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雷斯坦,位于伊朗西部,意为鲁尔人生活的地方(Land of Lurs)。鲁尔人与库尔德人是最先迁往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曾建立了米底王朝。该族居于群山环抱之中,易守难攻,加之骁勇善战,故能在伊朗这个众族群迁徙的十字路口,面对阿拉伯人、突厥人及蒙古人此起彼伏的侵袭,从容拒敌,免遭跨族通婚之劫,成为今日伊朗领土上雅利安基因保存最完整的族群——身材高大、肤色洁白、头发棕里透红、鹰钩鼻下双眼细长深邃,走在街上一眼便可认出。不过,山区也阻碍了洛雷斯坦与外界的交流,致使本地的鲁尔人信息闭塞、思想保守,成为德黑兰等大都市居民嘲讽的对象。
邂逅警察局的阿訇
我认识的首位洛雷斯坦人却不是鲁尔人。在从胡齐斯坦到洛雷斯坦的大巴上,一对青年夫妇中途上车。男人橄榄肤色,身材敦实,滚圆的眼睛闪着凌厉的目光。而那位妇人瘦高个儿,黑罩袍下面色洁白,高鼻梁两旁垂着碧蓝眼珠,大抵是本地人的模样。一上车,男人便横在我面前,示意妇人在离我较远的窗边坐下,用硕体把我的目光和那妇人隔开。我们一路没说话。
一直到晚上10点钟,我们到达目的地——洛雷斯坦首府霍拉姆阿巴德,男人开腔了:“小伙哪的人呐?”于是我把国籍、年龄、职业、来伊朗的缘由等一气儿说出。他又问:“有地儿住了么?”我说:“这就去找。”
“来我家吧,别担心安全问题,我是警察局的阿訇。我叫迈赫迪。”听到后半句的职业介绍,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想想省了食宿费,也就欣然答应了。
到了他家,妇人进屋把黑罩袍换成家里见男性客人时用的白罩袍——照迈赫迪的话说,这叫不见外。行完宵礼,迈赫迪拿着黄瓜、胡萝卜和西红柿,坐在我身旁聊天。他宽大的双手,一只当做菜板托起一根黄瓜,另一只握着小刀去皮,然后横一刀竖一刀地切丁。“你看,我们穆斯林并不是大男子主义者,我们也要帮女人分担家务”,他笑着说。迈赫迪今年24岁,妻子哈斯蒂22岁,已结婚三年,但至今没有孩子。这对于保守的宗教家庭很不正常。问其原因,迈赫迪直叹息伊朗经济不景气,若添丁恐陷入不敷出之境。
在伊朗,人们对政府不满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所有抱怨都始于经济凋敝。迈赫迪身为阿訇,用中国的话说,属于体制内既得利益阶层,则不愿因为自身经济困难批评政府。好比他这套两室一厅、70平米的房子,按本地标准虽显寒酸,却是政府白给的。所以被问及政府与当下经济状况的关系时,他摊开双手说:“这跟政府不搭边。日子过得好坏,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勤奋了,就充裕些;懒惰了,就惨淡些。”
“她是伊斯兰世界的美利坚合众国”
饭后,迈赫迪给我看家庭成员的照片。他的父亲也是神职人员,而且头缠黑巾,是圣裔赛义德,即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果不出我所料,他是阿拉伯人。目前,尚无人估算圣裔在穆斯林中的比例,但据我调查,现在的圣裔注水成分很多。不过,迈赫迪这张阿拉伯特征明显的脸确实增加了其为圣裔的可信度。奇怪的是,在工作照中迈赫迪却戴着白头巾,显示其并非出身圣门。
“这是为什么?”
