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长征精神对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历史启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象征。它坚持以正确的政治路线为指导,以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前进方向;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等。弘扬长征精神,对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 长征精神;国防和军队改革;历史启示
  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赣南、川北、豫东南、湘西到陕北,一条长征路,走出了一支越战越强的红军队伍,谱写了一曲用生命唱就的慷慨壮歌, 铸就了永载史册的长征精神。80年来,长征精神始终鼓舞着人民军队代代官兵,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它所铸就的伟大精神, 就是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 坚持党的领导,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革命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团结互助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象征。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重温长征精神, 探索长征精神的历史启示, 不仅有利于长征精神在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更是确保国防和军队改革顺利实施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以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方向为指导, 坚定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就是始终坚定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革命精神。这是红军跨越万水千山,冲破艰难险阻, 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争取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曾回忆:“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红军之所以能够经受艰难困苦的考验,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一支几乎濒临绝境的队伍最终历经艰险,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在重兵追堵中走完了两万五千里,走到陕北,走向民族救亡前线,走出中国革命伟大的新局面。因此,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军冲破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精神力量之源, 是中国革命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当前,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一支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我们仍然离不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离不开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方向的指引。为确保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谋划改革强军之路,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挑战,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固化下来并不断加以完善,最终取得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胜利。
  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这是红军在两万五千里征程中,始终打不垮、走不散,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1935 年 6 月,红一、 四方面军会师后, 张国焘仗着自己“兵强马壮”,拒不执行党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甚至另立伪“中央”,诬蔑党中央的北上方针是“机会主义的逃跑路线”,坚持南下川康边地区。[2]为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张闻天、徐向前等大批党的领导干部同张国焘的分裂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绝大多数的红军官兵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执行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最终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阴谋企图, 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红军三大主力得以顺利会师。
  我军历来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优良传统,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此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推进力度之大、触及利益之深、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改革之难,首先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就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文化熏陶、舆论引导等手段,统一全军官兵的思想和行动,使其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来认识改革,凝聚起推动改革的强大意志力量。要做到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中央、中央军委改革決策部署,对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重大举措等坚决拥护,绝不允许说三道四、乱发议论,在执行改革任务上更要坚决落实,绝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以实际行动来检验改革各项工作,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三、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长征精神的思想精髓,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精神。这是红军辗转腾挪、突破重围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1935 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会, 实事求是的讨论分析了李德、博古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生动表现。遵义会议后,各路红军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采取灵活的作战计划及战略部署,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最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标。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的思想路线。这既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又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思想路线, 是我们进行中国革命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重视,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抓,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习主席亲自主持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确立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方略,并根据我军使命任务拓展,制定部署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面对当今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打赢信息化条件战争,我军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必须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从国际形势、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国防和军队自身这三个维度出发,认清改革强军的时代背景、国内外环境、军队基础现状,准确把握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政治考量、战略意蕴、现实指向。[4]认真谋划改革、实施改革,才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真正立起安全与发展之基,布好富国强军大局,谋划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走好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这也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5]长征正是党的群众路线得以坚决贯彻执行的优秀典范。长征途中,红军部队途经湘、滇、康、甘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群众对共产党和红军不仅不了解,而且在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军阀的统治和欺骗宣传下,对红军存有怀疑、恐惧等情绪。[6]为此,共产党在长征中严格执行党的群众纪律,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使各族群众消除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 维护了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红军沿途所到之处,还通过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帮助穷苦人民翻身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并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许多当地群众还加入了红军队伍,状大了红军的力量。沿途各族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传递消息,掩护伤员,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有力保证了长征的顺利完成。历史表明,长征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与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致、 勇于斗争的结果。
  今天, 我们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同样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走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2015年3月12日,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7]强军兴军是强国伟业的重要方面和坚实保障,不能靠军队自成体系、自我发展、自我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由之前的“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提升到“融合发展”的新高度,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新的国家战略。就是要通过军民融合,将国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经济动员、交通战备、国防教育、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总盘子;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构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社会化保障体系搭桥铺路。只有真正把国家经济建设的机遇期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机遇期统一起来,走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涉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体制结构调整,复杂性深刻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必须同心协力闯难关、涉险滩、啃硬骨头。全军官兵要以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为指导,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责任,听令而行,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完成改革任务,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书写崭新篇章。[8]
  注釋:
  [1]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2]姜思毅.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七十年史(第一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438-439.
