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作家海明威以其冼练独特文笔,结合其传奇的一生,创作出许多惊世之作。其作品主要通过具象化的表现手法,展现真实的生活画面,强化感官感受,产生多维立体的艺术效果,使其作品具有深刻性、独特性、崇高性的审美效果。本文以海明威作品艺术效果的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其作品中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海明威;文学叙述具象化;硬汉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73-02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这是人类的本能冲动力演奏出的生命之最强音,它属于一个时代,也深藏于人性隐密处,永存于天地之间。同时,海明威这个响亮的名字亦作为硬汉的代名词永载世界文坛史册。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以其传奇的经历和天才的写作创作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佳作。丰厚内蕴之所以得到表述,深刻情感之所以得到倾吐,主要凭借立体可感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文学叙述具象化,给读者以巨大的感受官冲击力。
海明威曾指出:"创作的目的全在于向读者传达一切,每一种感觉,视觉、感情、地点和情绪。"海明威是感觉的艺术家,他的小说是对生活直觉体验的收获。他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捕捉到的第一手感官印象付诸语言,写出事物具体的形态、态势、颜色、味道、声音,使读者由直观物象直接切入。这与马志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韵情致颇有相通之处。
一、视觉效果:现代派技法风格
各门艺术尽管使用的工具不尽相同,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相通的。海明威从开始创作实践之初便对绘画艺术,尤其是现代派画家及其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其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海明威的小说往往不以情节发展的逻辑提示主题,只是客观地描绘人物在某种感情支配下的本能活动,造成一种具有实感的画面,使读者产生一种画面印象。
《老人与海》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了,它可以被子看成一组线条分明的木刻画。其中的每一根条纹都是力的延伸,精神的承载。桑提亚哥"后脖上凝聚了很深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来。因为老是用绳子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上都长着凹凸不平的伤疤,可是没有一块疤是新的创伤,每一块疤都是年深月久的记录。"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典型老渔夫的形象。而且小说的主人公还是一个风烛残年的的老人,"他身上的每一块都显示出他的老迈。""没有一块疤是新的创伤"也暗示了桑提亚哥已有好一段日子没能捕获大鱼了。面对严酷的事实,老人却保持了极为旺盛的意志力,因为他"有一双跟海水一样湛蓝的眼睛,充满着愉快、毫不沮丧的活力"。意志催生了勇气,勇气又铸成老人无畏、非凡的气概。老态的身躯,掩盖不住四射的活力,一个倨强、坚强、乐观的老头儿跃然纸上,让读者肃然起敬。
而作为老渔夫活动空间的大海,不是人物活动场所单纯的示意,而是与人物共同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情景交融的对立整体。海明威在写作过程中,十分注重把感觉到的环境表现出来。天亮这前,"从湾流的野草里发出磷光";太阳升上来后,"海水是黑的。阳光在水里映出道道五彩斑澜的光柱。游走的生物反映出万点霞光。"月亮上来的时候,海也是"暗黑的""黑漆漆的",深沉的色调,使大海显得更加辽阔、庄严,也更加迷幻莫测。背运了八十四天后,第八十五天老人独自驾船出海,随着船逐渐远去,孩子和海面上的其他人的影子亦渐远、渐淡,最后整个画面上只剩下一个黑影——孤独的老渔夫。自然物(海)与人(老人)互相映衬,人是微不足道的,他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又是可歌可泣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硬汉精神中又透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壮。在这幅充满现代技法的画图中,大与小、强与弱、生与死都突现出来,让人思考和回味着作品所包蕴的更深刻的生存哲学。大海因老人而壮丽,老人因大海而充满活力。
海明威对大鱼庞大的身躯、姿态、美丽的色泽也作了细致的描绘。"那么长,那么高,那么宽,银光闪烁的,还围着紫色的条纹,在海水里没有尽头地伸展了开去",当鱼叉刺中大鱼后,"海水被那条大鱼从心脏里淌出的鲜血染得殷红一片。然后鲜血像空中的彩云一样扩散开来。""鱼的颜色已经从原来的紫色与银白色变成了纯正的银白色,身上的条纹与尾巴一样现出一片紫色。条纹的宽度比伸开五指的人的手还要宽些。鱼的眼睛孤零零的凸出来,像是潜望镜里的镜头,又像做礼拜行列中的圣徒。"鱼作为老渔夫的对立面而存在,老人把它看得很透彻、细致,这是一名渔夫的职业习惯,也是一种展示人的力量的手段。鱼越发凶狠,亦可证明人的本质力量越强大,越不可估量。作者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自然界浩瀚的大海和凶猛的大鱼,与孤独无助的老人及坚强不屈的意志联系起来作了对照,获得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种浪漫主义联想的艺术效果。
二、听觉效果:俯拾生活花朵的语言
海明威除了善于描述生动、真切的形象外,还以其简短的、电报式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展示普通人的灵魂。《老人与海》在语言描写具有较突出的特点。在桑提亚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伤口的血水,却看不到眼中的泪水,恶劣的环境可以折磨他的肌体,却封不住他的口,豪爽、质朴的言语,始终伴随着老人全部拼搏的过程,在突出其硬汉性格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桑提亚哥的语言可分为三大块:一是与孩子曼诺林的对话;一是与海中的鱼及海鸟的对话;一是自言自语的说白。
小说中曼诺林是老渔夫唯一的知音,他们的对话主要集中在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两处。
"但是你记得,你是怎样接连八十七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以后我们又是怎样接连三个礼拜每天都捉到大鱼的吗?"
