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盘,听我的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l1132058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我们大一班的新集体大半由转校生组成,刚升入大班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同伴,陌生的生活模式等等,也就难免有所拘谨。而游戏中的孩子是孩子的真我,在上月《我们的区域》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在自主观察教师环境布置后,自主为他们自己的游戏区取名,制定游戏规则。活动中,经过孩子讨论交流、民主投票确定了我班四大区域游戏:悦读图书馆(云儿提供)、创意美术馆(朵朵提供)、银河超市(大伙儿什么名字的超市都要:每家玛、易买得、欧尚、吉买盛、麦德龙……)、天堂拼装城(陈煜轩、朵朵提供)。在确定名称后,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开学初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xx抢我的工具,xx乱扔玩具,xx看图画书不放好……”“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些麻烦?”规则和自由的讨论就此产生。AB组自由讨论,选择一个记录人,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一个发言人,在集体面前介绍。然后集体认同,因为只有孩子们自己认同的规则才能被他们接受,直至遵守、执行、维护。同时他们需要知道规则有什么好处,但这些游戏规则的简单制定都是基于孩子们的已有游戏经验和相关生活经验,所以规则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系统性也就相对欠缺。孩子们会维护这样的规则吗?会自觉践行这样的规则吗?会发展完善这些规则体系吗?先看着吧……
  在一个月中的游戏体验,通过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他们有了约定俗成的隐性规则;通过与老师的互动,他们在改善着原有的互动;通过集体间三方的互动,他们在提升着自己的规则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
  (一)自建区域游戏规则,这样的活动能教育幼儿什么
  幼儿自建区域游戏规则是基于儿童立场下的“自育”活动,首当其冲的是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主体意识。孩子们在自我需要的游戏活动前中后有目的地通过自主讨论、自主设计、自主标识的方式自建游戏规则,维护他们自己的区域规则,从而较好地锻炼了他们对规则的内涵理解以及践行规则公约的意识和行为。
  其次,小组讨论、合作协商的形式既能保证规则制定过程中对规则的集体认同,又可以在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锻炼幼儿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主题的能力。同时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游戏的经验基础,表达个人观点,尝试小组讨论的方式,亦能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再者,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新的问题,并能够通过伙伴交流,教师引导等多种方式尝试解决问题,进而完善、发展他们的游戏规则,直至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规则意识。
  当然对于新入园的幼儿,这些自主参与建设的区域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伴。
  (二)自建区域规则,幼儿有着怎样的经验基础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并具备一定的规则认同感,为了满足他们自己快乐自由地参与游戏的目的,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安静不吵闹等等。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区域游戏中仍然会出现“违规”的现象……
  同时该年龄段的幼儿在相互交往中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加上大班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明显提高,表现表达的方式方法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通过同伴间的相关交往、磨合、甚至冲突,逐渐地发现并践行着一些他们自己小集体内的游戏规则,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教师如果能抓住幼儿这一特点,组织他们自建游戏规则,就能在区域游戏乃至班级的常规建设上收获欣喜。
  (三)对教师教育行为有何启示
  作为教师,始终应以儿童立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幼儿自建区域游戏规则,是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幼儿“规则意识”养成的自育活动。我们教师是在观察记录幼儿区域游戏的前后,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参与自建游戏规则以及反思自身角色定位、教育指导和评价改进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教育经验。那么在这样知识经验基础下的大班幼儿进行自建区域游戏规则,我们能够提取推广的有效经验有哪些?
  1.自身角色定位的立体化循环。
  儿童的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幼儿作为区域游戏的主人,我们教师应该明晰幼儿游戏主体的地位,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从区角的创设、布置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进行游戏、评价调整,我们都需要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在不同时间段自身的角色定位。
  (1)游戏准备前阶段。
  教师可以设置相关体验活动或寻求家园合作,为幼儿提供参观体验的机会,丰富他们的游戏经验,并积累遵守规则的意识。因为幼儿对亲身体验的、有所触动的活动往往非常关注和“有话可说”,自然能够将这种体验迁移到自己的游戏中。
  (2)游戏准备设置阶段。
  建设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对于大班的幼儿,经历了小中班的区域游戏体验,他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游戏经验,教师是助推手,通过引发幼儿发现区域游戏中的问题,激发自主解决问题的讨论,让孩子们在自主积极的状态中尝试自建区域规则,集体讨论,集体认同,进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主体意识,发挥自育作用。当然教师需要确保幼儿自建的规则,要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
  (3)游戏进行阶段。
  教师是以孩子们游戏伙伴的形式作为一个具备专业眼光和童心解读的观察者,指导者,调动环境、游戏、同伴与幼儿个体的互动,引导幼儿自主发现游戏中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满足幼儿的需要,发展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当然一旦进入游戏,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自己的意见。
  (4)游戏结束阶段。
