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关于我国社会道德状况的讨论很多。目前社会的道德状况究竟如何,是不是遭遇了“道德寒冬”?记者就如何理性地看待我国道德现状,在普通市民层面有哪些伦理道德是需要规范的,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平台等问题,专访了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
记 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请您谈谈造成道德滑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万俊人:要谈这个问题,首先应确定采取何种角度和立场对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进行观察和评判。不同角度和立场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大相径庭。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本着全面、综合、动态、理性、历史的价值评价精神,我选择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待和评价今天中国的道德问题。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的基本结构发生根本性或重大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伴随改革开放初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社会转型。近30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火车转弯加速”。所谓“转弯”就是社会转型,“加速”则是在社会转型中呈现的特点。火车转弯的时候应该减速,才能保持平稳。而我们在转弯的时候不仅没有减速,反而加速,以经济的“火车头”带领社会突进,用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现代化国家用了上百年时间所做的事情。
这种所谓“赶超式”的改革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加速社会改革发展,赢得了赶超的时间和空间,但其负面效应是社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加大,尤其突出的是生态成本的付出和道德、文化代价的加大。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讲究发展效益,以低成本实现高发展。社会发展是个综合性的价值产物,不能经济发展上去了,而社会其他方面都严重滞后。因此,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中央把文化发展放在了突出地位。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显性的文化建设并不难,只要技术和方式得当,有投入就会有相应的产出。但是隐性文化的建设则相对复杂,道德建设就属于隐性文化建设的范畴。造成道德出现滑坡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发展发生结构性转型,也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发生根本性或重大的变革。
记 者:在道德出现某些滑坡的同时,我们的道德状况也有一些新变化,请问您怎样看待和评价目前我国的道德状况?
万俊人:毋庸讳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道德状况确实出现了某些滑坡,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造假欺诈、见利忘义的问题较为突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的道德状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好的变化。比如,公民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和公共责任感增强,这些都是过去所不具有的。因此,对于我国的道德狀况应该辩证地去看待。现在出现的某些道德滑坡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跟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初期的发展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今天的中国已经做得相当好。
通过马克思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的道德状况相当糟糕,人与人的关系就像冰水一样,资本家贪婪、自私,卖棺材的就希望天天死人。资本主义在发展初期付出了巨大的道德代价。这并不是为我们出现的问题找借口,只是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我国的道德发展,我们要有自信。这种自信基于三个基础:一是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我国是道德文明古国,孔孟之道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有就是建党90多年、建国60多年所积累的深厚的政治资本优势。综合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在社会转型期付出的道德代价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要小。因此,对于在社会结构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的道德滑坡,要历史地看,不能夸大这个问题,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开放。现在出现的局部道德滑坡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而且也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并在着手改变这种状况,应对这些问题的有力措施也相继出台。
记 者:在普通市民层面有哪些伦理道德是需要规范的?
万俊人:道德和法律不同,法律是硬性的规定,而道德则是软性的约束。道德规范产生作用靠什么?靠的是每个公民都有道德自觉。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不是靠行政命令或宣传,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飞跃,而是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某些行为规范并逐渐将其内化于心,需要日积月累,逐渐改善。目前而言,迫切需要大家践行而且是能够做到的主要有公共场域道德、行业道德、现代家庭美德及公民美德。
为什么特别强调公共场域道德?因为现代社会较传统社会的公共化程度不断提高。过去我们讲道德伦理主要是在熟人圈里,慢慢向外推延出去。中国伦理将所有的人伦关系归结为五种基本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此即所谓的“五伦”。“五伦”是中国伦理的范型,其他人伦关系都可以由此推演,寻找到相应的人伦之理即“伦理”。现代社会是开放的、公共化的社会,人们处于公共空间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公共道德伦理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共道德伦理需要规范和秩序来维系,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公共文明,即公共场域道德。比如说,该不该排队上车,见到歹徒、小偷该不该管,这些都是涉及公共场合的道德。提高公共场域道德对于我们来说还需要很长时间,这与中国人传统的“内外有别”观念有关系。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是大家的产物,怎么把公共领域看作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与别人共享的一部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没有这样的公德观念,在公共场合做事情就会缺乏约束。另外,公共场域道德的规范应该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如果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例外于这种规范,就会引起效仿,其结果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最终导致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失效,社会的伦理秩序就会出现紊乱甚至冲突。
其次需要规范的是行业道德。现代社会的行(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分工越来越细。过去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行业已很难用360行来概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会的行业分类已达到2700多个。但另一方面,行业的整合程度也越来越高。分化的行业就像一棵大树的根系或树杈,行业的整合就像树干,根系和树杈越多越繁茂,说明社会之树越壮大,树干就越粗,整合程度也就越高。在现代社会,行业力量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华尔街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因此,行业的道德自律对社会的影响就显而易见。每个人都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人,还是一个工作者,总会处于某个行业之中。抓好行业或职业道德建设,促使每个处于工作状态的人都加强自律,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升意义重大。一些行业的行为看似与道德无关,实际上严重挫伤了民众对社会道德的信心。比如,假冒伪劣产品、医药行业的行为不端、学术腐败等等,都与职业或行业的德行操守直接关联。 现代家庭美德也是影响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包括学校和家庭道德教育。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过去的家庭多为四世同堂,而现在多是三口之家,也就是核心家庭。家庭的道德伦理意识前所未有的淡薄,通过逢年过节、长者的教诲所进行的道德教育越来越少。有人尖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家庭伦理教育首先是教育父母,然后才是教育孩子。因为现在的许多父母已然不会为人父母了。所以学习如何做好的父母已经成为成年人的一门急需补上的道德文化课程。事实上,道德的原始意思就是风俗礼仪,对家庭美德伦理的培育依赖极高,因此加强家庭美德教育意义重大。
还有就是公民美德。公民美德与其说是规范,不如说是自我修养。公民美德与个人美德的区别在于,个人美德完全是个人行为,强调的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而公民美德是要比照公共道德规范和社会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把它转化成为自觉、自律的行为。所以,要特别强调公民意识,积极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近些年的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大大增强,但责任意识并没有相应增长。公民的责任意识与权利意识如果失衡,那么个体作为公民的行为就会出现偏差。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记 者:任何社会发展形态都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平台?