“我父亲侍主时,正值巴列维国王时代”,迈赫迪叹了口气说,“国王是大民族主义者,强调雅利安民族的优越性,宣扬古代波斯文化,贬低伊斯兰文化,歧视出身阿拉伯族的圣裔。我父亲为了逃避迫害,改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伊朗人,后来我这辈就戴起了白头巾。”
不过,当年被打压的圣裔,在伊斯兰革命后却成了伊斯兰政权的香饽饽,享有各种隐形特权。比如,伊朗的最高领袖必须是圣裔,导致一些伊朗人抱怨政权的钥匙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现在为什么不改回去?什叶派不是允许塔基亚么?”我问道。
塔基亚是阿拉伯词,有小心、谨慎之意。当年面对逊尼派的倭马亚王朝对什叶派愈演愈烈的迫害,第四任伊玛目允许信众在敌人面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宗教倾向,以期保住教种。
“是的,但伊斯兰革命本身是对塔基亚的否定。霍梅尼也曾号召什叶派不再隐忍世俗政权的压迫,揭竿而起,大胆宣誓自己的信仰,并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忠诚之花。我父亲当年的举动是件不光彩的事,我也没脸再去追究圣裔身份。”
“看来你们家肯定恨死国王了。”
“嗯,他是暴君,感谢霍梅尼把我们从人间地狱中解救出来。”
“可如今很多伊朗人怀念国王。毕竟那时候经济繁荣,伊朗国际地位也高。”
“因为这帮伊朗民族主义者不知道,伊朗不是伊朗人的国家,而是全体追随真理的穆斯林的国家。一个伊朗人,如果不追寻真主,就不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相反,一个异乡人,无论阿拉伯人、法国人或者中国人,只要真心追寻先知和他的女婿阿里,这里就是他们的祖国。她是伊斯兰世界的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不是安拉”
第二天一早,迈赫迪先把妻子送到本地一所大专读书,然后带我逛市内景点。霍拉姆阿巴德在历史上罕遭外敌侵扰,因此遗迹都保存完好,比如萨珊时期的水井、阿巴斯时期的宣礼塔、塞尔柱时期的碑铭等。但最著名的,莫过于矗立在市中心那座具有1600年历史的萨珊古堡。它地势高,建制大,是该市乃至全省的地标。通往古堡的路旁,古树林立,五颜六色的牵牛花争奇斗艳,与300公里外骄阳烘烤的胡齐斯坦恍如隔世。
不料想,今天是周一,所有博物馆公休。眼见我的旅行计划就要泡汤,迈赫迪走上前与门卫交涉。一刻钟后,迈赫迪招呼我:“今儿对你破例了。”原来,迈赫迪一个同事的表兄是博物馆安保工作的负责人,一通电话后,便为我开了绿灯。一如其他东方国家,“关系”在伊朗很重要,它能在严苛的法律框架下开出一道小小的空间,让人喘息甚至惬意。
游完古堡,计划去看传说中伊朗最美的比舍瀑布。根据迈赫迪的建议,我雇用了他弟弟侯赛因的朋友拉赫玛德。侯赛因和拉赫玛德这两个年轻人一起开车来接我。伴随着颠簸的山路,车里挂的十字架晃来晃去,引起我的注意。
“你是基督徒?亚美尼亚人?”我问拉赫玛德。 “不,我是伊朗人,是鲁尔人。但我读了《圣经》后,觉得它比《古兰经》更劝人向善,我也很喜欢耶稣的言行。所以就改信了基督教。”
在伊朗和整个伊斯兰世界,改宗是死罪。我看了看旁边的侯赛因。
“别看我,我啥都不信”,侯赛因哈哈大笑,“比如说,我们现在想死,拉赫玛德就可以开车冲下山谷。这事跟安拉有关么?他能阻止我们死么?他不能。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可你哥哥是阿訇……”
“我们兄弟姊妹六个,三个信教三个不信。这就是现实,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是,身为赛义德……”我不解地说道。
“我是伊朗人,是鲁尔人,不是什么赛义德。我身上即使有阿拉伯人的基因,也是很少的。也许我哥身上的阿拉伯基因多点吧,所以才现在这样”,侯赛因用手指在头上空画了两个圈,意指阿訇戴的头巾。
“家里面会不会因为信仰问题发生矛盾?”
“不至于。我哥是个好人。他是长子,经常帮助我们兄妹。有次我喝酒被抓,是他托关系把我捞出来的”,侯赛因对我挤挤眼睛。
爬过漫长的盘山路,潺潺水声传来,比舍瀑布到了。其实这个瀑布大概只有四、五十米高,按中国人的标准来看很普通。但是,伊朗水资源稀缺,这等规模的瀑布已属奇景。
当日,附近初中女校组织学生来春游,聚在树荫下野餐。不巧,一群男校小伙也来春游,纷纷穿着内裤跃入湖中,向岸上的女生大喊大叫,逗得女生们哈哈大笑。面对此景,两边的班主任一阵尴尬,纷纷指责对方育人无方、不成体统。而学生们则依旧嬉笑怒骂,好不亲密。“洛雷斯坦仍是伊朗比较保守的地区之一,跟德黑兰无法同日而语”,侯赛因说。不过,我在德黑兰户外倒从未遇此奇景。
这时,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声,一辆小火车在山间高架桥上缓缓驶过。拉赫玛德介绍说:“那是巴列维时期修的铁路。当年国王为了发展本地旅游特地修建的。国王是好人,给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革命后的政府不办事吗?”
