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是心智不够坚强还是“鸭梨”过于山大,一到关键时刻必掉链子,学生的天敌永远都是考试,甭管你是优等生还是末等生,没有哪个是不怕考试的。一到考试的时候就连临时抱佛脚都无从下手的你,坐在考场里,盯着考卷上密密麻麻的汉字和符号,猛然发现你会的都没考,考的都是不会的!什么考前综合症啊,考后抑郁症的,听上去就够渗人的了,哪天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有你好看了。事实上情绪紧张,忧虑不安,担心害怕,手足发冷,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头昏发晕,视听困难,注意力难于集中,记忆迟钝,思维混乱等等都是考试焦虑的症状。 面临考试,你有没有焦虑呢?焦虑的程度如何?请不要轻率地给自己作评判,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的心理。以下是一个心理学家编制的焦虑自测表,你不妨来测一下,从而科学地判断自己有几分焦虑。
下面20个陈述句,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符合的记1分,不符合的记0分。
1. 我觉得比以往变得更容易着急。
2. 我经常无缘无故地害怕。
3. 我心里容易烦乱或感到惊慌。
4. 我觉得我可能要发病。
5. 我总担心有什么不幸就要来临。
6. 我手脚有时会打颤。
7. 我因头痛、背痛和脖子痛而苦恼。
8. 我容易疲乏。
9. 我经常坐立不安。
10. 我觉得心脏跳得很快。
11. 我为一阵阵头痛而苦恼。
12. 我曾昏倒过或有要昏倒的感觉。
13. 我感到手脚麻木和刺痛。
14. 我感到胸闷气短。
15. 我因胃痛、胃胀、消化不良而苦恼。
16. 我越紧张就越想小便。
17. 我手脚经常是凉的。
18. 我经常脸部发热。
19. 我一直入睡比较困难。
20. 我常做恶梦。
统计一下得分,5分以下,属于焦虑很轻,不必挂在心上;6~10分,属于焦虑较重,要注意放松喽;11分以上,属于焦虑严重,应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但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面临大考的同学们常常高估了自己的焦虑程度。所以大家可不要夸大自己的考试焦虑来吓唬自己呦!
今天,你为考试焦虑了吗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考试过度焦虑不利于复习和应试,它会降低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也会影响考生的身心健康。 案例一:
在重点中学就读的徐力为是个勤奋刻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中上水平。上高三以来,更是孜孜不倦,书不离手。父母为孩子的懂事感到庆幸,但同时也感觉孩子的话越来越少,看上去心情总是很沉重。有一天早上,徐力为的父亲去叫徐力为起床,徐力为突然抓住父亲的手,说道:“爸爸,如果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为什么一定要考大学?”徐力为在说话的时候,眼泪不停地流出来,脸上却很平静,看不到任何悲伤的情绪。这奇怪的表现把父母吓了一跳,两个人不断追问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感到沮丧。但是徐力为只是反复强调:没有什么特殊的事发生,最近一段时间,“为什么学习、为什么考大学”之类的问题经常在脑海当中盘旋,想不出答案,又无法把这样的问题从脑海当中排除,学习受到很大的干扰。父母你一言我一语地劝了好一会,孩子又变得默默无语了。早上上学注定要迟到了,为避免老师的批评再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父亲亲自将徐力为送到学校。中午,徐力为回到家里,说了声“头痛”就躺在床上不肯起来。
案例分析:徐力为的爸爸妈妈非常担心,孩子为什么会在高三这么紧张的时候,突然开始思考起“考大学的意义、学习的意义”这些根本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突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是不是精神出了什么问题?实际上,徐力为的表现并不反常,这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状。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考试焦虑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开始的时候,这种焦虑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希望通过努力取得理想的成绩,以便减少焦虑。但是长时间的积累和大量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时候,压力就变得越来越大,信心却越来越小。这时,徐力为心里的绝望情绪逐渐堆积,认为自己付出这么多却注定要失败!他开始怀疑整件事情从开始就是错的。“为什么一定要高考?为什么非要学习好?”他希望通过证明这些命题是错误的来使自己不要承担失败的责任——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这件事本身就不值得做。
案例二:
