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在市场上绿色水稻品种很多,都称无污染、纯绿色,但是实际情况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所有应引起人们的重视,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改进,为人们提供放心粮。本文对我国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病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稻;种植问题;解决对策
一、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施肥问题
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因水稻生长需要吸收很多养分,而土壤在连年有作物种植的情况下,养分会不断减少导致水稻成熟缓慢。所有适当为土壤施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使水稻吸收充足的养分,保证其正常生长。水稻在施肥的石灰,施肥量的控制十分困难,施肥量少会影响其生长,施肥量多,水稻吸收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们健康。大多数都是过量施肥,造成水稻内含有很多有害物质。
2.管理问题
水稻作为高产农作物,科学管理水稻种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反之会使得水稻减产。现在很多农户没有科学管理水稻的种植,在水稻种植管理上,农户没有注意水稻种植密度的控制,水稻灌溉程度的控制,除草工作的实施等,影响水稻的生长情况,使得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降低。
3.病害问题
近些年水稻种植中频频发生病害情况,水稻生长情况不佳,喷洒大量的农药可以使得水稻免受病虫害侵害,但是大量的农药会留在水稻中,人们食用后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水稻种植中病虫害问题,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十分重要。
4.地域影响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跨度较大,造成了南北方气候差异,地域、自然环境差异对水稻的种植影响很大。例如,我国南方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大部分地区都适合水稻的生长,可以一年两茬或者一年三茬,而在北方,天气寒冷,土壤,大气的温度都相对较低,种植区域的光热源也不充足,这些因素都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北方一年只能种植一茬水稻。因此必须根据种植地区气候环境、地域变化而选择最适宜的品种。
5.成苗差
直播稻产量不稳定, 低于移栽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成苗差, 包括成苗率低, 成苗不均, 秧苗生长不一致等问题。传统直播稻多采用种子撒播, 种子入土较浅, 也易受鸟害、气候等因素影响。由于直播稻成苗不稳定, 因此, 稻农通过提高播种量来确保单位面积的苗数, 这样易造成苗数过多, 群体过大, 倒伏的风险很大。
6.杂草问题
与移栽稻田比, 直播稻田杂草种类明显增多, 草害重。直播稻水稻与杂草同时生长, 早期又采用湿润管理, 十分有利于杂草萌发生长, 水稻秧苗与杂草竞争力弱。另外, 直播稻田的杂草种类多且复杂, 针对直播稻田的高效选择性除草剂较少。直播稻大量杂草的发生不仅费工费时, 也容易造成水稻产量下降。
7.倒伏
倒伏使直播稻高产困难, 也使机械收获变得困难。直播稻在成熟期比移栽稻更易倒伏, 主要原因是直播稻根系浅及群体大。直播稻播种量往往偏大, 从而导致群体大。直播条件下籼稻往往比粳稻更易后期倒伏。改善直播稻倒伏性的重要方法是控制播种量, 提高成苗率, 改变肥水管理技术和方法。
8.早衰
水稻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与经济产量密切相关, 后期容易早衰是影响直播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早衰与直播稻根系浅、早发性、群体大和品种类型有关。与移栽稻相比, 直播稻根系相对较浅; 播种质量和密度不易掌握, 群体大小不易控制, 极易造成局部群体过大。同时, 直播水稻由于分蘖发生早, 分蘖势强, 容易造成中后期群体密度过高。
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解决措施
1.优良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是否优质对水稻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水稻品种的选择要根据种植地的自然环境特点综合情况来考虑,包括气候條件、海拔、光照、土壤情况等。同时还要考虑品种的合理搭配,一般来讲单位面积不能只种植单一性能的品种,往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选取优质、高产、抗病性好品种搭配种植,使得产量、质量和抗性都得到一个完美的折中,更好地起到防止病虫害的目的,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2.适宜播种时间
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也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一个重要的原因。每年第一季稻的播种时间必须充分考虑周全,比如一旦播种时间不适宜,播种过早,气温较低尚未回暖,就会使得秧苗发育期和成熟期受到延迟,这样不仅影响第一季稻的产量,还会耽误中期稻和晚期稻的播种时机,进而影响后续整个生长周期。同时晚季稻的播种时间要考虑结穗期足够安全,二级稻或者三季稻的播种时间如果过晚,那么结穗期就很容易遇到阴雨天气甚至低温寒潮,从而影响水稻的结实量。
3.秧苗培育与插栽
培育茁壮的水稻秧苗,提高秧苗质量对水稻高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证秧苗的出苗率及强壮度才能不影响后期大田的种植和后期稻秧的生长,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水稻秧苗的培育可分为旱地育秧和湿地育秧2种,但是目前一般采用旱地育秧方式,旱地育出秧苗具有根系发达,秧苗粗壮、成活率高、抗逆能力强、产量高等优点,此外旱地秧田含水量较低,后期秧苗长势好,可以有效防止烂秧。水稻秧苗在移栽之前,需要使地面平整,保持土壤细碎湿润,掌握灌溉量。水稻秧苗移栽过程中应保证动作浅、稳、匀、直,切记移栽不宜过深,水深维持在1~2cm;水稻栽种密度要根据水稻秧苗的品种特性、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种植形式等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插栽密度过大,会降低成穗粒和穗粒总数,反之插栽密度过小有效穗粒不足,产量降低。
