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样的课堂学习时间,但学生之间课堂学习的效果却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差异却很大。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课前预习的优劣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句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什么事如果前面有做好准备的话,那么事情就会完成得很顺利,这就好比主妇煮饭要备料,教师讲课要备课,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学生上课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学生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专家说:“预习是合理的‘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当然容易取胜。”预习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做好课前预习的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过程之一。
但是,由于小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再加上语文学科具有学习目标不易把握的特点,教师必须做好预习的指导,以提高效率,避免盲目性。
那么该如何进行预习的指导呢?
一、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一般方法。
第一,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课前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学习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而像《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样的专题,则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学习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第二,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有关已学的旧知识。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③;抓关键,标难点。预习过程中要读、划、写,抓住新知识的重点所在,并把不懂的知识标记出来,以备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例如:用“——”表明比较重要的内容;“ ~~”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表示对某些观点的或材料的质疑; ④多思考,勤查阅。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例如,看到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要想想:“美丽”指什么?为什么说“美丽”能跨越百年?
第三,3、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字典》、《课外拓展阅读》、《教材全解》等参考书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既对新知识的重、难点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预习题。
语文学科学习的内容所包含的知识、能力,包罗万象。如果教师不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预习题,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效率就很低。相对而言,教师对一篇课文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更明确的,因此,教师要设计好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预习题。
1、1.精彩处预习。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文章有许多精彩的段落、章节,要反复朗读、品味。如第4自然段讲作者介绍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作者是如何描写船夫驾驶小艇的。”预习时,这一段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想像自己当时就坐在小艇上,直至会背。
2、2.带着问题预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文,在“预习”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本课写的是谁?代表什么国家?去访问哪一个国家?主要会见了谁?他到达楚国后,始终受到楚王什么样的“接待”?晏子是怎样对付的?结果怎样?”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想,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就理解了。
3、 3.拓展式预习。
对于常识性、自然科学性或人物传记等课文,可在课前引导学生调查、观察,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如:第六册《恐龙》一文预习中,要求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查阅相关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试着解决“你还知道哪些恐龙,它们是如何活动的?它们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怎样?以自己的观点,猜测一下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问题,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语言文字积累,使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4、4.结合文前导读以及课后的练习题进行预习。
在预习中特别要让学生注意文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因为它们大多都是紧紧围绕课文的学习要求而设计的,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学习。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课后有一道练习题“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我们来举些例子说一说”,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预习,这样学习的针对性很强。
5、5.体现层次性的预习。
预习题要由易到难,照顾大多数学生,太难容易挫伤中差生的信息积极性,太浅会导致优等生自满,滋生骄傲行为。如:既要有借助拼音学习生字的基本预习题,也要有通过读文,思考课后问题的扩展预习题。
(1)、基本预习题
。这种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降低起点,或把基本题做分解。如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在“预习”中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2)、扩展预习题
。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在做好基本题的基础上选做题,是对基础题的扩充和延伸。一般来说选做题比基础题要灵活,思维难度大些。同样是《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试着解决“为什么宇航员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个问题。
三、适时检查预习的结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果教师只是布置了预习的任务,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不予检查,优劣不予评价,则学生易产生惰性,对预习的效果则起着负面的效应。因此,作为老师,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还应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给予即时的评价。如:课前检查、老师检查,组长检查,同桌互查……经常变化检查方式,这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多的是,可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进行预习的检查,课外预习与课内学习相结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检查之后可进行适当评价,对学生当时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鼓励或提出意见,如:“你朗读课文这么流利、有感情,昨天预习时一定很认真”;“你找到了《 烧圆明园》这一课这么多的背景资料,看来你很用心”;“从你的书本上看得出你有花功夫去预习,要是预习时写的字能工整、整洁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样可发更好地推动下一次预习,养成持之以恒的预习习惯。
当然,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要切记不要对学生期望过高而急于求成,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状况,遵照循序漸进的基本原则,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宽到严,逐渐引导、推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事实证明,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我想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定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
参考:
《教育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 》 中国家庭教育网
《怎样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作者:杜听军
《浅谈低段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薛尚红 龙泉驿区平安小学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 作者: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站前小学 邢艳飞
但是,由于小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再加上语文学科具有学习目标不易把握的特点,教师必须做好预习的指导,以提高效率,避免盲目性。
那么该如何进行预习的指导呢?
