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其他三大满贯,澳洲人曾经是最出色的东道主,在澳网108年历史上,澳洲人共拿到了50个男单冠军和43个女单冠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澳洲网球最后的黄金时期,罗德·拉沃、罗伊·爱默生、肯·罗斯维尔、玛格丽特·考特、古拉贡等澳洲球星,曾给这个袋鼠之国带来无数荣耀。
罗伊·爱默生被称为澳网历史上最伟大的男子球员,他在1961-1967年7年间共6夺澳网男单冠军,其中在1963-1967年连续5次举起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是连续夺得澳网冠军次数最多的球员。澳洲传奇名将肯·罗斯维尔有着“澳洲常青树”之称,这位身高1米7、体重61公斤的小个子球员,在澳网书写众多纪录,其中包括将澳网最年轻和最年长男单冠军两项纪录置于自己名下。1953年,罗斯维尔以18岁2个月的年龄首次举起澳网冠军奖杯,1972年,罗斯维尔将自己的澳网冠军奖杯数量改写为五座,此时他的年龄为37岁2个月,距离他首次夺冠过去了整整19年。
1968年,网球进入公开赛时代,但这并未影响澳洲人对澳网冠军的统治。从1968年到1976年九年间,除阿瑟·阿什和康纳斯两位美国人分别在1970年和1974年偷袭成功外,其他7个澳网冠军被鲍瑞 、罗德·拉沃、罗斯维尔、纽康比和埃德蒙森五位澳洲球员获得。与此同时,澳洲女网同样风光无限,由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和古拉贡率领澳洲军团,夺得了1969到1978年十一届澳网(1877年在同一年中举办了两次澳网)中的11个冠军,唯一一次冠军旁落是在1972年,冠军由英国名将韦德夺得。
澳洲人在澳网的强势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1976年,当时世界排名只有212位的无名小卒马克·埃德蒙森,有如神助击败多位夺冠热门,包括在半决赛战胜头号种子肯·罗斯维尔,决赛中击败卫冕冠军纽康比,不可思议地举起澳网奖杯,埃德蒙森成为网坛历史上赢得大满贯单打冠军世界排名最低的选手,这也是他职业生涯摘得的首个冠军。两年之后,另一位澳洲非种子球员克里斯·奥尼尔在女单赛场重演神奇,夺得个人职业生涯唯一的一个大满贯冠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澳洲人逐渐对世界网坛失去统治力,他们为世界贡献的大满贯球员越来越少,只有帕特·卡什、拉夫特、休伊特和斯托瑟四位球员触摸到了大满贯的荣光,但他们的夺冠之地全部是在远离澳洲大陆的英国或者美国。也就是说,从1978年克里斯·奥尼尔最后一次夺得澳网后,澳洲人陷入了长达35年的东道主魔咒,再也没有一名本地选手在澳洲举起过澳网奖杯。
卡什和休伊特算得上是距离澳网冠军奖杯最近的澳洲人。作为上世纪末最优秀的发球上网型选手之一,卡什曾连续两年闯入过澳网决赛。1987年,澳网最后一次在库杨网球俱乐部的草地上举行,卡什不负众望闯入澳网决赛,和他争夺冠军的是瑞典名将埃德伯格,在赢下前两盘的局势下,卡什连丢三盘被对手逆转。一年之后,状态火热的卡什,在半决赛中击败夺冠最大热门伦德尔,决赛中,另一位瑞典名将维兰德再次粉碎了卡什和所有澳洲球迷的澳网梦。
2005年,最年轻的大满贯赛事澳网迎来百年诞辰,澳洲人对澳网的渴望更为迫切。赛前,时任澳网总监的迈克纳米公开表示:“抽签的最好结果是费德勒和休伊特在决赛中相遇。”好运似乎终于重新占到了澳洲人这边,休伊特连克纳达尔、纳尔班迪安、罗迪克等高手,职业生涯首次在墨尔本闯入决赛。唯一让澳洲人感到意外的是,站在他对面的不再是那个神通广大的瑞士球王,而是半决赛挽救赛点神奇逆转费德勒的俄罗斯沙皇萨芬。
