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面对作文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缺少深度和章法。究其原因,关键还在于学生缺乏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在生活中找不到素材,写作与生活脱节。语文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教材范本,寻找生活的影子;利用自然画卷,寻找生活的景点;利用社会舞台,寻找生活的哲理,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积累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教材;自然;社会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大部分初中学生面对作文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既没有章法,也没有深度。究其原因,关键还在于学生缺乏写作常识,缺乏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在生活中找不到素材,写作与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贴近生活进行作文教学。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做法,愿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利用教材范本,寻找生活的影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常鼓励学生多读书,但往往忽视了另一本书——教材。教材是例子,教材是精品,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作家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这个范本。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探究、思考作品中的生活,积累优美的文段篇章、名言警句、事实数据等。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如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布局谋篇,过渡、悬念的设置,等等。再次,教师要让学生从教材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的精粹:从《背影》中体验亲情,从《理想》中体验人生奋斗的目标,从《祝福》中体验旧社会下层劳动妇女的艰酸,从《春》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好……通过阅读了解作家们描写的生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
学是为了写,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仿写。如学了《背影》,我要求学生先回家去观察父母的背影,再来写作,用心感受父爱、母爱。作文中,同学们感受到了父母在田间劳作的背影,在晨光中前行的背影,在灯光下工作的背影……篇篇作文流露出孩子对父母的深爱。
二、利用自然画卷,寻找生活的景点
要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必须为学生扩大写作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走近自然。大自然是心灵栖息的场所,是灵感产生的源泉,一个人只有热爱自然才会热爱生活。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蕴含着大自然无限生机;浩瀚宇宙日月星辰,蕴含着大自然无限奥妙。墙角的小草、凌雪的寒梅、巍峨的高山、宽阔的草原、夏日的艳荷、秋日的霜菊,无不向我们展示着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这幅大画卷,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景点:春天来了,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摸摸小草,瞧瞧树叶,嗅嗅花香,在春暖花开的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自然的美好;下雨了,让学生撑把雨伞走进雨中,听听雨声,感受雨丝,体会雨的酣畅淋漓与纤细缠绵;下雪天,与学生一起到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踏脚印,一起扫路上的积雪,在活动中体会快乐与童真。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与自然充分接触,在自然中找到一个个生活的景点,从而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产生写作的冲动。
三、利用社会舞台,寻找生活的哲理
写作过程中要凸现思维训练,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加强思维深刻性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辩证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如何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生活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扮演各种角色;生活是个智慧囊,聪明的人会从中找到生活的哲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讲述生活,讨论生活所反映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要学生整理生活,这样一篇好作文就诞生了。要写好一篇文章关键是平时要积累。我的做法是逼着学生去观察生活,要求学生写新闻,每堂课前五分钟为语文课堂新闻盘点时间,学生可以写身边发生的事,可以写国内国际大事,在写作上我要求学生每篇新闻用记叙写事,用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让生活能真正走进写作课堂。
写作是学生思维的结晶、情感的表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喜、怒、哀、乐,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学生才会做到“以我手写我心”,个性化作文才会得到真正实现。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教材;自然;社会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大部分初中学生面对作文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既没有章法,也没有深度。究其原因,关键还在于学生缺乏写作常识,缺乏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在生活中找不到素材,写作与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贴近生活进行作文教学。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做法,愿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利用教材范本,寻找生活的影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常鼓励学生多读书,但往往忽视了另一本书——教材。教材是例子,教材是精品,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作家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这个范本。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探究、思考作品中的生活,积累优美的文段篇章、名言警句、事实数据等。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如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布局谋篇,过渡、悬念的设置,等等。再次,教师要让学生从教材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的精粹:从《背影》中体验亲情,从《理想》中体验人生奋斗的目标,从《祝福》中体验旧社会下层劳动妇女的艰酸,从《春》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好……通过阅读了解作家们描写的生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
学是为了写,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仿写。如学了《背影》,我要求学生先回家去观察父母的背影,再来写作,用心感受父爱、母爱。作文中,同学们感受到了父母在田间劳作的背影,在晨光中前行的背影,在灯光下工作的背影……篇篇作文流露出孩子对父母的深爱。
二、利用自然画卷,寻找生活的景点
要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必须为学生扩大写作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走近自然。大自然是心灵栖息的场所,是灵感产生的源泉,一个人只有热爱自然才会热爱生活。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蕴含着大自然无限生机;浩瀚宇宙日月星辰,蕴含着大自然无限奥妙。墙角的小草、凌雪的寒梅、巍峨的高山、宽阔的草原、夏日的艳荷、秋日的霜菊,无不向我们展示着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这幅大画卷,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景点:春天来了,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摸摸小草,瞧瞧树叶,嗅嗅花香,在春暖花开的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自然的美好;下雨了,让学生撑把雨伞走进雨中,听听雨声,感受雨丝,体会雨的酣畅淋漓与纤细缠绵;下雪天,与学生一起到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踏脚印,一起扫路上的积雪,在活动中体会快乐与童真。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与自然充分接触,在自然中找到一个个生活的景点,从而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产生写作的冲动。
三、利用社会舞台,寻找生活的哲理
写作过程中要凸现思维训练,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加强思维深刻性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辩证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如何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生活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扮演各种角色;生活是个智慧囊,聪明的人会从中找到生活的哲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讲述生活,讨论生活所反映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要学生整理生活,这样一篇好作文就诞生了。要写好一篇文章关键是平时要积累。我的做法是逼着学生去观察生活,要求学生写新闻,每堂课前五分钟为语文课堂新闻盘点时间,学生可以写身边发生的事,可以写国内国际大事,在写作上我要求学生每篇新闻用记叙写事,用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让生活能真正走进写作课堂。
写作是学生思维的结晶、情感的表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喜、怒、哀、乐,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学生才会做到“以我手写我心”,个性化作文才会得到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