“哼,那帮毛拉只会吹牛。革命后全国一条铁路都没修起来!当年老百姓被他们忽悠了,赶走了好国王!”拉赫玛德几近愤怒地说道。
“我们曾经有个好国王”
拉赫玛德邀请我去他家,并要把我介绍给他的亲戚。他的家在霍拉姆阿巴德旁边的布鲁杰尔德。他先把我带到他大舅子巴盖里家。巴盖里家对着清真寺,可见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人。
巴盖里问起我对伊朗的看法——几乎每个伊朗人都这样问,似乎对自己国家缺乏信心,总想通过别人的观点加以确认或否认。我被问多了,自然知道伊朗人的观点大抵如何,也就不再客套恭维,直接说:“伊朗曾经好过。”
“确实如此!”巴盖里一拍大腿,“我们曾经有个好国王,那时我们是亚洲的中心,是世界第五强国呢。”
“可你们自己选择了革命。”
“我们被骗了,被骗了!”巴盖里一手捂着脸,愁苦地说,“毛拉们说,革命后面包牛奶全免费,石油免费用。结果革命后价格涨了五倍。想当年国王在时,所有中小学生每人每天发两个苹果和一杯牛奶,现在这快成天方夜谭了!”
我说:“可据说巴列维喜欢西方的东西,不是很信教。”
“那是毛拉们的污蔑!国王很虔诚,很善良。他只不过引进西方科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被说是西化”,巴盖里继续摇头,“国王要是不信教,早就把霍梅尼干掉了。可他念霍梅尼是阿亚图拉,是神迹,即使在霍梅尼遥控国内反对派兴风作浪时,他仍不下杀手。”
“因为国王没收毛拉的私人土地,给百姓盖医院盖学校,毛拉们急了眼,煽动懵懂的年轻人闹事”,拉赫玛德的一位小姨子说。
“国王时期我们家可是旺族呢,爸爸是族长”,拉赫玛德的妻子也插话进来。
于是,大家你一嘴我一嘴地追忆国王时代的“荣光”,尽管他们所有人在革命时尚少不更事。也许,现实的艰难让他们选择性地回忆过去。
宣礼塔的晚祷声敲醒了众人的“穿越梦”,他们纷纷起身,洗手洗脸小净,踏上鞋朝清真寺走去。已经改宗的拉赫玛德叫我收拾行李上车,等妻子儿女晚祷结束,向城里的家进发……
邂逅警察局的阿訇
我认识的首位洛雷斯坦人却不是鲁尔人。在从胡齐斯坦到洛雷斯坦的大巴上,一对青年夫妇中途上车。男人橄榄肤色,身材敦实,滚圆的眼睛闪着凌厉的目光。而那位妇人瘦高个儿,黑罩袍下面色洁白,高鼻梁两旁垂着碧蓝眼珠,大抵是本地人的模样。一上车,男人便横在我面前,示意妇人在离我较远的窗边坐下,用硕体把我的目光和那妇人隔开。我们一路没说话。
一直到晚上10点钟,我们到达目的地——洛雷斯坦首府霍拉姆阿巴德,男人开腔了:“小伙哪的人呐?”于是我把国籍、年龄、职业、来伊朗的缘由等一气儿说出。他又问:“有地儿住了么?”我说:“这就去找。”
“来我家吧,别担心安全问题,我是警察局的阿訇。我叫迈赫迪。”听到后半句的职业介绍,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想想省了食宿费,也就欣然答应了。
到了他家,妇人进屋把黑罩袍换成家里见男性客人时用的白罩袍——照迈赫迪的话说,这叫不见外。行完宵礼,迈赫迪拿着黄瓜、胡萝卜和西红柿,坐在我身旁聊天。他宽大的双手,一只当做菜板托起一根黄瓜,另一只握着小刀去皮,然后横一刀竖一刀地切丁。“你看,我们穆斯林并不是大男子主义者,我们也要帮女人分担家务”,他笑着说。迈赫迪今年24岁,妻子哈斯蒂22岁,已结婚三年,但至今没有孩子。这对于保守的宗教家庭很不正常。问其原因,迈赫迪直叹息伊朗经济不景气,若添丁恐陷入不敷出之境。
在伊朗,人们对政府不满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所有抱怨都始于经济凋敝。迈赫迪身为阿訇,用中国的话说,属于体制内既得利益阶层,则不愿因为自身经济困难批评政府。好比他这套两室一厅、70平米的房子,按本地标准虽显寒酸,却是政府白给的。所以被问及政府与当下经济状况的关系时,他摊开双手说:“这跟政府不搭边。日子过得好坏,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勤奋了,就充裕些;懒惰了,就惨淡些。”
“她是伊斯兰世界的美利坚合众国”
饭后,迈赫迪给我看家庭成员的照片。他的父亲也是神职人员,而且头缠黑巾,是圣裔赛义德,即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果不出我所料,他是阿拉伯人。目前,尚无人估算圣裔在穆斯林中的比例,但据我调查,现在的圣裔注水成分很多。不过,迈赫迪这张阿拉伯特征明显的脸确实增加了其为圣裔的可信度。奇怪的是,在工作照中迈赫迪却戴着白头巾,显示其并非出身圣门。
“这是为什么?”