"我记得,"老头儿说,"我知道你不是没有信心才离开我的。"
……
"可是我们信心百倍,你说是吗?"老头儿说。
"对的",孩子说。
……
"我运气不好。恐怕不会走运了。"
"去他妈的,啥运气,"孩子说,"我会把运气带来的。"
这些对话极为纯朴,又超越世俗,使我们听到了这对忘年交的心声。老人是孩子的老师与榜样,孩子不仅学会了捕鱼的技艺,更学会了做人的品德。孩子是老人的知音和支柱,为老人打点好一切,给老人打气、鼓劲。老人独自一人的时候 ,时常想象着孩子就身边帮助他。老人与孩子是心意相通的。一提到孩子,老人就会充满信心,无论在如何艰险的境遇中,老人心中总有个信念:在绝望的身旁同行着希望。他们对话看似平常、简单,而其中所包蕴的深意,是两人心灵交汇划出的美丽彩虹,清新、自然而又令人感动。
在老人的体验之中,大海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然空间了,她已被注入了活的灵魂。她不是无意识的自然,而是一个女人或朋友,是老人生命的起点与归宿。海上的飞鱼、飞鸟是他的朋友,孤独一人的时候,老人会和它们说话:"他们全很友好","它们在一起玩闹,寻开心,恩恩爱爱的……全是我们的朋友。"即使是与他搏斗的大鱼,也被称之为兄弟。"鱼啊,我爱他,而且十分尊重他","鱼啊,我到死也要和你在一块儿。"对鱼,老人是战术上重视它,战略上藐视它,他佩服大鱼的顽强抵抗,并竭力将它制服。他爱鱼是因为征服大鱼的过程使他的生命更为闪光,他到死也要和鱼在一块,是因为是否捕获大鱼是他的全部尊严所在。在这场维护尊严的斗争中,要么取得胜利,要么就同归于尽,不存在第三条中间路线。"硬汉"的"硬"也包含了一种执拗的抗争和偏激的行动。老人甚至认为,"人跟最伟大的鸟兽相比,真算不了什么,我还是情愿做只待在黑暗的深水里的动物。"这里表现了老人对自然的崇敬,伟大的自然孕育了人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为了生存,又必须用自己的劳动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和存在价值。
在与大鱼搏斗过程中,老人自言自语的说白贯穿其中。"要沉着,要忍耐,老家伙。""拽啊,站稳啦!腿,替我撑下去;头啊,替我撑下去,决不要昏下去,这一次我会把它拽过来的。"这些语言反映了老人不断认识自己,激发自己潜在能力的过程,在充满自我拷问、自我搏斗的激烈碰撞中,实现心灵与人格的洗礼,并写出一种孤独的境况,但又企图超越孤独,以心灵和世界观对话,寻求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读出了硬汉内心的辛酸与苦楚。他不仅要应付生理上苍老孤单的困境,更要克服心理上知音难觅的窘遇。生活磨练着他,心灵也拷问着他。老人的孤独、无助与坚强、倔强在淡淡的悲意中凸现。一股阳刚之力在孕酿,在张扬,在升华。
三、感觉效果:命运是一曲绝望的悲歌
海明威凭借其对语言的强大驾驭能力,使文学语言最大限度的贴近生命和情感的实际,从深层文化意义上表现了生命的律动性,强化感官效果。在海明威的作品里,人物面对暴力、灾难、痛苦、失败、死亡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抗争。无论是从容的,或是无奈的,是迷惘的,或是执着的。
对死神的模样,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借主人公哈里死前的幻觉加以描写:"它呼呼地喘着气,慢慢地移到身上来,它不具任何形态,爬到哈里身上,把全部重量都压到他胸口。"作者以非常具体实在的感受描摹了死神可憎的面目和强大的力量。死神是恐怖的,但海明威对死神的描写却出奇的冷静和冷酷。死成为现实中的硬汉海明威及小说中的硬汉们生存的一部分——人是不能战胜的,在死亡面前,人永远是胜利者,至少海明威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亨利在绝望中为凯瑟琳向上帝祈祷,连用的11个"求你",表现了亨利心中有极度痛苦和手足无措,这个曾一度把他当成一切的,给他希望和力量的美丽、善良的女子即将像烟尘一般消散。她带走的不仅是那份真挚的爱情,还带走了他刚刚开始的幸福生活,乱世中结下的情缘,最后总归结于悲剧,或者说这是病态的性爱的注定结果。死亡的感觉笼罩着每一个人,但另一种喷礴而出的愤懑又很快将它淹没。它郑重地告诫世人: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被揉成碎片。海明威把社会性最真实的一面撕给我们看,名誉、金钱、美色在死亡面前都变得毫无意义。
