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物速写·兴趣】 花粉过敏的陆亦炜竟然成了花艺金牌得主,是什么促使他这样执着呢?答案只有一个:兴趣。因为兴趣,他日日与过敏对抗;因为兴趣,他拓展视野,学习艺术知识;因为兴趣,他不断练习,勇于迎接更高的挑战。陆亦炜的创作技能是在刻苦训练中形成的,也是内心强烈的动力所致。 (特约教师 王玲) 2019年8月27日,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名次公布,中国选手陆亦炜成为全场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速写·兴趣】
花粉过敏的陆亦炜竟然成了花艺金牌得主,是什么促使他这样执着呢?答案只有一个:兴趣。因为兴趣,他日日与过敏对抗;因为兴趣,他拓展视野,学习艺术知识;因为兴趣,他不断练习,勇于迎接更高的挑战。陆亦炜的创作技能是在刻苦训练中形成的,也是内心强烈的动力所致。
(特约教师 王玲)
2019年8月27日,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名次公布,中国选手陆亦炜成为全场焦点。他只有18岁,却冲上了花艺之巅——摘得了金牌。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帅气的大男孩,竟然对花粉过敏。
陆亦炜出生于2000年12月,因为偏科严重,高中毕业时,他选择去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学习风景园林专业。2018年初刚接触到花艺时,他感觉这是女孩子玩的,但后来听说中国男选手潘沈涵夺得过花艺项目金牌时,陆亦炜一下来了兴致。陆亦炜本身对花粉过敏,只要一接触各类花材,身上、手臂上会立刻起红疹子,最严重的时候,必须要到医院治疗才能好。但他没有想过放弃。
陆亦炜越玩越迷,越迷越想进行更高的挑战。进入国家集训队后,为了追赶前辈的脚步,别人一次就能做成功的花束,陆亦炜就练三遍、四遍、五遍,经常练到自己的手抽筋,甩一甩,接着干。
陆亦炜十分喜欢德国花艺师葛雷欧·洛许的创作风格,在花艺创作中不尚雕琢,保持花材最自然、生动的姿态。即使是一段枯枝、一节残竹,甚至是几片干枯的树叶,陆亦炜也要化腐朽为神奇,展现它们原本不为人知的美丽。除此之外,他还涉猎其他艺术领域的知识。
短短几个月,陆亦炜就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以第一名的成绩争取到了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本届比赛的参赛国和地区增加到25个,且都实力强劲。如何备战、如何创作?陆亦炜的想法经常和专家老师产生分歧,双方难以明确方向,参赛节奏被打乱。情绪特别低落时,他的教练对他说:“你是代表中国来参赛的,但凡出现一次失误的判断,都代表着中国失败了。”陆亦炜拿这句话提醒自己,逐渐从迷惘走向坚定。
比赛的第二天下午,“新娘捧花设计”项目进行前,在用黑紫色系元素还是蓝白色系元素的选择上,专家和教练产生了争议。更让陆亦炜惊慌的是,方案确定后,在具体制作时,他却因为材料原因做坏了两个部件。陆亦炜咬紧牙关,拼尽全力,终于在最后两分钟内,把所有的零件拼接完成,再组装上花。
花艺项目竞赛考查选手的创作技能,还有心理抗压能力及耐力。比赛到第三天时,选手们早已疲惫不堪。“但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一定要咬紧牙关去完成。”陆亦炜说。
花艺比赛的最后一个赛题是“神秘项目”,虽然赛前做过100多种预案,但题目出来时,陆亦炜还是觉得猝不及防。好在凭借对潮流的敏銳触觉,陆亦炜稳定发挥。作品惊艳了大众,即便是眼光挑剔的裁判,也给陆亦炜打出了高分。
2019年9月,夺冠后的陆亦炜选择进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就读。他想进一步研读,拓展国内的花艺设计理念。
(小林摘自《风流一代》2019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哲学史课堂,有个一直坚持旁听的男孩 。 他说他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做事,总觉得读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他很急,也很累。他问:“老师,怎样才能过得像你这样呢?” 他当然不知道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猜,他只是觉得,我一定读过好多书,而且,日子一定过得很轻松。其实,我的生活到底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可能是他想要的样子。我真希望自己的生活就是他想要的那个样子。可是,真的不是。 他不知道,每天