在澳网百年这个重大时刻,还有什么比澳洲人举起冠军奖杯更有纪念意义呢?决赛前,澳洲球迷早早涌入罗德·拉沃球场,澳洲媒体对休伊特的夺冠前景普遍看好,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墨尔本当地报纸《世纪报》的标题是:“休伊特已经做好了亲吻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的准备”。比赛朝着澳洲人的想象进行,首盘较量,休伊特不费吹灰之力,以6-1的比分轻松拿下。但这彻底激起了俄罗斯沙皇的血性,落后之后的萨芬奋起追赶,连下三盘逆转获胜,赢得了两人职业生涯在大满贯赛场唯一一次交手的胜利。“一个击败了费德勒的球员,完全配得上摘得澳网冠军。”带着无比的遗憾,休伊特倒在了冠军的门槛之外。此后8年,再也没有一名澳洲球员跻身澳网决赛,澳洲人距离澳网冠军奖杯的距离越来越远。
对比澳洲人在澳网和其他三大满贯的发挥,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澳洲人在本土的发挥远逊色于温网和美网这两个大满贯。澳洲人最近一次举起温网和美网奖杯是2002年(休伊特)和2011年(斯托瑟),而澳洲人最近一次在本土夺冠已经过去了35年。和澳洲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极度自信的美国人,似乎总是非常享受主场的气氛,包括麦肯罗、奥斯丁、罗迪克等美国球星,都将自己职业生涯最美好的回忆留在了美网。
“澳网曾经是澳洲人的骄傲,他们曾经在这里创造了辉煌战绩,这也让澳洲球迷对本土网球选手充满期待,如果本土球员无法正确去面对这种压力,他们随时都可能被倒下。”英国路透社分析,澳网就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每位出现在签表上的东道主球员身上,魔咒存在的时间越久,这种压力也会随之变得更大。
“当我第一次走进阿德莱德街头公园的网球场时,我就梦想着为澳大利亚赢得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从1997年出道以来,休伊被视为是澳洲人打破东道主魔咒的第一人选,作为ATP历史上最年轻的年终球王,休伊特无疑具备这样的实力,特别是在费德勒2004年全面爆发之前,休伊特有着夺得澳网冠军的上佳机会。2002年和2003年,休伊特连续两年以头号种子出战澳网,他分别负于摩洛哥的艾诺伊(首轮)和当时排名39位的阿尔贝托·马丁(第四轮)。
拉夫特,这位当年深受球迷喜欢的个性明星,曾在美网和温网闯入过决赛,但他在澳网的战绩堪称平庸,从1992年开始首次参加澳网,直到2003年退役,他在这里的最好成绩是2001年的四强,即使是在他状态最佳的1997和1998赛季,他也没有在澳网挺过第四轮。2003年1月10日,离澳网开赛只有三天时间,拉夫特宣布正式退役。 比拉夫特更不擅长主场作战的是斯托瑟,这位澳洲近三十来最出色的女子选手,在11次澳网之旅中3次经历一轮游,最好成绩是第四轮,远远无法和自己在法网和美网的战绩相比。2011年美网决赛,斯托瑟出乎意料战胜小威廉姆斯,次年来到墨尔本,不堪重负的她首轮被克里斯蒂亚击败。2013年澳网,斯托瑟在第二轮遭遇中国金花郑洁,澳洲人在决胜盘5比2领先的情况下连丢5局被逆转出局。斯托瑟说道。“每个人都想在自己本土进行的大满贯中做到最好,与对手相比,有时候主场压力更让我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在2013年ATP年终排名榜上,TOP50中没有一位澳洲球员的身影,在前五十到前一百中,也只有托米奇(51位)、休伊特(60位)、马特塞维奇(61位)和艾伯顿(68位)四位球员上榜。相比之下,澳洲女网的境况更为凄惨,WTA世界排名前一百中只有斯托瑟一名球员。
澳洲网球似乎滑落到了最低谷,这是否同时意味着他们距离反弹已经不远了呢?很多迹象表明,澳洲网球重新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最近四十年来,尽管从澳洲走出的顶级球员越来越少,但网球从未在袋鼠之国遭遇真正的危机。据澳洲调查机构统计,网球和澳式足球、游泳、板球和橄榄球一起,是澳洲人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此外,完善的职业赛事体系,优秀的教练群体,以及长期以来对青少年选手的重视,无疑都是澳洲网球宝贵的财富。最近几年,澳洲一大批90后年轻球员开始崭露头角。
