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弗洛姆思想体系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动荡时期,对异化社会的批判和健全社会的重建,构成了其理论体系的破和立,而其具有现代生命力的道德教育观,也给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些许的启示。
关键词:弗洛姆 异化社会 创造性人格 道德教育
弗洛姆出身德国,一直致力研究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纳粹上台后,弗洛姆被迫离开家乡,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其学术研究,涉及领域涵盖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和伦理学等在内的诸多学科,并提出和构建了其性格论、人道主义伦理学理论、异化理论和爱之理论的弗洛姆思想体系。
弗洛姆经历了世界大动荡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和之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当时的西方社会带来沉重打击,人们开始质疑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伦理不再像以往一样发挥足够的效能,不再能够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整个西方社会似乎陷入了“道德真空”期,道德体系的“应该主义”同现实社会的“存在主义”近乎完全背离。在此背景下,弗洛姆提出了“异化理论”,对整个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的人群”和“异化的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积极倡导资本主义社会变革,号召以“普遍的爱”和“生产性人格的人”对西方社会开展全面的思想教育,重塑西方道德伦理体系,构建一个弗洛姆的“健全的社会”。
一、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要旨
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源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并受到马克思主义、犹太教、巴赫芬母系氏族社会史观以及东方佛学禅宗等诸多思想流派影响,由此构建了其人道主义伦理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要旨在于人道主义的“人性论”,具体表现如下:
(一)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的人性论
弗洛姆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需要遵从自然法则;同时人又是有理性的物种,因而人可以打破自然法则,也因此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人是一种处于“存在的二律背反”处境的矛盾体。人的生死法则即是基本的二律背反,其中“死”对于人毫无意义,因而必须要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到“生”上来,体现人的生的意义,人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最大潜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人也应该义无反顾地发展理性,展现创造力和发展力,成为自我的主人。
(二)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的教育观
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观可以概括如下:首先,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生产性人格的人,生产性的本质即是创造性,同时也要展现自发性和理性;其次,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有意识的体验性知识,应积极开展“有意识”教育,学校、教师都应率先垂范,展现教育的示范作用和同化作用;再次,道德教育的师生关系应为理性权威关系,既要确定教师的权威和话语地位,同时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权利,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和对话,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
即便以现代眼光和前沿教育学理论审视,弗洛姆的道德教育思想观也极具时代生命力和理论穿透力,尤其对于我国正处体系构建期、尚面临着诸多问题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而言,更值得借鉴。
二、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上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精神世界层面的道德异化现象,而这也反映出了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指导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契合点和价值所在。具体而言,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应秉持如下理论原则有效开展:
(一)道德教育应着重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
在这一问题上弗洛姆给我们的启示是,道德教育首先要培养出具有“生产型人格的人”,也就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能够摆脱单调机械的生活,寻找和创造个体生命的意义。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格特征分析之后认为,教育的异化是道德教育失败的诱因,因而教育必须要做出变革,首先,要求教师应秉承一种“理性权威”的角色定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受教育权利,以一种平等、轻松的氛围开展教学活动,由此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其创造力;其次,在思想道德教学方式上,应避免单一的传递式教育方法,而应积极开展同学生的交流互动,激发引导学生的道德求知欲和道德潜能,使道德教育能够更为深刻和鲜活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以此创造新的生活境界。
(二)道德教育应构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这一问题从弗洛姆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同样能够得到足够的启发。弗洛姆认为从传统道德教育观而言,出现问题的师生关系是一种非理性权威状态下的强弱关系,其中教师处于强势一方,掌握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而学生是弱势一方,只能被动地遵从规则约束,二者不对等,不公平,因此很难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因而弗洛姆提出了“理性权威”的概念,认为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进步的推动者,是最应该具备理性权威特性的群体,首先,教师不可以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权利,将学生视为同自己对等的个体存在。其次,对道德教育而言,则要求教师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赞赏和鼓励其优点,宽容和引导其缺点,不区别对待,不划分等级,用一种更为宽泛的普遍的爱去关心学生,感悟人情,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三)道德教育应营造一种公正的校园学习氛围
这里同样从弗洛姆思想中汲取养分。弗洛姆认为,在生死二律背反矛盾下,人的生存更加意义重大,在生的过程中,应注重生命的意义,通过自我创造实现生命的超越,相反,如果过于强调占有,则会扰乱生命的方向,破坏对生的本质的理解,强调占有的贪婪生命观是一种人的自我异化。具体到学校道德教育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重生存、轻占有的人,时刻牢记为人师表,以坚实中正的道德观抵御物质利益诱惑,秉持教师职业操守和健全的道德伦理,树立师德标准典范,为学校道德教育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学环境,如此对学生耳濡目染,润物无声,达成道德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荷花.人性论的新视角及其教育意义[J].教育学报,2010,(06).