在强烈感官效果的冲击下,海明威向人们提出了问题:"上帝死了,人能怎么办?"是勇敢地站起来,坚强地活下去,还是继续迷惘、困惑下去?
海明威的小说以其丰富的内蕴和多角度的艺术效果,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于读者面前,把人性的优点、缺陷一一暴露无遗。海明威死了,但他那种振天撼地的硬汉精神和他所创作的天才作品则永载史册。永别了,海明威;永恒了,海明威式的传奇。
参考文献:
[1]董衡巽.海明威谈创作[M].北京:三联书店,1985.
[2]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0.
[3]史密斯.海明威短篇小说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4] [美]海明威.林疑今译.永别了,武器[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关键词:海明威;文学叙述具象化;硬汉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73-02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这是人类的本能冲动力演奏出的生命之最强音,它属于一个时代,也深藏于人性隐密处,永存于天地之间。同时,海明威这个响亮的名字亦作为硬汉的代名词永载世界文坛史册。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以其传奇的经历和天才的写作创作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佳作。丰厚内蕴之所以得到表述,深刻情感之所以得到倾吐,主要凭借立体可感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文学叙述具象化,给读者以巨大的感受官冲击力。
海明威曾指出:"创作的目的全在于向读者传达一切,每一种感觉,视觉、感情、地点和情绪。"海明威是感觉的艺术家,他的小说是对生活直觉体验的收获。他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捕捉到的第一手感官印象付诸语言,写出事物具体的形态、态势、颜色、味道、声音,使读者由直观物象直接切入。这与马志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韵情致颇有相通之处。
一、视觉效果:现代派技法风格
各门艺术尽管使用的工具不尽相同,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相通的。海明威从开始创作实践之初便对绘画艺术,尤其是现代派画家及其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其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海明威的小说往往不以情节发展的逻辑提示主题,只是客观地描绘人物在某种感情支配下的本能活动,造成一种具有实感的画面,使读者产生一种画面印象。
