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实质上就是将各种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从而使信息技术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目前,在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包括“3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等。下面本文重点对这几项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整合应用实践展开探讨。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整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0-0190-01
1“3S”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1.1“3S”技术
所谓的“3S”技术具体是指GPS、GIS和RS,在这个技术体系当中,涵盖了空间、卫星定位、导航、通讯、计算机等多项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标志,由于该技术能够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并对这部分加以有效利用,从而使得该技术在水利行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如GIS技术可用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GPS技术可用于截流施工中的水下地形测量及工程质量监测;RS技术可用于水利规划、河口治理。
1.2应用实例
实例1:某省在省内河流及环境状况普查中,对“3S”技术进行整合应用,此次普查的成果可用于防洪工程、河道整治、防汛抗旱、河流规范化管理、水土流失防止等方面。在此次普查中,首次查清了省内流域面积超过10km2的河流数量、各级水库的分布情况。在普查过程中,对卫星遥感影像、DEM数字高程图等信息资料进行利用,并对“3S”技术进行集成应用,获取了上百万个数据,据此建立起了不同层面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库。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互联网当中,存在着大量分散的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为信息资源全面共享提供了可能,信息的使用者可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获取信息。在水利工程领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水文测报、水质检验、大坝监测、河道管理等等。该技术能够使各种与水利工程有关的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递,为决策与执行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2.2应用实例
某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网络层、结构层和业务管理层。
2.2.1网络层。该层的主要作用是确保相关信息可以无障碍传输,网络技术是该层实现的根本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并且遍及全国各个省市,基于这一前提,使得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了开放性、模糊边界及柔性等特征,因此,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是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本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依托网络技术,采用互联网+内网+外网的组合模式,为信息传输提供保障。就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而言,其在相关业务的开展中,需要同时面对不同的对象,内网能够满足项目内部活动的需要,外网则可满足不同项目之间跨地区活动的需要,互联网能够保证信息向外发布。
2.2.2结构层。对于水利工程项目而言,不同的项目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有所差别,据此,可将结构层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①供应链管理。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角度上看,整个过程是一条供应链,即供应、生产、产出。由于工程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既然有资金的投入就必须保证产出效益最大化,这是价值工程理论所决定的。供应链属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其能够对所有供应商及客户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为最优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供应链管理能夠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求管理、市场定位、确定最佳合作伙伴。
②客户关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以市场作为导向,其能够分析出项目效益的需求者,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借助该模式能够与需求者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双方的沟通、联系,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达到信息的高級平衡。
2.2.3信息处理层。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相关信息的管理是工作的重点,也是信息处理层的主要作用。借助GIS技术可以对水利资源及地理因素进行分析,为资源规划和提高水利的利用价值提供依据;通过RS技术,则可对水利资源的具体状况、水利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价;利用GPS技术可对水利工程进行实时监测,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信息。
2.2.4业务管理层。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其中涵盖了诸多业务,如水利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利工程检测、项目管理等等。系统中的业务管理层,可以使这些业务实现数字化,便于系统分析,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 数据库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一个存储各种数据信息的载体,其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取。目前,数据库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库、水质基础数据库、水土保持数据库等等。该技术在水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使很多实质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给相关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2应用实例
实例1:为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并加快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速度,依托数据库技术,构建了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采用的是Microsoft Access8.0格式,应用DAO数据库引擎,大幅提升了系统的运行速度。通过数据库可完成地下水数据的整编、存储、图文处理等工作,由此大幅度提升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实例2: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构建中,数据库技术得到应用,并成为该系统的核心,该系统的一期工程建立了如下数据库:实时水雨情、历史大洪水、热带气旋、防洪工程、历史洪灾、旱情等等。这些数据库为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实例3:大型灌溉工程作为水利设施,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的灌溉面积较大,约占农田总面积的41%左右,大型灌区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可对数据库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中收录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如灌区基本数据、实时数据、空间数据、多媒体数据、超文本数据等等,为灌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如需配水方案、用水决策、灌区管理等等。
结论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对水利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可在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应用,据此构建起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对于推动我国水利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志新.信息化系统在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239.
[2]张成才,孙喜梅,王金鑫.水利信息技术硕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郑州大学为例[J].学园,2016(03):22-23+26.
[3]胡少甫,陈慈发.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远程水利信息监测系统设计[J].科技信息,2009(07):450-451+525.
