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沪初
美国博斯公司全球合伙人,常驻上海。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并持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MBA证书。
拥有超过10年管理咨询经验,在城市、区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品牌营销、服务外包、国企改革、媒体战略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和独到的见解
如果你能读得懂马云,那他就不是马云了。“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马云曾经这么说,但在资本市场萎靡不振导致阿里巴巴的价值严重缩水这个时点,他选择了退市私有化。阿里巴巴旗下B2B业务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上市之初的2007年12月3日股价曾达到41.80港元,而到2012年2月停牌前滑落到9.25港元,这期间股价还曾在2008年10月28日最低跌至3.46港元。据统计,仅2012年前两个月,6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了私有化要约。
由于内地资本市场采取审批制,壳资源来之不易且价值颇高,所以退市私有化的情况相对较少;而注册制的境外交易市场的上市与退市条件相对宽松,上市公司退市私有化的现象也就不稀奇了。正因为公众对阿里巴巴和盛大网络私有化的热切关注,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线索来剖析上市公司退市私有化背后的真正意图,以及其中的利与弊。从两家公司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此时进行私有化无非是由两方面因素驱动——战略和成本。
从目前所有公开信息可以拼凑出,马云和阿里巴巴正在用私有化谋划一个很大的整合计划。2011年2月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等高管因“中国供应商欺诈”事件引咎辞职,暴露出B2B业务长期存在的信用和欺诈隐患;而随着近几年大经济环境的不明朗,阿里巴巴B2B业务的收入及盈利增速也趋于放缓,在集团业务中属于并不具有很大增长潜力的板块。从这个角度来说阿里巴巴需要对整个业务进行整合,通过对B2B业务的梳理和重组形成更加强有力的业务链。除此之外,坊间也流传着马云首要任务是夺回阿里巴巴控制权的说法,而私有化被认为是阿里巴巴回购雅虎股份“去雅虎化”的一个前奏。不管马云这盘棋最终如何落子,没有了上市公司的透明身份,使得很多战略性的行为可以更加灵活地操作。
陈天桥在战略的层面上与马云不谋而合。盛大网络是在整个盛大集团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按照打造娱乐帝国的期望,价值链上还有很多业务要整合。在国外上市,投资者的关注点和公司的战略意图会有很大不同,从投资者的角度更关注的是短期利益,当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短期效益的追逐和公司对于未来发展的全盘战略发生冲突的时候,这时为了不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排除业绩压力和其他外部干扰,退市私有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在此时这个时间点私有化也充分考虑了成本的因素。2011年欧债危机并未出现全面解决的迹象、美国依然没有全面脱离衰退、全球金融市场受欧债危机影响正在进行剧烈的结构性调整,而全球资本市场的低迷表现也正给私有化创造了契机。历史上每个阶段出现的私有化浪潮都是和宏观经济衰退及整个资本市场萎靡不振相关的,在市场低迷、指数下滑、价值下跌的情况下,在原本的融资目的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此时回购股份私有化的成本相对来说较低。对于那些不进行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要注意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平衡。这里的成本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公司自身运营成本的增加;第二,公司为了维持现有经营状况而进行结构治理产生的成本;第三,上市公司的透明度降低了决策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加了成本;第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也容易被竞争对手利用,掌握公司的发展意图,从而增加潜在成本。
由于“壳资源”的存在,内地资本市场目前还没有私有化的动力。因为A股资本市场融资的功能还是很强的,除非有一天其融资作用大大降低,私有化才有可能提上日程。正因为这一特点,也产生了阿里巴巴和盛大网络转投内地资本市场怀抱的猜测。对于再上市的风险问题,公司必须要具有“讲故事”的能力,因为曾经退市,投资者会对公司更加苛刻,如果没有更好的盈利模式和更具吸引力的“故事”的话,投资者不一定会埋单。
对那些在未来有意私有化的公司来说,有三个成功前提务必要谨记:首先,私有化的战略意图要非常清晰和明确,这是私有化行为一个非常关键的强大基础;其次,私有化的时机选择要正确,关注资本市场价值和自身成本直接的平衡,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私有化;最后,公关和宣传手段也很重要,如果未来的战略意图是再上市的话更是如此,经过充分的铺垫把故事讲好,为未来打造一个好的开端。如此看来,阿里巴巴和盛大网络基本满足了这三个前提,故事的结局如何就要看马云和陈天桥的谋略和内功了。
