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有的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学生也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心里便痒痒的,也想一试身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终于学会了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它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我就自己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列举几例,与同行们交流。
例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真观察思考,才能获得真知。而有的实验,如讲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模型,以及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的工作电路”、“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时,由于实物尺寸很小,往往只有前排的学生才能看得清,后边的学生根本无法观察到细节。这时候如在演示实验后再利用多媒体反复模拟演示,并采用局部放大、停留、慢动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鲜明的视觉信息,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二:科学家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的一些特殊实验,如原子弹爆炸,教师不可能再次在课堂上演示,只能借助图片、文字来表述,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但是,若用多媒体,则可顺利再现其壮观的场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他们仿佛身临其境。
例三:自然科学实验都有其操作规范,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轻则达不到教学目的,或损坏仪器,重则危及人身安全。用多媒体模拟违规操作,将可能产生的后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用多媒体演示电流表正负极接反、电流表与电压表交换位置、仪器量程选择错误、用超过弹簧秤量程的力拉弹簧秤、用体温计测开水温度等错误操作与造成的后果,远比教师口头反复强调“要注意规范操作”效果好得多。
例四:使用损坏的或不准确的实验仪器又将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方面的思考能帮助学生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使他们提高对仪器使用原理的认识。这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来解决。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我让学生思考“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顶端突然破裂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学生作出判断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对于帮助学生认识大气压的测定原理效果很好。在教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我让学生思考“使用刻度不准确的刻度尺测量长度,结果偏大还是偏小”这个问题,采用同样的方法,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五:自然科学中的原理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不但要认识“是什么”,而且得理解“为什么”。鉴于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理解原理是教学难点。例如,动滑轮原理是用杠杆模型来解释的,学生对这个原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如果用多媒体把动滑轮的转动过程通过停留、减速等手段加以分解,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发电机、电动机的原理也同样可以运用多媒体加以分解得到解决。
例六:对于分子水平的微观世界的认识,传统的办法是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运用各种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然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不少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其实,巧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展示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现象,顺利解决这一难题。如分子运动论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的间隔等,又如核裂变和链式反应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生动、效果显著。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我在教学中也感到多媒体不能解决一切。如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对他们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接受科学思维与深层次分析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多媒体模拟实验所不可替代的。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把答案过早呈现给学生,不可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手段“喧宾夺主”,而要尽量让它发挥“辅助”作用,真正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多媒体教学同样应注意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同样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交流,以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我们应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
要搞好多媒体教学,就要制作出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不好的课件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限制教师的教学发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在制作《信息与信息传播》这节的多媒体课件时,由于考虑到这部分知识属于现代科学知识,因此就在这节课内加了许多有关资料,结果在头一个班的课堂上连一半的内容都没有进行完。轮到下一个班时,我赶快进行了调整,这才不至于又让学生陷入大量的资料中而影响学习的广度,完不成教学任务。后来,我在制作课件时就特别注意不在课件中增加无关紧要的内容,以免分散教学的重点、冲淡教学的难点,同时避免将课件做成“满堂灌”的翻版,加重学生的负担,使新的技术陷入于传统教学的旧框框。另外,课件的交互性要好,不可将课件做成直线式,一路到底。我在第一次制作《探索更小的微粒》这节的课件时,从头到尾都是资料和图片,连给学生看书的机会都没有,一节课里学生全都是呆呆地望着屏幕,我根本就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想给他们带去更多的信息,本以为大量的资料和图片会丰富课堂教学,最后我发现这节课的效果却很差。
我现在已经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已经用于课堂教学,但用较高的标准来审视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去认真揣摩、研究、改进。我相信,只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丰富自己在这一领域中的知识,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得心应手地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它真正起到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参与文献:
[1]赖新元.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2]杨永培.教学生爱学会学学好物理.北京教育出版社.
[3]聂影梅.北京教育丛书——师生同行学教共进.北京教育出版社.