“我父亲侍主时,正值巴列维国王时代”,迈赫迪叹了口气说,“国王是大民族主义者,强调雅利安民族的优越性,宣扬古代波斯文化,贬低伊斯兰文化,歧视出身阿拉伯族的圣裔。我父亲为了逃避迫害,改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伊朗人,后来我这辈就戴起了白头巾。”
不过,当年被打压的圣裔,在伊斯兰革命后却成了伊斯兰政权的香饽饽,享有各种隐形特权。比如,伊朗的最高领袖必须是圣裔,导致一些伊朗人抱怨政权的钥匙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现在为什么不改回去?什叶派不是允许塔基亚么?”我问道。
塔基亚是阿拉伯词,有小心、谨慎之意。当年面对逊尼派的倭马亚王朝对什叶派愈演愈烈的迫害,第四任伊玛目允许信众在敌人面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宗教倾向,以期保住教种。
“是的,但伊斯兰革命本身是对塔基亚的否定。霍梅尼也曾号召什叶派不再隐忍世俗政权的压迫,揭竿而起,大胆宣誓自己的信仰,并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忠诚之花。我父亲当年的举动是件不光彩的事,我也没脸再去追究圣裔身份。”
“看来你们家肯定恨死国王了。”
“嗯,他是暴君,感谢霍梅尼把我们从人间地狱中解救出来。”
“可如今很多伊朗人怀念国王。毕竟那时候经济繁荣,伊朗国际地位也高。”
“因为这帮伊朗民族主义者不知道,伊朗不是伊朗人的国家,而是全体追随真理的穆斯林的国家。一个伊朗人,如果不追寻真主,就不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相反,一个异乡人,无论阿拉伯人、法国人或者中国人,只要真心追寻先知和他的女婿阿里,这里就是他们的祖国。她是伊斯兰世界的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不是安拉”
第二天一早,迈赫迪先把妻子送到本地一所大专读书,然后带我逛市内景点。霍拉姆阿巴德在历史上罕遭外敌侵扰,因此遗迹都保存完好,比如萨珊时期的水井、阿巴斯时期的宣礼塔、塞尔柱时期的碑铭等。但最著名的,莫过于矗立在市中心那座具有1600年历史的萨珊古堡。它地势高,建制大,是该市乃至全省的地标。通往古堡的路旁,古树林立,五颜六色的牵牛花争奇斗艳,与300公里外骄阳烘烤的胡齐斯坦恍如隔世。
不料想,今天是周一,所有博物馆公休。眼见我的旅行计划就要泡汤,迈赫迪走上前与门卫交涉。一刻钟后,迈赫迪招呼我:“今儿对你破例了。”原来,迈赫迪一个同事的表兄是博物馆安保工作的负责人,一通电话后,便为我开了绿灯。一如其他东方国家,“关系”在伊朗很重要,它能在严苛的法律框架下开出一道小小的空间,让人喘息甚至惬意。
游完古堡,计划去看传说中伊朗最美的比舍瀑布。根据迈赫迪的建议,我雇用了他弟弟侯赛因的朋友拉赫玛德。侯赛因和拉赫玛德这两个年轻人一起开车来接我。伴随着颠簸的山路,车里挂的十字架晃来晃去,引起我的注意。
“你是基督徒?亚美尼亚人?”我问拉赫玛德。 “不,我是伊朗人,是鲁尔人。但我读了《圣经》后,觉得它比《古兰经》更劝人向善,我也很喜欢耶稣的言行。所以就改信了基督教。”
在伊朗和整个伊斯兰世界,改宗是死罪。我看了看旁边的侯赛因。
“别看我,我啥都不信”,侯赛因哈哈大笑,“比如说,我们现在想死,拉赫玛德就可以开车冲下山谷。这事跟安拉有关么?他能阻止我们死么?他不能。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可你哥哥是阿訇……”
“我们兄弟姊妹六个,三个信教三个不信。这就是现实,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是,身为赛义德……”我不解地说道。
“我是伊朗人,是鲁尔人,不是什么赛义德。我身上即使有阿拉伯人的基因,也是很少的。也许我哥身上的阿拉伯基因多点吧,所以才现在这样”,侯赛因用手指在头上空画了两个圈,意指阿訇戴的头巾。
“家里面会不会因为信仰问题发生矛盾?”
