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中国梦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周六的下午,在海航院线旗下的天宝国际影城,距离影片放完还有15分钟的时候,焦波导演从门口进来,走到第一排最角落的那个位子坐下,然后跟我们一起安静地看完了影片的全部。他时不时地回过头,看看观众们的反应,又转过头去看银幕。
  影片放完时,所有的观众都鼓掌,还有忍不住站起身来的。焦波导演开始说话,话语间是满满的山东味道,就像他摄影机下的杓峪村。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乡村里的中国》是电影局交给他的一个策划,找一个村庄,用一年的时间,蹲在村庄里,记录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变迁,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但更重要的,是拍出他们坚韧不拔的勇气,在无奈中的坚持,拍出这些属于中国农民的精神。
  于是他们就带着这样的一个任务去找一个村庄。但因为这个故事要以二十四节气为节点,所以江南不行,东北不行,最终选在了黄河流域。加上还有二十几天就是立春,一定要开始拍摄了,没有办法,还是回到了焦波的老家——沂蒙山区。那里是故乡,乡音、乡情、乡俗都比较熟,就还是回到了那里去。
  焦波导演说自己并不是一个专职导演,只是一个平面摄影师。在淄博日报干了十年,在人民日报干了七年,现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又干了七年,没有任何拍摄电影、电视纪录片的经验,他是大着胆子把它接受下来的。他想,就按照《俺爹俺娘》的图片故事的模式来构架这个故事。当年拍《俺爹俺娘》,他也是一手拿相机,一手拿DV,但那时候的DV没有特别多的专业知识来支撑。而这个项目是立项的,是要上院线的,你必须把它拍得很规矩,技术方面没有失误,然后还要拍出东西,这两个挑战太强了。他就拿着一部C300、一部5DⅡ,和一部XF来到了这个村。一开始真的是茫然无知,这么大的村,吃喝拉撒,生活百态,都得记录下来。
  那些优秀的年轻人
  大导演请不起,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一天报酬要3000元,一般的要1000元,录音师一天要500元,助理一天要200元。所以焦波导演觉得自己指挥不了那些大腕儿们,他们的想法比自己的想法都多,会很难驾驭这样的一个团队。于是他想到请一些学生,既保证了预算,又培养了孩子。
  焦波导演第一个就打电话给主要的导演,剧玺博。他是四川传媒学院大四的学生,当时用过他到北川去拍敬老院,他是学新闻的,但焦波导演觉得他拍东西的感觉还挺好。问他愿不愿意来跟着拍一个片子,不过要拍一年,呆在村子里,他说愿意。还有刘晓晨,一个淄博职业学院的学生,一个专科生。在汶川地震以后,焦波在汶川收了六个徒弟,教他们摄影摄像,刘晓晨就跟着他一块儿在那待了四年多。所以他觉得有些东西不是专业的人才能做得好,那些孩子更没有经验,他启用这些孩子,也是因为相信这一点。到了村庄以后,剧玺博又叫来了另一个孩子,李梦龙,这是唯一一个学导演的孩子。还有一个女孩子当助理,听说很苦,她竟然买了一大包纸带过来,她以为那个村连纸都买不到。
  焦波导演说,自己承担着三份责任。一个是总导演的责任,要让他们把这个片子拍好,他们是员工,得教他们从摄影摄像学起,来锻炼,买了几套设备让他们操作。一个是摄影师的责任,他自己是一个摄影师,要求画面特别苛刻,必须拍美,能上架子一定上架子,每天就锻炼学生机器插到架子上插几秒钟,反复地练,调焦是手动调焦,训练他们一下就能把焦点对准了。夜晚怎么测光,有时就是凭着感觉,他让他们每天练,每天学习。还有一个培养学生的责任,这一年下来,他们的实践可能比别的学生大学四年整个加起来还要多。农民半夜两点钟起来,一下到下午,他们都跟着。有孕妇生孩子,午夜十二点跟到下午,都拍下来。他一直跟孩子们说,技术不重要,关键是态度,再好的技术,不塌下身子,浮躁,是不行的。