[4]竇国祯.电脑趣谈——微机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
例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真观察思考,才能获得真知。而有的实验,如讲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模型,以及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的工作电路”、“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时,由于实物尺寸很小,往往只有前排的学生才能看得清,后边的学生根本无法观察到细节。这时候如在演示实验后再利用多媒体反复模拟演示,并采用局部放大、停留、慢动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鲜明的视觉信息,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二:科学家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的一些特殊实验,如原子弹爆炸,教师不可能再次在课堂上演示,只能借助图片、文字来表述,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但是,若用多媒体,则可顺利再现其壮观的场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他们仿佛身临其境。
例三:自然科学实验都有其操作规范,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轻则达不到教学目的,或损坏仪器,重则危及人身安全。用多媒体模拟违规操作,将可能产生的后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用多媒体演示电流表正负极接反、电流表与电压表交换位置、仪器量程选择错误、用超过弹簧秤量程的力拉弹簧秤、用体温计测开水温度等错误操作与造成的后果,远比教师口头反复强调“要注意规范操作”效果好得多。
例四:使用损坏的或不准确的实验仪器又将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方面的思考能帮助学生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使他们提高对仪器使用原理的认识。这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来解决。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我让学生思考“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顶端突然破裂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学生作出判断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对于帮助学生认识大气压的测定原理效果很好。在教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我让学生思考“使用刻度不准确的刻度尺测量长度,结果偏大还是偏小”这个问题,采用同样的方法,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五:自然科学中的原理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不但要认识“是什么”,而且得理解“为什么”。鉴于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理解原理是教学难点。例如,动滑轮原理是用杠杆模型来解释的,学生对这个原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如果用多媒体把动滑轮的转动过程通过停留、减速等手段加以分解,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发电机、电动机的原理也同样可以运用多媒体加以分解得到解决。
例六:对于分子水平的微观世界的认识,传统的办法是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运用各种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然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不少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其实,巧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展示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现象,顺利解决这一难题。如分子运动论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的间隔等,又如核裂变和链式反应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生动、效果显著。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我在教学中也感到多媒体不能解决一切。如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对他们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接受科学思维与深层次分析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多媒体模拟实验所不可替代的。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把答案过早呈现给学生,不可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手段“喧宾夺主”,而要尽量让它发挥“辅助”作用,真正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多媒体教学同样应注意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同样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交流,以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我们应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
要搞好多媒体教学,就要制作出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不好的课件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限制教师的教学发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在制作《信息与信息传播》这节的多媒体课件时,由于考虑到这部分知识属于现代科学知识,因此就在这节课内加了许多有关资料,结果在头一个班的课堂上连一半的内容都没有进行完。轮到下一个班时,我赶快进行了调整,这才不至于又让学生陷入大量的资料中而影响学习的广度,完不成教学任务。后来,我在制作课件时就特别注意不在课件中增加无关紧要的内容,以免分散教学的重点、冲淡教学的难点,同时避免将课件做成“满堂灌”的翻版,加重学生的负担,使新的技术陷入于传统教学的旧框框。另外,课件的交互性要好,不可将课件做成直线式,一路到底。我在第一次制作《探索更小的微粒》这节的课件时,从头到尾都是资料和图片,连给学生看书的机会都没有,一节课里学生全都是呆呆地望着屏幕,我根本就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想给他们带去更多的信息,本以为大量的资料和图片会丰富课堂教学,最后我发现这节课的效果却很差。
我现在已经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已经用于课堂教学,但用较高的标准来审视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去认真揣摩、研究、改进。我相信,只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丰富自己在这一领域中的知识,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得心应手地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它真正起到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参与文献:
[1]赖新元.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2]杨永培.教学生爱学会学学好物理.北京教育出版社.
[3]聂影梅.北京教育丛书——师生同行学教共进.北京教育出版社.
[4]竇国祯.电脑趣谈——微机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