,气温降到零下12度,天灾无情人有情,由于我应用了新技术,果树未受到损失,花期按照3步疏花法进行,一开始,对于一串花中谁能坐住果、什么样的枝能长成大果心中无数,在老师指导下,才知道选留什么样的枝,留第几朵花,留什么样的果,才能结出好果。坐果后,我又应用了“比大奇”梨果膨大早熟涂抹剂,效果非常理想,同比增大50%—100%。经过精细管理,果实大小一致,色泽一致,味道一致。最大的500多克,一般的都在400~450克,这么大的果在群众眼中十分稀奇,咱南岭也能长大果。谁见谁爱谁都想吃谁都想买,原先卖果难,现在再不难了。
山地果园土层薄,土质差不保肥水,但只要下到功夫改良土壤,就能长好树。根据果树生长原理,果树根要向外延伸,而靠近主干部位是没有吸收能力的。就这样一个简单道理我也不懂,传统的办法总是把树盘弄成里低外高,经过改进,将树冠外围下垂方位的土壤适当低一些(里高外低),能增加蓄雨水量。经过这一改效果非常好,树势明显不一样了。
山地果园有山地果园优势,地埂田风光条件好,病害相对少些,在生长中地埂上常生长一些梨砧木。我想如能利用就能增产,就这样在地埂上每隔1米就嫁接1株,将树型整成主干型。利用氨基酸涂干代替施肥,第2年就能结果,第3年每株结十多个果,效果非常好。利用这一技术在我的地埂中间栽植了梨树,整成一道主干形,现已2、3年了,结果非常良好,增加了经济效益,也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两项新技术的推广将会给山地果园增加经济效益,给果农带来丰厚的收益。
(作者联系电话:0356-2028889)
1 要想富首先要勤奋学习,做知识型农民
在农村存在着3种人,一种是聪明人积极向上,不论老年人,还是年青一代的农民,思想比较向前,干成干不成想着去干;第2种人是糊涂人,总认为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总是说就不要去费那劲,别人创新他还在一旁说风凉话:第3种人是普通人,因思想守旧,抱着老皇历不放,认为老办法可靠。我想,我是一名高中生,父亲虽然年迈,但非常支持我积极向上,他本人非常刻苦钻研技术,一年要有5、6个月吃住在果园的小屋里,白天黑夜守着果树,那份热爱果树事业的热心肠使我很受感动。在前几年里,单靠自己刻苦钻研,向老果农请教还是不行,果树光冒条不结果,心想够自家吃就可以了,但还是结的不够多,而且果个小,味道酸。父亲说光咱摆弄不行得要有高人指导才可以,2004年经多方打听,经原市水利局常国林局长介绍,才认识了市果树研究所所长王有信教授.这一下如鱼得水。我们俩亲自带上样品和一年四季观察记载果树生长、修剪中存在问题的笔记本,一个一个问题去请教老师,就这样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才算有了眉目。有了这一条路。有了这个靠山,就不愁不结果,不丰产。随后的几年里,我就下决心要多学习,多请教,多在自己田里搞试验,做知识型果农。在现代化农业的今天,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做知识型农民才能创业致富。
2 要想富根本问题是改变观念,多观察记载,多总结经验教训
2004年,我报名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果树新技术学习班。在学习的几天里,才知道现在最先进的技术是今年栽下果树明年就能结果,这个结果不是装个样子,而是667平方米产几十千克,第4.5年就能达到过去第10多年才能达到的5、6千斤产量,盛果期最高667平方米产量能达到1万多千克,而且还不用太费劲;将一年锄草3.4遍,改成了地面生草、覆盖;秋季深翻扩穴施肥,改成了树干涂施氨基酸;新型肥料“大三元”施下后,果树光长果而不会冒长条:这些新鲜事我从来没听过,通过这次学习,改变了旧观念,经过几天的“洗脑”我下定决心要把我的果园搞成泽州的样板园。
2005年秋季,市里成立了果农协会,并制定了“晋城果业万户富民工程行动计划”,我积极组织果农参加协会,并和他人两次自费到运城、西安学习,在外地学习培训期间,我参观了外地会员的样板园。有临猗卓晋刚苹果主干型5.3公顷一年栽树2年结果3年667平方米产量超吨示范园;有园主周新民的一主多干型667平方米产超5000千克果园;有夏县0.93公顷乔化红富士667平方米产10870千克果园;平陆关智全0.9公顷15年生高密植667平方米产11400千克果园,以及桃树(2米×1米)高密植桃园和老桃树改造成一柱多干型果园等,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先进事例,我恨自己知道得太晚,懂得太少,而外面的先进事例也永远学不完。