林琳是稳拿600分以上的种子选手,按理说应当对高考充满信心,但是让林琳痛苦的是,班级里有一些同学简直就是让人羡慕的“超人”。比如,有那么几名女生仿佛有佛教高僧定力,下课时间从来都在座位上不动,好像连卫生间都不用去!逼得林琳每次出教室时都觉得心里有愧。现在她只要一打算离开座位就要先“扫描”一下这几位同学在不在位置上,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她就干脆不离开座位。还有几位同学每次考试都超过她,而且不是超过一点半点,更让人妒忌的是,他们并不如她刻苦,总是嘻嘻哈哈,甚至还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睡觉。同桌小辛成绩不如林琳,但是上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小辛经常脱口而出就有答案,林琳有时候连题都没听明白呢。这些都是让林琳感到无法招架的压力,她感到气愤极了,怎么自己就不能像这些同学做得这么出色呢?在学校没法发泄,她便经常在家里发脾气。尤其是重要的模拟考试之前,总要闹一阵才能安心学习、考试。寒假开学后,林琳倒是不发脾气了,她反复多次和父母说:“我要放弃了,我什么都不会,既然肯定要失败,那么现在努力还有什么必要?”父母见孩子学习压力这么大,就建议给她找个老师做做心理咨询。林琳总是不肯:“没必要,没用。谁都解决不了,别找人来烦我了。”
案例分析:林琳的考试焦虑表现得非常明显。她太多地拿别人的长处跟自己的短处比。其实,她所羡慕的那些优点并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是被自己想象出来的“超人”打倒了。有些父母喜欢不断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认为这样做孩子能够改正。时间长了,孩子也形成这样的观察模式: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在观念上也认为必须改掉所有的缺点,否则就会完全失败,不可能取得成功。 考试焦虑因何而来
考试焦虑在考生身上经常出现,考生希望考好又怕考砸,这种对考试结果无法预知的处境使考试本身成了一种威胁性刺激,于是产生了紧张焦虑反应。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昏脑涨,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据专家研究,考试焦虑是对考试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它受到以下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一)主观因素
1.自我期望过高,梦想自己一举成功,幻想自己考试能超水平发挥,当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时,紧张和焦虑的心态便油然而生。
2.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以及是否巩固,都会影响他们应试时的焦虑程度。如果准备不充分,知识上有欠缺,则会导致信心不足。本来就提心吊胆,一旦试题与自己准备的不相符合,就更加紧张,结果必然导致高焦虑。
3.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的学生,总有一种害怕被淘汰的心理,其实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丧失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遇到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
4.考前身体状况不好。比如生病、失眠、过度疲劳等导致体能上竞技状态不佳也容易产生高焦虑。
(二)客观因素
1. 父母的压力。目前父母普遍有一种补偿心理,期望通过子女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设计孩子的未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在学习上不断施压。致使子女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难以达到父母的目标和要求,容易出现郁闷,逆反心理,加重了心理压力。
2. 老师的压力。教师往往偏爱学习好的学生,而学生也十分珍惜教师的这种“关爱”,总希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绩以谢师恩,既为自己也为老师脸上添光,这种期待心态,无疑会给学生增添几分压力。
3. 同学之间的竞争。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大家争先恐后,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尤其是成绩好的同学竞争更是激烈,彼此间有一种对抗心理,相互暗暗较劲,加班加点学习,疲惫加劳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
(三)学习方法不合理,缺少可行的学习计划
有关调查表明,只有46%的高中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方法不当。而有学习计划的学生也仅占四分之一。缺乏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固然难以对学习树立起信心,心理有一种预期的紧张,对未知的考试结果过分担心、期望和关注。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自我调控能力下降,自信心不足,心理总处在一种恐惧和紧张焦虑之中。
(四)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
有些考生在考前及考试过程中情绪处于极度兴奋和极度抑郁状态,情绪波动大,有时一点小事情也能引起他们内心巨大的波动,情绪难以受理智控制,容易心烦意乱,喜怒无常,稍遇不顺便怨天尤人,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不会进行有效调节。
(五)应试技能差
有些考生平时不按计划学习,基本功不扎实,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准备不充分,临考前拼命地临阵磨枪,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而真到考试时却已经疲惫不堪,怎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呢?
