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载文被引分析(1983~2009)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利用引文分析法对学术期刊进行测定和评价,其目的是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总体质量。《档案管理》(以下简称《管理》)作为档案学的核心期刊,多年来在我国档案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的档案学、档案事业库作为文献数据统计源,对《管理》创刊以来载文被引的年代、高频被引论文、高频被引作者和基金论文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管理》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为了解评价该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提供一些量化数据参考。
  
  2 统计分析
  
  2.1 被引年份分析
  《管理》从创刊以来共载文5591篇,其中792篇论文被引用过,总被引频次1913次,被引论文占总论文的14.2%,被引论文篇均被引2.4次。792篇被引论文年份分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983~1990年《管理》的被引篇数较少,仅10篇,占发文篇数930篇的1.1%。这个时期论文的规范性很差,多数论文未标注参考文献,使得被引论文数量较少。1991~1998年《管理》的被引论文与前期相比有明显增加,被引比例从1.1%提高到16.4%。1999年以来被引论文逐渐增加,1999~2006年被引比例提高到24.5%,表明《管理》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学术研究逐步走向规范。而2007~2009年被引论文则有所减少,究其原因,是因为论文的被引和被引率均有较大的滞后性,即论文成果从发表到被他人引用再到CNKI网站收录,一般要比成果初发时间滞后两年。
  2.2 高频被引论文分析
  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衡量论文质量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被引频次越多,其学术影响力越大。高被引论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在阐述同一主题的论文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理论突破,创新性强;②抓住本学科研究中近期和中期的关键性课题、本领域人们普遍关心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③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超前性。统计《管理》被引10次以上高被引论文得表2。
  从表2可见,《管理》高被引论文有如下特点:①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刘永发表在2001年第3期上的论文《数字档案馆若干问题》,该文体现了档案学研究的热点。②从年份看,《管理》高被引论文基本集中在2001~2007年。说明《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刊水平不断提高,发表了一批对学界有较大影响的高质量论文。③从论文影响力看,刘东斌、刘永、颜海、刘家真、张照余、张晓、李新惠、麻新纯、罗茂斌、何嘉荪、管先海、陈兆祦、谢春枝等档案工作者的论文影响力较大。刘东斌更有四篇论文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说明其在档案界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④高被引论文深受读者的喜爱,因其反映了当前档案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管理》作为档案学核心期刊,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稳定的研究体系,对档案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2.3 高频被引作者分析
  将累汁被引12次以上的论文作者列入高频被引论文作者(仅计第一作者),共有22人入选,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①从作者来源机构类型看,《管理》高被引作者基本来自高等院校和国家各级、各地档案机关、事业单位两种类型机构,22名高被引作者中,高等院校共18人(占81.8%),各地档案事业单位4人(占18.2%),说明两种类型机构在档案学研究领域中地位举足轻重,特别是高校,已经成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力军,是我国档案学人才的摇篮。②从地域分布看,22名高频被引作者中,河南最多,有8名,占高频被引作者的36.4%;其次是湖北,有7名(占31.8%);浙江、江苏、广东、云南、北京、广西、天津各1名(占4.5%)。从地区分布看,高被引作者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表明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档案学研究较为活跃,水平较高。③从作者个人影响看,高被引作者第一名是来自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的刘东斌先生,被引频次高达134篇次。其次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刘永教授,被引频次67篇次。第3名是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的程训方先生,被引频次56篇次。22名高频被引作者总被引频次为678次,占总被引频次的35.4%,是《管理》的被引核心作者。而有些作者发文量不多,但被引频次却较高,如李新惠作者仅发文1篇,被引频次却达15次,说明其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他们为扩大《管理》的影响作出了贡献。
  2.4 基金论文被引分析
  《管理》共刊载13篇基金论文,其中被引用的有9篇,占基金发文的69.2%,基金论文被引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学术研究论文(14.2%),具体被引情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①《管理》共发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论文7篇,其中被引4篇,被引频次12次;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4篇,全部被引,被引16次,说明《管理》能吸引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②各省、市基金论文2篇,其中被引1篇,被引频次3次。由此看出《管理》吸引了众多的基金项目,社会效益较好。③从另一角度看,与档案学高质量学术期刊《档案学通讯》相比,《管理》发表基金论文数仍然偏少,今后还需注重吸引更多的国家基金项目论文,以进一步扩大《管理》在学界的学术影响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样本库,以“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为检索词,对“全文”检索项进行检索,共检索到54篇文献,下面,是对这54篇的统计分析。  1 学科类别与研究层次  文献仅涉及行政法及地方法制(32篇)与档案及博物馆(26篇)两个学科。全属社科领域,其中,实践性研究的行业指导(37篇)比例,高于属于理论性研究的基础研究(17篇)37.04%。有3篇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河南教育界的进步人士有感于政局依然动荡,民不聊生,新式学堂“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模式不变,纷纷建议省政府设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向欧美派遣留学生。同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首任校长为著名教育家林伯襄。  1922年5月,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力主创办大学。他把反动军阀赵倜的全部财产查抄归公,从中拨出专款作为河南大学的筹备基金,报北
1 油田档案与油田文化建设的关系  油田档案与油田文化建设都是油田基础管理的一部分,分属不同的管理范畴。档案管理工作是油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油田经济利益、合法权益,记录油田文化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油田文化是指油田在长期的科研、生产、管理、文化建设等过程中形成的,能为全体职工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油田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油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013年6月8日,郑州市紫荆山公园里花团锦簇,人流密集,来来往往的人群在西门入口处驻足观看,有一排排图文并茂的宣传板吸引住了他们的目光——河南省档案局“国际档案日”展览活动正在此进行。  经过多日精心筹备,由河南省档案局法规处主办的此次展览主题是“档案在你身边”,以通俗幽默的漫画、问答等形式解释《档案法》和展示“30号令”,并回答了关于档案保管、利用、法制等常见问题。  展板有关于档案的规章制度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对采供血机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管理好档案并充分利用档案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对于促进输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正确决策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 档案管理的目的    1.1 有利于重要的技术资料保存利用和为领导者决策提供依据  血站业务档案主要产生于血液的采集、检验、成分分离、储存运输等环节,非常翔实地记录着
1 公民与档案开放主体权利不对称的表现    案例一:2004年9月2日的《南方周末》报道:上海市民董铭因申请查阅岳阳路一处房屋原始产权的相关档案资料被拒,而状告上海某区房产局。  虽然此诉讼的被告当时仅涉及房产局一家,但事件的影响已扩大到整个档案界,引起了档案界的深度反思。各种新闻媒体也对档案开放问题给予了诸多关注。人们意识到,虽然档案部门一直慨叹自己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在普通的档案利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