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职学校没有做好相应的实习指导与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现本文就从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的构建这一角度来谈谈中职院校的实习指导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实习指导;就业服务;管理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而言,其所培养的学生一般都为技术型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为此做好其实习指导工作就非常重要,这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事实上,要想进一步的促进中职院校就业率的提升,就必须要建立集实习指导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并与日常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的学习、实习与就业产生脱节现象,才能更好更快速的完成学习到工作的角色转变。以下本文就通过分析中职院校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构建的意义,来详细探讨其具体的措施方法。
1 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的构建意义
由于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在扩招,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加,给中职院校的教学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中职学生的实习难度较大,愿意为中职院校提供实习基地的企业数量太少,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虽然大,但是因为中职院校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校企互利共赢机制,学生的实习观念也未得到改变,因此学校往往会出现人才无效供给的现象。另外,中职院校在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上也存在一定的缺失,很多就业服务指导工作都流于形式,并未给学生的就业带来帮助。
基于此,加强中职院校的实习指导工作和就业服务工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中职院校可以建立一定的一体化机制,将实习指导和就业服务融合在一起更加全面的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更加切实的体现出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能够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效率进行有效评价,并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必要的实践经验支持。可以说,在中职院校中建立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有着多重作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 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的构建途径
从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实习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状来看,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领导对实习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校企之间的合作不够融洽,就业服务水平较低等几方面。为此,在构建以提升就业率为目的的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时,要重点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2.1 加强校领导的重视
中职院校的校领导应该重视起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并将实习指导和就业服务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若条件允许,最好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重点负责本校的实习指导工作和就业服务工作。这样就可以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统一管理,改善当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提高实习指导工作效率和就业服务水平。
2.2 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办学水平
校企合作是新时期中职院校办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良好的校企合作办学不但能够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率,而且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实现双方共赢,这同时也是解决当前中职院校实习基地少的主要途径。为此,今后中职院校应该积极发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2.1 文化融合是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在企业获得的实践技能融合起来,把以课常传授知识为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融合起来,将学校的教学模式与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融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共建,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未来职业的规范和要求。
2.2.2 在校企合作辦学过程中,在企业追求利润与高校追求办学效益的前提下,虽然校企合作是一种互利互惠行为,但是基于合作主体的特殊性,难以用市场经济完全对等的契约关系来规范这一行为,而形式妥协则是基于友谊与信任、理解与体谅的维系校企双方长期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2.2.3 目标运作是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签订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和就业约定。成立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请企业专家提供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信息,进行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能力分析。然后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企业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及生产实习场地,建立与完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双方共同选拔任课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并不断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材建设等。
2.2.4 资源共享是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同时提供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者和使用者,为学校提供资金援助,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与实践岗位,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企业按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分享教育成果。校企合作实现了人员、教学场所、生产设备等的资源共享,弥补了相互间的不足。
3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3.1 采取多种手段向企业输送人才。院校就业部门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快速链接人才市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参加各地举办的校企洽谈会,挖掘各地的校企洽谈会信息,在校企洽谈会上应多多提供宣传学校的相关资料,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回到学校后应与其保持联系,以便进一步交流,从而使企业能够定期到学校来招聘毕业生,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常规化,同时大力拓展实习就业基地渠道,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2 构建通畅、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院校要与学生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努力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通畅、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使学生实习场所演变为就业场所。
3.3 定期开展校园模拟招聘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技巧。定期开展校园模拟招聘会,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
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院校今后的发展中,加强实习指导工作,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是一项重点工作,建立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不但能够为学生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贴合实际的帮助,也为本校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做出巨大贡献。为此中职院校的校领导一定要将这一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指导机制。
参考文献
[1]周春芬.后现代课程观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8,20.
[2]余燕.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3]张天跃.对中专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与实践[J].云南教育,2002(3).
关键词:实习指导;就业服务;管理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而言,其所培养的学生一般都为技术型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为此做好其实习指导工作就非常重要,这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事实上,要想进一步的促进中职院校就业率的提升,就必须要建立集实习指导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并与日常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的学习、实习与就业产生脱节现象,才能更好更快速的完成学习到工作的角色转变。以下本文就通过分析中职院校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构建的意义,来详细探讨其具体的措施方法。
1 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的构建意义
由于当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在扩招,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加,给中职院校的教学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中职学生的实习难度较大,愿意为中职院校提供实习基地的企业数量太少,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虽然大,但是因为中职院校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校企互利共赢机制,学生的实习观念也未得到改变,因此学校往往会出现人才无效供给的现象。另外,中职院校在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上也存在一定的缺失,很多就业服务指导工作都流于形式,并未给学生的就业带来帮助。
基于此,加强中职院校的实习指导工作和就业服务工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中职院校可以建立一定的一体化机制,将实习指导和就业服务融合在一起更加全面的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更加切实的体现出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能够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效率进行有效评价,并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必要的实践经验支持。可以说,在中职院校中建立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有着多重作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 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的构建途径
从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实习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状来看,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领导对实习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校企之间的合作不够融洽,就业服务水平较低等几方面。为此,在构建以提升就业率为目的的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时,要重点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2.1 加强校领导的重视
中职院校的校领导应该重视起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并将实习指导和就业服务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若条件允许,最好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重点负责本校的实习指导工作和就业服务工作。这样就可以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统一管理,改善当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提高实习指导工作效率和就业服务水平。
2.2 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办学水平
校企合作是新时期中职院校办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良好的校企合作办学不但能够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率,而且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实现双方共赢,这同时也是解决当前中职院校实习基地少的主要途径。为此,今后中职院校应该积极发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2.1 文化融合是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在企业获得的实践技能融合起来,把以课常传授知识为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融合起来,将学校的教学模式与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融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共建,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未来职业的规范和要求。
2.2.2 在校企合作辦学过程中,在企业追求利润与高校追求办学效益的前提下,虽然校企合作是一种互利互惠行为,但是基于合作主体的特殊性,难以用市场经济完全对等的契约关系来规范这一行为,而形式妥协则是基于友谊与信任、理解与体谅的维系校企双方长期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2.2.3 目标运作是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签订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和就业约定。成立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请企业专家提供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信息,进行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能力分析。然后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企业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及生产实习场地,建立与完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双方共同选拔任课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并不断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材建设等。
2.2.4 资源共享是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同时提供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者和使用者,为学校提供资金援助,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与实践岗位,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企业按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分享教育成果。校企合作实现了人员、教学场所、生产设备等的资源共享,弥补了相互间的不足。
3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3.1 采取多种手段向企业输送人才。院校就业部门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快速链接人才市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参加各地举办的校企洽谈会,挖掘各地的校企洽谈会信息,在校企洽谈会上应多多提供宣传学校的相关资料,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回到学校后应与其保持联系,以便进一步交流,从而使企业能够定期到学校来招聘毕业生,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常规化,同时大力拓展实习就业基地渠道,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2 构建通畅、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院校要与学生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努力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通畅、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使学生实习场所演变为就业场所。
3.3 定期开展校园模拟招聘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技巧。定期开展校园模拟招聘会,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
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院校今后的发展中,加强实习指导工作,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是一项重点工作,建立实习指导——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不但能够为学生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贴合实际的帮助,也为本校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做出巨大贡献。为此中职院校的校领导一定要将这一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指导机制。
参考文献
[1]周春芬.后现代课程观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8,20.
[2]余燕.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3]张天跃.对中专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与实践[J].云南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