高考来了,敢对考试焦虑说不
面对高考,如果考试焦虑较重,也不用怕。小编在这里免费赠你几个战胜考试焦虑的小锦囊:
锦囊一:把对考试的担心变成对考试的信心。
对考试结果的担心是考试焦虑的核心,它是引起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多种多样,为了消除这些担心,先把自己的担心忧虑明确化。具体做法是用一张纸,将自己对考试的所有担心、忧虑、害怕、恐惧,全都明明白白地写下来。这样,可以使困扰你的种种想法明朗起来。比如:是不是我担心我脑子太笨,恐怕考不过别人?我担心题目太偏大难?我平时学习还算可以,可就怕万一考砸了,父母一定会责怪我;如果考不上大学,在同学们面前我会感到耻辱等等。
写出这些消极的想法之后,针对自己写下的每一条,想出尽可能多的理由逐条加以反驳。别笑,这种方法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很有效果的,有人可能觉得上述做法有点“精神胜利法”的味道,其实不然。我们在上述例子中提出的种种论据,都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自欺欺人。每个人都具备无限的有待于开发的潜能。我们的大脑有140~170亿个神经细胞,其中,真正得到开发利用的不过10%,就是说,我们的大脑还有90%的潜在能力。这些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易被人们所认识,因而使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能力一般或较差,而这种消极的看法又反过来影响了自身潜能的发挥。一个人如果低估了自己,就会放弃努力,久而久之,或许就会真的成为一个能力不强的人。
锦囊二:把消极的心理暗示变为积极的心理暗示。
自我暗示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国外有人以就要执行的死刑犯作被试,告知被试在特殊的装置情境下给他们以大量抽血的方式结束其生命。被试不能看到却能听到的抽出血液的嘀嗒声。到一定的时间被试生命终结。其实这是虚拟的,根本就没有给被试抽血。这是为什么?就是消极的自我暗示的结果。同样,积极的自我暗示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创造奇迹。有一个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一种综合征。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注射一支,保证三天康复。”打针三天后,求治者果然病愈出院了。其实。所谓”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积极地暗示以及引起的积极地自我暗示作用。
有些同学的考试焦虑较重,其原因往往就在于钻进了消极的自我暗示的怪圈。他们经常的念头是:我不行,我就怕考试,我肯定会紧张,我又要失败了。
在考试过程中,你可以采用这样的积极自我心理暗示。比如,如果在考试中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大家往往先想到的是:“我怎么这么笨”“这次考试肯定没戏了”“这回考不好,回家父母又得责怪我了。”其实,在考场上监考老师分发试卷前的几分钟里,你可以利用积极自我暗示,在自己的座位上放松地坐好,轻轻合上双眼,均匀地呼吸,心中默念几句积极正面的话,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锦囊三:把紧张的心情变成放松的心情。
如果你的考试焦虑较重,情绪比较紧张,可以练习如下简便易行的放松方法。
第一,大笑放松法。笑是精神消毒剂。国外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一个小丑进城胜于一打医生。”因此,在可能的时候,考前的复习中你不妨抽空去听听相声,看看喜剧小品,在开怀大笑中可以化解焦虑。
第二,运动放松法。机体的运动可以使精神放松。你可以在考前复习中抽空放下书,放开心地去踢一场球,或做点别的什么运动,这样可以消除焦虑。
第三,呼吸放松法。考前或考场上紧张焦虑时,做深呼吸4~6次,会缓解焦虑。
第四,意守放松法。意念集中于丹田穴,而后想象意念向上移动,一步步直至头顶百会穴,同时吸气,再向后向下移至丹田处,同时吸气,这样可以缓解焦虑。
第五,片刻放松法。抓住片刻时间,几秒钟就够,收腹,扭动身体,打哈欠,焦虑会随之消失。
同学们,准备好向考试焦虑说拜拜了吗?
