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天,企业又来学校要人了。”辽宁职业学院实验实训管理处处长黄艳青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她曾任学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负责人,2018年起,该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与康师傅(沈阳)方便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学徒。因为合作成效良好,2020届的招生规模从最初22人扩大至44人,康师傅多次来学校,就是争取这44名学徒全部进入该企业。
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后,辽宁省共有20个专业被列入教育部试点,辽宁职业学院是第三批试点单位。2018年,辽宁省开始进行省级试点工作,全省共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8家,试点专业100个。辽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李勇江介绍道:“很多试点学校开展了教学实践创新,呈现出鲜明的职教类型特征。”
让企业不再“冷”
“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掏钱,也不愿意投入人力。”沈阳化工学校医药工程系主任栾淑华坦言。虽然很多企业意识到“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储备,但提前两三年投入资金和人力,对企业的实力和格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有的企业对学校仍有这样的心态,你把学生培养好,我招来就用。”栾淑华说。
针对政府、学校“热”而企业参与“冷”的局面,李勇江一针见血地指出:“主要原因是其参与学徒制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不相匹配。”他认为,破解这种局面,政府和学校要做到“真热”。为此,辽宁省针对参与企业出台了减税免税、贷款优惠等政策,针对学徒和师傅分别建立专项补助资金和专项工资补贴,从而切实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015年,沈阳化工学校与辽宁天士力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合作,在中药专业开设现代学徒制班。在栾淑华看来,学校做到“真热”,关键是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首先要帮助企业转变观念,最核心的一点,企业要把学校看作自己的人才储备库,虽然前期有所投入,但长期的人力资源红利是可观的。”在此基础上,沈阳化工学校将企业引入人才培养的最前端,让企业从招生开始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经过深入的沟通,学校了解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和标准予以落实,保证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高度匹配。
小微企业用工需求小,可投入资金少,无力承担一整个学徒班的培养任务,如何突破小微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壁垒,是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孙伟一直思考的问题。学院位于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势明显的大连市,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孙伟是试点项目建设负责人。她介绍,学校构建了“一对多”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即一个学徒班对应多家企业需求,同时建立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 “素质能力课程 + 专业培训包 + 个性发展课程(不同企业) ”的新课程体系,学生在专业平台上学习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能力,在不同企业的岗位上定向学习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人才供应链的跨企业式精准供给。大连禹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万元,自2018年起,累计从学徒制班培养了9名员工,用工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不同于传统师徒制,现代学徒制的师徒关系脱离了利益关系,如何调动企业师傅的积极性,是现代学徒制具体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而在辽宁职业学院,企业师傅深度参与学校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不仅到校上课、参加教研和培训,还和学校老师共同编写了7本教材、制定了14门课程标准、完成了多项课程资源建设。为什么师傅积极性这么高?辽宁职业学院副院长左广成解释道:“学校将企业师傅聘为兼职教师,按照学校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向他们发放课时费。同时,企业也会向带徒师傅发放津贴。”在此基础上,左广成认为还要给予师傅足够的荣誉感,通过聘任兼职教师的方式,确认企业师傅的教师身份,不仅给学生上课,也给学校教师做培训,“还能在教材扉页看见自己的名字”,企业师傅有尊严感、成就感,积极性也就变高了。
为社会培养可用之才
每天早晨八点前,朱金凤赶到宿舍楼下打卡,然后穿过一条不太长的地下通道,出来后再走一会儿就到生产车间了。先测体温,换鞋、换工作服,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朱金凤是辽宁职业学院的大三学生,所学专业是食品加工技术,是学校和康师傅合作培养的第一届学徒,那一届共招收了22名学生(1名学生之后参军)。作为第一届学生,朱金凤入学前有些犹豫,不过很快就打消了顾虑。“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家长、企业坐在一起聊一聊。”黄艳青说,目的在于让家长和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培养模式,让企业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企业也会全程参与学校的招生宣传、新生入学教育等工作。“全面了解之后,也就没那么犹豫了。”朱金凤说。
根据安排,朱金凤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需进行职场认知、人文思想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期末来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职场体验,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体验式轮岗。朱金凤主要体验了面饼生产线,也参观了整条料包生产线,“从料包到制面再到出面的整个过程,我们都熟悉了”。第二学期,朱金凤回到学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中做,做中学”,期末结束后再次回到企业,进行专项岗位学习。第三、四学期朱金凤就在学校拓展学习了食品行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第五、六学期就进入康师傅,进行最后的岗位历练。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则探索了更为灵活的培养方式。孙伟介绍,学校从大二开始招收学生组建学徒班,因为经历了大一一年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業规划。在大三,学生还会有二次选择的机会,可以在企业继续进行岗位核心技术培养,也可以选择继续升学。
