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往事是一瓶越酿越香的陈年老酒,回味起来似乎永远不会老,飘进我梦中仍是那么香甜。
记得刚进小学一年级时,因为出色完成学校布置的寒假写日记任务,我受到老师表扬,这让我尝到了甜头,于是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四年级开始,我的文章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大加赞赏……到了五年级,家里除了四大名著外,像《封神演义》、《杨家将》以及鲁迅、刘绍棠等一些作家文集,都被我囫囵吞枣啃了一遍,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红楼梦》,每次看到贾母和宝玉一行在黛玉灵前痛哭,我也跟着泪流满面,母亲见状总说:“再哭就都成林妹妹了。”听她这么一说,我索性趴在床上大声哭了起来……等到家里的书看得差不多了,我就经常跑到表哥表姐家找书看。而父亲订了一些文学杂志,每次我都是要抢先看的。父亲也是爱文学之人,经常写些文章,发表在一些不出名的刊物上,附近谁要是遇到得动笔杆子的事都来找他……我自然也受到耳濡目染。
转眼进入初中,忘记从哪看到湖南某文学杂志主办诗歌征文,我便写了投过去,后来真被选上了,还寄给我选用通知书。这事被班主任知道了,于是在学校宣传栏对我进行表扬,我也因此成了学校名人。那天直到晚上熄了灯,我才和一位很要好的女生偷偷跑到宣传栏底下,当看到“小荷初露尖尖角”的醒目标题,我心里别说有多甜。再后来,杂志编辑部老师给我来信,鼓励我多写文章,这更给了我写作的自信。
中考后我顺利进入中专,继续我的求学生涯。因为中专课程并不紧,我有大量的自主时间阅读国内外的文学作品,如《茶花女》、《羊脂球》等外国名著。而我最喜欢台湾女作家三毛,她那股清新质朴的文风,一下就吸引了我。直到现在,《三毛全集》我都一直带在身边,有空就拿出来看,如饥似渴地吸收里面的精神和生活营养。
中专校园的社团活动非常活跃,而我只一心要进学校“之间”文学社,但好事多磨,第一次竟没能通过面试,被拒之门外。我没气馁,当二年级文学社又“招新”时,我终于被录取了。“之间”文学社气氛相当融洽,大家都怀抱着一个单纯的文学梦聚在一起,相处像一个大家庭。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除了正常上课外,其余时间我几乎都泡在编辑室,翻看以前的旧报纸和被遗弃的稿件。而我的写作水平在相互的交流中也得到不断提高,开始有文章在校园刊物上发表。
不久学长面临毕业,社里要进行换届,而社长一职迟迟未定。一天晚上我和几位学弟学妹从外面发行报纸回来,看见编缉室还有灯光,于是一个人跑上四楼。里面只有老社长一人,他是个瘦小的男生。聊了一会儿,我得知他明天就要南下实习,他想在“之间”多呆一会。老社长还说其实下届社长他早有人选,而且同其他负责人商量过,那个人就是我。他告诉我“之间”即将交给我了,希望在我的带领下“之间”的名声越来越大……我眼圈开始涨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时候“之间”的刊物已经在整个湘西自治州发行了,而且每个学校都设有通讯站,在湘西各大中专院校有着很不错的名声,这在当时的湘西校园是相当少见的。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声望,在“之间”的发动下,我们成立了“湘西自治州校园文学社团联盟”,“之间”逐渐得到很多作家诗人的青睐,像彭世贵、张二牧、吴思章等等,我们这些怀着梦想的学子也得以有机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譬如吴思章老师,当时他家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对我们这群热爱文学的年轻人,他是力所能及地给予了很多的扶持和帮助,点点滴滴让我记忆犹新。
做社长的日子,我的生活充实而愉快。经常有机会采访校内外新闻,这样的锻炼,让我入学时那种胆怯与害羞一扫而光,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在“之间”的两年时间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无论是吉首大学“西湘风”文学社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是保靖一中“酉水”文学社的小弟弟小妹妹,我们都经常在一起互相探讨学习,互相交流切磋,拉近了兄弟社团的距离,而大家的写作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我也准备要南下实习,和吴思章老师谈起自己对文学的追求,对“之间”的不舍时,他真诚地说:“这些都将是你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回忆起来是一篇很美好的散文,但是走文学这条路是很难的,所以以后不管走到哪里,一定要先有生活,再有文学!”来到南方已近四年了,不知“之间”编辑室的灯光是否依然亮到很晚,不知他们是否也会为修改一篇稿子而争得面红赤耳?是否也会因为外出发行报纸,回来太晚而被守门的阿姨关在楼下……“之间”有着我太多的回忆和牵挂。这时父亲打来电话,说他和镇上的几位文学爱好者成立了文学创作班,还被县电视台报道了呢。呵呵,看来文学梦是没有年龄界限的,这对我五十多岁的老父亲来说,是足够他忙的了!
文学带着我从一个人生阶段走到另一个人生阶段,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南方的日子里,我将我的文学梦叠进行囊,这个梦一直温暖着我安静的心,安详且温馨,它激励着我用笔记下漂泊的历程……我相信,辛勤耕耘总会溢出生机勃勃的绿意!
