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今年刚接了一个新班。班上有一名男孩情况比较特殊: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小孩从一出生就由自己奶奶抚养。奶奶特别宝贝自己的孙子,生活上非常将就。这一切造成了孩子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很多事情都没办法独立处理,不合群,也不愿意寻求帮助,生活学习都非常散漫,想上学就上,不想上学就逃课。我希望帮助他融入班级中,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A: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外出打工挣钱,即使在近处上班,也是早出晚归,与孩子见面的时间少;同时随着家庭离异等现象增多,特殊家庭学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再加上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增加,并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因此当前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 外在客观条件
由于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再加上较差的经济条件和不良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缺乏正确督导,多数家长对教育的意识还停留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很多学生在家庭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孩子只能在生活上得到温饱,心理根本得不到疏通和正常成长的需要。就如提问中的小男孩,父母常年在外,监护人奶奶只知道孩子的吃喝拉撒,教育方法落后,不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
◎ 内在主观条件
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因为只有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引起儿童的内心矛盾(如冲突、压力、挫折),才会对儿童心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果这些心理矛盾能在较短时间里得到调适和解决,使孩子能很好适应,孩子的心理将能健康的发展,反之就会引起心理异常。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过早的失去正常的父母之爱,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其智力、性格、情绪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压抑或扭曲,造成成绩下降,思想品行下滑,也导致行为心理异常和心理偏常。比如提问中的小男孩便是因为父母亲常年不在身边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安全感缺乏,孤僻、不合群的性格。
◎ 家校沟通困难
单亲家庭找不到家长,很难与家长沟通;特困家庭则主要是家长素质太低,有的甚至不识字,有的性格古怪难以沟通……因此,家校沟通困难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也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
◎ 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
赌博风气的蔓延,许多家长成天沉迷于麻将当中,孩子回家见不到大人,再加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暴力游戏,色情网吧等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他们极易结交校外不良青年,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局面,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对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 重视心理教育
作为孩子的老师,特别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不把心理问题与单纯的品行问题混为一谈。平等对待特殊学生,了解和承认他们的差异性;不合群也罢,散漫也罢,这些都是具体的行为,是结果。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这些行为结果挖掘问题的诱因,找到解决方法。
◎ 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不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当作解决特殊心理问题的唯一途径,更不要夸大其辞。
① 父母离异家庭:家长要明确不管谁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都要有教育关心子女的责任心,注意与孩子的交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双方要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情况,协调好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方法要一致,不要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② 父母再婚家庭:老师要跟家长讲明白,继父继母要明确,对非亲生的子女也有关心教育的责任,既然组成一家人了,就要克服非亲生子女的心理障碍,用心去爱非亲孩子,但在表达方式上一定要注意方法,以免孩子出现逆反的心理。
③ 双亲缺一家庭:家长要明白,为了孩子的健康,自己要走出家庭的不幸阴影,要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并影响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对一方关爱的缺失而在有些小事上放任,溺爱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④ 祖辈代管家庭:提问中的小男孩便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监护人年纪较大,教育观念陈旧,文化水平受限,在教育上显得力不从心。最好是尽量能够约谈监护人的同时,也联系到学生的父母亲。虽然父母都在外地,但是他们也不能完全不管孩子,应该做好和奶奶的配合,避免产生溺爱型、放任型心理教育方式。
◎ 针对每一位特殊学生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① 建立个人档案。了解特殊学生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社会交往等,建立档案,对特殊学生“对症下药”。
② 建立谈话制度。谈话方式可以是面谈,打电话,在作业本上谈,也可以通过书信、微信等形式,但要视情况而定,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选择合适他们的谈话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肯定和适当表扬,对其错误要及时提出并加以指导。
◎ 社会各界也应关心、帮助特殊学生
争取社会,尤其是村社、镇或社区的积极配合,对矫正和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孩子感受到除了父母、同学、老师的关心以外,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在关注着自己。
① 思想上关心他们:村、街道干部经常上门了解家长和孩子的思想状态,并经常和学校取得联系,共同商量、研究,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
② 法律上辅助他们:多数小学生法制观念较差,特别是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方面不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违反法纪甚至犯罪,因此有必要请派出所的同志来学校开展民主法治宣传教育,用真实的例子来教育孩子,加强孩子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达到减少和降低违法犯罪的目的。
③ 生活上照顾他们:由街道、村居牵线搭桥,开展结对子活动,对贫困家庭给予经济上的帮助。街道可以在了解地区内特殊家庭经济情况的基础上,对地区内献爱心的单位、个人出的经费作一个统筹安排,让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生活拮据的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将来很好地回报社会,回报人类。