4.合理田间管理
加强水稻苗期管理,出苗后要注意通风、炼苗,防止烧伤秧苗。此外,田间水分管理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在分蘖期时要保持浅水层或土壤湿润,薄水促进发根分蘖,分蘖后要及时排除多余水分并晒田,因为灌溉量大反而会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孕穗阶段是水稻栽培过程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应当根据根系需水量保证充足的水分灌溉,灌水5cm左右,一般遵循浅湿结合、湿润间歇灌溉的原则;遇干旱情况时要及时浇水,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则应该保持稻田的干湿交替即可。水稻常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飞虱、枯纹病、穗稻瘟等,应该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防治措施,适量喷洒农药,选择恰当药品、药量及比例,增强秧苗抵抗力,尽量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5.合理的灌溉
由于水稻在苗期的植株都比较小,这时耐旱怕涝,适合在含有 60%的土壤中生存,在这段时期应该做到少浇水或者不浇水。而在水稻拔期后,其植株就开始旺盛的生长,水分的需求量也增加了,这时应该浇适量的小水。在大喇叭口期,水稻的植株对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一旦缺水或者出现干旱的情况,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造成水稻的严重减产。而抽穗期是在整个水稻生长发育的过程对水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应该对其进行重组的水分供应。
6.科学施肥
水稻的施肥应当科学进行,注意合理搭配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不可长期使用化肥,适当增加有机肥与农家肥混合使用,及时补充水稻生长所需的大量微量元素,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确保稻谷穗大而饱满。一般根据种植土地的具体肥力来确定施肥量,采取一次性全层施肥方法,均匀喷洒,施肥过程一般伴随着中耕除草、灌溉工作同时进行,确保水稻含水量充足。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绿色植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水稻种植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以保证水稻的产量,提高水稻的品质,实现我国农业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俊玲.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7(06):91-92.
[2]郭玉锋.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J].农林科研,2017,12(10):271.
[3]赵耀鹏,向守宏,杨迎春,等.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J].配套技术,2017(05):60-62.
关键词:水稻;种植问题;解决对策
一、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施肥问题
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因水稻生长需要吸收很多养分,而土壤在连年有作物种植的情况下,养分会不断减少导致水稻成熟缓慢。所有适当为土壤施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使水稻吸收充足的养分,保证其正常生长。水稻在施肥的石灰,施肥量的控制十分困难,施肥量少会影响其生长,施肥量多,水稻吸收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们健康。大多数都是过量施肥,造成水稻内含有很多有害物质。
2.管理问题
水稻作为高产农作物,科学管理水稻种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反之会使得水稻减产。现在很多农户没有科学管理水稻的种植,在水稻种植管理上,农户没有注意水稻种植密度的控制,水稻灌溉程度的控制,除草工作的实施等,影响水稻的生长情况,使得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降低。
3.病害问题
近些年水稻种植中频频发生病害情况,水稻生长情况不佳,喷洒大量的农药可以使得水稻免受病虫害侵害,但是大量的农药会留在水稻中,人们食用后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水稻种植中病虫害问题,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十分重要。
4.地域影响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跨度较大,造成了南北方气候差异,地域、自然环境差异对水稻的种植影响很大。例如,我国南方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大部分地区都适合水稻的生长,可以一年两茬或者一年三茬,而在北方,天气寒冷,土壤,大气的温度都相对较低,种植区域的光热源也不充足,这些因素都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北方一年只能种植一茬水稻。因此必须根据种植地区气候环境、地域变化而选择最适宜的品种。
5.成苗差
直播稻产量不稳定, 低于移栽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成苗差, 包括成苗率低, 成苗不均, 秧苗生长不一致等问题。传统直播稻多采用种子撒播, 种子入土较浅, 也易受鸟害、气候等因素影响。由于直播稻成苗不稳定, 因此, 稻农通过提高播种量来确保单位面积的苗数, 这样易造成苗数过多, 群体过大, 倒伏的风险很大。
6.杂草问题
与移栽稻田比, 直播稻田杂草种类明显增多, 草害重。直播稻水稻与杂草同时生长, 早期又采用湿润管理, 十分有利于杂草萌发生长, 水稻秧苗与杂草竞争力弱。另外, 直播稻田的杂草种类多且复杂, 针对直播稻田的高效选择性除草剂较少。直播稻大量杂草的发生不仅费工费时, 也容易造成水稻产量下降。
7.倒伏