求学的过程当中,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博士阶段,我一直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 同时,我还有一个性格特点是好胜。很多同学可能和我一样,如果不好胜、不自强也很难走到今天,但特别好胜、特别自强的人也更容易受到打击,也更容易自卑。高中以来我总是觉得自己不聪明,所以总是很刻苦,总觉得我应笨鸟先飞。 我什么地方都好胜,在清华体检时,我身高不高,又不能踮脚尖,所以测坐高时我拼命往上拱了拱,结果我身高不到全班前五
今天的文章关于一群追星女孩,也很想解答一下大家的疑惑:为什么她们看起来这么难以理解,甚至有点招人烦? 在大多数人眼里,她们战斗力极强。曾把鹿晗的微博评论了1亿条,直接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王俊凯生日,为他发射了一颗卫星;一上微博,经常看到各种粉丝的掐架,撕公司,撕经纪人,撕合作方……饭圈女孩的战斗力,真的很可怕。但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可能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一 今天是我正式追星100天,刚刚刷微
2月26日,悬疑推理电影《利刃出鞘》导演莱恩·约翰逊在接受《名利场》采访时,揭开了电影行业中的一个秘密,苹果公司不允许电影中的坏人使用iPhone。 莱恩·约翰逊表示如果观众知道这个“潜规则”,电影中的好人和坏人可能就一目了然了,这将破坏悬疑电影的神秘感,相当于剧透。带着这个说法来回顾《利刃出鞘》这部电影,很快就能破案。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手持iPhone的都不是凶手。 莱恩·约翰逊说的是真的
我们以两位年轻的专业人士为例:甲从高二就开始编程。上大学后,因为在高中所得到的学分,他被免修所有的通识课程。甲一心一意要追求一份好工作,直接进入了计算机科学专业,在两年内完成学业,并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乙有很多兴趣,带头搞了一个模拟试验小组,在一家餐馆工作,还在一个环境科学研究小组当头头。上大学后,头两年并没有选定专业。最终,他选择了商科,因为这个专业有足够广泛的选择,可以适用于很多工作。
世界加速变化和发展,对待读书这件事,是不是要把旧的习惯都拋弃呢?譬如,像抄写和背诵。 抄写是过去人读书的基本方式之一。太远的时代不说,就说不算远也不算近的明代。有一个文学家叫张溥,他就有边抄边读的习惯,常常反复抄写六七遍,不真正弄懂不罢休。他给书房取名叫“七录斋”,正是突出这个习惯和方式。 德国现代思想家本雅明在一本名叫《单向街》的书里,专门谈过中国的抄书方式:“一条乡村道路具有的力量,你徒步
一次偶然,点开一个微博上的链接,看到你们的笑容的那一瞬间,仿佛是被拨动了心弦。少年们坚定而又自信地站在舞台上,那一刻,屏幕上仿佛溢出了无数的粉红泡泡,空气中弥漫着草莓味的香气。 于是,之后的日常生活,一下多了很多事情:超话打榜,粉丝应援,活动关注……甚至在中考的前一个礼拜,我还在下课之后看他们在央视的演出。在试卷与题目纷飞的黑暗时刻,打开一段少年们的视频,望一眼窗外的蓝天高楼,心中,依然有希望,
谢朓,大山水诗人,南朝人。谢朓死后,好的山水诗写不出来,大家专门爱写一些讲宫廷生活的软绵绵的诗,一般叫“宫体诗”。宫体诗,形式很工巧,词语也很精致。都是什么人写这类诗呢?做皇帝的人,做太子的人,做大官的人。 这样的诗很好吗?一般认为不好。有很多原因,我们讲两点主要的: 第一是写的东西太单调。宫体诗主要写宫廷生活,吃喝玩乐之类,没有意义。宫体诗人经常写女性,但描写最多的只是一种女性,就是宫里唱歌
一枚小小的钢针,扎进人的肌肤里,竟能治疗多种疾病,这就是中医学上神奇的针灸疗法。 钢针扎进肌肤里,本是一种伤害,却能使人变得更加健康。 这套针灸原理,也适合人的灵魂。当一个人的灵魂病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针灸疗法:用诚恳的批评、善意的劝诫等一枚枚锃亮的钢针,扎进人的灵魂里,使灵魂变得更加健康起来。 (摘自黃小平新浪博客) 【适用话题】相对性;由表及里;害与爱;健康
我个人觉得,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文学可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 人类绝不会是因为文学这件事很糟糕、文学刺激、文学里边有我们现实生活中完全不能做到的,或者文学里有我们心里想而不敢做的,我们看文学才过瘾。我估计人类最后恐怕还是因为,阅读文学会使自己的休闲时光变得更丰富一些。 阅读文学可以和各式各样的人有所交流,甚至成为朋友,文学里的朋友可能比现实中的朋友更值得我们尊重。说到底,文学作品不仅写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