下面20个陈述句,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符合的记1分,不符合的记0分。
1. 我觉得比以往变得更容易着急。
2. 我经常无缘无故地害怕。
3. 我心里容易烦乱或感到惊慌。
4. 我觉得我可能要发病。
5. 我总担心有什么不幸就要来临。
6. 我手脚有时会打颤。
7. 我因头痛、背痛和脖子痛而苦恼。
8. 我容易疲乏。
9. 我经常坐立不安。
10. 我觉得心脏跳得很快。
11. 我为一阵阵头痛而苦恼。
12. 我曾昏倒过或有要昏倒的感觉。
13. 我感到手脚麻木和刺痛。
14. 我感到胸闷气短。
15. 我因胃痛、胃胀、消化不良而苦恼。
16. 我越紧张就越想小便。
17. 我手脚经常是凉的。
18. 我经常脸部发热。
19. 我一直入睡比较困难。
20. 我常做恶梦。
统计一下得分,5分以下,属于焦虑很轻,不必挂在心上;6~10分,属于焦虑较重,要注意放松喽;11分以上,属于焦虑严重,应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但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面临大考的同学们常常高估了自己的焦虑程度。所以大家可不要夸大自己的考试焦虑来吓唬自己呦!
今天,你为考试焦虑了吗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考试过度焦虑不利于复习和应试,它会降低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也会影响考生的身心健康。 案例一:
在重点中学就读的徐力为是个勤奋刻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中上水平。上高三以来,更是孜孜不倦,书不离手。父母为孩子的懂事感到庆幸,但同时也感觉孩子的话越来越少,看上去心情总是很沉重。有一天早上,徐力为的父亲去叫徐力为起床,徐力为突然抓住父亲的手,说道:“爸爸,如果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为什么一定要考大学?”徐力为在说话的时候,眼泪不停地流出来,脸上却很平静,看不到任何悲伤的情绪。这奇怪的表现把父母吓了一跳,两个人不断追问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感到沮丧。但是徐力为只是反复强调:没有什么特殊的事发生,最近一段时间,“为什么学习、为什么考大学”之类的问题经常在脑海当中盘旋,想不出答案,又无法把这样的问题从脑海当中排除,学习受到很大的干扰。父母你一言我一语地劝了好一会,孩子又变得默默无语了。早上上学注定要迟到了,为避免老师的批评再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父亲亲自将徐力为送到学校。中午,徐力为回到家里,说了声“头痛”就躺在床上不肯起来。
案例分析:徐力为的爸爸妈妈非常担心,孩子为什么会在高三这么紧张的时候,突然开始思考起“考大学的意义、学习的意义”这些根本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突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是不是精神出了什么问题?实际上,徐力为的表现并不反常,这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状。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考试焦虑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开始的时候,这种焦虑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希望通过努力取得理想的成绩,以便减少焦虑。但是长时间的积累和大量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时候,压力就变得越来越大,信心却越来越小。这时,徐力为心里的绝望情绪逐渐堆积,认为自己付出这么多却注定要失败!他开始怀疑整件事情从开始就是错的。“为什么一定要高考?为什么非要学习好?”他希望通过证明这些命题是错误的来使自己不要承担失败的责任——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这件事本身就不值得做。
案例二:
林琳是稳拿600分以上的种子选手,按理说应当对高考充满信心,但是让林琳痛苦的是,班级里有一些同学简直就是让人羡慕的“超人”。比如,有那么几名女生仿佛有佛教高僧定力,下课时间从来都在座位上不动,好像连卫生间都不用去!逼得林琳每次出教室时都觉得心里有愧。现在她只要一打算离开座位就要先“扫描”一下这几位同学在不在位置上,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她就干脆不离开座位。还有几位同学每次考试都超过她,而且不是超过一点半点,更让人妒忌的是,他们并不如她刻苦,总是嘻嘻哈哈,甚至还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睡觉。同桌小辛成绩不如林琳,但是上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小辛经常脱口而出就有答案,林琳有时候连题都没听明白呢。这些都是让林琳感到无法招架的压力,她感到气愤极了,怎么自己就不能像这些同学做得这么出色呢?在学校没法发泄,她便经常在家里发脾气。尤其是重要的模拟考试之前,总要闹一阵才能安心学习、考试。寒假开学后,林琳倒是不发脾气了,她反复多次和父母说:“我要放弃了,我什么都不会,既然肯定要失败,那么现在努力还有什么必要?”父母见孩子学习压力这么大,就建议给她找个老师做做心理咨询。林琳总是不肯:“没必要,没用。谁都解决不了,别找人来烦我了。”