[2]倪颖.弗洛姆理想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当代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史雪娇.培养“健全的人”[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焦玉良,戚务念.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视域下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2,(04).
关键词:弗洛姆 异化社会 创造性人格 道德教育
弗洛姆出身德国,一直致力研究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纳粹上台后,弗洛姆被迫离开家乡,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其学术研究,涉及领域涵盖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和伦理学等在内的诸多学科,并提出和构建了其性格论、人道主义伦理学理论、异化理论和爱之理论的弗洛姆思想体系。
弗洛姆经历了世界大动荡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和之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当时的西方社会带来沉重打击,人们开始质疑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伦理不再像以往一样发挥足够的效能,不再能够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整个西方社会似乎陷入了“道德真空”期,道德体系的“应该主义”同现实社会的“存在主义”近乎完全背离。在此背景下,弗洛姆提出了“异化理论”,对整个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的人群”和“异化的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积极倡导资本主义社会变革,号召以“普遍的爱”和“生产性人格的人”对西方社会开展全面的思想教育,重塑西方道德伦理体系,构建一个弗洛姆的“健全的社会”。
一、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要旨
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源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并受到马克思主义、犹太教、巴赫芬母系氏族社会史观以及东方佛学禅宗等诸多思想流派影响,由此构建了其人道主义伦理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要旨在于人道主义的“人性论”,具体表现如下:
(一)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的人性论
弗洛姆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需要遵从自然法则;同时人又是有理性的物种,因而人可以打破自然法则,也因此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人是一种处于“存在的二律背反”处境的矛盾体。人的生死法则即是基本的二律背反,其中“死”对于人毫无意义,因而必须要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到“生”上来,体现人的生的意义,人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最大潜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人也应该义无反顾地发展理性,展现创造力和发展力,成为自我的主人。
(二)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的教育观
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观可以概括如下:首先,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生产性人格的人,生产性的本质即是创造性,同时也要展现自发性和理性;其次,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有意识的体验性知识,应积极开展“有意识”教育,学校、教师都应率先垂范,展现教育的示范作用和同化作用;再次,道德教育的师生关系应为理性权威关系,既要确定教师的权威和话语地位,同时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权利,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和对话,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
即便以现代眼光和前沿教育学理论审视,弗洛姆的道德教育思想观也极具时代生命力和理论穿透力,尤其对于我国正处体系构建期、尚面临着诸多问题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而言,更值得借鉴。
二、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上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精神世界层面的道德异化现象,而这也反映出了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指导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契合点和价值所在。具体而言,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应秉持如下理论原则有效开展:
(一)道德教育应着重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
在这一问题上弗洛姆给我们的启示是,道德教育首先要培养出具有“生产型人格的人”,也就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能够摆脱单调机械的生活,寻找和创造个体生命的意义。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格特征分析之后认为,教育的异化是道德教育失败的诱因,因而教育必须要做出变革,首先,要求教师应秉承一种“理性权威”的角色定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受教育权利,以一种平等、轻松的氛围开展教学活动,由此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其创造力;其次,在思想道德教学方式上,应避免单一的传递式教育方法,而应积极开展同学生的交流互动,激发引导学生的道德求知欲和道德潜能,使道德教育能够更为深刻和鲜活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以此创造新的生活境界。
(二)道德教育应构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这一问题从弗洛姆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同样能够得到足够的启发。弗洛姆认为从传统道德教育观而言,出现问题的师生关系是一种非理性权威状态下的强弱关系,其中教师处于强势一方,掌握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而学生是弱势一方,只能被动地遵从规则约束,二者不对等,不公平,因此很难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因而弗洛姆提出了“理性权威”的概念,认为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进步的推动者,是最应该具备理性权威特性的群体,首先,教师不可以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权利,将学生视为同自己对等的个体存在。其次,对道德教育而言,则要求教师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赞赏和鼓励其优点,宽容和引导其缺点,不区别对待,不划分等级,用一种更为宽泛的普遍的爱去关心学生,感悟人情,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三)道德教育应营造一种公正的校园学习氛围
这里同样从弗洛姆思想中汲取养分。弗洛姆认为,在生死二律背反矛盾下,人的生存更加意义重大,在生的过程中,应注重生命的意义,通过自我创造实现生命的超越,相反,如果过于强调占有,则会扰乱生命的方向,破坏对生的本质的理解,强调占有的贪婪生命观是一种人的自我异化。具体到学校道德教育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重生存、轻占有的人,时刻牢记为人师表,以坚实中正的道德观抵御物质利益诱惑,秉持教师职业操守和健全的道德伦理,树立师德标准典范,为学校道德教育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学环境,如此对学生耳濡目染,润物无声,达成道德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荷花.人性论的新视角及其教育意义[J].教育学报,2010,(06).
[2]倪颖.弗洛姆理想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当代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史雪娇.培养“健全的人”[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焦玉良,戚务念.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视域下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