万俊人: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系统,就像必須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政治管理体系一样。对我们而言,毋庸置疑,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占引领地位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一个社会的道德文化体系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信仰体系、规范体系、显性的文化体系和隐性的文化精神心理。所以,社会道德文化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和精神心理的架构过程。我们在道德文化心理的建设方面还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讲,信仰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曾盛极一时,但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最短命的。缺乏理想和终极关怀是导致巴比伦文明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的信仰体系。社会主义的历史很悠久,社会主义理念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有几百年的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但我们缺乏的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科学总结。所以,当务之急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认真的梳理和科学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道德的理想信念体系。
设立一个绝对不能突破的道德底线,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也至关重要。道德应该通过大家的约定俗成来实现,建立一个不可让步的道德底线,明确告知哪些是必须做到的而且也能够做到的,对于规范体系的架构乃至道德平台的形成都是必要的。比如,明确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对大家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体面生活等提出要求,倡导谦让、感恩等。北京市近些年倡导市民排队、让座,文明交通出行等活动,就是选择了这个切入点,效果也很明显。我们强调设置社会公德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但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期待郭明义这样的道德模范,并不是排斥崇高。一个拒绝追求崇高道德、嘲笑和排斥英雄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如果生活是一道硬菜的话,道德就仿佛汤汤水水,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滋润,营养消化更充分更均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社会基本道德底线的坚守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对崇高道德的追求也值得鼓励,并永无止境。
记 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请您谈谈造成道德滑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万俊人:要谈这个问题,首先应确定采取何种角度和立场对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进行观察和评判。不同角度和立场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大相径庭。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本着全面、综合、动态、理性、历史的价值评价精神,我选择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待和评价今天中国的道德问题。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的基本结构发生根本性或重大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伴随改革开放初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社会转型。近30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火车转弯加速”。所谓“转弯”就是社会转型,“加速”则是在社会转型中呈现的特点。火车转弯的时候应该减速,才能保持平稳。而我们在转弯的时候不仅没有减速,反而加速,以经济的“火车头”带领社会突进,用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现代化国家用了上百年时间所做的事情。
这种所谓“赶超式”的改革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加速社会改革发展,赢得了赶超的时间和空间,但其负面效应是社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加大,尤其突出的是生态成本的付出和道德、文化代价的加大。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讲究发展效益,以低成本实现高发展。社会发展是个综合性的价值产物,不能经济发展上去了,而社会其他方面都严重滞后。因此,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中央把文化发展放在了突出地位。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显性的文化建设并不难,只要技术和方式得当,有投入就会有相应的产出。但是隐性文化的建设则相对复杂,道德建设就属于隐性文化建设的范畴。造成道德出现滑坡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发展发生结构性转型,也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发生根本性或重大的变革。
记 者:在道德出现某些滑坡的同时,我们的道德状况也有一些新变化,请问您怎样看待和评价目前我国的道德状况?
万俊人:毋庸讳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道德状况确实出现了某些滑坡,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造假欺诈、见利忘义的问题较为突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的道德状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好的变化。比如,公民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和公共责任感增强,这些都是过去所不具有的。因此,对于我国的道德狀况应该辩证地去看待。现在出现的某些道德滑坡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跟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初期的发展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今天的中国已经做得相当好。
通过马克思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的道德状况相当糟糕,人与人的关系就像冰水一样,资本家贪婪、自私,卖棺材的就希望天天死人。资本主义在发展初期付出了巨大的道德代价。这并不是为我们出现的问题找借口,只是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我国的道德发展,我们要有自信。这种自信基于三个基础:一是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我国是道德文明古国,孔孟之道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有就是建党90多年、建国60多年所积累的深厚的政治资本优势。综合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在社会转型期付出的道德代价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要小。因此,对于在社会结构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的道德滑坡,要历史地看,不能夸大这个问题,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开放。现在出现的局部道德滑坡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而且也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并在着手改变这种状况,应对这些问题的有力措施也相继出台。
记 者:在普通市民层面有哪些伦理道德是需要规范的?