托米奇是继休伊特之后又一位天才选手,他的横空出世一度让澳洲人狂喜不已,他在青少年时期几乎夺得过这个年龄段所有的奖杯,包揽过12岁、14岁和16岁橙子碗杯冠军,15岁时成为历史上获得澳网青少年冠军最年轻的球员。在2008年转为职业之后,托米奇进步神速,在2011年和2012年两个赛季都是TOP100中最年轻的球员,他还在2012年温网杀进八强,并在同期创造第27位的最高排名。
在2013赛季,托米奇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唯一的亮点是在悉尼获得了个人首个ATP单打冠军。这位天才和魔鬼的结合体,他既具有超人的天赋,又经常口出狂言,不断爆出各种负面新闻,他会成为又一个唐纳德·杨式的悲情人物,还是为澳洲大陆带来荣耀,也许只有托米奇自己能够最终给出答案。
超级新星吉尔尤斯来自首都堪培拉,出生于1995年,身高1米91,身体素质非常出色,父亲是希腊裔,母亲是马来西亚人。2013赛季,吉尔尤斯在青少年赛场所向披靡,在墨尔本未失一盘夺得澳网冠军,并登上世界第一宝座。吉尔尤斯还在2013年转为职业,年初,他以一座挑战赛冠军奖杯作为自己18岁的成年礼物。
此前,历史上在青少年时期摘得挑战赛冠军的选手只有包括萨芬、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在内的16名选手,这份名单中的5人获得过大满贯,11人最高排名达到过TOP10。吉尔尤斯的职业前景也被广泛看好,他在2013年法网以外卡身份出战,首轮直落三盘击败斯特潘内克,取得个人大满贯首胜,在年末创造177位的个人ATP最高排名。
女子方面,澳洲同样贡献出了巴蒂这位极具天赋的小将。出生于1996年4月的巴蒂,曾摘得2011年温网青少年冠军,世界青少年排名达到过第二位。2013赛季,完全将重心转移到职业赛场的巴蒂已经带给澳洲球迷带来不少惊喜,她和同胞德拉夸一起,拿到了伯明翰站的冠军,并在澳网、温网和美网三项大满贯闯进决赛,双打排名从2013赛季初的172位飙升至赛季末的第12位。单打方面,巴蒂同样表现出色,在吉隆坡站闯进八强,在法网和美网品尝到大满贯正赛胜利的滋味,并创造129位的WTA最高排名。
2013年,在美国《体育画报》评选的最具潜力的男网新星中,21岁托米奇、19岁的萨维尔、18岁的吉尔尤斯、17岁柯基纳基斯等多名澳洲选手上榜。美国著名网球专家皮特·波多预测:“澳洲95前后一代年轻球员中的整体实力非常具有优势,下一个十年,如果澳洲重新成为世界网坛中心,我不会感到任何的惊讶。”如果皮特·波多的预测能够成真,那么澳洲人重夺澳网的时间也就不会太远了。
罗伊·爱默生被称为澳网历史上最伟大的男子球员,他在1961-1967年7年间共6夺澳网男单冠军,其中在1963-1967年连续5次举起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是连续夺得澳网冠军次数最多的球员。澳洲传奇名将肯·罗斯维尔有着“澳洲常青树”之称,这位身高1米7、体重61公斤的小个子球员,在澳网书写众多纪录,其中包括将澳网最年轻和最年长男单冠军两项纪录置于自己名下。1953年,罗斯维尔以18岁2个月的年龄首次举起澳网冠军奖杯,1972年,罗斯维尔将自己的澳网冠军奖杯数量改写为五座,此时他的年龄为37岁2个月,距离他首次夺冠过去了整整19年。
1968年,网球进入公开赛时代,但这并未影响澳洲人对澳网冠军的统治。从1968年到1976年九年间,除阿瑟·阿什和康纳斯两位美国人分别在1970年和1974年偷袭成功外,其他7个澳网冠军被鲍瑞 、罗德·拉沃、罗斯维尔、纽康比和埃德蒙森五位澳洲球员获得。与此同时,澳洲女网同样风光无限,由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和古拉贡率领澳洲军团,夺得了1969到1978年十一届澳网(1877年在同一年中举办了两次澳网)中的11个冠军,唯一一次冠军旁落是在1972年,冠军由英国名将韦德夺得。
澳洲人在澳网的强势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1976年,当时世界排名只有212位的无名小卒马克·埃德蒙森,有如神助击败多位夺冠热门,包括在半决赛战胜头号种子肯·罗斯维尔,决赛中击败卫冕冠军纽康比,不可思议地举起澳网奖杯,埃德蒙森成为网坛历史上赢得大满贯单打冠军世界排名最低的选手,这也是他职业生涯摘得的首个冠军。两年之后,另一位澳洲非种子球员克里斯·奥尼尔在女单赛场重演神奇,夺得个人职业生涯唯一的一个大满贯冠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澳洲人逐渐对世界网坛失去统治力,他们为世界贡献的大满贯球员越来越少,只有帕特·卡什、拉夫特、休伊特和斯托瑟四位球员触摸到了大满贯的荣光,但他们的夺冠之地全部是在远离澳洲大陆的英国或者美国。也就是说,从1978年克里斯·奥尼尔最后一次夺得澳网后,澳洲人陷入了长达35年的东道主魔咒,再也没有一名本地选手在澳洲举起过澳网奖杯。
