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教学及其起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面前,理科教学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纵观八十年代以来生物教学的改革,尽管提法不同,名称各异,但其指导思想就是“探究教学”。
  一、探究教学理论的产生背景
  1.社会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发达国家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科技在20世纪中期的快速发展,世界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世界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加速度式的变化,要求一代代新人具有新的“基础学历”。60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激起世界性的科学竞争的浪潮,对科学认识发生质的变化,振兴科技,培养科技工作者,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世界对人才的要求由知识型转变到智能型,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一线的专家学者抨击传统的教学内容陈腐落后,同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要求改革中小学课程的呼声源于美国,继之响遍世界。
  在此社会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oseph J.Schwab,1909—)于1961年哈佛大学的纪念演讲中,首先提出了“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Teaching of Science as equiry)。
  2.思想渊源
  探究思想的渊源应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404年)的问答式教学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正确地看到,只采用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从课中学”有局限性,培养出来的人难适应社会变化。他主张“学生中心,从做中学”。它的基本教育过程是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探究教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的重要性。萨其曼(美国伊利诺大学探究训练研究所所长J.R.Suchman)注重实践,主张“探究方法的训练”模式,重点是帮助学生认清事实,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并形成假设以解释新接触到的现象或事物。施瓦布则试图以“科学的结构”和“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从理论方面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其特性;并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作为探究的学习。加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探究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构成学习的前提条件。
  二、探究教学理论内涵
  1.探究教学的概念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教育本身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过程使学生认识到:(1)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2)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3)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订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4)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也会犯错误;(5)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
  因此,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即要把所提出的观念和所进行的实验告诉学生,要说明由此得到的材料,还要阐明把这些资料转化成科学知识的解释。
  2.探究教学的结构
  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问题解决。
  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知识或问题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如下。
  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情境,向学生提出将要调查研究的领域。学生则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是多样的,教师引导学生集中于一或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根据已确认的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然后学生开始进行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活动,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假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个人或小组共同实施方案(讨论研究,实验验证等),学生记录这一过程将手中的信息资料加工处理。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规律,或提出新问题,重新设计实验,用不同方法组织资料,解释资料,再一次进入探究过程。
  3.探究教学的特点
  (1)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自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探究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重要,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必须经过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他们应当用自己的想象力或组装仪器设备或使用药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推论并通过测试进行推断,最后概括出结论。
  (2)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大量的实验室活动是为了诱导学生研究问题。如BSCS所指出的:“他们(科学家)处理的问题是课文没有提供答案的问题,教师创造一些情景以供学生参与探究。”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用不同方式作出记录,以便保存与交流,在测量、比较中学会一整套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计划进一步行动,在解答问题中增长知识;随着知识的增长,将对他们提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灵感”就在这大量综合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中成熟地产生。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3)探究教学旨在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理科教学的目的——认识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逐步提高到理性思维的。探究教学力求通过活动的过程引出观察与解释,数据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差别。BSCS中用了许多对科学本质作尝试性说明的论述,如:“我们不知道……”,“我们还未能发现这是怎样发生的。”等等。它用称作“探究记叙”的语言来代替浮夸的结论,它描述了生物学探究的过程。“科学事实”也不再作为事实本身的结果来学习,而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经过选择后引出的要素,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科学概念。
其他文献
面对新课改,作为中学化学老师,我们感到不安、困惑。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让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困惑。针对这些困惑,如何去积极应对,我校化学组结合教学实际,将我们的困惑与思考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一、对教师本身的困惑  新课程实施已近两年了,我们感到仍不适应,受其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每一届高一新生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在初中英语学得还可以,到高中后英语成绩却远不如从前,这就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甚至失去了自信,导致成绩一落再落,最终放弃英语学习。原因在于高一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些巨大的变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思考,我分析总结出了过渡期学生必然面临的一系列变化,并就如何让学生尽快地适应这些变化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过渡
摘 要: 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平时教学中的实践,对提高课堂教学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教材改革,新课标的实施,其宗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就目前实施教学的方式来看,其基本形式还是课堂教学。课堂教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认知水平,根据他们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三维目标要求,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教材,运用多元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促使同学们生动、活泼地自主探究学习。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有效挖掘材料,创设开放情境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认真挖掘教材,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学生熟悉的材料,创设开放情境,引导同学们进行有效学习,这样才
摘 要: 当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已成为很重要的内容。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趣味性、探究性、高效性、开放性等方面提出了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课堂提问 策略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曾经深刻地指出:“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
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反思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
摘 要: 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赫钦斯所处之时代的状况和大学存在的问题与当下我国外语院校面临的问题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语院校所面临的问题,探讨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对我国外语院校发展的启示问题。  关键词: 赫钦斯 通识教育思想 我国外语院校发展 启示    赫钦斯是20世纪中期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他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以通识教育
摘 要: 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人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