“不至于。我哥是个好人。他是长子,经常帮助我们兄妹。有次我喝酒被抓,是他托关系把我捞出来的”,侯赛因对我挤挤眼睛。
爬过漫长的盘山路,潺潺水声传来,比舍瀑布到了。其实这个瀑布大概只有四、五十米高,按中国人的标准来看很普通。但是,伊朗水资源稀缺,这等规模的瀑布已属奇景。
当日,附近初中女校组织学生来春游,聚在树荫下野餐。不巧,一群男校小伙也来春游,纷纷穿着内裤跃入湖中,向岸上的女生大喊大叫,逗得女生们哈哈大笑。面对此景,两边的班主任一阵尴尬,纷纷指责对方育人无方、不成体统。而学生们则依旧嬉笑怒骂,好不亲密。“洛雷斯坦仍是伊朗比较保守的地区之一,跟德黑兰无法同日而语”,侯赛因说。不过,我在德黑兰户外倒从未遇此奇景。
这时,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声,一辆小火车在山间高架桥上缓缓驶过。拉赫玛德介绍说:“那是巴列维时期修的铁路。当年国王为了发展本地旅游特地修建的。国王是好人,给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革命后的政府不办事吗?”
“哼,那帮毛拉只会吹牛。革命后全国一条铁路都没修起来!当年老百姓被他们忽悠了,赶走了好国王!”拉赫玛德几近愤怒地说道。
“我们曾经有个好国王”
拉赫玛德邀请我去他家,并要把我介绍给他的亲戚。他的家在霍拉姆阿巴德旁边的布鲁杰尔德。他先把我带到他大舅子巴盖里家。巴盖里家对着清真寺,可见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人。
巴盖里问起我对伊朗的看法——几乎每个伊朗人都这样问,似乎对自己国家缺乏信心,总想通过别人的观点加以确认或否认。我被问多了,自然知道伊朗人的观点大抵如何,也就不再客套恭维,直接说:“伊朗曾经好过。”
“确实如此!”巴盖里一拍大腿,“我们曾经有个好国王,那时我们是亚洲的中心,是世界第五强国呢。”
“可你们自己选择了革命。”
“我们被骗了,被骗了!”巴盖里一手捂着脸,愁苦地说,“毛拉们说,革命后面包牛奶全免费,石油免费用。结果革命后价格涨了五倍。想当年国王在时,所有中小学生每人每天发两个苹果和一杯牛奶,现在这快成天方夜谭了!”
我说:“可据说巴列维喜欢西方的东西,不是很信教。”
“那是毛拉们的污蔑!国王很虔诚,很善良。他只不过引进西方科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被说是西化”,巴盖里继续摇头,“国王要是不信教,早就把霍梅尼干掉了。可他念霍梅尼是阿亚图拉,是神迹,即使在霍梅尼遥控国内反对派兴风作浪时,他仍不下杀手。”
“因为国王没收毛拉的私人土地,给百姓盖医院盖学校,毛拉们急了眼,煽动懵懂的年轻人闹事”,拉赫玛德的一位小姨子说。
“国王时期我们家可是旺族呢,爸爸是族长”,拉赫玛德的妻子也插话进来。
于是,大家你一嘴我一嘴地追忆国王时代的“荣光”,尽管他们所有人在革命时尚少不更事。也许,现实的艰难让他们选择性地回忆过去。
宣礼塔的晚祷声敲醒了众人的“穿越梦”,他们纷纷起身,洗手洗脸小净,踏上鞋朝清真寺走去。已经改宗的拉赫玛德叫我收拾行李上车,等妻子儿女晚祷结束,向城里的家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