为了保证学生学有所得,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均对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模块化、标准化的改革。沈阳化工学校将中药专业的十几门专业课整合为三大岗位技能模块:中药采购鉴别、中药材加工、中药调剂,例如将《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融合于中药采购鉴别模块。然后制定详细的岗位学徒手册,对学徒每个阶段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水平予以明确规定。辽宁职业学院亦是如此,朱金凤对此深有体会:“师傅不是固定的,有的师傅完成了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或者离职了,会有其他师傅来教我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师傅。”
经历了多次岗位历练,朱金凤等21名学徒在大三顶岗历练期间,“很快就能上手”,因此企业也规定这一时期学徒与其他员工同工同酬,并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朱金凤每个月可以获得3000~4500元的工资收入,放假的时候,她会出去和同学聚一聚。
之前学校实行的订单班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企业岗位历练,由于存在适应期,学生工资水平在2000到3000元之间。“因此学生对学徒制班的积极性很高。”黄艳青曾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聊过,对方流露了羡慕的眼神:“可以去企业实践,待遇也很好。”有的学生就向学校申请下次跟着学徒制班一起去企业实践,于是学校和企业也为他们提供了实习岗位。
王丽瑞是一位在康师傅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从一线员工、班长、组长、科长一路往上升,她也是朱金凤的企业师傅。“师傅的为人处事、办事能力、工作技术都非常好,考虑事情很全面,我也是一点一点在学习。”在师傅的点拨下,朱金凤自身进步也非常快,因为表现突出,企业提拔她到车间办公室负责账务等方面的工作,师傅嘱咐她:“好好学习,我会好好带你,教你更多知识。”虽然学徒在毕业后可以自由流动不受阻碍,但朱金凤告诉记者,她会继续在企业学习、工作。
当前,辽宁正处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攻坚期。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冯守权指出,辽宁职业教育面临着“大有可为”的机遇,也面临着“大有作为”的挑战。乘着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的春风,辽宁职业院校积极推广试点经验,带动更多专业发展,如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围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试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学徒培养人数从40名扩大到249名。
“现代学徒制最触动我们的,是能够真正发挥职业教育阵地作用,为企业培养可用之才,为社会创造效益。这是职教人最大的追求。”回顾来时路,栾淑华略显激动。展望未来,辽宁职教人将持续不懈地探索,继续为中国职教改革发展贡献辽宁力量。
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后,辽宁省共有20个专业被列入教育部试点,辽宁职业学院是第三批试点单位。2018年,辽宁省开始进行省级试点工作,全省共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8家,试点专业100个。辽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李勇江介绍道:“很多试点学校开展了教学实践创新,呈现出鲜明的职教类型特征。”
让企业不再“冷”
“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掏钱,也不愿意投入人力。”沈阳化工学校医药工程系主任栾淑华坦言。虽然很多企业意识到“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储备,但提前两三年投入资金和人力,对企业的实力和格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有的企业对学校仍有这样的心态,你把学生培养好,我招来就用。”栾淑华说。
针对政府、学校“热”而企业参与“冷”的局面,李勇江一针见血地指出:“主要原因是其参与学徒制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不相匹配。”他认为,破解这种局面,政府和学校要做到“真热”。为此,辽宁省针对参与企业出台了减税免税、贷款优惠等政策,针对学徒和师傅分别建立专项补助资金和专项工资补贴,从而切实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015年,沈阳化工学校与辽宁天士力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合作,在中药专业开设现代学徒制班。在栾淑华看来,学校做到“真热”,关键是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首先要帮助企业转变观念,最核心的一点,企业要把学校看作自己的人才储备库,虽然前期有所投入,但长期的人力资源红利是可观的。”在此基础上,沈阳化工学校将企业引入人才培养的最前端,让企业从招生开始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经过深入的沟通,学校了解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和标准予以落实,保证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高度匹配。