倒伏使直播稻高产困难, 也使机械收获变得困难。直播稻在成熟期比移栽稻更易倒伏, 主要原因是直播稻根系浅及群体大。直播稻播种量往往偏大, 从而导致群体大。直播条件下籼稻往往比粳稻更易后期倒伏。改善直播稻倒伏性的重要方法是控制播种量, 提高成苗率, 改变肥水管理技术和方法。
8.早衰
水稻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与经济产量密切相关, 后期容易早衰是影响直播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早衰与直播稻根系浅、早发性、群体大和品种类型有关。与移栽稻相比, 直播稻根系相对较浅; 播种质量和密度不易掌握, 群体大小不易控制, 极易造成局部群体过大。同时, 直播水稻由于分蘖发生早, 分蘖势强, 容易造成中后期群体密度过高。
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解决措施
1.优良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是否优质对水稻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水稻品种的选择要根据种植地的自然环境特点综合情况来考虑,包括气候條件、海拔、光照、土壤情况等。同时还要考虑品种的合理搭配,一般来讲单位面积不能只种植单一性能的品种,往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选取优质、高产、抗病性好品种搭配种植,使得产量、质量和抗性都得到一个完美的折中,更好地起到防止病虫害的目的,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2.适宜播种时间
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也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一个重要的原因。每年第一季稻的播种时间必须充分考虑周全,比如一旦播种时间不适宜,播种过早,气温较低尚未回暖,就会使得秧苗发育期和成熟期受到延迟,这样不仅影响第一季稻的产量,还会耽误中期稻和晚期稻的播种时机,进而影响后续整个生长周期。同时晚季稻的播种时间要考虑结穗期足够安全,二级稻或者三季稻的播种时间如果过晚,那么结穗期就很容易遇到阴雨天气甚至低温寒潮,从而影响水稻的结实量。
3.秧苗培育与插栽
培育茁壮的水稻秧苗,提高秧苗质量对水稻高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证秧苗的出苗率及强壮度才能不影响后期大田的种植和后期稻秧的生长,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水稻秧苗的培育可分为旱地育秧和湿地育秧2种,但是目前一般采用旱地育秧方式,旱地育出秧苗具有根系发达,秧苗粗壮、成活率高、抗逆能力强、产量高等优点,此外旱地秧田含水量较低,后期秧苗长势好,可以有效防止烂秧。水稻秧苗在移栽之前,需要使地面平整,保持土壤细碎湿润,掌握灌溉量。水稻秧苗移栽过程中应保证动作浅、稳、匀、直,切记移栽不宜过深,水深维持在1~2cm;水稻栽种密度要根据水稻秧苗的品种特性、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种植形式等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插栽密度过大,会降低成穗粒和穗粒总数,反之插栽密度过小有效穗粒不足,产量降低。
4.合理田间管理
加强水稻苗期管理,出苗后要注意通风、炼苗,防止烧伤秧苗。此外,田间水分管理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在分蘖期时要保持浅水层或土壤湿润,薄水促进发根分蘖,分蘖后要及时排除多余水分并晒田,因为灌溉量大反而会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孕穗阶段是水稻栽培过程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应当根据根系需水量保证充足的水分灌溉,灌水5cm左右,一般遵循浅湿结合、湿润间歇灌溉的原则;遇干旱情况时要及时浇水,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则应该保持稻田的干湿交替即可。水稻常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飞虱、枯纹病、穗稻瘟等,应该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防治措施,适量喷洒农药,选择恰当药品、药量及比例,增强秧苗抵抗力,尽量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5.合理的灌溉
由于水稻在苗期的植株都比较小,这时耐旱怕涝,适合在含有 60%的土壤中生存,在这段时期应该做到少浇水或者不浇水。而在水稻拔期后,其植株就开始旺盛的生长,水分的需求量也增加了,这时应该浇适量的小水。在大喇叭口期,水稻的植株对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一旦缺水或者出现干旱的情况,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造成水稻的严重减产。而抽穗期是在整个水稻生长发育的过程对水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应该对其进行重组的水分供应。
6.科学施肥
水稻的施肥应当科学进行,注意合理搭配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不可长期使用化肥,适当增加有机肥与农家肥混合使用,及时补充水稻生长所需的大量微量元素,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确保稻谷穗大而饱满。一般根据种植土地的具体肥力来确定施肥量,采取一次性全层施肥方法,均匀喷洒,施肥过程一般伴随着中耕除草、灌溉工作同时进行,确保水稻含水量充足。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绿色植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水稻种植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以保证水稻的产量,提高水稻的品质,实现我国农业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俊玲.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7(06):91-92.
[2]郭玉锋.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J].农林科研,2017,12(10):271.
[3]赵耀鹏,向守宏,杨迎春,等.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J].配套技术,2017(0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