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线混融教学”模式通过联结“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从而打造出1+1>2的教学效果,是顺应信息化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将会更多地融入到我国高校教学活动当中,与此同时也为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学生态系统的变更、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的缺失、教师培训制度的滞后等方面。面对这些实然挑战,为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一些应然对策。
关键词: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双线混融教学;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5-0029-06
一、引言
“线上教学”模式自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之后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慕课的出现则使各国相继建立起“线上教学”体系。[1]那么,“线上教学”模式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是否使传统教学模式就此凋敝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实际的高校教学工作中,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线上教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找到合适的契机获得大规模的实践机会。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催生并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线上平台的发展,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由于各级各类学校无法进行传统的线下面授式教学,“线上教学”模式便一改往日边缘化的地位,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主要教学方式。然而此次“线上教学”的匆忙实施,却也暴露出诸多问题[2]。面对这些实然困境,高校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势必会受到影响。不论教师是否愿意面对或具备承担“在线教学”的能力,在这场教学模式的变革中,教师都无法束手旁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单一的“线上教学”模式尚未发展到可以独当一面、完全承担起高校教学活动的地步,而疫情的出现又打破了“线下教学”模式独大的传统局面,因此“雙线混融教学”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后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3]当前我国学者对“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如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够完善,而“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又对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时代应当明确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使高校教师具备“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并厘清“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二、“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变更
教学生态系统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从广义的整体大环境上看,教学生态系统由与课程相关的环境和具体环节构成,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教育制度等;从狭义的课程层面上看,教学生态系统由组织与开展课程教学所涉及的相关因素构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材等。[4]
传统课堂的教学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在这几个要素之间存在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流互动。[5]“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一方面将线上、线下课堂融通结合,扩充了传统教学环境的物理空间;另一方面由互联网技术支撑的线上课堂使数据教学资源成为教学主体之间、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之间流动的一大因子。因此,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由于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变更,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三点挑战:
第一,教学生态系统内教师的知识输出量容易失衡。由于高校教师对“双线混融教学”的流程、应用、优势、劣势等了解不全面且缺乏实操,致使部分教师在线上教学环节中产生“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抵触线上教学,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教学已达到其理想的教学效果,便将线上教学拒之门外,不愿从根本上了解线上教学的优势。在这种倾向下,教师仍沿袭教材内容,难以挖掘新鲜知识,造成生态系统内知识供应不足。另一种倾向是完全依赖线上教学,部分高校教师将线上教学视为万能钥匙,过分夸大其在“双线混融教学”中的作用,并将教学技术的使用视为教学的中心环节,甚至出现依赖心理,导致学生接收过多的知识和信息却难以有效吸收。
第二,教学生态系统内生命体疏离程度变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难度增加。“双线混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同时结合学生在线上、线下学习时的综合表现对学生展开评价。一方面,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获取知识;另一方面,由于代际差异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掌握不足;加之线上教学软件可以运用智能统计设备,通过学生在线上学习时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数据分析,因此该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两大生命体的联结不如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稳固。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如何将线上教学的精准数据与线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感知相结合,保证评价过程中的人文向度,重视学生作为人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取向是比较困难的。
第三,教学生态系统内学生差异性加深。“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软件会替代教师的一部分职能,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唯一提供者。在这样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下,学生的学习会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优秀的学生将更容易通过线上学习软件来提高成绩,同一班集体内不同学生间的学习差异会加大,从而导致教学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线上教学设备的应用流程,及时把握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具备将线上、线下融通起来的能力,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所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
(二)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缺失
胜任力是在一项工作中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的深层次个人特征,目前普遍认为胜任力一般包括三个维度,即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是教师可以胜任双线混融教学,并能够在该教学模式下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成效的能力。[6]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中,“混融能力”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核心能力。当前高校教师的“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主要基于以下三种能力的培养: 第一,数字化胜任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交错的社会形态促使我们要尽快做好充足的准备去适应数字化环境,并培养自身的数字化胜任力。尤其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他们面对的学生是从小在数字化时代下成长的一代,如果高校教师自身缺乏数字化胜任力将会导致其专业发展出现脱节和落后。[7]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数字化素养不达标,数字化思维和意识薄弱,在数字识别能力、筛选能力、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经验,对于如何使用数字化教学技术促成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尚不深入。
