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探索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将表面的、零散的实验现象,通过科学地分析,总结归纳出事物规律,要靠教师的指导、启发、点拨。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边摸索边实践,总结了几条不成熟的做法:一、提问要明确、具体、恰当。二、要引导学生利用充分的、与结论直接相关的事实进行分析归纳。三、要善于总结实验,教给学生表述实验规律的方法。四、要及时给学生提供科学名词,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对实验中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加工,才能使之形成对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
  【关键词】实验;指导;分析;规律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探索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找出事物本质特性和规律。现象往往是表面的、零散的,如何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找出事物规律,要靠教师的指导、启发、点拨。高明的教师会根据实验的性质、难易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问题,一步一步将通过观察获得的还处于零散的感性认识逐步联系起来,进而引导学生向本质问题探讨,结论由学生探讨出来,教师只加以肯定和总结。在实验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实验能力,学到了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实验过程只是学生获取感性材料的一种手段,还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对实验中发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以形成理性认识。对于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我有以下体会:
  1.提问要明确、具体、恰当
  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发言就会不着边际;提问不具体,学生就不知道从哪方面说起;提问不恰当,学生的思维就难以按一定方向进行。如在《水力的利用》一课中,学生通过“小水轮实验”发现;从杯中倒出的水越多,水轮转得越快;越从高处倒水,水轮转得越快。为了使学生发现水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可以提出“实验现象说明水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就会启发学生考虑:“水力的大小与倒出水的多少、杯子的高低的关系”。如果教师提出的是“为什么这样倒水水轮就转得快?”那么学生的发言就会陷入对小水轮转动快慢原因的解释中去。再如在《水蒸汽的凝结(一)》中,学生看到杯盖上的水珠后,如果教师提问“杯盖上的水珠是怎么形成的?”由于学生还缺少“水珠是由水蒸汽变成的”这一中间知识而难以回答。如果把这个问题分解为“杯盖上的水珠是从哪儿来的?由什么变成的”、“水蒸汽是在什么条件下变成水珠的”等问题一个个提出,最后学生总结一下“杯盖上的水珠是怎么形成的,”这样就具体而恰当多了。从而既能使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又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
  2.要引导学生利用充分的、与结论直接相关的事实进行分析归纳
  事实本身固然是客观的,但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或者教具、操作等客观原因,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的事实可能全面、充分,也可能片面、不足;可能与揭示规律有关,也可能与揭示规律无关。教师要视其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若发现学生因事实不足而难以形成结论,可多让学生去补充观察;若发现学生因实验中的错觉而导致错误认识,就要及时通过其他学生纠正或补充性实验进一步澄清事实得出结论;若发现学生的发言不着边际。如《水蒸汽凝结(二)》一课,在做完“‘白气’成因实验”分析“白气”成因的教学中,有时会听到如下说法:(1)“白气”是通过玻璃喷嘴从烧瓶中喷出来的;(2)“白气”是水蒸气在受热的条件下形成的。说法(1)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只注意到了喷嘴外“白气”运动的样子,而忽略了烧瓶内并没有“白气”,白气只产生在离喷嘴一段距离处的事实。这时及时引导学生把事实补充全面,学生就会认识到白气不是从瓶内喷出而是在瓶外形成的。然后再分析水蒸气在喷嘴外形成白气的条件。说法(2)是由實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而引起的错觉。这时教师只要拿酒精灯在白气产生处稍一加热让学生看到白气即使消失的事实,学生就不再认为白气是水蒸气受热形成的了。
  3.要善于总结实验,教给学生表述实验规律的方法
  实验后,教师要对实验的基本情况,及时总结,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把通过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和规律总结出来,最好要用师生共同探讨的方法进行总结,例如,学习《杠杆》一课时,教师可用边提示,让学生边总结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深刻,对知识相当牢固,学习兴趣持续时间长。再如《空气的成分》一课,学生做完实验后,总结所观察的现象,学生的回答是不够完整的,往往都只会答出其中的一部分,这时,教师就需要不断的提示,从众多的学生回答中,总结出实验的结论和规律,所以,通过师生的探讨,学生有可能突破了原有知识的结构,但没有完善,知识是零乱的,观点也可能有误,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整理零乱的知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形成完整、系统,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维的成果,需要教师给于充分肯定,以得到心理满足,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因此,教师的总结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要对学生讨论活动中的表现给于全面分析和中肯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参与,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4.要及时给学生提供科学名词,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
  小学生因其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有时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只能用不够科学、不够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时机及时提供科学名词,帮助学生形成结论。如《水力和风力》一课,如果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已能说出“水力的大小与倒出水的多少、杯子的高低有关,”如果教师及时提供科学的名词;水流得多少叫流量;水流的高低叫落差;水流的快慢叫流速。再进一步让学生总结“水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就会顺利形如下结论:水力大小与流量、落差、流速有关。流量越大,水力越大;落差越大,流速越快,水力越大。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对实验中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加工,才能使之形成对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职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美术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期刊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期刊
【摘 要】为了实践《音乐课程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结合儿童好奇、好动、好胜、好玩以及善于模仿,接受能力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以往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互动”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互动;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
期刊
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素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的体育教材改革力度是很大的,特别是我们的省编教材《体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构建方面,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及其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材
期刊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  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期刊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 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 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1.独生子女化
期刊
【摘 要】目前,不少中学生对体育课存在着喜欢上课,不喜欢动。一到上课就想回家,或者想利用体育课去上网。另外中考体育成绩比例太少,学生对此完全很忽视体育课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应先自己做起,转变学生认识体育课的观点上,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据学校需要与要求,改变教学的上课方式,以生动活泼来感染学生,再以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兴趣。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培养;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对美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备的理论。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纵观语文教材,它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它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困此,语文教学就不得不注重其中的审美功能,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阐明了消除逆反心理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学生常常会因为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不适应又无法改变,而产生焦虑和烦闷,甚至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如得不到及时纠正,会使他们荒废学业、犯错误,甚至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这种逆反现象不但直接影响
期刊
【摘 要】新课堂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利与弊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