《老人与海》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了,它可以被子看成一组线条分明的木刻画。其中的每一根条纹都是力的延伸,精神的承载。桑提亚哥"后脖上凝聚了很深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来。因为老是用绳子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上都长着凹凸不平的伤疤,可是没有一块疤是新的创伤,每一块疤都是年深月久的记录。"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典型老渔夫的形象。而且小说的主人公还是一个风烛残年的的老人,"他身上的每一块都显示出他的老迈。""没有一块疤是新的创伤"也暗示了桑提亚哥已有好一段日子没能捕获大鱼了。面对严酷的事实,老人却保持了极为旺盛的意志力,因为他"有一双跟海水一样湛蓝的眼睛,充满着愉快、毫不沮丧的活力"。意志催生了勇气,勇气又铸成老人无畏、非凡的气概。老态的身躯,掩盖不住四射的活力,一个倨强、坚强、乐观的老头儿跃然纸上,让读者肃然起敬。
而作为老渔夫活动空间的大海,不是人物活动场所单纯的示意,而是与人物共同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情景交融的对立整体。海明威在写作过程中,十分注重把感觉到的环境表现出来。天亮这前,"从湾流的野草里发出磷光";太阳升上来后,"海水是黑的。阳光在水里映出道道五彩斑澜的光柱。游走的生物反映出万点霞光。"月亮上来的时候,海也是"暗黑的""黑漆漆的",深沉的色调,使大海显得更加辽阔、庄严,也更加迷幻莫测。背运了八十四天后,第八十五天老人独自驾船出海,随着船逐渐远去,孩子和海面上的其他人的影子亦渐远、渐淡,最后整个画面上只剩下一个黑影——孤独的老渔夫。自然物(海)与人(老人)互相映衬,人是微不足道的,他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又是可歌可泣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硬汉精神中又透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壮。在这幅充满现代技法的画图中,大与小、强与弱、生与死都突现出来,让人思考和回味着作品所包蕴的更深刻的生存哲学。大海因老人而壮丽,老人因大海而充满活力。
海明威对大鱼庞大的身躯、姿态、美丽的色泽也作了细致的描绘。"那么长,那么高,那么宽,银光闪烁的,还围着紫色的条纹,在海水里没有尽头地伸展了开去",当鱼叉刺中大鱼后,"海水被那条大鱼从心脏里淌出的鲜血染得殷红一片。然后鲜血像空中的彩云一样扩散开来。""鱼的颜色已经从原来的紫色与银白色变成了纯正的银白色,身上的条纹与尾巴一样现出一片紫色。条纹的宽度比伸开五指的人的手还要宽些。鱼的眼睛孤零零的凸出来,像是潜望镜里的镜头,又像做礼拜行列中的圣徒。"鱼作为老渔夫的对立面而存在,老人把它看得很透彻、细致,这是一名渔夫的职业习惯,也是一种展示人的力量的手段。鱼越发凶狠,亦可证明人的本质力量越强大,越不可估量。作者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自然界浩瀚的大海和凶猛的大鱼,与孤独无助的老人及坚强不屈的意志联系起来作了对照,获得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种浪漫主义联想的艺术效果。
二、听觉效果:俯拾生活花朵的语言
海明威除了善于描述生动、真切的形象外,还以其简短的、电报式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展示普通人的灵魂。《老人与海》在语言描写具有较突出的特点。在桑提亚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伤口的血水,却看不到眼中的泪水,恶劣的环境可以折磨他的肌体,却封不住他的口,豪爽、质朴的言语,始终伴随着老人全部拼搏的过程,在突出其硬汉性格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桑提亚哥的语言可分为三大块:一是与孩子曼诺林的对话;一是与海中的鱼及海鸟的对话;一是自言自语的说白。
小说中曼诺林是老渔夫唯一的知音,他们的对话主要集中在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两处。
"但是你记得,你是怎样接连八十七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以后我们又是怎样接连三个礼拜每天都捉到大鱼的吗?"
