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牵涉面广,本文就此展开跟踪调查,了解就业现状,分析就业形势,找出失业原因,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原因;措施;对策
【中图号】F241.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49-01
中专毕业生就业牵涉到千家万户,近年来中专生的就业形式严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跟踪调查中专生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出一些解决中专生就业的措施。
1跟踪调查
1.1中专生就业现状据江西省教育厅赣教就字【2004】14号文件中知悉,2004年我省大中专院校普通毕业生总人数为80673人,各学历层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分别为:博士生100%、硕士生94.65%、本科生90.50%、专科生78.50%、高职生75.36%、中专生80.58%。在今后几年毕业生人数继续攀升,就同期相比,博士生持平,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略有下降,高职生、中专生略有上升趋势。
1.2形势分析与失业原因现在企业不再一味强调“高学历”、“高层次”,乐于接纳中专毕业生。因为中专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特别适合中小型加工生产企业,他们对薪酬要求也不高,能安心工作,就业心态较为平和,较为稳定;再者毕业生择业也理性了,不再只注重用人单位的地域、待遇,同时也关注个人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就此,对造成中专毕业生总体上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如下:
1.2.1从人才市场需求量和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来看由于高校扩招,用人单位对本科以上的学历需求加大,导致中专毕业生供远大于求。中专毕业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15.4%,而市场留给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只有9.5%左右。大中型企业纷纷通过精减人员来增效,不可能大批量吸收毕业生,也更不愿吸收中专毕业生。
1.2.2从学科专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严重脱节。中专毕业生文科高达70%,中专毕业生60%集中在非社会急缺急需专业。工科类专业生就业状况较好,文科类和计算机类专业就不如意。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人才中多本着专业对口的“立即实用型”,能用长远眼光储备人才数量不多。而有些学生却错误认为专业不对口就算应聘上了也没有多大的发展机会,不能树立“先就业后发展”的正确就业观,先参加工作,后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特长,然后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以求发展。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一大原因。
1.2.3从中专生自身来看中专生大部分只重视本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加上学校课程的限制,文化基础不够扎实,技能不够熟练,在人才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另外学生就业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择业期望值不符合实际,失去了一些就业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人员,特别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从调查中还反映出,企业比较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
2措施和对策
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对其本人和家庭在经济及精神上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从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出来的毕业生。因此,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谈,看能否解决一些实际就业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宏观政策:一是认真做好人才需求的调查和预测,为毕业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更细致的服务和引导,减少供需双方的无效碰撞,使洽谈会更具实效性。二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给予中专毕业生大力支持和扶持。三是加强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者就业信息的交流,健全和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完善人才及劳动法规,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营造公开、平等的就业环境,构建立交桥式的中专生就业指导结构。四是促进国际间的人才交流,向其他国家输出劳务。
从高校角度来说,一是在学科建设上,应考虑重点、难点和热点相互结合,提高学科设置有效性。二是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主要内容有: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先就业后择业等观念。三是努力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交流的信息平台,大力提倡实行“订单培养”的新型办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四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结合。重视学生个性塑造、潜能开发和创业能力培训,开展职业在培训和职业鉴定,提高毕业生面向市场的就业能力。五是针对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制定配套的课程建设,为中专生拓展更多的就业渠道,也为政府缓解就业压力。
从毕业生角度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变化需求,强调“精一、专二、学三”。一是增强就业的竞争意识,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技能型人才。通常需要掌握5种基本技能,即会外语、会电脑、懂法律、有金融知识、有汽车驾驶证。二是关心市场就业动态、善于收集市场就业信息、主动地接触社会,增强市场就业意识,一方面要考虑人才市场短期所需求的技能,同时要注意宏观经济长远发展态势所需求的技能。三是立足基层。不少学生从入学那天起就向往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到乡镇企业以及民营或个体企业去工作,择业期望值不符合实际,丢失了一些就业市场。
总而言之,政府加强有关监督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统一流畅的人才流通渠道,并进一步拓宽这一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也是中专生就业的门道之一;中专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把学生就业与招生、教学紧密相连为一个整体工程,提高毕业生面向市场的就业能力;中专毕业生只有破除陈旧的就业观念,才能适应人才市场新的就业需求。只要毕业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积极作好就业准备,求职过程中把心态放平和些,眼光长远些、实际一些,找到份工作问题并不大。