一、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一般方法。
第一,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课前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学习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而像《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样的专题,则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学习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第二,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有关已学的旧知识。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③;抓关键,标难点。预习过程中要读、划、写,抓住新知识的重点所在,并把不懂的知识标记出来,以备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例如:用“——”表明比较重要的内容;“ ~~”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表示对某些观点的或材料的质疑; ④多思考,勤查阅。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例如,看到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要想想:“美丽”指什么?为什么说“美丽”能跨越百年?
第三,3、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字典》、《课外拓展阅读》、《教材全解》等参考书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既对新知识的重、难点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预习题。
语文学科学习的内容所包含的知识、能力,包罗万象。如果教师不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预习题,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效率就很低。相对而言,教师对一篇课文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更明确的,因此,教师要设计好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预习题。
1、1.精彩处预习。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文章有许多精彩的段落、章节,要反复朗读、品味。如第4自然段讲作者介绍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作者是如何描写船夫驾驶小艇的。”预习时,这一段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想像自己当时就坐在小艇上,直至会背。
2、2.带着问题预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文,在“预习”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本课写的是谁?代表什么国家?去访问哪一个国家?主要会见了谁?他到达楚国后,始终受到楚王什么样的“接待”?晏子是怎样对付的?结果怎样?”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想,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就理解了。
3、 3.拓展式预习。
对于常识性、自然科学性或人物传记等课文,可在课前引导学生调查、观察,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如:第六册《恐龙》一文预习中,要求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查阅相关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试着解决“你还知道哪些恐龙,它们是如何活动的?它们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怎样?以自己的观点,猜测一下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问题,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语言文字积累,使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4、4.结合文前导读以及课后的练习题进行预习。
在预习中特别要让学生注意文前的预习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题。因为它们大多都是紧紧围绕课文的学习要求而设计的,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学习。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课后有一道练习题“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我们来举些例子说一说”,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预习,这样学习的针对性很强。
5、5.体现层次性的预习。
预习题要由易到难,照顾大多数学生,太难容易挫伤中差生的信息积极性,太浅会导致优等生自满,滋生骄傲行为。如:既要有借助拼音学习生字的基本预习题,也要有通过读文,思考课后问题的扩展预习题。
(1)、基本预习题
。这种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降低起点,或把基本题做分解。如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在“预习”中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2)、扩展预习题
。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在做好基本题的基础上选做题,是对基础题的扩充和延伸。一般来说选做题比基础题要灵活,思维难度大些。同样是《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试着解决“为什么宇航员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个问题。
三、适时检查预习的结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果教师只是布置了预习的任务,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不予检查,优劣不予评价,则学生易产生惰性,对预习的效果则起着负面的效应。因此,作为老师,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还应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给予即时的评价。如:课前检查、老师检查,组长检查,同桌互查……经常变化检查方式,这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多的是,可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进行预习的检查,课外预习与课内学习相结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检查之后可进行适当评价,对学生当时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鼓励或提出意见,如:“你朗读课文这么流利、有感情,昨天预习时一定很认真”;“你找到了《 烧圆明园》这一课这么多的背景资料,看来你很用心”;“从你的书本上看得出你有花功夫去预习,要是预习时写的字能工整、整洁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样可发更好地推动下一次预习,养成持之以恒的预习习惯。
当然,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要切记不要对学生期望过高而急于求成,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状况,遵照循序漸进的基本原则,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宽到严,逐渐引导、推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事实证明,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我想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定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
参考:
《教育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 》 中国家庭教育网
《怎样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作者:杜听军
《浅谈低段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薛尚红 龙泉驿区平安小学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 作者: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站前小学 邢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