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體育教学方式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教学方式选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体育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的发展而发展。当前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智力、能力、创造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在教学方式上力求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自觉钻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科学的、合乎体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体育学习向着科学、先进的方向转变。
   一、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1.书本知识中心化
   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材是体育课堂教学最重要、唯一的内容,因而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全部围绕书本进行:教师先将书本啃一遍(备课),接下来是带着学生啃一遍(上课),再接下来要求学生自己啃一遍。所有这些活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把书本印在脑海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更无法开拓学生的视野。
   2.教师中心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特征往往是教师执教,学生受教;教师演讲,学生听讲;教师执行纪律,学生服从约束;教师选择课程内容,学生顺应这些内容;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等。这些特征正是教师中心化的体现,教师中心化是我国农村教育的痼疾,至今都未有太大的改观。
   3.教师控制下的注入式
   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违背师生互动及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不管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体验,统统使用强制的方法,整节课教师从头到尾讲到底,课堂缺乏互动与沟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4.手段方法单一
   不管教学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部分农村体育教师总“以不变应万变”,教学手段仍然是一只哨子,一张嘴巴。这样的状况在一些中老年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
   农村基础教学相对薄弱的客观现实,对教师的教学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以及教师个人受繁重的教学任务所牵制,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机会参加集中学习或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等相关文件,更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课改观摩课等相关教学活动,因而对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的理解和领会相对肤浅,更难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体育器材缺乏,无法满足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从而导致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2.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
   这里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体育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一方面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差,不能引领学生在更深更广的知识层面中涉猎,理解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也受到很大制约;另一方面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差和专业技能差,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陈旧、落后。因而要解决教学方式落后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强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三、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策略
   1.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理论尤其是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升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如果教师不知晓一些新课程理念并将它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那么,即使其具有再大的工作热情,最终也只能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因此教师新课程改革参与热情和责任心,是体育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除了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及其运用要求外,还必须分析教学任务的特性和完成任务的需要,并据此选定教学方法。
   3.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学习,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激发、启迪、引导等方法指点学生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与技能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锻炼身体、发展体能的自觉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多目标、多特点、多层次、多方法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所选用的教法对所要解决的教学任务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适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需要,同时对学生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和可接受性,才易于取得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叶,在国内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及其<时务报>、<强学报>等报刊的带动影响下,湖南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维新人士陆续创办出版了<湘学新报>、<湘学报>、<
摘 要:本文针对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焦虑问题,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相关理论与相关教学法为指导,立足于多年教学实践与经验,积极探索如何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减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  焦虑是英语学习中的消极情感。很多研究表明,学生的焦虑程度越高,英语学习成绩越差。在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为了使学生
一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阅读活动开展的必然要求。尽管课内阅读一直以来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它在培养阅读能力、促进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占据阅读半壁江山的课外阅读却认识不够,甚至忽视其在培养能力、促进发展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如此一来,由于缺少丰富的生活阅历,更缺少充足的文化积淀学生手中除了与学习有关的教辅书极少有其他的课外读物,致使学生习作中出
小学教学管理是一门学问。笔者认为小学教学管理应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以规范教学常规为抓手,以赏识鼓励为手段,以问题研究为动力,以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为效能的管理体系,让学校管理在科学、规范、有效中进行。  一、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观念,因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而
欣赏音乐,需要有懂音乐的耳朵,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所以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音乐耳朵”的培养和训练。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有效途径可供参考。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研究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基础上,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它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等知识的基础。根据
在推动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形神物三相遇"的审美感知、"陶冶性情"的审美育人、崇尚自然之美的审美趣味和"美善真"相结合的审美标准,帮助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而是学生“学”到多少,学到什么。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自己的教以外,更应注重学生的学。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而要让学生会学习,教师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对症下药。本文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探讨数学学法,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