"我记得,"老头儿说,"我知道你不是没有信心才离开我的。"
……
"可是我们信心百倍,你说是吗?"老头儿说。
"对的",孩子说。
……
"我运气不好。恐怕不会走运了。"
"去他妈的,啥运气,"孩子说,"我会把运气带来的。"
这些对话极为纯朴,又超越世俗,使我们听到了这对忘年交的心声。老人是孩子的老师与榜样,孩子不仅学会了捕鱼的技艺,更学会了做人的品德。孩子是老人的知音和支柱,为老人打点好一切,给老人打气、鼓劲。老人独自一人的时候 ,时常想象着孩子就身边帮助他。老人与孩子是心意相通的。一提到孩子,老人就会充满信心,无论在如何艰险的境遇中,老人心中总有个信念:在绝望的身旁同行着希望。他们对话看似平常、简单,而其中所包蕴的深意,是两人心灵交汇划出的美丽彩虹,清新、自然而又令人感动。
在老人的体验之中,大海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然空间了,她已被注入了活的灵魂。她不是无意识的自然,而是一个女人或朋友,是老人生命的起点与归宿。海上的飞鱼、飞鸟是他的朋友,孤独一人的时候,老人会和它们说话:"他们全很友好","它们在一起玩闹,寻开心,恩恩爱爱的……全是我们的朋友。"即使是与他搏斗的大鱼,也被称之为兄弟。"鱼啊,我爱他,而且十分尊重他","鱼啊,我到死也要和你在一块儿。"对鱼,老人是战术上重视它,战略上藐视它,他佩服大鱼的顽强抵抗,并竭力将它制服。他爱鱼是因为征服大鱼的过程使他的生命更为闪光,他到死也要和鱼在一块,是因为是否捕获大鱼是他的全部尊严所在。在这场维护尊严的斗争中,要么取得胜利,要么就同归于尽,不存在第三条中间路线。"硬汉"的"硬"也包含了一种执拗的抗争和偏激的行动。老人甚至认为,"人跟最伟大的鸟兽相比,真算不了什么,我还是情愿做只待在黑暗的深水里的动物。"这里表现了老人对自然的崇敬,伟大的自然孕育了人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为了生存,又必须用自己的劳动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和存在价值。
在与大鱼搏斗过程中,老人自言自语的说白贯穿其中。"要沉着,要忍耐,老家伙。""拽啊,站稳啦!腿,替我撑下去;头啊,替我撑下去,决不要昏下去,这一次我会把它拽过来的。"这些语言反映了老人不断认识自己,激发自己潜在能力的过程,在充满自我拷问、自我搏斗的激烈碰撞中,实现心灵与人格的洗礼,并写出一种孤独的境况,但又企图超越孤独,以心灵和世界观对话,寻求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读出了硬汉内心的辛酸与苦楚。他不仅要应付生理上苍老孤单的困境,更要克服心理上知音难觅的窘遇。生活磨练着他,心灵也拷问着他。老人的孤独、无助与坚强、倔强在淡淡的悲意中凸现。一股阳刚之力在孕酿,在张扬,在升华。
三、感觉效果:命运是一曲绝望的悲歌
海明威凭借其对语言的强大驾驭能力,使文学语言最大限度的贴近生命和情感的实际,从深层文化意义上表现了生命的律动性,强化感官效果。在海明威的作品里,人物面对暴力、灾难、痛苦、失败、死亡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抗争。无论是从容的,或是无奈的,是迷惘的,或是执着的。
对死神的模样,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借主人公哈里死前的幻觉加以描写:"它呼呼地喘着气,慢慢地移到身上来,它不具任何形态,爬到哈里身上,把全部重量都压到他胸口。"作者以非常具体实在的感受描摹了死神可憎的面目和强大的力量。死神是恐怖的,但海明威对死神的描写却出奇的冷静和冷酷。死成为现实中的硬汉海明威及小说中的硬汉们生存的一部分——人是不能战胜的,在死亡面前,人永远是胜利者,至少海明威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亨利在绝望中为凯瑟琳向上帝祈祷,连用的11个"求你",表现了亨利心中有极度痛苦和手足无措,这个曾一度把他当成一切的,给他希望和力量的美丽、善良的女子即将像烟尘一般消散。她带走的不仅是那份真挚的爱情,还带走了他刚刚开始的幸福生活,乱世中结下的情缘,最后总归结于悲剧,或者说这是病态的性爱的注定结果。死亡的感觉笼罩着每一个人,但另一种喷礴而出的愤懑又很快将它淹没。它郑重地告诫世人: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被揉成碎片。海明威把社会性最真实的一面撕给我们看,名誉、金钱、美色在死亡面前都变得毫无意义。
在强烈感官效果的冲击下,海明威向人们提出了问题:"上帝死了,人能怎么办?"是勇敢地站起来,坚强地活下去,还是继续迷惘、困惑下去?
海明威的小说以其丰富的内蕴和多角度的艺术效果,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于读者面前,把人性的优点、缺陷一一暴露无遗。海明威死了,但他那种振天撼地的硬汉精神和他所创作的天才作品则永载史册。永别了,海明威;永恒了,海明威式的传奇。
参考文献:
[1]董衡巽.海明威谈创作[M].北京:三联书店,1985.
[2]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0.
[3]史密斯.海明威短篇小说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4] [美]海明威.林疑今译.永别了,武器[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