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二是要改变观念,认识到位,观念就能转变。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认识到位,才能确立前进目标,有了新技术是实现目标的第1步。通过学习参观我确立了方向,就是要在果树上干一番事业。观念的转变,是走向致富的先决条件。从此,我得出结论是心中要有数,认准一条路,跟着协会走,永远能致富。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已初步实现了第一个目标任务。
3 要致富关键在应用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管理
2006年晋城市果农协会创办了果农会刊,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对每个果农触动很大,这就是“轻轻松松管果园,高高兴兴夺高产,用新理念、新技术去管理果园”,要搞成现代化果园,就必须走联合的道路,这就是要建立、健全推广体系和推行标准化管理。有了标准化管理技术就能生产出优质果品,市果农协会制定的“五化”标准是推动果园生产的动力,是实现富民工程的重要措施。
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一是栽培品种名优化,二是树体管理标准化,三是肥水管理科学化,四是农药使用安全化,五是果品生产的全过程规范化。果树生产进入第3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稀植大冠,20世纪80年代矮化密植,现在推行的是果树辩证管理法)今后几年将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这一切表明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会促进果业的大发展。这一划时代的新技术就是由山西省申纪兰贸易有限公司全保果业分公司创立的《果树辩证管理法》,已申报国家专利(公开号CN180651lA)并正式出版26万字的《果树辩证管理学一应用理论与技术》专著。市果农协会认准了今后晋城果业发展的道路,启动了《晋城市果业万户富民工程》行动计划,并已开始实施,也显示出极大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推广这一项成果,我们几个果农协商成立了“泽州具有信果业开发合作社”,由乡土人才郭安祥任领导,并成为市果农协会的团体会员。这样就建立、健全了从下至上的推广体系,对推动果业发展、推广高新科技、带动果农致富有了保障。我在学习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应用最新高科技,按照5类枝势的判断进行分类,利用8项控冠措施进行了改造:一是去掉基部3大主枝,提高主干高度,二是拉枝下垂刻芽出枝,三是抑顶促萌,分道环割,增加枝量,四是摘叶去心分段转枝促成花。这一举动,果农们都开始议论纷纷:“传统修剪方法,三大主枝要占总产量的70%,去掉主要骨干枝,果往那里结?不减产才怪呢?”有的说:“去掉大枝,腐烂病一感染,全园就毁掉了。”
别人议论我不在乎,只要父亲支持就行。父亲常年吃住在山上,手里拿着新技术资料和图解,一遍又一遍学技术,我们俩常为一棵树,一个枝的处理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虽然我们文化程度不同,成长年代也不同,都是近几年才开始学习技术,但父亲这种吃苦耐劳,一心学习技术的劲头鼓励着我,只要我俩齐心加上王老师的指导与支持就一定能成功。父亲的目标是“三二一”,即:三个一样,二个绿色,一个占领;这就是要叫全园果树长的一个样;果子结的一个样(大小、色泽);果实味道一样(好吃)。二是保证果园不再使用化肥和剧毒农药,生产出绿色无公害果品,一占领就是首先占 领南岭市场,然后再走出泽州。以后还要搞有机果品,富硒苹果,就这样我们父子俩一直坚持用新技术去管理果树。一年的辛苦,换回来的是丰厚的回报,秋末,王老师来到果园检查,看到枝叶茂盛(无落叶病)果枝下垂,果实珠帘式挂在树上,有的压弯枝条下垂到地埂上。9月下旬“市科协科技下乡宣传周”在我的果园召开现场会,到会的人员参观后都说是个好样板园。目前的现状是下部主枝去掉后,树长高了,树上枝条多了。11月上旬采果,丰收的喜悦说不完,今年果大,颜色好看,味道甜。果还没拉回家,就在园内销售完了,还有很多人没买上。我一算帐,在667平方米投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667平方米产量由过去的700千克达到了今年的2250千克,产量翻了3番。今年枝多,花芽饱满,预计明年667平方米产量可以超过8000千克。
