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上聊出的家珍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long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丑中秋前,湖南美术馆馆长魏怀亮先生宴请,同席者有设计师陈新先生,席间聊到我正在做铜墨盒特刊,陈新说:“我收藏了一方我曾祖父陈树蕃的铜墨盒。”
  陈树蕃本名陈炳焕(1860—1920),字树藩,别号注凡,出生于湘阴县界头铺,是清末湖南君主立宪派首领之一。
  陈树蕃18岁入武昌西湖学院学习,接触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思想,开始热心君主立宪。先后担任湖北游历官、湖南留日学生监督、奉天图书馆馆长等职。光绪三十一年(1905),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舆论认为这与没有立宪有关,一时间,“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中国未立宪以前当以法律遍教国民论》)这对已经45岁的陈树蕃鼓舞很大,坚定了他实行君主立宪的信念。自此,他不仅大力鼓吹,而且身体力行。
  此铜墨盒呈椭圆形,上绘山石三块,兰草数枝,落款“乙巳仲春,樹蕃製。”乙巳乃1905年,正是在这一年,陈树蕃立志推动君主立宪,可以想像,当年陈树蕃的许多文稿都离不开这方铜墨盒。
  宣统元年(1909)八月,湖南省谘议局成立。君主立宪派主要首领谭延闿当选谘议局议长,陈树蕃被选为常驻议员、审议会委员长和副议长,成为谭延闿的主要助手、湖南立宪派的首领之一。
  陈树蕃认为,实行君主立宪,必先重视教育。他特别赞赏当时一句名言:“社会教育之不兴,我祖国其将不国矣。”他在湘阴任学务所总监督时,提倡办学堂普及教育,发起成立湘阴县学务公所,筹措经费创办了湘阴县第一所县立高等小学堂仰高书院,利用学校宣传维新思想。同年,又参与创办湘阴第一所公办新学湘阴驻省中学并出任学校监督。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改任湖南省中路师范监督。
  宣统三年(1911)五月,清廷为换取外国势力的贷款,将粤汉、川汉两条铁路干线的利权出卖给外国势力。湖南各界人士群情激愤,掀起保路运动。陈树蕃被谘议局委派进京,未得到清廷重視。回湘后,失望的陈树蕃潜心于研读罗马、拿破仑等西方法典,结合湖南实际,制定地方法规,使省宪规模渐次确定。
  宣统三年(1911)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发,湖南首先响应。二十二日,革命党人攻占长沙,建立湖南军政府,陈树蕃任财政司司长、国税厅厅长,成为实权人物。任职期间,他制定田赋章程,实行地丁、漕折、采买三者通赋税;设立军米专办局,规定湖南粮食外运加抽军饷白银一两等措施。一年时间内,湖南财政收入达200余万两白银。1916年,陈树蕃任湖南官矿督办,他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铅、锌、锰、钨等矿需求大增的新形势,努力增加矿产产量,仅两年时间,就使湖南铅、锌等矿的产量由年产不到1万吨增加到年产3万吨。
  黄兴先生1916年7月15日从上海曾给陈树蕃等发出的一份复电电文中是这样写的:“辰密。青电敬悉。公等苦心谋湘,屡经事变,卒赖维持,深为感佩。弟刻难回湘襄助诸公,惭悚奚似。已从各方面设法,请组庵先生回湘,中央命令,不久可望发表。弟对于湘事,自当竭力援助。安桑梓,保大局,不论在湘在外,责任则一。务望公等毅力主持,妥为布置,不胜祷祝。”
  这份电文的内容,充分肯定了陈树蕃在世态屡经事变的湖南,工作虽十分艰难,为了安桑梓,保大局,仍苦心谋事,毅力主持,妥加布置,卒赖维持的革命功绩。
  1920年6月,谭延闿再次督湘时,陈树蕃受任财政厅长。4个月后积劳成疾,因病去逝,终年60岁。
  陈树蕃的家族亦满门忠烈,儿子陈嘉佑、陈嘉任、陈嘉灿是民国时期驰骋沙场的风云人物,他们纷纷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陈树蕃是民国时期湖南首位财政厅厅长,一生志向高远,不计名利,务实辛劳,鞠躬尽瘁,效力国家,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以及民国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谓有功之臣。其亮节清风、德高望重,常为人所称道,与谭人凤、刘人熙并称为“湖南三老”。程潜曾说:“辛亥建元以来,湖南官吏不爱钱,能称好官廉吏,不负革命宗旨者为陈树蕃一人,使人人如彼,则湖南以至天下事俱大可有为矣。”
其他文献
马晓军  1973年生,目前在教育系統就职。爱好收藏20余年,痴迷于刻铜、刻瓷、浅绛彩瓷等“文人”艺术品。收藏格言:物为人用,方为良物,由我得之,由我遣之。
期刊
同画夫人  好古多年独爱墨盒,歲月更迭热情不减。愿与天下盒友共同守护和建设刻铜艺术家园!
期刊
李建文  李建文,山西太原人,网名铜匣古韵,五台山书法家协会会员。从小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收藏铜墨盒十五年,主要关注腐蚀工艺的藏品,如北京風景系列、领袖人物系列、名人书法系列等。
期刊
摘要:“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奠基性思想之一,而与此相关的自然书写始终贯穿在中国古典文学与博物文化的脉络中,以摹物状形、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的特征彰显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为文学渲染声色意蕴,文学为自然赋予种种人文意蕴。在以人为旨归的中国传统博物文化中,自然的足迹遍布其中,在人文性与实用性并重的自然博物中,总体呈现出文史夹杂、追奇求异、格物求理、经世致用的特点。虽然受限于时代局限,自然的内在本性有时会
期刊
賴海鸣  网名一鸣山房,福建龙岩人。机缘巧合进入刻铜文房收藏,它为我打开了一片古玩收藏的天地。在刻铜圈遇到很多良师益友,同时也收获很多宝贵知识。刻铜文房收藏,我坚信一直在路上。
期刊
马金海  微信名焦作小馬,焦作云台山人,经营宾馆,酷爱收藏交流晚清、民国时期刻工精彩或者题材罕见的铜墨盒、铜镇尺、铜仿圈、铜墨壶等。愿结识天下喜欢刻铜艺术的朋友,共同交流学习。  手机、微信:13782719766
期刊
陈延平  1965年生,1985年畢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爱好收藏近四十年。现为浙江省收藏协会常务理事、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
期刊
引子  今年时逢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在刻铜文房收藏界,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流传着“鲁迅喜爱姚茫父铜墨盒”的故事,大意是说:鲁迅曾于同古堂购得一墨盒,上有姚茫父绘山茶、正面小鸟并书一绝句。因小鸟双目圆睁、正面向人,鲁迅戏呼之怪鸟。几乎所有关于民国刻铜文房的书籍和文章均对此津津乐道,笔者关注和研究姚茫父先生逾20年,回顾二人的生活轨迹,虽不乏交叉点,但就目前所见资料,尚不能确认鲁迅对姚茫父铜墨盒
期刊
吴明  网名火山冷云。因古玩而结缘墨盒,十多年来一直酷爱刻铜文房,结识了全国许许多多良师益友,他们在我成长的路上給予了无私和巨大的帮助。希望与广大藏友多多交流、互通有无,在认知与藏品上共同提高!
期刊
罗圹增  湖南省收藏家、常德市收藏协会秘书长、常德桃花源文化艺术馆馆长、收藏研究桃源刺绣,木雕,玛瑙的同时还喜欢刻铜文房。  現在做传统文化的IP开发,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碰撞出新的火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