  一个农民的琵琶梦
  这个片子一开始是没有剧本的,焦波导演跟村民们说,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你们不要管我们就行了。他们没有策划也没有剧本,只能在纷繁的事情中捋出个线。
  当杜深忠说要买琵琶的时候,他们眼前一亮,说这条线好,农村竟然有这么一个人。当时他儿子在村里跳街舞,模仿杰克逊模仿得特别像。到了家里,杜深忠在写字,透过光影下写字,他说,焦老师,在我的眼中,这就是一张很好的宣纸。
  他们都觉得,这太不得了了,这在我们眼中这是视而不见的,在农民眼中,这就是一张宣纸,觉得他艺术感觉太好了,所以最后选定了这个人。杜深忠上过高中,他是村里面一直坚持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的人,他会从村里拿一大摞报纸过来,看了然后再写。他去北京参加学习班,会把别人丢在地上的报纸和杂志捡起来,他老婆就说,你就是个收破烂的,以后咱家揭不开锅,我们就把报纸和杂志炖了吃。但是他老婆张兆珍,没有上过一天学,她是转亲结的婚,就是几家换着结婚,几家都解决了问题。然而她夫妻不和,离婚了,她个性很强,曾经在法庭里躺了20天,不给她离婚,她就不走,最后给她离婚了。当时杜深忠34岁也没结婚,就嫁给了他。杜深忠痴迷到每天在家里写作,三十几岁没有结婚,十几年就是在家里看书和写作,他父亲不给他送饭的话他就不知道吃饭,他的追求就是那样,这个人真是不得了,他有广度,有深度,他生活在最底层,每天在思考。
  杜深忠总说自己不热爱土地,他真的不热爱吗?他对土地是很热爱的,骨子里有这种悲悯情怀。有人要砍大树,他就跟那人拼,说子孙后代怎么办,他有这种忧患意识。獾啃了他的玉米,他老婆说上点药,他说獾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他说卖假种子的人明明比獾更可恨。农民有保护土地的责任感,这一点让人肃然起敬。他就是主旋律,他有他的梦想,他从20岁开始的梦想,一直没有放弃,他觉得琵琶乐是圣乐,简直是天籁之音,他那么深的追求,多可贵啊,这就是中国梦,这就是正能量。
  杜深忠能跟焦波和孩子们这么交心是有理由的。那天,他祖上一个老人去世了,他去上坟,指着一个坟包跟焦波说,这就是俺爹俺娘的坟。焦波说老人在这儿太不恭敬了,要给他磕个头,他就跪下给磕了三个头。实际上焦波觉得这太正常了,在农村,到哪个地方给老人磕头都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在杜深忠眼中就是,你们是北京来的艺术家,你们给俺爹俺娘磕头,这辈子都是我的知己,我什么话都跟你说。所以他才在镜头面前这么自如。   曾经有一天杜深忠敲开焦波他们房间的门,说你们今天早上漏掉了一条非常精彩的镜头:“我跟我老婆结婚30多年吵得最厉害的一次,不可开交,就为了写字。我打了一个盆,摔桌子砸板凳,什么都干了,但是你们没有拍到。气得我就想要卷起铺盖走,但是我到了村头上一想,我答应你要配合你一年的,如果我走了,以后我对不起你。”这感情真挚,太让他们感动,到他家一看,真是连铺盖都卷起来了。于是焦波说,你走也好,你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这样我们的戏可能更有戏。
  第一家就锁定杜深忠了,过几天才决定了书记那条线,书记张自恩大大咧咧的,很粗,也很热心,跟着他能够了解整个村的发展。磊磊那条线是因为房东,他们发现他家是个单亲家庭,从而想进入他的情感世界。就这样总结出三条线来,一个文化线,一个政治线,一个情感线。
  拍摄时的美好时光