第二,线上教学胜任力。线上教学胜任力即教师能够在线上教学平台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是当今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都需要摄取、补充和加强的内容。疫情背景下,各大高校通过开展线上教学顺利地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些都需要画上一个问号。一方面,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设备的操作流程不熟悉,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导致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应变能力下降,整体教学自信感降低并产生教学焦虑现象;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混融教学管理模式均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教师在线上教学中仍然套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出线上教学的优势和特色,生搬硬套现象严重。
第三,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即教师能够改变分列式看待线上、线下教学的思维,打破一分为二的局限,能将线上、线下教学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综合融通,从整体上去看待、运用双线教学的能力。首先,教师要从整体上形成正确的“双线混融教学”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培养为主。其次,把握“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观念上的异同,将不变的基本要素,如教学过程的本质、教育的价值等贯穿在“双线混融教学”中;对于变化的要素,如教学时间、空间、方法等积极适应。最后,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也要体现混融的基本思想,一方面合理利用线上数据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精准性;另一方面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量化、质性结合的理念以及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仍需遵循。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对这几个方面的把握仍存在不足。
(三)教师培训制度滞后
教师培训是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以满足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需求,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获得持续性地提高。现行的大部分培训主要侧重于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忽视了教师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需要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随着时代背景变化需要被不断更新的概念,因此教师培训也要符合社会发展脉络,否则曾经的培训制度、方式和内容等也会变得陈旧。[8]基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来看,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培训内容陈旧,未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因此无法满足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方面的需求;培训内容单一化,没有为不同层次的教师作出相应的调整;针对性较差,如信息技术、计算機专业的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一般比其他学科的教师强;刚入职的新手教师往往需要对在线教学以及“双线混融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学习,包括“双线混融教学”的基本流程、基本操作、教学方法等。
第二,在“双线混融教学”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信息技术以及在线教学平台和软件的使用频率会大幅度增加,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并未重视培养教师在线教学的能力。部分高校虽然会定期对教师开展线上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培训方法不当,对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不了解,导致一部分教师“吃得太饱无法消化”,另一部分教师却“不够吃”,因而难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如一部分教师参与在线培训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适应“双线混融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双线混融胜任力、教学创新能力以及混融教学技巧,以打造出精品课程。当前的培训却很难同时满足不同教师的培训需求。
第三,目前开展的培训很少考虑到高校教师对“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需求。“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是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疫情爆发之前并未得到广泛运用。加之疫情来之突然,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做好准备就被推入至在线教学的战场之中,他们对于在线教学或“双线混融教学”在心理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双线混融教学”将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模式,高校教师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心理上都尚未形成较好的适应能力。
三、“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平衡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目前“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以积极的眼光去面对这场教育变革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能力。面对“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教师一方面需要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树立协同意识,善于以主导者的身份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推进线上、线下融通发展,以打造平衡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第一,教师构建“双线混融教学”生态系统时要遵循和谐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师特征,以确保三个方面和谐融洽。首先,教师需要全面把握学生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平衡好知识的输出量,不过度依赖或是排斥新技术的使用。其次,教师要充分融通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注重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感,发挥出“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上多样化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不能生搬硬套“双线混融教学”模版,而是要准确了解所教学科和自身教学的特点,让学生置身于拥有合理目标、及时反馈、自身特色、美感体验为一体的课堂生态环境中。
第二,教学评价在教学生态系统中起到指引生命体发展方向的作用,因此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应当结合混融教学理念,发扬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制定有助于人的发展的评价机制。[9]一方面,高校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过程中伴随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可以将以结果为导向的卷面测评转变为实时性的过程评价,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成长体验;另一方面,在线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来获取学生问题解决和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这种线上、线下混融的多维评价机制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以进一步调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并提升核心素养能力,使教学生态系统更加稳固。 第三,高校教师在“双线混融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想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稳定自身指引者的身份。一方面,利用好线上教学在知识传播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发挥出教师在思想和真理传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线上教学设备没有价值观,不能给予学生思想观念的指导以及人文关怀。因此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高校教师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要更加注重线下教学环节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
