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绳原名琉球王国,与中国大约有500年的友好交往史。琉球历代国王曾通过与中国建立“朝贡”与“册封”的关系,与中国建立起密切的外交与贸易关系。自1872年起,日本宣布琉球王国专属日本“内藩”,为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国地位。1879年3月,日本将琉球改为冲绳县,正式宣布吞并琉球群岛。但这并不表示琉球主权就属于日本,曾为宗主国的中国从未在国际法上承认日本窃取琉球主权的合法性,当时被认为对琉球拥有主权的清朝政府也未签署过日本强占琉球的条约。
自1945年日美“冲绳战”爆发后,美国开始在冲绳派驻军队,修建基地。1972年冲绳施政权归还日本后,美国仍然依据1960年修改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以及《日美行政协定》,继续在冲绳驻扎,并不断引发政治问题。1995年发生的美军强暴冲绳少女事件,引发了冲绳居民对美军基地的强烈不满,使多年纠结的冲绳问题凸显出来,日美同盟面临着严峻考验,冲绳问题遂成为日美关系中的最大政治外交课题。
刘少东教授所著《日美冲绳问题起源研究1942~1952》(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深入而系统地考察了冲绳问题这一日美关系中的重大政治外交课题,弥补了国内学界对这一专题的研究不足。
冲绳问题在日美之间的起源,与美国安全保障战略的调整息息相关,而二战期间的《开罗宣言》及其后的《对日媾和条约》则成为冲绳问题的起源。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围绕冲绳地位问题曾展开激烈论争,美国军方基于军事战略上的考量,力争完全控制冲绳,并寻找琉球群岛与日本本土分离的相关证据,旨在确立对冲绳的战略统治权。美国国务院则侧重于政治运营的谋算,主张应将琉球群岛的“潜在主权” 保留给日本,同时接受军方在冲绳建设基地的主张。最终美国国务院的观点占据上风,掌控了美国政府冲绳问题的决策权,制定了将冲绳主权保留给日本的政策。
日本方面在美国与其缔结《对日媾和条约》的过程中,对琉球群岛的未来地位及主权问题寄予了极大关注,日本外务省制定了多种方案,但收效甚微。而以天皇为首的宫中集团制定的《天皇备忘录》,对实现日本拥有对冲绳保留“潜在主权”,影响美国国务院的冲绳问题决策发挥了巨大影响力。以时任首相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府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坚持要求美国返还琉球和小笠原群岛,为保留冲绳主权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折冲方案,为解决冲绳主权归属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冲绳岛内政局的变动,日美两国之间的冲绳问题并未因为缔结《对日媾和条约》而消失,特别是冲绳领土的行政权与“潜在主权”问题,在日美矛盾中比以前更为突出,旧金山和约的缔结仅仅拉开了日美冲绳问题的帷幕。
二战前后的冲绳问题涉及了中日美三国之间的立场、态度及政策的转变,对其研究已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为了证实冲绳问题对当今中日美关系的影响,因冲绳、琉球问题一直与三国关系以及钓鱼岛问题密切相连,更主要是其在领土问题上带给现在的“后遗症”。本专著就蒋介石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形势下缘何两拒“琉球”、日本政府在战败形势下为保留冲绳主权所从事的活动、以及美国政府和军方在冲绳决策问题上的矛盾与协调展开论述,紧紧抓住《对日媾和条约》中“潜在主权”这一关键问题等展开的深入分析与论证,具有独特的学术创新性。
该专著的创新之处主要为以下三点:第一,领域创新。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日美间的冲绳问题起源这一课题,弥补了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第二,观点创新。本书基于大量原始资料认为,日本政府在冲绳问题上付诸过巨大努力,并对《对日媾和条约》的草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长期以来认为日本政府对冲绳问题不够关心的观点首次给予了反驳;第三,方法创新。本书通过对冲绳问题的早期构想研究,认为美国基于战前世界战略以及冷战期间的战略思想,一直将与中苏进行对峙作为主要考量因素,军方与国务院在冲绳问题的处理上多因此而产生矛盾,是首次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全新论证。
自1945年日美“冲绳战”爆发后,美国开始在冲绳派驻军队,修建基地。1972年冲绳施政权归还日本后,美国仍然依据1960年修改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以及《日美行政协定》,继续在冲绳驻扎,并不断引发政治问题。1995年发生的美军强暴冲绳少女事件,引发了冲绳居民对美军基地的强烈不满,使多年纠结的冲绳问题凸显出来,日美同盟面临着严峻考验,冲绳问题遂成为日美关系中的最大政治外交课题。
刘少东教授所著《日美冲绳问题起源研究1942~1952》(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深入而系统地考察了冲绳问题这一日美关系中的重大政治外交课题,弥补了国内学界对这一专题的研究不足。
冲绳问题在日美之间的起源,与美国安全保障战略的调整息息相关,而二战期间的《开罗宣言》及其后的《对日媾和条约》则成为冲绳问题的起源。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围绕冲绳地位问题曾展开激烈论争,美国军方基于军事战略上的考量,力争完全控制冲绳,并寻找琉球群岛与日本本土分离的相关证据,旨在确立对冲绳的战略统治权。美国国务院则侧重于政治运营的谋算,主张应将琉球群岛的“潜在主权” 保留给日本,同时接受军方在冲绳建设基地的主张。最终美国国务院的观点占据上风,掌控了美国政府冲绳问题的决策权,制定了将冲绳主权保留给日本的政策。
日本方面在美国与其缔结《对日媾和条约》的过程中,对琉球群岛的未来地位及主权问题寄予了极大关注,日本外务省制定了多种方案,但收效甚微。而以天皇为首的宫中集团制定的《天皇备忘录》,对实现日本拥有对冲绳保留“潜在主权”,影响美国国务院的冲绳问题决策发挥了巨大影响力。以时任首相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府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坚持要求美国返还琉球和小笠原群岛,为保留冲绳主权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折冲方案,为解决冲绳主权归属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冲绳岛内政局的变动,日美两国之间的冲绳问题并未因为缔结《对日媾和条约》而消失,特别是冲绳领土的行政权与“潜在主权”问题,在日美矛盾中比以前更为突出,旧金山和约的缔结仅仅拉开了日美冲绳问题的帷幕。
二战前后的冲绳问题涉及了中日美三国之间的立场、态度及政策的转变,对其研究已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为了证实冲绳问题对当今中日美关系的影响,因冲绳、琉球问题一直与三国关系以及钓鱼岛问题密切相连,更主要是其在领土问题上带给现在的“后遗症”。本专著就蒋介石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形势下缘何两拒“琉球”、日本政府在战败形势下为保留冲绳主权所从事的活动、以及美国政府和军方在冲绳决策问题上的矛盾与协调展开论述,紧紧抓住《对日媾和条约》中“潜在主权”这一关键问题等展开的深入分析与论证,具有独特的学术创新性。
该专著的创新之处主要为以下三点:第一,领域创新。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日美间的冲绳问题起源这一课题,弥补了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第二,观点创新。本书基于大量原始资料认为,日本政府在冲绳问题上付诸过巨大努力,并对《对日媾和条约》的草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长期以来认为日本政府对冲绳问题不够关心的观点首次给予了反驳;第三,方法创新。本书通过对冲绳问题的早期构想研究,认为美国基于战前世界战略以及冷战期间的战略思想,一直将与中苏进行对峙作为主要考量因素,军方与国务院在冲绳问题的处理上多因此而产生矛盾,是首次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全新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