卡什和休伊特算得上是距离澳网冠军奖杯最近的澳洲人。作为上世纪末最优秀的发球上网型选手之一,卡什曾连续两年闯入过澳网决赛。1987年,澳网最后一次在库杨网球俱乐部的草地上举行,卡什不负众望闯入澳网决赛,和他争夺冠军的是瑞典名将埃德伯格,在赢下前两盘的局势下,卡什连丢三盘被对手逆转。一年之后,状态火热的卡什,在半决赛中击败夺冠最大热门伦德尔,决赛中,另一位瑞典名将维兰德再次粉碎了卡什和所有澳洲球迷的澳网梦。
2005年,最年轻的大满贯赛事澳网迎来百年诞辰,澳洲人对澳网的渴望更为迫切。赛前,时任澳网总监的迈克纳米公开表示:“抽签的最好结果是费德勒和休伊特在决赛中相遇。”好运似乎终于重新占到了澳洲人这边,休伊特连克纳达尔、纳尔班迪安、罗迪克等高手,职业生涯首次在墨尔本闯入决赛。唯一让澳洲人感到意外的是,站在他对面的不再是那个神通广大的瑞士球王,而是半决赛挽救赛点神奇逆转费德勒的俄罗斯沙皇萨芬。
在澳网百年这个重大时刻,还有什么比澳洲人举起冠军奖杯更有纪念意义呢?决赛前,澳洲球迷早早涌入罗德·拉沃球场,澳洲媒体对休伊特的夺冠前景普遍看好,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墨尔本当地报纸《世纪报》的标题是:“休伊特已经做好了亲吻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的准备”。比赛朝着澳洲人的想象进行,首盘较量,休伊特不费吹灰之力,以6-1的比分轻松拿下。但这彻底激起了俄罗斯沙皇的血性,落后之后的萨芬奋起追赶,连下三盘逆转获胜,赢得了两人职业生涯在大满贯赛场唯一一次交手的胜利。“一个击败了费德勒的球员,完全配得上摘得澳网冠军。”带着无比的遗憾,休伊特倒在了冠军的门槛之外。此后8年,再也没有一名澳洲球员跻身澳网决赛,澳洲人距离澳网冠军奖杯的距离越来越远。
对比澳洲人在澳网和其他三大满贯的发挥,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澳洲人在本土的发挥远逊色于温网和美网这两个大满贯。澳洲人最近一次举起温网和美网奖杯是2002年(休伊特)和2011年(斯托瑟),而澳洲人最近一次在本土夺冠已经过去了35年。和澳洲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极度自信的美国人,似乎总是非常享受主场的气氛,包括麦肯罗、奥斯丁、罗迪克等美国球星,都将自己职业生涯最美好的回忆留在了美网。
“澳网曾经是澳洲人的骄傲,他们曾经在这里创造了辉煌战绩,这也让澳洲球迷对本土网球选手充满期待,如果本土球员无法正确去面对这种压力,他们随时都可能被倒下。”英国路透社分析,澳网就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每位出现在签表上的东道主球员身上,魔咒存在的时间越久,这种压力也会随之变得更大。
“当我第一次走进阿德莱德街头公园的网球场时,我就梦想着为澳大利亚赢得诺曼·布鲁克斯挑战杯。”从1997年出道以来,休伊被视为是澳洲人打破东道主魔咒的第一人选,作为ATP历史上最年轻的年终球王,休伊特无疑具备这样的实力,特别是在费德勒2004年全面爆发之前,休伊特有着夺得澳网冠军的上佳机会。2002年和2003年,休伊特连续两年以头号种子出战澳网,他分别负于摩洛哥的艾诺伊(首轮)和当时排名39位的阿尔贝托·马丁(第四轮)。