  [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388.
  [4]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解读[J].解放军报,2015年12月24日,第2版.
  [5]石仲泉.红军两大主力长征与长征精神[ J].党的文献,2005 ( 1).
  [6]姜思毅.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七十年史(第一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504.
  [7]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解读[J].解放军报,2016年3月9日,第2版.
  [8]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解读[J].解放军报,2015年12月24日,第2版.
其他文献
【摘要】: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不仅可以带动文化遗产的发展,也可以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但是弊端也不断凸显。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特性,笔者在本篇文章中就保护方式的转变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生活性保护  一、双重保护方式的起源与发展  (一)安全保护观念的形成  自古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很好的存续都是历朝历代所关心的问题。纵观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文化都
期刊
【摘要】:共产主义思想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然而,只是单纯的把《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更多地当作一部有关唯物史观的巨著,对其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关注是不够的,甚至离开唯物史观孤立地解读其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本文认为,马克思在《形态》中对共产主义问题的阐释,正是以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趋势的揭示为基础的。因此,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角来理解和把握《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更为准
期刊
【摘要】:在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作的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首次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了完整而科学的概括。本文着眼于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说明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并对此进行分析,从而说明“现实的个人”被确立为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和出发点的必然性。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  一、“现实的个人”的规定性  “现实的个人”
期刊
【摘要】:由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在传统的健康意识中,人们偏重于疾病的治疗,近些年来,加大了对疾病的预防力度,这对护理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我国的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照顾患者,还要进行预防和保健,宣传健康知识,进行卫生咨询等多种功能。对于护理教育来说,它可以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但是必须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的护理教
期刊
【摘要】: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对于理学理论的贡献主要集中于儒家伦理道德的形而上学化方面。本文从静善动恶与中正仁义、诚和富贵观这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周敦颐的道德人生观。周敦颐的道德人生观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周敦颐;道德人生观;理学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敦实,人称濂溪先生,他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构建了一个以儒家礼法为核心,融合道教宇宙生成、万物演化思想的宇宙论体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信仰问题曾经说过:崇高信仰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坚强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本文从信仰的本质为出发点,全面论述信仰的本质及其在道德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强调重建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即马克思主义信仰,阐述信仰与精神家园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家园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的50周年,回顾以往,井
期刊
【摘要】:庄子与村上春树这两位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位大家,如若仔细品读、认真剖析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作品中所隐藏的诸多关联性和相似性。本篇论文拟从寓言性对村上春树文学与《庄子》的内在关联性、相似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庄子;村上春树;寓言性  1.序言  庄子生活在两千年前中国战国时代,村上春树生活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庄子》磅礴恣肆、包罗万象;村上春树文学奇异瑰丽
期刊
【摘要】:今年来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特有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传统的文化背景,使得如何正确认识安乐死成为社会上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中国传统美德的“孝道”角度出发,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与安乐死的冲突,从而促进人们正确、科学的认识安乐死,使得生命伦理在我国更加深入的发展。  【关键词】:安乐死;孝;传统文化;伦理道德  二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一系
期刊
【摘要】:遗址类博物馆作为一种博物馆的类型,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签,遗址类博物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最能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的。所以遗址类博物馆应该注重陈列展示,以其内在的独特性,在博物馆的独树一帜。遗址类博物馆的建立与遗址的发掘是分不开的,往往更注重再现遗址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遗址类博物馆能更好地塑造博物馆的文化性格,使其最大限度地展现其文化母体的鲜明特征,遗址类博物馆是固定的,是在原址上
期刊
【摘要】: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在改革强军的关键历史阶段,如何更好地宣扬长征精神,发挥长征精神鼓舞官兵投身改革实践的作用,是一项重要课题。作者认为,可以在“两个结合”上着力,即将长征精神同强军梦的实现和基层一线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宣扬。  【关键词】:长征精神;中国梦;改革强军;基层一线  “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实为人类历史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