  教师是引导者和评价者的定位,合理有效地引导是帮助幼儿观察分析,思考判断,相互学习,内化他们游戏中的经验能力,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我客观评价,践行集体规则的发展目标。而评价的内容以及方法则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区域游戏类型,选择适宜有效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完善游戏设置,发展游戏,发展自己。
  2.发挥“幼儿资源”,实现幼儿互育。
  当然对于正处在规则意识发展期的大班幼儿来说,践行规则的意识和能力不能完全脱离同伴和教师的监督和互管,但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因此,教师可以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设置区域管理员或根据游戏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解决,放手不放松,保证规则建设的有效性。
  3.确保规则的“强制性”和“一贯性”。
  “强制”背后的隐含是孩子的责任感。对于“规则意识”发展相对落后的幼儿,同伴的监管缺失或作用力不强,需要和教师的引导双管齐下。我们需要负强化和正强化结合的方法,让他在违规后承担后果,负起集体认同的责任。如整理区域游戏材料、为小组成员服务、劳动甚至暂停个人游戏等,对幼儿进行“负强化”的“制裁”。结合负强化的后果在平时利用谈话指导幼儿做事的方法,三思而后行,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践行规则的习惯意识。
  当然,规则的实施,包括强制性,需要保持一贯性。对每一个幼儿公平平等对待,确保他们的坚持和内化的过程。如果需要根据主题建设或材料更换出现必须变化的条件,则需要集体说明,并重新共同商定新的规则,确保幼儿的认同。
  大班幼儿自建区域规则的实施,似乎是教师在放手放权,然而收获的却是孩子们自主向上地发展和提升。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春天到了,太阳露出了笑脸,白云在蓝天上飘呀飘,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小鸟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春天来啦!春天来啦!”,孩子们都很盼望着春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支持幼儿的发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兔八哥去春游》。活动过程中
期刊
情况分析:  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我们小班许多孩子连鸡蛋不会剥,而且也不太愿意去尝试。于是,我们根据孩子的现状,生成了《巧手剥壳》这一活动,让孩子明白手的作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在心理上感到自己有一双能干的手。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各种有壳的食物,尝试和探索各种剥壳的方法。  2.体验动手操作后成功的快乐,懂得自己的手是能干的,从而从心理上产生:我能干,我爱劳动的
期刊
第一次活动教案:  活动背景:  提线木偶是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提线木偶已成为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提线木偶,可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教具,结合故事进行表演。木偶所穿衣服,除了在材料上体现废旧利用外,还设计成可穿脱的,木偶可根据故事情节自由更换所需服装。此外,木偶也可投放于区域活动中,给幼儿提供材料,给木偶自制服装,并操纵木偶进行角色表演。
期刊
一、包子、面包、碗糕  1.将白色海绵剪成两片圆片(剪下的边角待用)(图示一)。  2.将两片圆片用针线(白色)沿边缘缝起,注意留个缺口(图示二)。  3.从缺口处塞进碎海绵(图示三);然后缝上缺口,成了包子(图示四);染上橙色成了面包(图示五)。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做成五颜六色的糕点。  4.在包子上剪上“十”字形,它会自然绽开个小口,成了碗糕(图示六)。  二、蛋塔  制作步骤与糕点制作步
期刊
幼儿天性喜欢玩水。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画面:幼儿去洗手,洗了半天也不见回来,即使衣服湿了,他们也仍然在水龙头前流连忘返。为了满足幼儿玩水的需要,我们在班级里会和幼儿一起在水里放纸船玩。玩着玩着,幼儿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有的小船被淹得快,有的小船被淹得慢呢?”孩子们的提问反映出两点:一是孩子们用“小船被淹了”来描述沉船现象;二是他们发现小船沉下去的时间不一样。这说明孩子们对于纸船下
期刊
按照惯例,为了了解孩子们的身体生长情况,开学初,幼儿园里的每个孩子都要测一下身高体重。上完第一节课,我和搭班老师组织孩子们小便后就前往多功能室准备接受测量。大班的孩子身高悬殊比较大,保健老师提议让孩子们根据高矮来排队,这样在测量过程中就不需要不停地调整杆的高度,可以节约时间。听了保健老师的话,我们将队伍从矮到高重新进行了调整。测量开始了,首先进行的是身材矮小的孩子,大家一个跟着一个站到秤上,显得非
期刊
一、主题由来和设计思路  建构主题活动是以积木游戏为主线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将各种区域游戏活动统一起来的课程体系。肯德基主题来源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一天早上,宝宝手拿一个会开动的奇奇小汽车来到幼儿园,大家都被这个玩具吸引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自己在肯德基时的各种快乐情景……大家对肯德基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为此我想到可以以肯德基为主线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对儿童经验的小调查,得知幼儿
期刊
近段时间,我发现有些孩子上厕所的次数明显增多,而且一去就是好长时间,经常要老师亲自去“请”。今天,我悄悄地走近厕所门口,就听见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的声音。有的说爸爸给她买了一件公主裙;有的说课堂上没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是因为妈妈这几天没买鱼给她吃,她都变笨了;还有的说昨天夜里她做梦梦到自己在电视上跳舞呢。他们把各自想说的话无顾忌说了出来。这时,施天天和李思曼拉起家常:“昨晚爸爸妈妈打架,妈妈哭了,我帮妈妈
期刊
幼儿期是建立良好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能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近几年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健康教育的质量,针对以下几个问题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吃得好,睡得好,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但近些年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精心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本土化资源,让幼儿在操作中亲身感受本土资源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这样既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又能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可以说,本土资源不失为幼儿园区角活动的重要选择。那么,在幼儿园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