(二)培养教师的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模式不断地转变更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也成为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0]因此,“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出现亟需教师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并获得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双线混融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
第一,高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善于掌握教育改革的热点和发展动向,提升自己的反思精神和反思能力,认清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和学习[11];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形成“双线混融”教学观,将线上、线下教学融通的观念贯彻在“双线混融教学”中,不仅要把握住“双线混融教学”中不变的基本教育理念,还要积极适应变化的部分;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具备教学资源的获取、筛选、整合能力,能够将线上教学资源与自身的教学特色和实际情况结合,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要能熟练地操作线上教学设备,能够对线上教学环境进行整体的调节、监控和管理,能够在线上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合理的评价。
第二,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因此高校要提供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为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的获得提供基本保障;打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使教师能够身处其中,促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双线教学能力快速得到提升;建立智慧化教师交流平台,增加教师对智慧化教学系统的使用,从而促使虚拟平台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加强线上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建设,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并利用线上平台构建教师“双线混融”学习共同体。如:可以在相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形成同质共同体,在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形成异质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学习。
第三,建立政企校协同机制[12],充分连通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合作。教育资源的输出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要发挥出高校的在线课程资源优势和企业的产出优势,建立完善且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库。[13]将地方特色和高校的独特优势相互融合,创造出优质的地方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激发高校教师开发线上精品课程的动力,以提升教师线上课程的开发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教师的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
(三)革新并完善教師培训制度
高校教师是“双线混融教学”的主体。在“双线混融教学”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要跳出发展的舒适区,积极适应该种教学模式、转换自身角色、激发出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从宏观上对教师进行引导,把控住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制度和评估机制。
第一,将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体系,细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级指标。如: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线上教学能力、双线混融能力等指标体系进行划分,在各项指标下又进一步细分出多级指标体系,再结合大数据和智慧教育系统对教师的发展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第二,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更新教师培训的内容,使“双线混融”思想在培训中得到体现,塑造出教师的“双线混融”教学观,从而培养出“双线混融”的教学能力。可以推出网上教师培训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使高校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和智慧教育在教育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上海市推出的“网上教研和导师带教平台”,通过“金山教育”即时通讯录来开展观课、说课、授课、协同备课等活动,打破时空界限激发出教师参与信息整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4]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是教师获得“双线混融教学”能力的基础,因此要将教师的信息能力落到实处,发挥出“双线混融教学”背景下大数据的价值。
第三,建立多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在信息能力、信息思维、在线教学能力、“双线混融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一定的指标,将教师进行划分后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训。如可根据年龄特征将教师分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再根据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展开培训;或可根据学科属性的差异性对高校教师展开不同程度的培训。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结构差异较大,且在双线衔接和融合过程中难度差异较大,因此针对不同学科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更能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发展需求。
四、结论
总体来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而高校教师便是这场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主要角色。因此,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找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探索培养对策,既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当今之务,也是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之下提升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06-113.
[2]周翔.疫情下高校“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4):75-77.
[3]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05):5. [4]李慧.智能教育时代思政课教学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J].天津电大学报,2020,24(02):5-9.
[5]黄志芳,周瑞婕,万力勇.混合学习环境下交互式课堂生态系统设计及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4):78-85.
[6]邱燕楠,李政涛.从“在线教学胜任力”到“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J].中国远程教育,2020,41(07):7-15+76.
[7]曹环.未来教育内涵下的地方高校网络化智慧教学生态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8-9.
[8]公彥德,王巍,范莉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展望[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91-92.
[9]石中英.回归教育本体——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刍议[J].教育研究,2020,41(09):4-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向上·2020中国教育发展观察(一)[EB/OL].(2020-12-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012/t20201231_508304.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s7059/202002/t20200228_425499.html.
[12]范国睿.后大流行时代的教育生态重建[J].复旦教育论坛,2020,18(04):12-28.
[13]王冬冬,王怀波,张伟,王海荣,沈晓萍.“停课不停学”时期的在线教学研究——基于全国范围内的33240份网络问卷调研[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03):12-18.
