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一引一练一思”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与学会学习的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充分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实现学生创造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形成的以学生“尝试,练习、反思”为主体,教师“点评、引探”为主导,以师生知识、情感合流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尝试
教师出示准备性或探索性的尝试题组,学生自主学习.针对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尝试题组.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中位线”时,先让学生尝试将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从而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中辅助线的添加作好铺垫.
二、引探
教师设置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困惑或存在争议的问题,并及时引导、点拨.
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教学目标提出会推导平方差公式:(a b)(a-b )=a2-b2.了解公式的几何解释,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利用图形面积来验证公式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1)当在正方形的一角剪下小正方形时;(2)当在正方形的中央剪下小正方形时.通过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使学生领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平时复习仍以通性通法为根本,立足根基,衍生变化,而不能反过来弃本求末.当然,通法与巧法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有的巧法不光能针对某个题目而是针对某一类题目,它也就是通法了,刚使用时大多觉得很奇妙,现在则成了常规技能.
三、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探索性尝试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巩固性练习题组,题组侧重于示类、递进、达标、拔高,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可以设置以下训练题组:(1)直接运用新知,解决第一层次问题;(2)间接运用新知,解决第二层次问题;(3)灵活运用新知,解决第三层次问题.
四、反思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解题技巧、解决方法的优劣、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等.学生的反思就像教师的引导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反思的内容是教学反思得以进行的载体.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的前提性问题.有了反思的内容,才有反思的着力点,才有分析的范围和改进的方向.
1.在探究中反思
在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异同,反思新知识的增长点,反思新知识的推广过程.
2.在比较中反思
“有比较才有借鉴”,比较、类比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捕捉信息,挖掘知识、方法之间的纵横联系,引导学生总结、对比、反思,这对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有很多的好处.
3.在错误中反思
在教学中,企图完全避免错误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相反,在某种情况下,有意识让学生犯错误,让学生“试错”,让学生暴露思维的薄弱环节,再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错误中得到启迪,这对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大有裨益.
4.在做题后反思
在解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例题,并没有自己清晰的解题思路.在安排同类型的习题练习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归纳这些题设条件的异同、解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分析数学思维的过程,梳理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会在总结过程中不自觉地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印象、理清思路,使思维精确化、概括化,在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深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课后反思
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展示,其余学生在听,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反思,作为课堂反思的有效补充.尝试用以下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一是写学习后记.二是建立错题反思本.
总之,“试—引—练—思”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实施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超前发展,可以促进学习基础差、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的目标,它的积极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自主学习”是“试—引—练—思”教学模式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教师进一步探索.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他们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这使得我们在实践中经常对学生缺乏准确了解,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有时会出现内容的深浅不适应学生的情况.如何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状况,是我们教师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一、尝试
教师出示准备性或探索性的尝试题组,学生自主学习.针对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尝试题组.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中位线”时,先让学生尝试将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从而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中辅助线的添加作好铺垫.
二、引探
教师设置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困惑或存在争议的问题,并及时引导、点拨.
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教学目标提出会推导平方差公式:(a b)(a-b )=a2-b2.了解公式的几何解释,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利用图形面积来验证公式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1)当在正方形的一角剪下小正方形时;(2)当在正方形的中央剪下小正方形时.通过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使学生领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平时复习仍以通性通法为根本,立足根基,衍生变化,而不能反过来弃本求末.当然,通法与巧法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有的巧法不光能针对某个题目而是针对某一类题目,它也就是通法了,刚使用时大多觉得很奇妙,现在则成了常规技能.
三、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探索性尝试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巩固性练习题组,题组侧重于示类、递进、达标、拔高,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可以设置以下训练题组:(1)直接运用新知,解决第一层次问题;(2)间接运用新知,解决第二层次问题;(3)灵活运用新知,解决第三层次问题.
四、反思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解题技巧、解决方法的优劣、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等.学生的反思就像教师的引导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反思的内容是教学反思得以进行的载体.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的前提性问题.有了反思的内容,才有反思的着力点,才有分析的范围和改进的方向.
1.在探究中反思
在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异同,反思新知识的增长点,反思新知识的推广过程.
2.在比较中反思
“有比较才有借鉴”,比较、类比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捕捉信息,挖掘知识、方法之间的纵横联系,引导学生总结、对比、反思,这对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有很多的好处.
3.在错误中反思
在教学中,企图完全避免错误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相反,在某种情况下,有意识让学生犯错误,让学生“试错”,让学生暴露思维的薄弱环节,再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错误中得到启迪,这对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大有裨益.
4.在做题后反思
在解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例题,并没有自己清晰的解题思路.在安排同类型的习题练习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归纳这些题设条件的异同、解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分析数学思维的过程,梳理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会在总结过程中不自觉地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印象、理清思路,使思维精确化、概括化,在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深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课后反思
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展示,其余学生在听,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反思,作为课堂反思的有效补充.尝试用以下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一是写学习后记.二是建立错题反思本.
总之,“试—引—练—思”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实施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超前发展,可以促进学习基础差、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的目标,它的积极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自主学习”是“试—引—练—思”教学模式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教师进一步探索.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他们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这使得我们在实践中经常对学生缺乏准确了解,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有时会出现内容的深浅不适应学生的情况.如何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状况,是我们教师要继续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