  村民们把有可能出来的戏都告诉他们,孩子们对村民们也特别有感情。给拍房东挨打的那个孩子叫李梦龙,当时那个人都拿起刀子想去干架了,是这个孩子把他拦下的,他说大娘你不要这样,你要是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你家里我的姐姐,还有我的弟弟他怎么办,你想过吗。结果这句话起到了作用,她就没有再去做出过激的事情来。到了过年那天,李梦龙去给她拜年,那个房东不敢出来,在屋里哭,最后他隔着门给她磕了个头,就走了。直到现在,房东还在念叨这几个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
  有时他们拍摄结束回去,门口挂着一篮子菜,也不知道是谁送的,老太太80多岁拿着萝卜、土豆说给孩子做点饭吃,拿着鸡蛋说,这是山鸡蛋,给他们煮着吃。当然他们有好东西也会分享给她们,她们过寿时也会给她们庆祝大寿。包括在村里闹腾的那几个人,也跟他们关系好。因为他们的镜头很客观,焦波跟他们说,我们没有想对付什么人,都是老百姓,你们吵架千万要和好,都是邻居。所以他们也想展示他们的想法,焦波他们就去拍。只要村民们说这里不要拍,他们就不会拍,所以大家看到有些东西没有结局。
  最后焦波团队编了一个小片,看完就了解到那段373天的生活就是直接融入到老百姓家中去。有些大牌记者老百姓可能不买他的账,可这些孩子老百姓什么话都跟他们说。包括焦波本人,他们说,焦老师,除了你的头型不像村里的,你的长相、装束,就是一个村里人。焦波导演也天然对他们有一种亲情,他拉着大娘的手说大娘,跟我讲讲话,大娘就一直讲,掏心挖肺。
  除了焦波导演以外,这个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1岁,最小的15岁、最大的25岁。所以他说,冯小刚用三个月拍的电影,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去拍。勤能补拙,包括最高奖的华表奖也拿到了,有些导演说吃了35年盒饭才拿到,这些孩子用这一年,也拿到了。他反复强调,技术永远是第二位的,态度是第一位的。
  以前拍照片的时候,焦波导演也喜欢拍图片故事,纪实故事,实际上也算摄影方面的纪录片。但后来他发现,有些题材适合用照相机拍,有些题材适合用摄像机来拍,照片是没有声音的,靠作者写个解说词,比如杜深忠说,他要买琵琶,张兆珍就跟他吵,吵得水深火热。但他的声音没有、语速没有、语言环境没有,你只能抓一个瞬间,但不如他亲自叙述,而亲自叙述的表现力太强了,有画有声,是一个流动的,完整的故事。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载体,各自发挥图片和DV的优点,他也希望很多摄影家们都能这么做。
  改变与坚持
  苏小卫多次给他们提意见,给了很大关照,他们也给贾樟柯寄了片子,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很多。现在成片出来了,给了他很多个没想到,首先没想到村里发生这么多事情,远远大于他的期待。苏小卫也说,我也是编剧,但这种对话我肯定编不出来。老百姓太智慧了,一天学没上,说出来的话一套一套的。
  当时他们想只拍杜深忠。但乡村里的中国这个题目太大了,不是一个村民的琵琶梦,所以不能只拍他一个人。杜深忠的故事可以单独剪出一个版本,另成一个片子。当然焦波知道政府需要什么,故事里的正能量也是大家能够普遍认可的。永远往前走的那股劲,那就是正能量。他说,残疾人、弱智儿童也要拍,但是他不支持所有的镜头都对着那些人,因为还有别的人,这些人和别的人组织在一起,才是整个社会,再骂再打,还有曲折、落魄,也能坚持下去。新闻联播杜深忠看,在他的眼中,不管怎样,国家大事他要知道,然后他才能发挥自己的梦想。电视中的内容都是现场拍的,卫星发射,两会,春晚。也有杜深忠半夜还爬起来看奥运会开幕式,他就是什么事都要知道,但真的假的会有自己的判断。
  整个一年,焦波和他的团队很充实,老百姓也很充实,没想到自己能够离电影这么近,每个人都很自豪。磊磊爸爸原来从不跟别人说话,结果他们去的那一年,改变了他,老百姓说他变了很多,见人就笑,穿白衬衫。村民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帮村民们修了路。老百姓看到这些艺术家是那么朴实,而不是那么遥远。有一个村说要跟这个村去结对子,帮助他们。还有一个教授说要把这个古村列为保护对象。但焦波跟他们说千万不要一刀切,这不是老百姓希望的,要是盖了楼,他们绝对住不了两年就会搬出来,不要破坏他们的生活格局。我们也会想,改变之后,他们的眼睛是不是还能够那么纯净,心灵也是。焦波说,有变化也是正常的,也不能不让变,只要能变好,就可以了。