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土壤管理是基础
满足果树对土、肥、水、温度的要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基础。山地果园条件差,土层薄,不能浇水,常年只能靠降雨来满足水的要求,蓄水保墒是关键,土壤管理是基础。过去的土壤管理方法是锄草、深翻,而新技术是全年种草覆盖地表,增施有机肥,将树冠外围的根系分布区略低于冠内,这样蓄水多,地表温度变化不大,果树生长旺盛。将过去使用化肥改成生物有机肥,应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喷地表,使土壤变松,毛细管增加,吸收肥水能力增强。全年不再锄草、深翻,减轻了体力劳动,节省了开支。经两年多努力,土壤肥力得到了提高,经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化验,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了31.91克/千克,全氮2.15克/千克,有效磷18.3毫克/千克,速效钾136毫克/千克。在全市被检测的土样中,名列第一,这就是我果园的果个大、果甜、味香、好吃、好看的内在原因。我每年从不施化肥,仅每667平方米使用大三元生物菌肥两袋和氨基酸涂干8次。根据分析化验结果,果树缺什么营养元素就补什么,让果树“吃饱”不过量(并非肥越多越好)、不浪费。平衡施肥后,叶色正常,无黄叶、小叶缺素等生理病害。通过不断学习,我体会到果园生草覆盖的优越性,它是山地果园获得优质高产的基础性工作。
5 只要精细管理南岭薄地也能长大梨
南岭黄梨生产已300多年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将黄梨高接换种嫁接成酥梨,但由于嫁接部位高,树形不理想,管理很不方便,到秋末,酥梨还是个小、味淡,品质差,不受欢迎。
我看在眼里,想在心头。能否将苹果新技术应用到梨树上?向是果树就一定能行,就这样我开始钻研酥梨增产办法。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应用了新技术:树上用瓣大叶芽去顶,刻芽促萌,拉枝促花,喷施金云大120和PBO生长调节剂,树下应用生物有机肥,主干涂氨基酸,并做了对比试验。今年4月12日寒流袭击,突降大雪,气温降到零下12度,天灾无情人有情,由于我应用了新技术,果树未受到损失,花期按照3步疏花法进行,一开始,对于一串花中谁能坐住果、什么样的枝能长成大果心中无数,在老师指导下,才知道选留什么样的枝,留第几朵花,留什么样的果,才能结出好果。坐果后,我又应用了“比大奇”梨果膨大早熟涂抹剂,效果非常理想,同比增大50%—100%。经过精细管理,果实大小一致,色泽一致,味道一致。最大的500多克,一般的都在400~450克,这么大的果在群众眼中十分稀奇,咱南岭也能长大果。谁见谁爱谁都想吃谁都想买,原先卖果难,现在再不难了。
山地果园土层薄,土质差不保肥水,但只要下到功夫改良土壤,就能长好树。根据果树生长原理,果树根要向外延伸,而靠近主干部位是没有吸收能力的。就这样一个简单道理我也不懂,传统的办法总是把树盘弄成里低外高,经过改进,将树冠外围下垂方位的土壤适当低一些(里高外低),能增加蓄雨水量。经过这一改效果非常好,树势明显不一样了。
山地果园有山地果园优势,地埂田风光条件好,病害相对少些,在生长中地埂上常生长一些梨砧木。我想如能利用就能增产,就这样在地埂上每隔1米就嫁接1株,将树型整成主干型。利用氨基酸涂干代替施肥,第2年就能结果,第3年每株结十多个果,效果非常好。利用这一技术在我的地埂中间栽植了梨树,整成一道主干形,现已2、3年了,结果非常良好,增加了经济效益,也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两项新技术的推广将会给山地果园增加经济效益,给果农带来丰厚的收益。
(作者联系电话:0356-20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