美国博斯公司全球合伙人,常驻上海。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并持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MBA证书。
拥有超过10年管理咨询经验,在城市、区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品牌营销、服务外包、国企改革、媒体战略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和独到的见解
如果你能读得懂马云,那他就不是马云了。“有时候死扛下去总是会有机会的。”马云曾经这么说,但在资本市场萎靡不振导致阿里巴巴的价值严重缩水这个时点,他选择了退市私有化。阿里巴巴旗下B2B业务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上市之初的2007年12月3日股价曾达到41.80港元,而到2012年2月停牌前滑落到9.25港元,这期间股价还曾在2008年10月28日最低跌至3.46港元。据统计,仅2012年前两个月,6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了私有化要约。
由于内地资本市场采取审批制,壳资源来之不易且价值颇高,所以退市私有化的情况相对较少;而注册制的境外交易市场的上市与退市条件相对宽松,上市公司退市私有化的现象也就不稀奇了。正因为公众对阿里巴巴和盛大网络私有化的热切关注,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线索来剖析上市公司退市私有化背后的真正意图,以及其中的利与弊。从两家公司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此时进行私有化无非是由两方面因素驱动——战略和成本。
从目前所有公开信息可以拼凑出,马云和阿里巴巴正在用私有化谋划一个很大的整合计划。2011年2月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等高管因“中国供应商欺诈”事件引咎辞职,暴露出B2B业务长期存在的信用和欺诈隐患;而随着近几年大经济环境的不明朗,阿里巴巴B2B业务的收入及盈利增速也趋于放缓,在集团业务中属于并不具有很大增长潜力的板块。从这个角度来说阿里巴巴需要对整个业务进行整合,通过对B2B业务的梳理和重组形成更加强有力的业务链。除此之外,坊间也流传着马云首要任务是夺回阿里巴巴控制权的说法,而私有化被认为是阿里巴巴回购雅虎股份“去雅虎化”的一个前奏。不管马云这盘棋最终如何落子,没有了上市公司的透明身份,使得很多战略性的行为可以更加灵活地操作。
陈天桥在战略的层面上与马云不谋而合。盛大网络是在整个盛大集团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按照打造娱乐帝国的期望,价值链上还有很多业务要整合。在国外上市,投资者的关注点和公司的战略意图会有很大不同,从投资者的角度更关注的是短期利益,当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短期效益的追逐和公司对于未来发展的全盘战略发生冲突的时候,这时为了不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排除业绩压力和其他外部干扰,退市私有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在此时这个时间点私有化也充分考虑了成本的因素。2011年欧债危机并未出现全面解决的迹象、美国依然没有全面脱离衰退、全球金融市场受欧债危机影响正在进行剧烈的结构性调整,而全球资本市场的低迷表现也正给私有化创造了契机。历史上每个阶段出现的私有化浪潮都是和宏观经济衰退及整个资本市场萎靡不振相关的,在市场低迷、指数下滑、价值下跌的情况下,在原本的融资目的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此时回购股份私有化的成本相对来说较低。对于那些不进行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要注意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平衡。这里的成本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公司自身运营成本的增加;第二,公司为了维持现有经营状况而进行结构治理产生的成本;第三,上市公司的透明度降低了决策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加了成本;第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也容易被竞争对手利用,掌握公司的发展意图,从而增加潜在成本。
由于“壳资源”的存在,内地资本市场目前还没有私有化的动力。因为A股资本市场融资的功能还是很强的,除非有一天其融资作用大大降低,私有化才有可能提上日程。正因为这一特点,也产生了阿里巴巴和盛大网络转投内地资本市场怀抱的猜测。对于再上市的风险问题,公司必须要具有“讲故事”的能力,因为曾经退市,投资者会对公司更加苛刻,如果没有更好的盈利模式和更具吸引力的“故事”的话,投资者不一定会埋单。
对那些在未来有意私有化的公司来说,有三个成功前提务必要谨记:首先,私有化的战略意图要非常清晰和明确,这是私有化行为一个非常关键的强大基础;其次,私有化的时机选择要正确,关注资本市场价值和自身成本直接的平衡,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私有化;最后,公关和宣传手段也很重要,如果未来的战略意图是再上市的话更是如此,经过充分的铺垫把故事讲好,为未来打造一个好的开端。如此看来,阿里巴巴和盛大网络基本满足了这三个前提,故事的结局如何就要看马云和陈天桥的谋略和内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