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是重要构成部分,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高的人才。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趋向于内涵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工匠精神”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相关知识。
关键词:中职院校;工匠精神;德育;渗透
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领域,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一词出现,看作是时代发展发出的信号。很多人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工匠精神是时代气质的体现,更是大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发展的必备精神。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是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中职技能型人才德育工作中,引入“工匠精神”知行合一与德艺并举的理念,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有效提高了技能型人才综合素养,在社会发展中人才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
1、工匠精神内涵概述
其是指工匠保持精益求精與追求完美的理念,对产品进行精雕细刻。不断雕琢产品,自身工艺完善的基础上,体验产品升华。其目标旨在为哈哈各农业发展打造品质最高的产品,是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具体而言,其内涵主要包含:(1)精益求精。追求产品完美与极致的细节,花费时间与精灵逐步完善产品。(2)严谨而一丝不苟。工作中不会投机倒把,严肃对待每一份工作,从根本上保障产品质量,依照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质量达标才能出库。(3)耐心、专注且坚持。对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专业领域,真正的工匠是不断追求完美与进步的,对所用生产材料、设计与生产工艺流程进行逐步完善。(4)专业与敬业。工匠首先要具备专业性,深刻认识岗位工作。敬业,即要求工匠一心一意对待岗位工作,敬岗爱业,岗位上努力工作,将工作作为自己人生重要目标。(5)淡泊名利。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出自灵魂本真,不为名利,只是单纯地做好一件事情。
2、中职德育教育中,工匠精神融合的途径
2.1促进中职专业与德育课程的融合
中职院校教学中,要全面渗透工匠精神,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为在校学生专业与职业接轨提供保障。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技能与知识掌握程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及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专业课程老师必须要深入理解“工匠精神”意义。实际教学中,根据中职院校办学特点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对一线工人要求及企业岗位的特殊要求,教学方法、目标与内容方面,加强渗透职业德育教育,以实操与考核实现目标。现阶段,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没有紧密联系专业课程教学,专业课教学,不但要强调专业与技能型,并将敬业爱岗、精益求精、团队沟通意识与能力等各类专业素养逐步渗透到实际工作中。专业课程中,学生更好的理解工匠精神本质,同时在教学环境中,还能感受其带来的熏陶,对自身个性素养进行完善。另外,基于德育课程并发挥其功能,做好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发掘抓呢体系蕴含的工匠精神。所以中职院校教育管理中,要从职业世界、人生与价值观层面,结合工匠精神,以便开设的职业道德课程能够满足岗位发展需求,更好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2.2德育课教学中,纳入工匠精神教育并逐步渗透
中职德育教学中,课程教学是主要形式,因而课程及教学模式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以此激发学生技艺与技能学习动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专心听课并内化于心,更好的渗透工匠精神。(1)传统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讲学生听主,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需求,亟待对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应用“问答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发现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借助“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还可组织辩论会,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为活动主人,学生参与整个学习与研讨,以此深入理解工匠精神。(2)德育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实践性,实践精神就是工匠精神。要想提高工匠精神教育效果,传统德育教学模式是不行的,要结合实践教学方法,以小组讨论形式,应用发现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习,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另外还可丰富课堂组织形式,为学生组织辩论赛或观看相关工匠短片等,便于学生直观体验工匠精神,为德育课堂教学增添活力。(3)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中职院校很多老师依然采用“黑板+粉笔”的授课方式,并非这一教学模式不好,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采用PPT、声像资料及视频短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3从工匠精神层面,加强建设校园文化
从“工匠精神”层面,加强建设校园文化,以此隐性课程推动中职院校形成特色校园校园,获得更好的育人效果,有效传播与弘扬工匠精神。实际工作中,中职院校可开展演讲、手抄报评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形成良好文化氛围,为工匠精神传播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参与活动,学生积累丰富实践经验,对成功有了更强的自信心,培养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道德素养。一定程度上,便于更好的开展寓教于乐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此外,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利用宣传栏或展示板等,对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榜样人物进行宣传,以此形成良好匠人文化,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自身职业特点,热爱专业学习,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采用相关新媒体技术,发挥微信与QQ等社交媒体作用,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内涵,增强其吸引与感召力,校企合作中吸引先进企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实训基地或中心纳入企业规章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发掘德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德育文化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工匠精神主要培养针对的作用,发挥其德育功能,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潜移默化中将德育课程与“工匠精神”融合起来,探索“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内化其价值与内涵,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修艳玲.工匠精神在中职院校德育课中的渗透探赜[J].成才之路,2018(31):13.
[2]余云峰.浅谈工匠精神如何引领中职德育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8(08):23-24.
[3]孙甜.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及路径探究[J].品牌研究,2018(04):225-226.