记得刚进小学一年级时,因为出色完成学校布置的寒假写日记任务,我受到老师表扬,这让我尝到了甜头,于是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四年级开始,我的文章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大加赞赏……到了五年级,家里除了四大名著外,像《封神演义》、《杨家将》以及鲁迅、刘绍棠等一些作家文集,都被我囫囵吞枣啃了一遍,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红楼梦》,每次看到贾母和宝玉一行在黛玉灵前痛哭,我也跟着泪流满面,母亲见状总说:“再哭就都成林妹妹了。”听她这么一说,我索性趴在床上大声哭了起来……等到家里的书看得差不多了,我就经常跑到表哥表姐家找书看。而父亲订了一些文学杂志,每次我都是要抢先看的。父亲也是爱文学之人,经常写些文章,发表在一些不出名的刊物上,附近谁要是遇到得动笔杆子的事都来找他……我自然也受到耳濡目染。
转眼进入初中,忘记从哪看到湖南某文学杂志主办诗歌征文,我便写了投过去,后来真被选上了,还寄给我选用通知书。这事被班主任知道了,于是在学校宣传栏对我进行表扬,我也因此成了学校名人。那天直到晚上熄了灯,我才和一位很要好的女生偷偷跑到宣传栏底下,当看到“小荷初露尖尖角”的醒目标题,我心里别说有多甜。再后来,杂志编辑部老师给我来信,鼓励我多写文章,这更给了我写作的自信。
中考后我顺利进入中专,继续我的求学生涯。因为中专课程并不紧,我有大量的自主时间阅读国内外的文学作品,如《茶花女》、《羊脂球》等外国名著。而我最喜欢台湾女作家三毛,她那股清新质朴的文风,一下就吸引了我。直到现在,《三毛全集》我都一直带在身边,有空就拿出来看,如饥似渴地吸收里面的精神和生活营养。
中专校园的社团活动非常活跃,而我只一心要进学校“之间”文学社,但好事多磨,第一次竟没能通过面试,被拒之门外。我没气馁,当二年级文学社又“招新”时,我终于被录取了。“之间”文学社气氛相当融洽,大家都怀抱着一个单纯的文学梦聚在一起,相处像一个大家庭。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除了正常上课外,其余时间我几乎都泡在编辑室,翻看以前的旧报纸和被遗弃的稿件。而我的写作水平在相互的交流中也得到不断提高,开始有文章在校园刊物上发表。
不久学长面临毕业,社里要进行换届,而社长一职迟迟未定。一天晚上我和几位学弟学妹从外面发行报纸回来,看见编缉室还有灯光,于是一个人跑上四楼。里面只有老社长一人,他是个瘦小的男生。聊了一会儿,我得知他明天就要南下实习,他想在“之间”多呆一会。老社长还说其实下届社长他早有人选,而且同其他负责人商量过,那个人就是我。他告诉我“之间”即将交给我了,希望在我的带领下“之间”的名声越来越大……我眼圈开始涨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时候“之间”的刊物已经在整个湘西自治州发行了,而且每个学校都设有通讯站,在湘西各大中专院校有着很不错的名声,这在当时的湘西校园是相当少见的。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声望,在“之间”的发动下,我们成立了“湘西自治州校园文学社团联盟”,“之间”逐渐得到很多作家诗人的青睐,像彭世贵、张二牧、吴思章等等,我们这些怀着梦想的学子也得以有机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譬如吴思章老师,当时他家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对我们这群热爱文学的年轻人,他是力所能及地给予了很多的扶持和帮助,点点滴滴让我记忆犹新。
做社长的日子,我的生活充实而愉快。经常有机会采访校内外新闻,这样的锻炼,让我入学时那种胆怯与害羞一扫而光,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在“之间”的两年时间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无论是吉首大学“西湘风”文学社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是保靖一中“酉水”文学社的小弟弟小妹妹,我们都经常在一起互相探讨学习,互相交流切磋,拉近了兄弟社团的距离,而大家的写作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我也准备要南下实习,和吴思章老师谈起自己对文学的追求,对“之间”的不舍时,他真诚地说:“这些都将是你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回忆起来是一篇很美好的散文,但是走文学这条路是很难的,所以以后不管走到哪里,一定要先有生活,再有文学!”来到南方已近四年了,不知“之间”编辑室的灯光是否依然亮到很晚,不知他们是否也会为修改一篇稿子而争得面红赤耳?是否也会因为外出发行报纸,回来太晚而被守门的阿姨关在楼下……“之间”有着我太多的回忆和牵挂。这时父亲打来电话,说他和镇上的几位文学爱好者成立了文学创作班,还被县电视台报道了呢。呵呵,看来文学梦是没有年龄界限的,这对我五十多岁的老父亲来说,是足够他忙的了!
文学带着我从一个人生阶段走到另一个人生阶段,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南方的日子里,我将我的文学梦叠进行囊,这个梦一直温暖着我安静的心,安详且温馨,它激励着我用笔记下漂泊的历程……我相信,辛勤耕耘总会溢出生机勃勃的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