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唯一一件牛型青铜尊
作为商王朝都邑,殷墟不仅展现了包括文学系统在内的顶峰时期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还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的摇篮、甲骨文的发祥地。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其中,亚长牛尊是迄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型青铜尊。
2001年1月出土于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的亚长牛尊长40厘米,高22.5厘米,腰围52.5厘米,重7.1千克。细细观察这件牛尊,会发现它体态健壮肥硕,牛头前伸,嘴唇微微张开,正面看上去好像在对着你微笑,非常生动有趣。牛身背部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盖子,蓋子上有一个半环形小钮,作为打开盖子的把手。牛尊盖子和器身有子母口相结合,十分巧妙。
牛尊的横截面呈三角状的短角、短粗有力的四足、浑圆的体态,生动地展现了一头成年水牛的雄姿。专家推测这是当时生活在华北平原的圣水牛。研究表明,殷墟时期的水牛与家养黄牛不同,仍为野生。
圣水牛不是一般的水牛,它非常具有野性和攻击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考古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圣水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形体比我们现在的牛要大,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牛角是扁平状的,而且粗壮、粗短。这种牛大概在4 000年前左右在华北地区。”
商王朝晚期,安阳地区的气候比今天更为温暖湿润,这里湖沼密布,草木茂盛,非常适于野生水牛生活,曾是商王畋猎的理想场所。水牛曾是安阳地区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在商代,圣水牛主要被当作牺牲或肉食来源。有专家认为,甲骨和文献记载中常见的“兕”或许并非犀牛而正是这种野生的圣水牛。也许是因为气候原因或者是捕杀过度,亚长牛尊的原型圣水牛于西周后灭绝,而亚长牛尊却用艺术的形式保留了圣水牛的形制,这对于几千年后的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幸运。
流传至今的“牛人”故事
尊,出现于殷墟时期,沿用至西周早期,是一种青铜酒器。商人为何铸造这件青铜器?专家认为,商人非常重视对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在商人的观念中,尚未驯化、体格健壮且有一双弯曲有力大角的水牛更具灵性,充满神秘,让人产生敬畏之心,从而促使人们模仿、制作其形象,甚至加以崇拜,让它充当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担负通天地神兽的重要角色,表达了商人对祖先和自然神至高无上的尊敬之意。
亚长牛尊的表面遍布纹饰,通体是神性动物纹样,异常精美。器物周身大概有26个动物的花纹,除了牛形之外,它两侧有虎、龙、鱼、鸟等纹饰,纹饰分两层,除了动物,还有卷云纹。这些繁复的纹饰使用的是当时的“模范法”铸造技术,充分展现了殷商时期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精湛。
拥有如此精美的随葬品亚长牛尊,想必它的墓主人身份非同寻常。花园庄东地54号墓历经3 000年风雨而保存完好,出土了丰富的随葬物品。墓葬中共有131件青铜器上铸有铭文“亚长”二字。对比分析随葬品数量、墓葬面积等情况,专家表示,亚长是商王朝南部“长”国的部落首领,生前应该是一位高级武将。
亚长可谓“牛人”,他曾多次驰骋疆场,未及伤愈便又持钺上阵,直至战死,是一名忠勇善战的军事高官。考古学家通过人类骨骼考古研究得出亚长来自南方,在他身上找到至少7处创伤,不乏连续击打、致命性的伤。小臂也疑似被人砍断,为了保持死者身体的完整性,古人制作铜手臂以替之。这只3 000多年前的铜手臂,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假肢了。
时光流转,在亚长牛尊的见证下,“牛人”的威猛和牛的故事仍在江湖流传。这件罕见的牛尊不仅代表了殷墟的青铜文明,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回看历史的角度,让我们对殷商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内心深处增添了文化自信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