作者简介:马丙先,1964年8月,男,汉,本科,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黑龙江绥化市青冈县技工学校。
关键词:中职院校;工匠精神;德育;渗透
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领域,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一词出现,看作是时代发展发出的信号。很多人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工匠精神是时代气质的体现,更是大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发展的必备精神。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是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中职技能型人才德育工作中,引入“工匠精神”知行合一与德艺并举的理念,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有效提高了技能型人才综合素养,在社会发展中人才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
1、工匠精神内涵概述
其是指工匠保持精益求精與追求完美的理念,对产品进行精雕细刻。不断雕琢产品,自身工艺完善的基础上,体验产品升华。其目标旨在为哈哈各农业发展打造品质最高的产品,是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具体而言,其内涵主要包含:(1)精益求精。追求产品完美与极致的细节,花费时间与精灵逐步完善产品。(2)严谨而一丝不苟。工作中不会投机倒把,严肃对待每一份工作,从根本上保障产品质量,依照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质量达标才能出库。(3)耐心、专注且坚持。对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专业领域,真正的工匠是不断追求完美与进步的,对所用生产材料、设计与生产工艺流程进行逐步完善。(4)专业与敬业。工匠首先要具备专业性,深刻认识岗位工作。敬业,即要求工匠一心一意对待岗位工作,敬岗爱业,岗位上努力工作,将工作作为自己人生重要目标。(5)淡泊名利。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出自灵魂本真,不为名利,只是单纯地做好一件事情。
2、中职德育教育中,工匠精神融合的途径
2.1促进中职专业与德育课程的融合
中职院校教学中,要全面渗透工匠精神,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为在校学生专业与职业接轨提供保障。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技能与知识掌握程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及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专业课程老师必须要深入理解“工匠精神”意义。实际教学中,根据中职院校办学特点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对一线工人要求及企业岗位的特殊要求,教学方法、目标与内容方面,加强渗透职业德育教育,以实操与考核实现目标。现阶段,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没有紧密联系专业课程教学,专业课教学,不但要强调专业与技能型,并将敬业爱岗、精益求精、团队沟通意识与能力等各类专业素养逐步渗透到实际工作中。专业课程中,学生更好的理解工匠精神本质,同时在教学环境中,还能感受其带来的熏陶,对自身个性素养进行完善。另外,基于德育课程并发挥其功能,做好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发掘抓呢体系蕴含的工匠精神。所以中职院校教育管理中,要从职业世界、人生与价值观层面,结合工匠精神,以便开设的职业道德课程能够满足岗位发展需求,更好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2.2德育课教学中,纳入工匠精神教育并逐步渗透
中职德育教学中,课程教学是主要形式,因而课程及教学模式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以此激发学生技艺与技能学习动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专心听课并内化于心,更好的渗透工匠精神。(1)传统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讲学生听主,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需求,亟待对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应用“问答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发现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借助“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还可组织辩论会,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为活动主人,学生参与整个学习与研讨,以此深入理解工匠精神。(2)德育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实践性,实践精神就是工匠精神。要想提高工匠精神教育效果,传统德育教学模式是不行的,要结合实践教学方法,以小组讨论形式,应用发现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习,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另外还可丰富课堂组织形式,为学生组织辩论赛或观看相关工匠短片等,便于学生直观体验工匠精神,为德育课堂教学增添活力。(3)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中职院校很多老师依然采用“黑板+粉笔”的授课方式,并非这一教学模式不好,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采用PPT、声像资料及视频短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3从工匠精神层面,加强建设校园文化
从“工匠精神”层面,加强建设校园文化,以此隐性课程推动中职院校形成特色校园校园,获得更好的育人效果,有效传播与弘扬工匠精神。实际工作中,中职院校可开展演讲、手抄报评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形成良好文化氛围,为工匠精神传播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参与活动,学生积累丰富实践经验,对成功有了更强的自信心,培养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道德素养。一定程度上,便于更好的开展寓教于乐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此外,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利用宣传栏或展示板等,对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榜样人物进行宣传,以此形成良好匠人文化,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自身职业特点,热爱专业学习,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采用相关新媒体技术,发挥微信与QQ等社交媒体作用,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内涵,增强其吸引与感召力,校企合作中吸引先进企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实训基地或中心纳入企业规章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发掘德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德育文化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工匠精神主要培养针对的作用,发挥其德育功能,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潜移默化中将德育课程与“工匠精神”融合起来,探索“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内化其价值与内涵,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修艳玲.工匠精神在中职院校德育课中的渗透探赜[J].成才之路,2018(31):13.
[2]余云峰.浅谈工匠精神如何引领中职德育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8(08):23-24.
[3]孙甜.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及路径探究[J].品牌研究,2018(04):225-226.
作者简介:马丙先,1964年8月,男,汉,本科,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黑龙江绥化市青冈县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