【关键词】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原因;措施;对策
【中图号】F241.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49-01
中专毕业生就业牵涉到千家万户,近年来中专生的就业形式严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跟踪调查中专生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出一些解决中专生就业的措施。
1跟踪调查
1.1中专生就业现状据江西省教育厅赣教就字【2004】14号文件中知悉,2004年我省大中专院校普通毕业生总人数为80673人,各学历层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分别为:博士生100%、硕士生94.65%、本科生90.50%、专科生78.50%、高职生75.36%、中专生80.58%。在今后几年毕业生人数继续攀升,就同期相比,博士生持平,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略有下降,高职生、中专生略有上升趋势。
1.2形势分析与失业原因现在企业不再一味强调“高学历”、“高层次”,乐于接纳中专毕业生。因为中专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特别适合中小型加工生产企业,他们对薪酬要求也不高,能安心工作,就业心态较为平和,较为稳定;再者毕业生择业也理性了,不再只注重用人单位的地域、待遇,同时也关注个人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就此,对造成中专毕业生总体上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如下:
1.2.1从人才市场需求量和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来看由于高校扩招,用人单位对本科以上的学历需求加大,导致中专毕业生供远大于求。中专毕业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15.4%,而市场留给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只有9.5%左右。大中型企业纷纷通过精减人员来增效,不可能大批量吸收毕业生,也更不愿吸收中专毕业生。
1.2.2从学科专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严重脱节。中专毕业生文科高达70%,中专毕业生60%集中在非社会急缺急需专业。工科类专业生就业状况较好,文科类和计算机类专业就不如意。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人才中多本着专业对口的“立即实用型”,能用长远眼光储备人才数量不多。而有些学生却错误认为专业不对口就算应聘上了也没有多大的发展机会,不能树立“先就业后发展”的正确就业观,先参加工作,后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特长,然后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以求发展。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一大原因。
1.2.3从中专生自身来看中专生大部分只重视本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加上学校课程的限制,文化基础不够扎实,技能不够熟练,在人才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另外学生就业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择业期望值不符合实际,失去了一些就业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人员,特别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从调查中还反映出,企业比较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
2措施和对策
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对其本人和家庭在经济及精神上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从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出来的毕业生。因此,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谈,看能否解决一些实际就业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宏观政策:一是认真做好人才需求的调查和预测,为毕业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更细致的服务和引导,减少供需双方的无效碰撞,使洽谈会更具实效性。二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给予中专毕业生大力支持和扶持。三是加强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者就业信息的交流,健全和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完善人才及劳动法规,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营造公开、平等的就业环境,构建立交桥式的中专生就业指导结构。四是促进国际间的人才交流,向其他国家输出劳务。
从高校角度来说,一是在学科建设上,应考虑重点、难点和热点相互结合,提高学科设置有效性。二是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主要内容有: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先就业后择业等观念。三是努力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交流的信息平台,大力提倡实行“订单培养”的新型办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四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结合。重视学生个性塑造、潜能开发和创业能力培训,开展职业在培训和职业鉴定,提高毕业生面向市场的就业能力。五是针对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制定配套的课程建设,为中专生拓展更多的就业渠道,也为政府缓解就业压力。
从毕业生角度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变化需求,强调“精一、专二、学三”。一是增强就业的竞争意识,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技能型人才。通常需要掌握5种基本技能,即会外语、会电脑、懂法律、有金融知识、有汽车驾驶证。二是关心市场就业动态、善于收集市场就业信息、主动地接触社会,增强市场就业意识,一方面要考虑人才市场短期所需求的技能,同时要注意宏观经济长远发展态势所需求的技能。三是立足基层。不少学生从入学那天起就向往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到乡镇企业以及民营或个体企业去工作,择业期望值不符合实际,丢失了一些就业市场。
总而言之,政府加强有关监督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统一流畅的人才流通渠道,并进一步拓宽这一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也是中专生就业的门道之一;中专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把学生就业与招生、教学紧密相连为一个整体工程,提高毕业生面向市场的就业能力;中专毕业生只有破除陈旧的就业观念,才能适应人才市场新的就业需求。只要毕业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积极作好就业准备,求职过程中把心态放平和些,眼光长远些、实际一些,找到份工作问题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