[14]沈小碚,樊晓燕.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教师教育学报,2020,7(01):33-39.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under the mode of “Dual-line blend teaching”
Zhang Rui,Li Xiao-chua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Kunming 650500)
Abstract:The mode of dual-line blend teaching, a new teaching mode that conforms to the information era,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teaching modes, "online teaching" and "on site teaching". After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model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new challenges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hallenges mainly include the change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lack of teachers’ competence to the new mode and the lag of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Facing these challenges,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Keywords:online teaching; on site teaching; dual-line blend teach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作者简介:1.张睿,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2.李孝川,女,云南昆明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关键词: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双线混融教学;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5-0029-06
一、引言
“线上教学”模式自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之后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慕课的出现则使各国相继建立起“线上教学”体系。[1]那么,“线上教学”模式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是否使传统教学模式就此凋敝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实际的高校教学工作中,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线上教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找到合适的契机获得大规模的实践机会。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催生并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线上平台的发展,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由于各级各类学校无法进行传统的线下面授式教学,“线上教学”模式便一改往日边缘化的地位,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主要教学方式。然而此次“线上教学”的匆忙实施,却也暴露出诸多问题[2]。面对这些实然困境,高校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势必会受到影响。不论教师是否愿意面对或具备承担“在线教学”的能力,在这场教学模式的变革中,教师都无法束手旁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单一的“线上教学”模式尚未发展到可以独当一面、完全承担起高校教学活动的地步,而疫情的出现又打破了“线下教学”模式独大的传统局面,因此“雙线混融教学”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后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3]当前我国学者对“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如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够完善,而“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又对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时代应当明确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使高校教师具备“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并厘清“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二、“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变更
教学生态系统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从广义的整体大环境上看,教学生态系统由与课程相关的环境和具体环节构成,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教育制度等;从狭义的课程层面上看,教学生态系统由组织与开展课程教学所涉及的相关因素构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材等。[4]
传统课堂的教学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在这几个要素之间存在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流互动。[5]“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一方面将线上、线下课堂融通结合,扩充了传统教学环境的物理空间;另一方面由互联网技术支撑的线上课堂使数据教学资源成为教学主体之间、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之间流动的一大因子。因此,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由于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变更,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三点挑战:
第一,教学生态系统内教师的知识输出量容易失衡。由于高校教师对“双线混融教学”的流程、应用、优势、劣势等了解不全面且缺乏实操,致使部分教师在线上教学环节中产生“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抵触线上教学,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教学已达到其理想的教学效果,便将线上教学拒之门外,不愿从根本上了解线上教学的优势。在这种倾向下,教师仍沿袭教材内容,难以挖掘新鲜知识,造成生态系统内知识供应不足。另一种倾向是完全依赖线上教学,部分高校教师将线上教学视为万能钥匙,过分夸大其在“双线混融教学”中的作用,并将教学技术的使用视为教学的中心环节,甚至出现依赖心理,导致学生接收过多的知识和信息却难以有效吸收。
第二,教学生态系统内生命体疏离程度变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难度增加。“双线混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同时结合学生在线上、线下学习时的综合表现对学生展开评价。一方面,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获取知识;另一方面,由于代际差异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掌握不足;加之线上教学软件可以运用智能统计设备,通过学生在线上学习时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数据分析,因此该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两大生命体的联结不如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稳固。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如何将线上教学的精准数据与线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感知相结合,保证评价过程中的人文向度,重视学生作为人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取向是比较困难的。
第三,教学生态系统内学生差异性加深。“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软件会替代教师的一部分职能,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唯一提供者。在这样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下,学生的学习会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优秀的学生将更容易通过线上学习软件来提高成绩,同一班集体内不同学生间的学习差异会加大,从而导致教学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线上教学设备的应用流程,及时把握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具备将线上、线下融通起来的能力,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所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
(二)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缺失
胜任力是在一项工作中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的深层次个人特征,目前普遍认为胜任力一般包括三个维度,即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是教师可以胜任双线混融教学,并能够在该教学模式下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成效的能力。[6]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中,“混融能力”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核心能力。当前高校教师的“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主要基于以下三种能力的培养: 第一,数字化胜任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互交错的社会形态促使我们要尽快做好充足的准备去适应数字化环境,并培养自身的数字化胜任力。尤其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他们面对的学生是从小在数字化时代下成长的一代,如果高校教师自身缺乏数字化胜任力将会导致其专业发展出现脱节和落后。[7]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数字化素养不达标,数字化思维和意识薄弱,在数字识别能力、筛选能力、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经验,对于如何使用数字化教学技术促成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尚不深入。