小微企业用工需求小,可投入资金少,无力承担一整个学徒班的培养任务,如何突破小微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壁垒,是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孙伟一直思考的问题。学院位于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势明显的大连市,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孙伟是试点项目建设负责人。她介绍,学校构建了“一对多”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即一个学徒班对应多家企业需求,同时建立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 “素质能力课程 + 专业培训包 + 个性发展课程(不同企业) ”的新课程体系,学生在专业平台上学习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能力,在不同企业的岗位上定向学习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人才供应链的跨企业式精准供给。大连禹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万元,自2018年起,累计从学徒制班培养了9名员工,用工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不同于传统师徒制,现代学徒制的师徒关系脱离了利益关系,如何调动企业师傅的积极性,是现代学徒制具体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而在辽宁职业学院,企业师傅深度参与学校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不仅到校上课、参加教研和培训,还和学校老师共同编写了7本教材、制定了14门课程标准、完成了多项课程资源建设。为什么师傅积极性这么高?辽宁职业学院副院长左广成解释道:“学校将企业师傅聘为兼职教师,按照学校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向他们发放课时费。同时,企业也会向带徒师傅发放津贴。”在此基础上,左广成认为还要给予师傅足够的荣誉感,通过聘任兼职教师的方式,确认企业师傅的教师身份,不仅给学生上课,也给学校教师做培训,“还能在教材扉页看见自己的名字”,企业师傅有尊严感、成就感,积极性也就变高了。
为社会培养可用之才
每天早晨八点前,朱金凤赶到宿舍楼下打卡,然后穿过一条不太长的地下通道,出来后再走一会儿就到生产车间了。先测体温,换鞋、换工作服,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朱金凤是辽宁职业学院的大三学生,所学专业是食品加工技术,是学校和康师傅合作培养的第一届学徒,那一届共招收了22名学生(1名学生之后参军)。作为第一届学生,朱金凤入学前有些犹豫,不过很快就打消了顾虑。“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家长、企业坐在一起聊一聊。”黄艳青说,目的在于让家长和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培养模式,让企业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企业也会全程参与学校的招生宣传、新生入学教育等工作。“全面了解之后,也就没那么犹豫了。”朱金凤说。
根据安排,朱金凤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需进行职场认知、人文思想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期末来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职场体验,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体验式轮岗。朱金凤主要体验了面饼生产线,也参观了整条料包生产线,“从料包到制面再到出面的整个过程,我们都熟悉了”。第二学期,朱金凤回到学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中做,做中学”,期末结束后再次回到企业,进行专项岗位学习。第三、四学期朱金凤就在学校拓展学习了食品行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第五、六学期就进入康师傅,进行最后的岗位历练。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则探索了更为灵活的培养方式。孙伟介绍,学校从大二开始招收学生组建学徒班,因为经历了大一一年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業规划。在大三,学生还会有二次选择的机会,可以在企业继续进行岗位核心技术培养,也可以选择继续升学。
为了保证学生学有所得,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均对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模块化、标准化的改革。沈阳化工学校将中药专业的十几门专业课整合为三大岗位技能模块:中药采购鉴别、中药材加工、中药调剂,例如将《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融合于中药采购鉴别模块。然后制定详细的岗位学徒手册,对学徒每个阶段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水平予以明确规定。辽宁职业学院亦是如此,朱金凤对此深有体会:“师傅不是固定的,有的师傅完成了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或者离职了,会有其他师傅来教我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师傅。”
经历了多次岗位历练,朱金凤等21名学徒在大三顶岗历练期间,“很快就能上手”,因此企业也规定这一时期学徒与其他员工同工同酬,并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朱金凤每个月可以获得3000~4500元的工资收入,放假的时候,她会出去和同学聚一聚。
之前学校实行的订单班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企业岗位历练,由于存在适应期,学生工资水平在2000到3000元之间。“因此学生对学徒制班的积极性很高。”黄艳青曾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聊过,对方流露了羡慕的眼神:“可以去企业实践,待遇也很好。”有的学生就向学校申请下次跟着学徒制班一起去企业实践,于是学校和企业也为他们提供了实习岗位。
王丽瑞是一位在康师傅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从一线员工、班长、组长、科长一路往上升,她也是朱金凤的企业师傅。“师傅的为人处事、办事能力、工作技术都非常好,考虑事情很全面,我也是一点一点在学习。”在师傅的点拨下,朱金凤自身进步也非常快,因为表现突出,企业提拔她到车间办公室负责账务等方面的工作,师傅嘱咐她:“好好学习,我会好好带你,教你更多知识。”虽然学徒在毕业后可以自由流动不受阻碍,但朱金凤告诉记者,她会继续在企业学习、工作。
当前,辽宁正处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攻坚期。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冯守权指出,辽宁职业教育面临着“大有可为”的机遇,也面临着“大有作为”的挑战。乘着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的春风,辽宁职业院校积极推广试点经验,带动更多专业发展,如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围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试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学徒培养人数从40名扩大到249名。
“现代学徒制最触动我们的,是能够真正发挥职业教育阵地作用,为企业培养可用之才,为社会创造效益。这是职教人最大的追求。”回顾来时路,栾淑华略显激动。展望未来,辽宁职教人将持续不懈地探索,继续为中国职教改革发展贡献辽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