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都迎盛会
2008年10月28日至30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一座享有“世界上仍然活跃着的古老城市”和“香城”、“东方之珠”等无数美誉的西亚古都,张开双臂迎接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者——中阿友好代表团。110位中国的友好使者们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及18个阿拉伯国家对华民间友好组织代表团的朋友们一起,出席由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和阿拉伯国家联盟主办,叙利亚中国友好协会承办的第二届“中阿友好大会”。老友新朋欢聚一堂,在“架起中阿民间友好桥梁,弘扬和平友好合作精神”的旗帜下,畅叙中阿传统友谊,共商中阿友好大计。
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阿盟秘书长阿姆鲁·穆萨和叙利亚外交部长穆阿利姆致大会的贺信;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地区领导副书记、叙中友协主席穆罕默德·布希坦,阿拉伯-中国友好协会联合会秘书长艾哈迈德,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会长铁木尔·达瓦买提,阿盟副秘书长希玛·布侯斯先后致词 。大家对首届友好大会以来,中阿民间友好工作在加强中阿传统友谊,推动中阿政治、经贸、文化、教育及地方政府交流与合作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对民间友好工作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
工作明方向
大会期间,与会各方就进一步拓宽中阿民间友好组织的合作范围,发挥民间外交的优势,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活动,推动中阿政治、经贸、文化、教育、地方政府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通过了包括2009年在中国举办“阿拉伯国家对华友好组织负责人会晤”、“中阿友好城市和地方政府大会”、邀请阿方组派新闻媒体代表团访华、评选“中阿友好贡献奖”杰出人物、举办建交招待会、经贸洽谈会、学术研讨会、呼吁各国政府和官方机构加大对民间友好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等内容的《新闻公报》和《2008-2010年中国阿拉伯民间合作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两年中阿民间友好工作的工作方向和具体项目。
搭桥有新意
此次大会为中国地方政府、学者和企业界提供了与阿拉伯同行建立联系和交流的平台。大会期间,中方代表团中的地方政府代表与阿拉伯各国地方政府官员彼此结识,就促进中阿地方政府间的交流进行了初步探讨;代表团中的学者们走访了叙利亚复兴党地区领导研究中心和大马士革大学,同当地学者就如何发展中阿关系交换了意见,并就双方互派访问学者、交换出版物、联合从事科研项目的开发、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校际交流达成了共识;代表团中的企业家们同阿拉伯同行们进行了对口洽谈,就清真食品、空调及建筑材料、信息技术、工程建设等许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参团人员一致认为,此次大会使他们受益匪浅,不仅亲身感受了阿拉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殷切希望,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同时认识到民间友好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所发挥的为国交友、为社会各界牵线搭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论坛添新彩
中阿友好大会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要机制之一,此次大会是该论坛《2008年至2010年行动执行计划》中的一项活动。第一届中阿友好大会于2006年11月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举行,宣布成立了阿拉伯-中国友好协会联合会(简称“阿中友联”)。但当时只是个名义,没有具体的工作班子。此次大会在友好大会机制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首先,大会通过了阿中友联章程,并根据章程选举产生了由10人组成的执委会。此次大会解决了阿中友联的组织机构问题,标志着阿中友联正式建立,从组织上完善了中阿友好大会机制。其次,成立了由中国、阿盟、苏丹、叙利亚和阿中友联秘书处五方组成的“友好大会后续行动委员会”,负责跟踪大会决议的落实,监督各国友协执行大会通过的行动计划,协助阿中友联指导各国友协开展对华友好活动。该委员会的成立,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中阿友好大会机制。友好大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及其方式的创新,为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增添了新的光彩。
古曲颂友谊
为加强中阿文化交流,烘托友好大会的气氛,新疆木卡姆艺术团一行44人作为中阿友好代表团成员一同往访。大会期间,木卡姆艺术团与叙利亚伊娜娜艺术团举行了联合演出,两国艺术家们向出席“第二届中阿友好大会”的各国代表和当地人民奉献了一台艺术盛宴,以艺术家独特的方式歌颂了中阿传统友谊,表达了对中阿友好关系美好未来的祝愿。
新疆木卡姆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具有完整系统化的音乐结构、丰富多彩的曲调、复杂的演奏技巧和多变的节奏,是维吾尔人民集体创造和积累的一笔巨大的音乐财富。它集音乐、诗歌、文学、舞蹈、历史和民俗于一体,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称。完整的木卡姆均由3部分组成:大曲、叙事组曲和歌舞组曲。
木卡姆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是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型文艺百科全书。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此,木卡姆以其完美的艺术结构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