第二,线上教学胜任力。线上教学胜任力即教师能够在线上教学平台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是当今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都需要摄取、补充和加强的内容。疫情背景下,各大高校通过开展线上教学顺利地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些都需要画上一个问号。一方面,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设备的操作流程不熟悉,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导致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应变能力下降,整体教学自信感降低并产生教学焦虑现象;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混融教学管理模式均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教师在线上教学中仍然套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出线上教学的优势和特色,生搬硬套现象严重。
第三,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即教师能够改变分列式看待线上、线下教学的思维,打破一分为二的局限,能将线上、线下教学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综合融通,从整体上去看待、运用双线教学的能力。首先,教师要从整体上形成正确的“双线混融教学”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培养为主。其次,把握“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观念上的异同,将不变的基本要素,如教学过程的本质、教育的价值等贯穿在“双线混融教学”中;对于变化的要素,如教学时间、空间、方法等积极适应。最后,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也要体现混融的基本思想,一方面合理利用线上数据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精准性;另一方面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量化、质性结合的理念以及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仍需遵循。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对这几个方面的把握仍存在不足。
(三)教师培训制度滞后
教师培训是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以满足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需求,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获得持续性地提高。现行的大部分培训主要侧重于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忽视了教师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需要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随着时代背景变化需要被不断更新的概念,因此教师培训也要符合社会发展脉络,否则曾经的培训制度、方式和内容等也会变得陈旧。[8]基于“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来看,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培训内容陈旧,未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因此无法满足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方面的需求;培训内容单一化,没有为不同层次的教师作出相应的调整;针对性较差,如信息技术、计算機专业的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一般比其他学科的教师强;刚入职的新手教师往往需要对在线教学以及“双线混融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学习,包括“双线混融教学”的基本流程、基本操作、教学方法等。
第二,在“双线混融教学”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信息技术以及在线教学平台和软件的使用频率会大幅度增加,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并未重视培养教师在线教学的能力。部分高校虽然会定期对教师开展线上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培训方法不当,对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不了解,导致一部分教师“吃得太饱无法消化”,另一部分教师却“不够吃”,因而难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如一部分教师参与在线培训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适应“双线混融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双线混融胜任力、教学创新能力以及混融教学技巧,以打造出精品课程。当前的培训却很难同时满足不同教师的培训需求。
第三,目前开展的培训很少考虑到高校教师对“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需求。“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是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疫情爆发之前并未得到广泛运用。加之疫情来之突然,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做好准备就被推入至在线教学的战场之中,他们对于在线教学或“双线混融教学”在心理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双线混融教学”将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模式,高校教师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心理上都尚未形成较好的适应能力。
三、“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平衡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目前“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以积极的眼光去面对这场教育变革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能力。面对“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教师一方面需要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树立协同意识,善于以主导者的身份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推进线上、线下融通发展,以打造平衡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第一,教师构建“双线混融教学”生态系统时要遵循和谐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师特征,以确保三个方面和谐融洽。首先,教师需要全面把握学生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平衡好知识的输出量,不过度依赖或是排斥新技术的使用。其次,教师要充分融通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注重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感,发挥出“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上多样化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不能生搬硬套“双线混融教学”模版,而是要准确了解所教学科和自身教学的特点,让学生置身于拥有合理目标、及时反馈、自身特色、美感体验为一体的课堂生态环境中。
第二,教学评价在教学生态系统中起到指引生命体发展方向的作用,因此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应当结合混融教学理念,发扬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制定有助于人的发展的评价机制。[9]一方面,高校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过程中伴随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可以将以结果为导向的卷面测评转变为实时性的过程评价,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成长体验;另一方面,在线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来获取学生问题解决和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这种线上、线下混融的多维评价机制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以进一步调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并提升核心素养能力,使教学生态系统更加稳固。 第三,高校教师在“双线混融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想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稳定自身指引者的身份。一方面,利用好线上教学在知识传播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发挥出教师在思想和真理传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线上教学设备没有价值观,不能给予学生思想观念的指导以及人文关怀。因此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高校教师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要更加注重线下教学环节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
(二)培养教师的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模式不断地转变更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也成为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0]因此,“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出现亟需教师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并获得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双线混融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