[4]朱星明,耿庆斋.略论水利技术标准中信息共享类标准存在之问题[J].水利技术监督,2006(03):6-9+16.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整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0-0190-01
1“3S”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1.1“3S”技术
所谓的“3S”技术具体是指GPS、GIS和RS,在这个技术体系当中,涵盖了空间、卫星定位、导航、通讯、计算机等多项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标志,由于该技术能够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并对这部分加以有效利用,从而使得该技术在水利行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如GIS技术可用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GPS技术可用于截流施工中的水下地形测量及工程质量监测;RS技术可用于水利规划、河口治理。
1.2应用实例
实例1:某省在省内河流及环境状况普查中,对“3S”技术进行整合应用,此次普查的成果可用于防洪工程、河道整治、防汛抗旱、河流规范化管理、水土流失防止等方面。在此次普查中,首次查清了省内流域面积超过10km2的河流数量、各级水库的分布情况。在普查过程中,对卫星遥感影像、DEM数字高程图等信息资料进行利用,并对“3S”技术进行集成应用,获取了上百万个数据,据此建立起了不同层面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库。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互联网当中,存在着大量分散的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为信息资源全面共享提供了可能,信息的使用者可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获取信息。在水利工程领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水文测报、水质检验、大坝监测、河道管理等等。该技术能够使各种与水利工程有关的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递,为决策与执行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2.2应用实例
某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系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网络层、结构层和业务管理层。
2.2.1网络层。该层的主要作用是确保相关信息可以无障碍传输,网络技术是该层实现的根本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并且遍及全国各个省市,基于这一前提,使得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了开放性、模糊边界及柔性等特征,因此,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是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本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依托网络技术,采用互联网+内网+外网的组合模式,为信息传输提供保障。就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而言,其在相关业务的开展中,需要同时面对不同的对象,内网能够满足项目内部活动的需要,外网则可满足不同项目之间跨地区活动的需要,互联网能够保证信息向外发布。
2.2.2结构层。对于水利工程项目而言,不同的项目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有所差别,据此,可将结构层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①供应链管理。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角度上看,整个过程是一条供应链,即供应、生产、产出。由于工程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既然有资金的投入就必须保证产出效益最大化,这是价值工程理论所决定的。供应链属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其能够对所有供应商及客户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为最优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供应链管理能夠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求管理、市场定位、确定最佳合作伙伴。
②客户关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以市场作为导向,其能够分析出项目效益的需求者,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借助该模式能够与需求者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双方的沟通、联系,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达到信息的高級平衡。
2.2.3信息处理层。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相关信息的管理是工作的重点,也是信息处理层的主要作用。借助GIS技术可以对水利资源及地理因素进行分析,为资源规划和提高水利的利用价值提供依据;通过RS技术,则可对水利资源的具体状况、水利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价;利用GPS技术可对水利工程进行实时监测,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信息。
2.2.4业务管理层。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其中涵盖了诸多业务,如水利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利工程检测、项目管理等等。系统中的业务管理层,可以使这些业务实现数字化,便于系统分析,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 数据库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一个存储各种数据信息的载体,其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取。目前,数据库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库、水质基础数据库、水土保持数据库等等。该技术在水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使很多实质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给相关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2应用实例
实例1:为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并加快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速度,依托数据库技术,构建了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采用的是Microsoft Access8.0格式,应用DAO数据库引擎,大幅提升了系统的运行速度。通过数据库可完成地下水数据的整编、存储、图文处理等工作,由此大幅度提升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实例2: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构建中,数据库技术得到应用,并成为该系统的核心,该系统的一期工程建立了如下数据库:实时水雨情、历史大洪水、热带气旋、防洪工程、历史洪灾、旱情等等。这些数据库为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实例3:大型灌溉工程作为水利设施,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的灌溉面积较大,约占农田总面积的41%左右,大型灌区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可对数据库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库中收录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如灌区基本数据、实时数据、空间数据、多媒体数据、超文本数据等等,为灌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如需配水方案、用水决策、灌区管理等等。
结论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对水利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可在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应用,据此构建起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对于推动我国水利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志新.信息化系统在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239.
[2]张成才,孙喜梅,王金鑫.水利信息技术硕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郑州大学为例[J].学园,2016(03):22-23+26.
[3]胡少甫,陈慈发.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远程水利信息监测系统设计[J].科技信息,2009(07):450-451+525.
[4]朱星明,耿庆斋.略论水利技术标准中信息共享类标准存在之问题[J].水利技术监督,2006(03):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