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插柳柳成荫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ao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的面世,描写父亲的文章层出不穷,但《背影》从未被其他写父亲的文章所取代,究其原因,除了文章写作角度独特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背影》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既有父子间浓厚的骨肉亲情,又流露出作者一些说不清是悲酸还是惆怅的心绪。可以说,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是五味杂陈,需要细细的咀嚼、品味。
  分析《背影》这篇文章,教师,抑或说参考书,大多着眼于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对面的月台为“我”买橘子的情节,通过对文章动词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父爱子之情。或者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我”的几次流泪,让学生了解“我”对父亲的感激、为父爱感动之情。这些分析注重了文章的部分,仅仅是注重于表面,却未能品味出文章所蕴含的更为复杂的情感。文章结尾处有这样两句:“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从这两句话来看,包含了这样的内容:第一,父亲买橘子的事,虽然让朱自清感动,却并未当时就写成文章,而是在中年之后回忆起此事感触颇多,才写成此文。第二,从这两句话的字里行间可以揣测出,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好,那是什么原因让朱自清最终理解了父亲,并在中年时写出如此一篇讴歌父亲的感人肺腑的文章呢?这一点是很耐人寻味的。
  闲来无事,翻阅书籍,读到丁辉的文章《父亲背影困扰朱自清》,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朱自清写《背影》有一个独特的背景: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在徐州榷运局长的任上,娶了两房姨太太。老家宝应的潘姓姨太太得知此事,跑到徐州大闹。这一闹,就把朱鸿钧的“差事”给闹得“交卸”了。朱鸿钧的母亲,也就是朱自清的祖母,因此一病不起。这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出于“为尊者讳”朱自清自是不便细说,但要更深刻地理解其中包含的沉重与感伤,这个背景不可不重视。朱自清与父亲关系的疏远,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朱父对朱自清原配扬州名中医武威三的独生女武钟谦的态度。从朱自清所写《笑的历史》中可看出,朱父和朱母是极不喜欢她的。可是在写《背影》时朱自清却原谅了父亲,并写他的好,此时朱自清是在什么状态下写的呢?根据朱自清所写散文不难发现,朱自清不善操持生计,再加上子女众多,生活十分艰难。这似乎让他很少体会到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更多的是厌烦。当朱自清深悟到生活之艰辛时,开始对父亲谅解和感念,并在文章中艺术地表现了出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在这样的句子里,有对父亲深深的敬佩,也有对自己的愧疚、自责与叹息。可以说,《背影》并不是单纯地表现“父子之情”,它的厚重感,感人至深之处更来自于一个中年男人对生活的沧桑感和对人生的伤感。
  对文章独特背景的了解,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茅塞顿开。相似的境遇,让朱自清面对潦倒的父亲时多了一份同情与理解,感受到了年轻气盛、意气风发时感受不到的父爱。而这一切都源自生活的磨炼,人生经验的丰富。由此我想到,语文除了工具性之外,它还是人文气息特别浓厚的一门学科。人生经验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思维的变化,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一点。作为教师,我们自己有丰富的经验、阅历,却不把它们放在对文章的解读上,仅仅在教学中把参考书上别人告诉你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给学生,最终只能是一名合格的搬书匠,这种工作每个人都会做,包括学生本人。但若要使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更深刻,并进一步影响学生,则必须勤于思考,提出问题,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对文章的解读,这其实也是一个汲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如,顾颉刚先生在《怀疑与学问》中所论述的,因怀疑而问,因问而寻求解决的方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并言传身教于学生,那学生就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会让他们终生受益,而我们也就“善莫大焉”了。有句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无心”细究起来怕是“有心”的最高境界。如果不“有心”地考察柳树生长的环境、气候、水土等,只怕再“无心”也插不活一棵柳,更遑论“柳成荫”了。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二十二中)
  编辑 韩 晓
其他文献
摘 要:向新型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设计要“生动”,师生要“互动”,学生的学习要“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小课堂;生动;互动  一、打造高效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我想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生”动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两动”出发,即教师教学设计要“
期刊
摘 要:添加辅助线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难点,也是中考数学的必考点之一。而学生做这类题型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更多的由于信心不足而不敢去思考。试图通过对一道试题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辅助线的添加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经过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的方法。  关键词:辅助线;截长;补短  学生17:难题只有通过不断的猜想、分析、演算、验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善于分析才会更快地找到出奇制胜的妙招。有
期刊
摘 要:以苏科版七年级《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例,围绕“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从感性知识入手建构“生态系统”重要概念,形成生物学重要概念,从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重要概念;探究活动;建构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
期刊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维目标”是一个完整、协调、互相联系的整体。同时,“三维目
期刊
王安石写了一篇《伤仲永》,随笔挥洒,信手拈来,却引发人们不倦的探讨。  方仲永的故事众人皆知: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故事至此已让读者感慨万千,如此神童,竟落得如此地步。谁之错?  也许错在父亲,有这么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却被他的贪财心给毁了
期刊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关于初一新生习惯养成的建议。  关键词:习惯养成;能力培养;意识树立  七年级第一学期对于刚刚结束了轻松快乐的小学生活,即将面对中学沉重的学习压力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在这关键的五个月内,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成功转型,由天真烂漫的儿童心理阶段跨越到心智比较成熟的少年心理阶段,那么这个时期学生应对中学的十二门学习科目时会比较困难,而顾此失彼,甚至不堪重负、失去学习
期刊
摘 要: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大量的视频资源,如何利用好视频是一门大学问。首先阐述了视频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优势,接着利用几个课例片段,从视频播放的最佳时机、视频播放的时长、视频如何再处理等3个方面介绍了视频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视频;时机匹配;时长;设问;转化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已经常态化了,不管是开课还是平常课,教师都是先备课,然后根据备课内容,制作集文字、图片、声音等于一体的多
期刊
摘 要:《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两上,两次反思深入思考,力求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合理化,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细琢慢磨,不断改进,使课堂深化和升华。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反思;思考;改进  自从名师入驻我校后,我就又多了学习的机会,也可以去多方方面感受名师的扎实深厚的数学基础和教学实战经验,与此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与名师探讨,找到解决的办法,就像迷失方向的船只,看到了希望的灯塔一样,照亮了青年教师的教学
期刊
摘 要:通过教学反思,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地理,才发现以前是在教学目标的认识与设计方面出现了偏差。基于这种反思,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之《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为例,寻找精确定位教学目标基础上的优化教学设计策略,通过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活动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力求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定位目标;优化设计  一、问题的提
期刊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中国文化精髓所在,那么光彩夺目,在生活中,它的出现让人的精神远离了纷扰,在心中留下自己的神秘花园。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它的名称是古代诗词鉴赏,它的分值为6分,这是在考查学生能力的6分,是拉开距离的6分。在一类生的自选模块考试中,它的分值是10分,占总分的六分之一。而这类题目之所以将之定位为考查学生能力、拉开考生距离的问题,是因为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宝贵精华,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