  好多人说焦波这个片子有两个颠覆。一个是颠覆了纪录片不能上院线的现状,他有政府的东西,也有自己的东西,他是能够把握这个度的。第二个是颠覆了对农民的印象,看到了农民的灵魂深处,不能小看的智慧。一个能使中国纪录片得到发展,一个对整个中国农民有个认识,来关注中国广大的乡村,抢救这种乡村生活,乡村回忆。
  在探索中前进
  乡村存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是中国,文化的、政治的、法制的东西,都是有的,打工的问题、上学的问题,也有;乡村里的家长里短、鸡零狗碎,这些东西全都代表着中国。要花几个亿,很全面地拍,那是中央电视台会做的,上这里踩点、上那里踩点,那真的代表中国吗?也不一定。有一些基本的共性的东西就可以了,对法制的一些东西,他们也觉得很无奈。焦波导演认为现在的审查制度也在进步,他认为老百姓发句牢骚有什么不好的,他们就会否定法律了吗,不会的。   焦波导演觉得那个海报设计太黑,他想让他们设计成灰色的,也并无太多意思。村民们是种苹果的,一个苹果,把它削了皮以后,里面露出真正的东西,去拍这个东西,外面这个皮不代表什么,里面该是什么还是什么,尽管是黑色的皮,但里面还有很多笑的东西,还有很多正能量的东西,还有很多积极的东西。一切外表都不重要。生活就像一个苹果,削到里面去,那瓤才是真正的东西,是很漂亮的,很晶莹剔透的。所以这个村庄的生活,尽管它有无奈、有波折,但是它最后给人的感觉还是向上的。有人发微博说,看完之后三天才写微博,因为脑子里面都是剧中人的形象,能有让人三天都在琢磨的东西,焦波觉得很满足。
  海航院线主动来联系焦波,说要推广这个纪录片。大银幕看跟电脑是完全不一样的,海航院线希望大家能够看到优秀的纪录片,这是特别可贵的,焦波导演也特别感谢。海航集团的一个领导说看了四次,每次都还是哭。虽然迟迟不敢大规模上院线,怕尽管它再好,宣传不够,就会一败涂地。去年全国的纪录片票房不到百万,获台湾金马奖的纪录片《千锤百炼》,票房才13万。但海航院线想推纪录片,就从这个片子推起,就在这个杓峪村做的首发式,看他们自己真正上了银幕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焦波说,他的父亲是个木匠,父亲跟他说,你想当木匠,必须拉三年大锯,不是说三年才能拉好,是三年磨你的性子,让你知道木头要一锯一锯拉,路要一步步走,你以后就算不干木匠,干什么都会干好的。他母亲推一个大石磨,她每天早上舍不得叫孩子们,自己一个人就把煎饼糊磨好了,每天如此。焦波就问她,你每天在磨煎饼糊的时候,想的是什么。母亲说也没想什么,就抱着磨呗。他的母亲一天学也没上,她说,人就是往前走,走一步就是少一步。就是父亲母亲这种言传身教,让焦波能够坚持30年去拍一个事情,5年去拍地震孤儿,8个月骑着自行车走完长城路,就是这种信念,态度来决定他的成功。所以这些孩子可能都体味到了这些。这一年下来从来没有一个孩子打退堂鼓的,有些领导说焦波你要当心,这些孩子很可能有一年中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甚至会分崩离析,但是真没有。尽管有时会有磕磕碰碰,有人拍桌子,他们跟他拍桌子的时候他用录像机录下来,他们把他的相机打了,他照样很开心,说以后想起来你们也会觉得很有意义的。
  每个人的中国梦
  村里最后有一场春节联欢晚会。头天晚上他们看了节目单,磊磊自己主持,自己导演,但是没有意料地他就唱了《父亲》,整个村里人都掉泪了,焦波他们也掉泪了,于是他们赶快拍磊磊的父亲,那种东西没有人能够演出来,他脸上的肌肉在跳动,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所带来的震撼。