拉夫特,这位当年深受球迷喜欢的个性明星,曾在美网和温网闯入过决赛,但他在澳网的战绩堪称平庸,从1992年开始首次参加澳网,直到2003年退役,他在这里的最好成绩是2001年的四强,即使是在他状态最佳的1997和1998赛季,他也没有在澳网挺过第四轮。2003年1月10日,离澳网开赛只有三天时间,拉夫特宣布正式退役。 比拉夫特更不擅长主场作战的是斯托瑟,这位澳洲近三十来最出色的女子选手,在11次澳网之旅中3次经历一轮游,最好成绩是第四轮,远远无法和自己在法网和美网的战绩相比。2011年美网决赛,斯托瑟出乎意料战胜小威廉姆斯,次年来到墨尔本,不堪重负的她首轮被克里斯蒂亚击败。2013年澳网,斯托瑟在第二轮遭遇中国金花郑洁,澳洲人在决胜盘5比2领先的情况下连丢5局被逆转出局。斯托瑟说道。“每个人都想在自己本土进行的大满贯中做到最好,与对手相比,有时候主场压力更让我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在2013年ATP年终排名榜上,TOP50中没有一位澳洲球员的身影,在前五十到前一百中,也只有托米奇(51位)、休伊特(60位)、马特塞维奇(61位)和艾伯顿(68位)四位球员上榜。相比之下,澳洲女网的境况更为凄惨,WTA世界排名前一百中只有斯托瑟一名球员。
澳洲网球似乎滑落到了最低谷,这是否同时意味着他们距离反弹已经不远了呢?很多迹象表明,澳洲网球重新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最近四十年来,尽管从澳洲走出的顶级球员越来越少,但网球从未在袋鼠之国遭遇真正的危机。据澳洲调查机构统计,网球和澳式足球、游泳、板球和橄榄球一起,是澳洲人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此外,完善的职业赛事体系,优秀的教练群体,以及长期以来对青少年选手的重视,无疑都是澳洲网球宝贵的财富。最近几年,澳洲一大批90后年轻球员开始崭露头角。
托米奇是继休伊特之后又一位天才选手,他的横空出世一度让澳洲人狂喜不已,他在青少年时期几乎夺得过这个年龄段所有的奖杯,包揽过12岁、14岁和16岁橙子碗杯冠军,15岁时成为历史上获得澳网青少年冠军最年轻的球员。在2008年转为职业之后,托米奇进步神速,在2011年和2012年两个赛季都是TOP100中最年轻的球员,他还在2012年温网杀进八强,并在同期创造第27位的最高排名。
在2013赛季,托米奇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唯一的亮点是在悉尼获得了个人首个ATP单打冠军。这位天才和魔鬼的结合体,他既具有超人的天赋,又经常口出狂言,不断爆出各种负面新闻,他会成为又一个唐纳德·杨式的悲情人物,还是为澳洲大陆带来荣耀,也许只有托米奇自己能够最终给出答案。
超级新星吉尔尤斯来自首都堪培拉,出生于1995年,身高1米91,身体素质非常出色,父亲是希腊裔,母亲是马来西亚人。2013赛季,吉尔尤斯在青少年赛场所向披靡,在墨尔本未失一盘夺得澳网冠军,并登上世界第一宝座。吉尔尤斯还在2013年转为职业,年初,他以一座挑战赛冠军奖杯作为自己18岁的成年礼物。
此前,历史上在青少年时期摘得挑战赛冠军的选手只有包括萨芬、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在内的16名选手,这份名单中的5人获得过大满贯,11人最高排名达到过TOP10。吉尔尤斯的职业前景也被广泛看好,他在2013年法网以外卡身份出战,首轮直落三盘击败斯特潘内克,取得个人大满贯首胜,在年末创造177位的个人ATP最高排名。
女子方面,澳洲同样贡献出了巴蒂这位极具天赋的小将。出生于1996年4月的巴蒂,曾摘得2011年温网青少年冠军,世界青少年排名达到过第二位。2013赛季,完全将重心转移到职业赛场的巴蒂已经带给澳洲球迷带来不少惊喜,她和同胞德拉夸一起,拿到了伯明翰站的冠军,并在澳网、温网和美网三项大满贯闯进决赛,双打排名从2013赛季初的172位飙升至赛季末的第12位。单打方面,巴蒂同样表现出色,在吉隆坡站闯进八强,在法网和美网品尝到大满贯正赛胜利的滋味,并创造129位的WTA最高排名。
2013年,在美国《体育画报》评选的最具潜力的男网新星中,21岁托米奇、19岁的萨维尔、18岁的吉尔尤斯、17岁柯基纳基斯等多名澳洲选手上榜。美国著名网球专家皮特·波多预测:“澳洲95前后一代年轻球员中的整体实力非常具有优势,下一个十年,如果澳洲重新成为世界网坛中心,我不会感到任何的惊讶。”如果皮特·波多的预测能够成真,那么澳洲人重夺澳网的时间也就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