万俊人:道德和法律不同,法律是硬性的规定,而道德则是软性的约束。道德规范产生作用靠什么?靠的是每个公民都有道德自觉。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不是靠行政命令或宣传,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飞跃,而是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某些行为规范并逐渐将其内化于心,需要日积月累,逐渐改善。目前而言,迫切需要大家践行而且是能够做到的主要有公共场域道德、行业道德、现代家庭美德及公民美德。
为什么特别强调公共场域道德?因为现代社会较传统社会的公共化程度不断提高。过去我们讲道德伦理主要是在熟人圈里,慢慢向外推延出去。中国伦理将所有的人伦关系归结为五种基本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此即所谓的“五伦”。“五伦”是中国伦理的范型,其他人伦关系都可以由此推演,寻找到相应的人伦之理即“伦理”。现代社会是开放的、公共化的社会,人们处于公共空间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公共道德伦理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共道德伦理需要规范和秩序来维系,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公共文明,即公共场域道德。比如说,该不该排队上车,见到歹徒、小偷该不该管,这些都是涉及公共场合的道德。提高公共场域道德对于我们来说还需要很长时间,这与中国人传统的“内外有别”观念有关系。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是大家的产物,怎么把公共领域看作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与别人共享的一部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没有这样的公德观念,在公共场合做事情就会缺乏约束。另外,公共场域道德的规范应该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如果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例外于这种规范,就会引起效仿,其结果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最终导致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失效,社会的伦理秩序就会出现紊乱甚至冲突。
其次需要规范的是行业道德。现代社会的行(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分工越来越细。过去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行业已很难用360行来概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会的行业分类已达到2700多个。但另一方面,行业的整合程度也越来越高。分化的行业就像一棵大树的根系或树杈,行业的整合就像树干,根系和树杈越多越繁茂,说明社会之树越壮大,树干就越粗,整合程度也就越高。在现代社会,行业力量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华尔街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因此,行业的道德自律对社会的影响就显而易见。每个人都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人,还是一个工作者,总会处于某个行业之中。抓好行业或职业道德建设,促使每个处于工作状态的人都加强自律,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升意义重大。一些行业的行为看似与道德无关,实际上严重挫伤了民众对社会道德的信心。比如,假冒伪劣产品、医药行业的行为不端、学术腐败等等,都与职业或行业的德行操守直接关联。 现代家庭美德也是影响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包括学校和家庭道德教育。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过去的家庭多为四世同堂,而现在多是三口之家,也就是核心家庭。家庭的道德伦理意识前所未有的淡薄,通过逢年过节、长者的教诲所进行的道德教育越来越少。有人尖锐地指出,当前我们的家庭伦理教育首先是教育父母,然后才是教育孩子。因为现在的许多父母已然不会为人父母了。所以学习如何做好的父母已经成为成年人的一门急需补上的道德文化课程。事实上,道德的原始意思就是风俗礼仪,对家庭美德伦理的培育依赖极高,因此加强家庭美德教育意义重大。
还有就是公民美德。公民美德与其说是规范,不如说是自我修养。公民美德与个人美德的区别在于,个人美德完全是个人行为,强调的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而公民美德是要比照公共道德规范和社会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把它转化成为自觉、自律的行为。所以,要特别强调公民意识,积极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近些年的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大大增强,但责任意识并没有相应增长。公民的责任意识与权利意识如果失衡,那么个体作为公民的行为就会出现偏差。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记 者:任何社会发展形态都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平台?
万俊人: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系统,就像必須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政治管理体系一样。对我们而言,毋庸置疑,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占引领地位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一个社会的道德文化体系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信仰体系、规范体系、显性的文化体系和隐性的文化精神心理。所以,社会道德文化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和精神心理的架构过程。我们在道德文化心理的建设方面还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讲,信仰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曾盛极一时,但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最短命的。缺乏理想和终极关怀是导致巴比伦文明短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的信仰体系。社会主义的历史很悠久,社会主义理念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有几百年的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但我们缺乏的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科学总结。所以,当务之急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认真的梳理和科学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道德的理想信念体系。
设立一个绝对不能突破的道德底线,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也至关重要。道德应该通过大家的约定俗成来实现,建立一个不可让步的道德底线,明确告知哪些是必须做到的而且也能够做到的,对于规范体系的架构乃至道德平台的形成都是必要的。比如,明确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对大家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体面生活等提出要求,倡导谦让、感恩等。北京市近些年倡导市民排队、让座,文明交通出行等活动,就是选择了这个切入点,效果也很明显。我们强调设置社会公德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但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期待郭明义这样的道德模范,并不是排斥崇高。一个拒绝追求崇高道德、嘲笑和排斥英雄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如果生活是一道硬菜的话,道德就仿佛汤汤水水,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滋润,营养消化更充分更均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社会基本道德底线的坚守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对崇高道德的追求也值得鼓励,并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