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利用引文分析法对学术期刊进行测定和评价,其目的是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总体质量。《档案管理》(以下简称《管理》)作为档案学的核心期刊,多年来在我国档案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的档案学、档案事业库作为文献数据统计源,对《管理》创刊以来载文被引的年代、高频被引论文、高频被引作者和基金论文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管理》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为了解评价该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提供一些量化数据参考。
2 统计分析
2.1 被引年份分析
《管理》从创刊以来共载文5591篇,其中792篇论文被引用过,总被引频次1913次,被引论文占总论文的14.2%,被引论文篇均被引2.4次。792篇被引论文年份分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983~1990年《管理》的被引篇数较少,仅10篇,占发文篇数930篇的1.1%。这个时期论文的规范性很差,多数论文未标注参考文献,使得被引论文数量较少。1991~1998年《管理》的被引论文与前期相比有明显增加,被引比例从1.1%提高到16.4%。1999年以来被引论文逐渐增加,1999~2006年被引比例提高到24.5%,表明《管理》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学术研究逐步走向规范。而2007~2009年被引论文则有所减少,究其原因,是因为论文的被引和被引率均有较大的滞后性,即论文成果从发表到被他人引用再到CNKI网站收录,一般要比成果初发时间滞后两年。
2.2 高频被引论文分析
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衡量论文质量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被引频次越多,其学术影响力越大。高被引论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在阐述同一主题的论文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理论突破,创新性强;②抓住本学科研究中近期和中期的关键性课题、本领域人们普遍关心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③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超前性。统计《管理》被引10次以上高被引论文得表2。
从表2可见,《管理》高被引论文有如下特点:①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刘永发表在2001年第3期上的论文《数字档案馆若干问题》,该文体现了档案学研究的热点。②从年份看,《管理》高被引论文基本集中在2001~2007年。说明《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刊水平不断提高,发表了一批对学界有较大影响的高质量论文。③从论文影响力看,刘东斌、刘永、颜海、刘家真、张照余、张晓、李新惠、麻新纯、罗茂斌、何嘉荪、管先海、陈兆祦、谢春枝等档案工作者的论文影响力较大。刘东斌更有四篇论文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说明其在档案界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④高被引论文深受读者的喜爱,因其反映了当前档案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管理》作为档案学核心期刊,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稳定的研究体系,对档案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2.3 高频被引作者分析
将累汁被引12次以上的论文作者列入高频被引论文作者(仅计第一作者),共有22人入选,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①从作者来源机构类型看,《管理》高被引作者基本来自高等院校和国家各级、各地档案机关、事业单位两种类型机构,22名高被引作者中,高等院校共18人(占81.8%),各地档案事业单位4人(占18.2%),说明两种类型机构在档案学研究领域中地位举足轻重,特别是高校,已经成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力军,是我国档案学人才的摇篮。②从地域分布看,22名高频被引作者中,河南最多,有8名,占高频被引作者的36.4%;其次是湖北,有7名(占31.8%);浙江、江苏、广东、云南、北京、广西、天津各1名(占4.5%)。从地区分布看,高被引作者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表明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档案学研究较为活跃,水平较高。③从作者个人影响看,高被引作者第一名是来自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的刘东斌先生,被引频次高达134篇次。其次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刘永教授,被引频次67篇次。第3名是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的程训方先生,被引频次56篇次。22名高频被引作者总被引频次为678次,占总被引频次的35.4%,是《管理》的被引核心作者。而有些作者发文量不多,但被引频次却较高,如李新惠作者仅发文1篇,被引频次却达15次,说明其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他们为扩大《管理》的影响作出了贡献。
2.4 基金论文被引分析
《管理》共刊载13篇基金论文,其中被引用的有9篇,占基金发文的69.2%,基金论文被引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学术研究论文(14.2%),具体被引情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①《管理》共发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论文7篇,其中被引4篇,被引频次12次;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4篇,全部被引,被引16次,说明《管理》能吸引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②各省、市基金论文2篇,其中被引1篇,被引频次3次。由此看出《管理》吸引了众多的基金项目,社会效益较好。③从另一角度看,与档案学高质量学术期刊《档案学通讯》相比,《管理》发表基金论文数仍然偏少,今后还需注重吸引更多的国家基金项目论文,以进一步扩大《管理》在学界的学术影响力。