  杜深忠弹琵琶,上晚会,他们知道他要唱,他也喜欢唱,想要唱,肯定会唱得很有意思,老百姓给他送糖葫芦,送的时候掉了一个,他也不知道,还有老百姓往他口袋里塞钱。但是最后最让大家吃惊的是,他不下台了,焦波导演觉得很兴奋,想,好了,这个片子有结尾了。还是以他为主,他盼了这个舞台盼了多少年,这是他20岁的梦想,到现在也没有破灭,像他们农村这种人,还有这种琵琶梦想,它太遥远了,但是他就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尽管他的琵琶没弹好,到最后的二胡声中也听不清什么东西,但那也算实现了他的一个愿望,所以这个舞台这么多年,他就全身心投入在他的琵琶事业中去,这个东西也是你导演想不出来的。于是他们就把镜头锁定在这个舞台,也不变,他在上面又呆了两分钟,老百姓才把他慢慢地轰下来。
  杜深忠一生的思考和奋进,尽管没有达到什么东西,他只能是在追求,他在追求的过程中没有钱,只有坎坷和磨难,但他不在意别人瞧不起他,他是快乐的,这种追求,让他超脱一些东西,焦波导演觉得他不是那么悲剧的人。而他由这个片子中带来的成功,他火了,因为他有那么多的准备。与其说他始终奋斗没有结果是不幸的,而说他又是幸福的。最后有一个大全景,他恋恋不舍地回了回头,空空荡荡的一个舞台,再停那么几秒钟。杜深忠走下来了,将会有更多的杜深忠站在这个舞台上。这个舞台就是杜深忠的一辈子,这个舞台永远不会谢幕。
其他文献
访《1/的夏天》导演张林子、摄影师巴日虎  2014年夏,一部由韩国超人气男神Nichkhun主演的国内首部4K青春偶像剧《11/2 的夏天》结束在东方卫视的播映,同时在网络上掀起超高的点击率,播出期间连续占据电视剧网络点击总榜/百度风云榜/优酷电视剧综合排行榜首位。该片讲述由Nichkhun饰演的美籍华人张灏为追寻心爱的女孩而来到中国,在厦门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展开一段浪漫、唯美、阳光的青春故
期刊
此次南京到安徽再到南京的20天的时间,收获颇丰,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摄像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最重要的是认识了一群那么好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也很庆幸跟了一个这样负责的好老师。  我在我们组担任的是摄像的工作,像我,非常了解自己的摄像水平,所以在拍摄之前,我很投入,尤浩老师和郑溯老师有关的摄像技术讲解,希望到时能在安徽的实践中快速地学习与掌握。我们选取的拍摄题材是:古代现代结合的爱情故事。通过古代现代主
期刊
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微电影训练营,居然是作为一名助理,这也就意味着相较于其他学员来说,我多了一重身份,这也让我可以得到更全面的体验。从训练营前期的准备,到正式开营上课,再到出发去皖南、后期剪辑、闭营,我都有参与进来,所以,无论是训练营本身,还是和组员的相处,都是感触颇多。  训练营日常  不同于一名参与者,这次作为组织者一员,从准备训练营开始,我就不停地被点名,也算是第一次明白焦头烂额的滋味,太多的事
期刊
近日,“以影像之名”为主题的第二届佳能全国高校影像作品大赛完美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44所高等院校,共172部参赛作品。经过层层筛选和专业审评,共产生了10个奖项。作为影像行业的全球领导者,佳能公司始终认为培养优秀的影像人才是当务之急。佳能希望依托于佳能专业影像产品和科技,与中国各高校携手合作,构筑一个专业、公正、严谨的影像创作交流平台,为培养新一代影像人才和推动中国影像事业的发展开辟新
期刊