案例分析:林琳的考试焦虑表现得非常明显。她太多地拿别人的长处跟自己的短处比。其实,她所羡慕的那些优点并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是被自己想象出来的“超人”打倒了。有些父母喜欢不断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认为这样做孩子能够改正。时间长了,孩子也形成这样的观察模式: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在观念上也认为必须改掉所有的缺点,否则就会完全失败,不可能取得成功。 考试焦虑因何而来
考试焦虑在考生身上经常出现,考生希望考好又怕考砸,这种对考试结果无法预知的处境使考试本身成了一种威胁性刺激,于是产生了紧张焦虑反应。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昏脑涨,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据专家研究,考试焦虑是对考试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它受到以下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一)主观因素
1.自我期望过高,梦想自己一举成功,幻想自己考试能超水平发挥,当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时,紧张和焦虑的心态便油然而生。
2.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以及是否巩固,都会影响他们应试时的焦虑程度。如果准备不充分,知识上有欠缺,则会导致信心不足。本来就提心吊胆,一旦试题与自己准备的不相符合,就更加紧张,结果必然导致高焦虑。
3.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的学生,总有一种害怕被淘汰的心理,其实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丧失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遇到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
4.考前身体状况不好。比如生病、失眠、过度疲劳等导致体能上竞技状态不佳也容易产生高焦虑。
(二)客观因素
1. 父母的压力。目前父母普遍有一种补偿心理,期望通过子女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设计孩子的未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在学习上不断施压。致使子女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难以达到父母的目标和要求,容易出现郁闷,逆反心理,加重了心理压力。
2. 老师的压力。教师往往偏爱学习好的学生,而学生也十分珍惜教师的这种“关爱”,总希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绩以谢师恩,既为自己也为老师脸上添光,这种期待心态,无疑会给学生增添几分压力。
3. 同学之间的竞争。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大家争先恐后,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尤其是成绩好的同学竞争更是激烈,彼此间有一种对抗心理,相互暗暗较劲,加班加点学习,疲惫加劳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
(三)学习方法不合理,缺少可行的学习计划
有关调查表明,只有46%的高中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方法不当。而有学习计划的学生也仅占四分之一。缺乏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固然难以对学习树立起信心,心理有一种预期的紧张,对未知的考试结果过分担心、期望和关注。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自我调控能力下降,自信心不足,心理总处在一种恐惧和紧张焦虑之中。
(四)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
有些考生在考前及考试过程中情绪处于极度兴奋和极度抑郁状态,情绪波动大,有时一点小事情也能引起他们内心巨大的波动,情绪难以受理智控制,容易心烦意乱,喜怒无常,稍遇不顺便怨天尤人,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不会进行有效调节。
(五)应试技能差
有些考生平时不按计划学习,基本功不扎实,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准备不充分,临考前拼命地临阵磨枪,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而真到考试时却已经疲惫不堪,怎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呢?