2008年10月28日至30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一座享有“世界上仍然活跃着的古老城市”和“香城”、“东方之珠”等无数美誉的西亚古都,张开双臂迎接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者——中阿友好代表团。110位中国的友好使者们与阿拉伯国家联盟及18个阿拉伯国家对华民间友好组织代表团的朋友们一起,出席由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和阿拉伯国家联盟主办,叙利亚中国友好协会承办的第二届“中阿友好大会”。老友新朋欢聚一堂,在“架起中阿民间友好桥梁,弘扬和平友好合作精神”的旗帜下,畅叙中阿传统友谊,共商中阿友好大计。
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阿盟秘书长阿姆鲁·穆萨和叙利亚外交部长穆阿利姆致大会的贺信;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地区领导副书记、叙中友协主席穆罕默德·布希坦,阿拉伯-中国友好协会联合会秘书长艾哈迈德,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会长铁木尔·达瓦买提,阿盟副秘书长希玛·布侯斯先后致词 。大家对首届友好大会以来,中阿民间友好工作在加强中阿传统友谊,推动中阿政治、经贸、文化、教育及地方政府交流与合作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对民间友好工作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
工作明方向
大会期间,与会各方就进一步拓宽中阿民间友好组织的合作范围,发挥民间外交的优势,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活动,推动中阿政治、经贸、文化、教育、地方政府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通过了包括2009年在中国举办“阿拉伯国家对华友好组织负责人会晤”、“中阿友好城市和地方政府大会”、邀请阿方组派新闻媒体代表团访华、评选“中阿友好贡献奖”杰出人物、举办建交招待会、经贸洽谈会、学术研讨会、呼吁各国政府和官方机构加大对民间友好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等内容的《新闻公报》和《2008-2010年中国阿拉伯民间合作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两年中阿民间友好工作的工作方向和具体项目。
搭桥有新意
此次大会为中国地方政府、学者和企业界提供了与阿拉伯同行建立联系和交流的平台。大会期间,中方代表团中的地方政府代表与阿拉伯各国地方政府官员彼此结识,就促进中阿地方政府间的交流进行了初步探讨;代表团中的学者们走访了叙利亚复兴党地区领导研究中心和大马士革大学,同当地学者就如何发展中阿关系交换了意见,并就双方互派访问学者、交换出版物、联合从事科研项目的开发、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校际交流达成了共识;代表团中的企业家们同阿拉伯同行们进行了对口洽谈,就清真食品、空调及建筑材料、信息技术、工程建设等许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参团人员一致认为,此次大会使他们受益匪浅,不仅亲身感受了阿拉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殷切希望,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同时认识到民间友好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所发挥的为国交友、为社会各界牵线搭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论坛添新彩
中阿友好大会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要机制之一,此次大会是该论坛《2008年至2010年行动执行计划》中的一项活动。第一届中阿友好大会于2006年11月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举行,宣布成立了阿拉伯-中国友好协会联合会(简称“阿中友联”)。但当时只是个名义,没有具体的工作班子。此次大会在友好大会机制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首先,大会通过了阿中友联章程,并根据章程选举产生了由10人组成的执委会。此次大会解决了阿中友联的组织机构问题,标志着阿中友联正式建立,从组织上完善了中阿友好大会机制。其次,成立了由中国、阿盟、苏丹、叙利亚和阿中友联秘书处五方组成的“友好大会后续行动委员会”,负责跟踪大会决议的落实,监督各国友协执行大会通过的行动计划,协助阿中友联指导各国友协开展对华友好活动。该委员会的成立,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中阿友好大会机制。友好大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及其方式的创新,为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增添了新的光彩。
古曲颂友谊
为加强中阿文化交流,烘托友好大会的气氛,新疆木卡姆艺术团一行44人作为中阿友好代表团成员一同往访。大会期间,木卡姆艺术团与叙利亚伊娜娜艺术团举行了联合演出,两国艺术家们向出席“第二届中阿友好大会”的各国代表和当地人民奉献了一台艺术盛宴,以艺术家独特的方式歌颂了中阿传统友谊,表达了对中阿友好关系美好未来的祝愿。
新疆木卡姆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具有完整系统化的音乐结构、丰富多彩的曲调、复杂的演奏技巧和多变的节奏,是维吾尔人民集体创造和积累的一笔巨大的音乐财富。它集音乐、诗歌、文学、舞蹈、历史和民俗于一体,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称。完整的木卡姆均由3部分组成:大曲、叙事组曲和歌舞组曲。
木卡姆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是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型文艺百科全书。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此,木卡姆以其完美的艺术结构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