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保障房基本建成量终于揭开神秘面纱。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于两项一直未公布的保障房建设的详细数据予以披露。其中,去年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043万套(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432万套。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拥有合适、稳定的住房既是个人和家庭温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稳定、进步的必要条件。
始自2007年的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近年来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无力购买商品房、甚至租不起房子的低收入家庭,通过各种保障性住房,拥有了虽不一定华丽却温暖的家,圆了期盼已久的安居梦。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届时,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将达到20%,将有力缓解住房问题的压力。
保安居 多方齐给力
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在近几年建设任务重、自然灾害多的情况下,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近年来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地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并与地方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与政绩考核挂钩。
各地把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稳定房价、调整结构、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优惠政策,加大了资金投入,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千方百计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
为了缓解不断增加的资金压力,中央财政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专项资金每年都大幅增加。各地也克服困难,采取多种措施筹措资金。如黑龙江、江西等省加大了省级财政补助力度;山西等省规定新建商品住房项目按5%配建廉租住房,并作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吉林省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20%用于保障房建设。此外,一些地区搭建了专门的融资平台,为保障房建设获取稳定的资金来源。
随着保障性住房纷纷建成交付使用,后期的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广州市借鉴香港公屋管理模式,实施了全国第一个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扣分办法”。不仅改善了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环境,而且进一步完善了保障房准入退出机制,受到百姓的欢迎。
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李俊是山东青岛市一家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由于妻子去年初刚从外地过来还没有找到工作,一家三口每月只有3000多元的收入。为了省钱,他们一直与人合租房子。前不久,李俊拿到了青岛市河马石公共租赁房小区的新房钥匙。55平方米的房子虽然不大,但两室一厅的格局十分合理。每月租金只要600元,而且稳定,几年内不用再搬家了。
过去,李俊这样收入“不上不下”的家庭,很难获得政府在住房方面的支持,只能硬着头皮到市场上买商品房。如今,有了公共租赁房,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过渡选择。
近年来,公共租赁房作为一个新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由政府提供的低租金、可以稳定租住的保障性住房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人员的欢迎。
在苏州等一些城市,公共租赁房已经超越户籍的限制,覆盖到外来务工人员。对初到城市打工的新市民来说,这么一个便宜又稳定的住所,成为他们在这个城市立足、努力奋斗创造新生活的基础。
2007年我国开始启动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各地通过廉租房,基本实现了对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应保尽保。而处于“夹心层”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逐渐凸显。公共租赁房的起步发展,为这一更广大的群体解决住房问题带来了希望。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共租赁房将成为今后保障房的发展重点,这适应了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住房问题的特点,是对住房保障范围的合力拓展,也是对住房保障形式的完善。在商品房价格和租金较高的城市,要通过新建、改建、收购、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房供应。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更为重要。特别是发展公共租赁房这个新生事物,需要创新政策措施和制度设计,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相关的政策研究和制度创新。
随着公共租赁房制度得以确立并开始快速发展,我国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对低保家庭等城市最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通过基本免租金的廉租房予以保障;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经济适用房;向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出售限价商品房。在此基础上,对所有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租赁房,实现对各种“夹心层”的全覆盖。
两会: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不松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指出,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中提到,今年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此无党派人士、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保障房是政府的资产而不是开支。要从过去认为建保障房政府要为这个花钱,转变为保障房是政府为未来的财政收入营造坚实基础的投资行为。
“就好像大家去买一个商铺,买一只股票一样,保障房应该成为政府的宝贵资产。”李稻葵说,如果这两件事认识提高了,那么保障房就会变成打开房地产死结的金钥匙。如此就可以逐步地断掉靠土地出让而获得收入的病根。从现在的卖一块地挣一块钱,到未来长期持有一些物业,“好处无穷”。
“十二五”期间,预期开建保障房3600万套,保障房占比将超过20%。业内人士称,2012年的保障房供应将分流商品房8%-10%的购买需求。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拥有合适、稳定的住房既是个人和家庭温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稳定、进步的必要条件。
始自2007年的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近年来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无力购买商品房、甚至租不起房子的低收入家庭,通过各种保障性住房,拥有了虽不一定华丽却温暖的家,圆了期盼已久的安居梦。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届时,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将达到20%,将有力缓解住房问题的压力。
保安居 多方齐给力
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在近几年建设任务重、自然灾害多的情况下,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近年来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地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并与地方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与政绩考核挂钩。
各地把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稳定房价、调整结构、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优惠政策,加大了资金投入,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千方百计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
为了缓解不断增加的资金压力,中央财政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专项资金每年都大幅增加。各地也克服困难,采取多种措施筹措资金。如黑龙江、江西等省加大了省级财政补助力度;山西等省规定新建商品住房项目按5%配建廉租住房,并作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吉林省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20%用于保障房建设。此外,一些地区搭建了专门的融资平台,为保障房建设获取稳定的资金来源。
随着保障性住房纷纷建成交付使用,后期的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广州市借鉴香港公屋管理模式,实施了全国第一个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扣分办法”。不仅改善了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环境,而且进一步完善了保障房准入退出机制,受到百姓的欢迎。
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李俊是山东青岛市一家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由于妻子去年初刚从外地过来还没有找到工作,一家三口每月只有3000多元的收入。为了省钱,他们一直与人合租房子。前不久,李俊拿到了青岛市河马石公共租赁房小区的新房钥匙。55平方米的房子虽然不大,但两室一厅的格局十分合理。每月租金只要600元,而且稳定,几年内不用再搬家了。
过去,李俊这样收入“不上不下”的家庭,很难获得政府在住房方面的支持,只能硬着头皮到市场上买商品房。如今,有了公共租赁房,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过渡选择。
近年来,公共租赁房作为一个新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由政府提供的低租金、可以稳定租住的保障性住房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人员的欢迎。
在苏州等一些城市,公共租赁房已经超越户籍的限制,覆盖到外来务工人员。对初到城市打工的新市民来说,这么一个便宜又稳定的住所,成为他们在这个城市立足、努力奋斗创造新生活的基础。
2007年我国开始启动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各地通过廉租房,基本实现了对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应保尽保。而处于“夹心层”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逐渐凸显。公共租赁房的起步发展,为这一更广大的群体解决住房问题带来了希望。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共租赁房将成为今后保障房的发展重点,这适应了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住房问题的特点,是对住房保障范围的合力拓展,也是对住房保障形式的完善。在商品房价格和租金较高的城市,要通过新建、改建、收购、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房供应。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更为重要。特别是发展公共租赁房这个新生事物,需要创新政策措施和制度设计,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相关的政策研究和制度创新。
随着公共租赁房制度得以确立并开始快速发展,我国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对低保家庭等城市最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通过基本免租金的廉租房予以保障;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经济适用房;向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出售限价商品房。在此基础上,对所有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租赁房,实现对各种“夹心层”的全覆盖。
两会: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不松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指出,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中提到,今年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此无党派人士、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保障房是政府的资产而不是开支。要从过去认为建保障房政府要为这个花钱,转变为保障房是政府为未来的财政收入营造坚实基础的投资行为。
“就好像大家去买一个商铺,买一只股票一样,保障房应该成为政府的宝贵资产。”李稻葵说,如果这两件事认识提高了,那么保障房就会变成打开房地产死结的金钥匙。如此就可以逐步地断掉靠土地出让而获得收入的病根。从现在的卖一块地挣一块钱,到未来长期持有一些物业,“好处无穷”。
“十二五”期间,预期开建保障房3600万套,保障房占比将超过20%。业内人士称,2012年的保障房供应将分流商品房8%-10%的购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