总之,对特殊家庭的孩子,老师要随时根据特殊孩子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辅导措施,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争取到家长的全力配合,要让他们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A: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外出打工挣钱,即使在近处上班,也是早出晚归,与孩子见面的时间少;同时随着家庭离异等现象增多,特殊家庭学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再加上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增加,并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因此当前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 外在客观条件
由于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再加上较差的经济条件和不良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缺乏正确督导,多数家长对教育的意识还停留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很多学生在家庭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孩子只能在生活上得到温饱,心理根本得不到疏通和正常成长的需要。就如提问中的小男孩,父母常年在外,监护人奶奶只知道孩子的吃喝拉撒,教育方法落后,不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
◎ 内在主观条件
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因为只有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引起儿童的内心矛盾(如冲突、压力、挫折),才会对儿童心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果这些心理矛盾能在较短时间里得到调适和解决,使孩子能很好适应,孩子的心理将能健康的发展,反之就会引起心理异常。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过早的失去正常的父母之爱,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其智力、性格、情绪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压抑或扭曲,造成成绩下降,思想品行下滑,也导致行为心理异常和心理偏常。比如提问中的小男孩便是因为父母亲常年不在身边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安全感缺乏,孤僻、不合群的性格。
◎ 家校沟通困难
单亲家庭找不到家长,很难与家长沟通;特困家庭则主要是家长素质太低,有的甚至不识字,有的性格古怪难以沟通……因此,家校沟通困难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也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
◎ 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
赌博风气的蔓延,许多家长成天沉迷于麻将当中,孩子回家见不到大人,再加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暴力游戏,色情网吧等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他们极易结交校外不良青年,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局面,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对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 重视心理教育
作为孩子的老师,特别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不把心理问题与单纯的品行问题混为一谈。平等对待特殊学生,了解和承认他们的差异性;不合群也罢,散漫也罢,这些都是具体的行为,是结果。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这些行为结果挖掘问题的诱因,找到解决方法。
◎ 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不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当作解决特殊心理问题的唯一途径,更不要夸大其辞。
① 父母离异家庭:家长要明确不管谁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都要有教育关心子女的责任心,注意与孩子的交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双方要经常到学校了解孩子情况,协调好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方法要一致,不要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② 父母再婚家庭:老师要跟家长讲明白,继父继母要明确,对非亲生的子女也有关心教育的责任,既然组成一家人了,就要克服非亲生子女的心理障碍,用心去爱非亲孩子,但在表达方式上一定要注意方法,以免孩子出现逆反的心理。
③ 双亲缺一家庭:家长要明白,为了孩子的健康,自己要走出家庭的不幸阴影,要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并影响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对一方关爱的缺失而在有些小事上放任,溺爱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④ 祖辈代管家庭:提问中的小男孩便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监护人年纪较大,教育观念陈旧,文化水平受限,在教育上显得力不从心。最好是尽量能够约谈监护人的同时,也联系到学生的父母亲。虽然父母都在外地,但是他们也不能完全不管孩子,应该做好和奶奶的配合,避免产生溺爱型、放任型心理教育方式。
◎ 针对每一位特殊学生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① 建立个人档案。了解特殊学生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社会交往等,建立档案,对特殊学生“对症下药”。
② 建立谈话制度。谈话方式可以是面谈,打电话,在作业本上谈,也可以通过书信、微信等形式,但要视情况而定,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选择合适他们的谈话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肯定和适当表扬,对其错误要及时提出并加以指导。
◎ 社会各界也应关心、帮助特殊学生
争取社会,尤其是村社、镇或社区的积极配合,对矫正和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孩子感受到除了父母、同学、老师的关心以外,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在关注着自己。
① 思想上关心他们:村、街道干部经常上门了解家长和孩子的思想状态,并经常和学校取得联系,共同商量、研究,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
② 法律上辅助他们:多数小学生法制观念较差,特别是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方面不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违反法纪甚至犯罪,因此有必要请派出所的同志来学校开展民主法治宣传教育,用真实的例子来教育孩子,加强孩子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达到减少和降低违法犯罪的目的。
③ 生活上照顾他们:由街道、村居牵线搭桥,开展结对子活动,对贫困家庭给予经济上的帮助。街道可以在了解地区内特殊家庭经济情况的基础上,对地区内献爱心的单位、个人出的经费作一个统筹安排,让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生活拮据的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将来很好地回报社会,回报人类。
总之,对特殊家庭的孩子,老师要随时根据特殊孩子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辅导措施,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争取到家长的全力配合,要让他们肩负起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