第五届宁港大学生“微电影”训练营师生手记  2014年7月7日,第五届宁港大学生“微电影”训练营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费彝民楼举行开营,来自南京、香港、重庆、山东等多地的师会集于此,参与到这一项南京大学暑期学校特色课程当中。“微电影”营是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韩丛耀教授牵头组织下的一个重要影像实践项目,从去年开始吸引到香港大学生的参与,并且在今年纳入到教育部内地和香港大学生交流的项目中,不仅得到了
期刊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们邂逅了一次幸运。来到南京大学微电影训练营,我们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今天已经是7月24日了,这趟南京之旅也即将结束,训练营的过程令人百感交集,可幸的是我们组的微电影也完成了。过程不能算是非常顺利,但是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收获和体验。  还记得一开始分组的时候,大部分的组员我之前都没有交流过,而且全都是内地的同学,内心的确有些许的害怕。我自问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而且组员彼此间也
期刊
关于剧本  我们的微电影《在路上》讲述的是一个大城市里刚刚毕业的应届生,在工作和情感里受到打击,出发上路去寻找自己,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心爱的人的故事。其实原本的剧本不是这样的,直到我到达宏村勘景才发现我们的原剧本实现难度太高,于是在拍摄第一天晚上看完素材后,编剧张龙紧急召集所有成员开会商量解决之策。说到这里,我要首先感谢指导老师也是这次夏令营的负责人韩丛耀老师,他把我分进了这样一个自由、民主、
期刊
坐在电脑桌前,整理着拍摄期间的素材、资料,当看到了那些总是NG的场景,老是笑场的男主演张龙,爱卖萌的摄像师金培阳,爱笑爱工作的剧务王慧超,还有可爱的陈启伃,只要我们在一起拍摄,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回忆满满,都是爱……  当然不能否认,拍摄过程却是很艰苦的,拍摄的那几天,我们总能在镜头里看到清晨五点的第一缕阳光,也能看到夜晚渐渐安静的村庄。努力总会有收获的,很幸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获得了最
期刊
短片《绿茵岛》分析  本片讲述一个外来之客,带给一个村子一个“礼物”。但礼物却像病毒一样,对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一个村民抛弃原本的自己,大家蜂拥而上,然而事实上里面隐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最终发现一切都是骗局的故事。  影片从开场,便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油画般的环境,清新明快的色调,还有可爱纯真的人物形象。虽然动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诞生了诸如手绘、布偶、定格、3D动画等多种形式,
期刊
十分别致的城市微电影  有时候我常想,如果让我自己去拍摄一部与城市有关的微电影,那将会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在微电影《美丽莆田》中看到了一个十分别致的答案。  刚刚开始观看时,我们十分容易被这绚烂的画面所吸引。的确,这是一种我们平时并不常见的拍摄手法。我们所观看多数的城市宣传片都会采用带有城市特点的细节故事去呈现。例如对于北京这样城市的拍摄,大多会采用老北京人提龙遛鸟、京剧片段或是京城美食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