第一,高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善于掌握教育改革的热点和发展动向,提升自己的反思精神和反思能力,认清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和学习[11];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形成“双线混融”教学观,将线上、线下教学融通的观念贯彻在“双线混融教学”中,不仅要把握住“双线混融教学”中不变的基本教育理念,还要积极适应变化的部分;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具备教学资源的获取、筛选、整合能力,能够将线上教学资源与自身的教学特色和实际情况结合,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要能熟练地操作线上教学设备,能够对线上教学环境进行整体的调节、监控和管理,能够在线上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合理的评价。
第二,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因此高校要提供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为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的获得提供基本保障;打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使教师能够身处其中,促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双线教学能力快速得到提升;建立智慧化教师交流平台,增加教师对智慧化教学系统的使用,从而促使虚拟平台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加强线上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建设,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并利用线上平台构建教师“双线混融”学习共同体。如:可以在相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形成同质共同体,在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形成异质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学习。
第三,建立政企校协同机制[12],充分连通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合作。教育资源的输出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要发挥出高校的在线课程资源优势和企业的产出优势,建立完善且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库。[13]将地方特色和高校的独特优势相互融合,创造出优质的地方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激发高校教师开发线上精品课程的动力,以提升教师线上课程的开发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教师的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
(三)革新并完善教師培训制度
高校教师是“双线混融教学”的主体。在“双线混融教学”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要跳出发展的舒适区,积极适应该种教学模式、转换自身角色、激发出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从宏观上对教师进行引导,把控住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制度和评估机制。
第一,将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体系,细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级指标。如: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线上教学能力、双线混融能力等指标体系进行划分,在各项指标下又进一步细分出多级指标体系,再结合大数据和智慧教育系统对教师的发展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第二,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更新教师培训的内容,使“双线混融”思想在培训中得到体现,塑造出教师的“双线混融”教学观,从而培养出“双线混融”的教学能力。可以推出网上教师培训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使高校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和智慧教育在教育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上海市推出的“网上教研和导师带教平台”,通过“金山教育”即时通讯录来开展观课、说课、授课、协同备课等活动,打破时空界限激发出教师参与信息整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4]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是教师获得“双线混融教学”能力的基础,因此要将教师的信息能力落到实处,发挥出“双线混融教学”背景下大数据的价值。
第三,建立多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在信息能力、信息思维、在线教学能力、“双线混融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一定的指标,将教师进行划分后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训。如可根据年龄特征将教师分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再根据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展开培训;或可根据学科属性的差异性对高校教师展开不同程度的培训。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结构差异较大,且在双线衔接和融合过程中难度差异较大,因此针对不同学科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更能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发展需求。
四、结论
总体来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而高校教师便是这场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主要角色。因此,在“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找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探索培养对策,既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当今之务,也是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之下提升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06-113.
[2]周翔.疫情下高校“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4):75-77.
[3]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05):5. [4]李慧.智能教育时代思政课教学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J].天津电大学报,2020,24(02):5-9.
[5]黄志芳,周瑞婕,万力勇.混合学习环境下交互式课堂生态系统设计及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4):78-85.
[6]邱燕楠,李政涛.从“在线教学胜任力”到“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J].中国远程教育,2020,41(07):7-15+76.
[7]曹环.未来教育内涵下的地方高校网络化智慧教学生态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8-9.
[8]公彥德,王巍,范莉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展望[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91-92.
[9]石中英.回归教育本体——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刍议[J].教育研究,2020,41(09):4-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向上·2020中国教育发展观察(一)[EB/OL].(2020-12-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012/t20201231_508304.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s7059/202002/t20200228_425499.html.
[12]范国睿.后大流行时代的教育生态重建[J].复旦教育论坛,2020,18(04):12-28.
[13]王冬冬,王怀波,张伟,王海荣,沈晓萍.“停课不停学”时期的在线教学研究——基于全国范围内的33240份网络问卷调研[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03):12-18.
[14]沈小碚,樊晓燕.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教师教育学报,2020,7(01):33-39.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under the mode of “Dual-line blend teaching”
Zhang Rui,Li Xiao-chua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Kunming 650500)
Abstract:The mode of dual-line blend teaching, a new teaching mode that conforms to the information era,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teaching modes, "online teaching" and "on site teaching". After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model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new challenges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hallenges mainly include the change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lack of teachers’ competence to the new mode and the lag of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Facing these challenges,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Keywords:online teaching; on site teaching; dual-line blend teach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作者简介:1.张睿,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2.李孝川,女,云南昆明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