利用引文分析法对学术期刊进行测定和评价,其目的是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总体质量。《档案管理》(以下简称《管理》)作为档案学的核心期刊,多年来在我国档案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的档案学、档案事业库作为文献数据统计源,对《管理》创刊以来载文被引的年代、高频被引论文、高频被引作者和基金论文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管理》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为了解评价该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提供一些量化数据参考。
2 统计分析
2.1 被引年份分析
《管理》从创刊以来共载文5591篇,其中792篇论文被引用过,总被引频次1913次,被引论文占总论文的14.2%,被引论文篇均被引2.4次。792篇被引论文年份分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983~1990年《管理》的被引篇数较少,仅10篇,占发文篇数930篇的1.1%。这个时期论文的规范性很差,多数论文未标注参考文献,使得被引论文数量较少。1991~1998年《管理》的被引论文与前期相比有明显增加,被引比例从1.1%提高到16.4%。1999年以来被引论文逐渐增加,1999~2006年被引比例提高到24.5%,表明《管理》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学术研究逐步走向规范。而2007~2009年被引论文则有所减少,究其原因,是因为论文的被引和被引率均有较大的滞后性,即论文成果从发表到被他人引用再到CNKI网站收录,一般要比成果初发时间滞后两年。
2.2 高频被引论文分析
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衡量论文质量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被引频次越多,其学术影响力越大。高被引论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在阐述同一主题的论文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理论突破,创新性强;②抓住本学科研究中近期和中期的关键性课题、本领域人们普遍关心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③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超前性。统计《管理》被引10次以上高被引论文得表2。
从表2可见,《管理》高被引论文有如下特点:①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刘永发表在2001年第3期上的论文《数字档案馆若干问题》,该文体现了档案学研究的热点。②从年份看,《管理》高被引论文基本集中在2001~2007年。说明《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刊水平不断提高,发表了一批对学界有较大影响的高质量论文。③从论文影响力看,刘东斌、刘永、颜海、刘家真、张照余、张晓、李新惠、麻新纯、罗茂斌、何嘉荪、管先海、陈兆祦、谢春枝等档案工作者的论文影响力较大。刘东斌更有四篇论文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说明其在档案界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④高被引论文深受读者的喜爱,因其反映了当前档案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管理》作为档案学核心期刊,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稳定的研究体系,对档案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2.3 高频被引作者分析
将累汁被引12次以上的论文作者列入高频被引论文作者(仅计第一作者),共有22人入选,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①从作者来源机构类型看,《管理》高被引作者基本来自高等院校和国家各级、各地档案机关、事业单位两种类型机构,22名高被引作者中,高等院校共18人(占81.8%),各地档案事业单位4人(占18.2%),说明两种类型机构在档案学研究领域中地位举足轻重,特别是高校,已经成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力军,是我国档案学人才的摇篮。②从地域分布看,22名高频被引作者中,河南最多,有8名,占高频被引作者的36.4%;其次是湖北,有7名(占31.8%);浙江、江苏、广东、云南、北京、广西、天津各1名(占4.5%)。从地区分布看,高被引作者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表明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档案学研究较为活跃,水平较高。③从作者个人影响看,高被引作者第一名是来自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的刘东斌先生,被引频次高达134篇次。其次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刘永教授,被引频次67篇次。第3名是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的程训方先生,被引频次56篇次。22名高频被引作者总被引频次为678次,占总被引频次的35.4%,是《管理》的被引核心作者。而有些作者发文量不多,但被引频次却较高,如李新惠作者仅发文1篇,被引频次却达15次,说明其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他们为扩大《管理》的影响作出了贡献。
2.4 基金论文被引分析
《管理》共刊载13篇基金论文,其中被引用的有9篇,占基金发文的69.2%,基金论文被引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学术研究论文(14.2%),具体被引情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①《管理》共发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论文7篇,其中被引4篇,被引频次12次;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4篇,全部被引,被引16次,说明《管理》能吸引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②各省、市基金论文2篇,其中被引1篇,被引频次3次。由此看出《管理》吸引了众多的基金项目,社会效益较好。③从另一角度看,与档案学高质量学术期刊《档案学通讯》相比,《管理》发表基金论文数仍然偏少,今后还需注重吸引更多的国家基金项目论文,以进一步扩大《管理》在学界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