高考来了,敢对考试焦虑说不
面对高考,如果考试焦虑较重,也不用怕。小编在这里免费赠你几个战胜考试焦虑的小锦囊:
锦囊一:把对考试的担心变成对考试的信心。
对考试结果的担心是考试焦虑的核心,它是引起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多种多样,为了消除这些担心,先把自己的担心忧虑明确化。具体做法是用一张纸,将自己对考试的所有担心、忧虑、害怕、恐惧,全都明明白白地写下来。这样,可以使困扰你的种种想法明朗起来。比如:是不是我担心我脑子太笨,恐怕考不过别人?我担心题目太偏大难?我平时学习还算可以,可就怕万一考砸了,父母一定会责怪我;如果考不上大学,在同学们面前我会感到耻辱等等。
写出这些消极的想法之后,针对自己写下的每一条,想出尽可能多的理由逐条加以反驳。别笑,这种方法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很有效果的,有人可能觉得上述做法有点“精神胜利法”的味道,其实不然。我们在上述例子中提出的种种论据,都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自欺欺人。每个人都具备无限的有待于开发的潜能。我们的大脑有140~170亿个神经细胞,其中,真正得到开发利用的不过10%,就是说,我们的大脑还有90%的潜在能力。这些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易被人们所认识,因而使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能力一般或较差,而这种消极的看法又反过来影响了自身潜能的发挥。一个人如果低估了自己,就会放弃努力,久而久之,或许就会真的成为一个能力不强的人。
锦囊二:把消极的心理暗示变为积极的心理暗示。
自我暗示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国外有人以就要执行的死刑犯作被试,告知被试在特殊的装置情境下给他们以大量抽血的方式结束其生命。被试不能看到却能听到的抽出血液的嘀嗒声。到一定的时间被试生命终结。其实这是虚拟的,根本就没有给被试抽血。这是为什么?就是消极的自我暗示的结果。同样,积极的自我暗示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创造奇迹。有一个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一种综合征。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注射一支,保证三天康复。”打针三天后,求治者果然病愈出院了。其实。所谓”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积极地暗示以及引起的积极地自我暗示作用。
有些同学的考试焦虑较重,其原因往往就在于钻进了消极的自我暗示的怪圈。他们经常的念头是:我不行,我就怕考试,我肯定会紧张,我又要失败了。
在考试过程中,你可以采用这样的积极自我心理暗示。比如,如果在考试中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大家往往先想到的是:“我怎么这么笨”“这次考试肯定没戏了”“这回考不好,回家父母又得责怪我了。”其实,在考场上监考老师分发试卷前的几分钟里,你可以利用积极自我暗示,在自己的座位上放松地坐好,轻轻合上双眼,均匀地呼吸,心中默念几句积极正面的话,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锦囊三:把紧张的心情变成放松的心情。
如果你的考试焦虑较重,情绪比较紧张,可以练习如下简便易行的放松方法。
第一,大笑放松法。笑是精神消毒剂。国外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一个小丑进城胜于一打医生。”因此,在可能的时候,考前的复习中你不妨抽空去听听相声,看看喜剧小品,在开怀大笑中可以化解焦虑。
第二,运动放松法。机体的运动可以使精神放松。你可以在考前复习中抽空放下书,放开心地去踢一场球,或做点别的什么运动,这样可以消除焦虑。
第三,呼吸放松法。考前或考场上紧张焦虑时,做深呼吸4~6次,会缓解焦虑。
第四,意守放松法。意念集中于丹田穴,而后想象意念向上移动,一步步直至头顶百会穴,同时吸气,再向后向下移至丹田处,同时吸气,这样可以缓解焦虑。
第五,片刻放松法。抓住片刻时间,几秒钟就够,收腹,扭动身体,打哈欠,焦虑会随之消失。
同学们,准备好向考试焦虑说拜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