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按摩治疗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网球肘炎。该病是由肱骨外伤髁部伸肌总腱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引起。起病缓慢,初起时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则有加重,病程长者有肌萎缩,常见于青壮年。
笔者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共诊治网球肘炎患者38例。现将一点感受汇报给大家,与同行交流。
1 肱解剖
骨外上髁、骨膜与深筋膜紧密结合,六块前臂后群浅层肌,以伸肌总腱共同起至此处。肌肉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尺侧腕伸肌和肘肌,这些肌肉均受桡神经支配。主要功能为:伸腕、伸指,其次还参与伸肘关节、内收与外展腕关节的功能活动。
2 病因病理
2.1 当前臂伸肌主动收缩或被动牵拉时,将使伸肌总腱附着处,受到一定的应力。如果应力过大或过于频繁,就可造成伸肌总腱及筋膜的损伤。因此凡在体育运动或劳动中反复用力活动腕部者,如网球、乒乓球、及羽毛球运动员、搬运工、装卸工、钳工及家庭妇女等,都有可能发生本病。少数人偶然从事搬、提重物的活动,如搬运出差时搬运提行李等也有可能发生本病。
2.2 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反映,也可有部分肌腱深筋膜肌纤维的撕裂和断裂,病变范围的大小因人而异。有些仅局限在肱骨外上髁尖部,有些则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病变组织以筋膜和骨膜为主,也累及邻近的肱桡关节滑膜引起疼痛。
3 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由肘关节或腕关节反复屈伸劳损病史。以肘关节外侧酸痛无力、疼痛,可向前臂、腕部、上臂放射,使劲握拳或前臂旋转动作时酸痛。加剧写字手部用力时痛感加重,不能端重物,肘关节活动正常。伸肌腱牵拉试验为阳性。
4 治疗
4.1 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疏筋通络。
4.2 取穴 尺泽、小海、少海、阳谷。
4.3 手法 滚、按、揉、弹、拨、拿、擦。
4.4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术者在其对面,先沿肱骨外上髁向前臂用滚、按、揉法操作,配合点按尺泽、小海、少海、阳谷穴。(2)弹、拨、按压在肱骨外上髁痛点处,先用拇指弹、拨、点揉数次,再用掌根或拇指由上至下按压数次。(3)肘部牵拉旋转:患者手心向上,术者一手握其腕部,另一手置于肘部,拇指放于痛点处。术者用力缓缓牵拉片刻,术者拇指用力按压痛点,握腕部之手,使肘部屈曲、伸直数次。屈肘时,患者手指尽量触同侧肩部。然后,屈肘使前臂沿顺、逆时针旋转数次。(4)用拿法在前臂至肘关节施术,最后以擦法结束。急性损伤者在手法力度上宜轻柔缓和,慢性损伤者宜力度深沉,加强使患者前臂被动的手法。(5)治疗期间,第一,上肢避免过分劳动。第二,局部注意保暖,不可受寒凉刺激。
5 疗效
5.1 疗效标准 痊愈者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关节活动正常。好转者疼痛减轻,肘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者症状无改善。
5.2 临床观察3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脑力劳动者12例,其中经常动笔者8例,体力劳动者24例。
5.3 疗效 38例患者中,痊愈24例,占63.2%;好转13例,占34.2%;无效1例,占2.6%。
6 病例
陆某,男,34岁,会计,于2008年1月7日就诊,患者由于连日工作,上午突然感觉左肘部疼痛,且肘关节活动不适。就诊观察,其左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外侧有明显压痛。前臂肱桡肉外侧间隙处压之酸痛。对患者治疗用滚、按、揉法施术于患部及周围,并配合点压尺泽、小海、少海、阳谷穴,再施于弹、拔、按、压、肘部牵拉、旋转等手法。然后,使用拿法以擦法结束,治疗1个疗程(10次)。2008年1月28日为第2个疗程,患者以能正常工作,动笔久时,肘部略感不适,端水、洗脸时肘部有疼痛。治疗其用点穴、按揉肘部牵拉、旋转及拿擦等法。治疗五次症状已消除,结束治疗。
7 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好发于从事上肢操作的工作人员,如搬运工、装卸工、裁剪、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特别是网球、乒乓球运动员。由于前臂经常做旋转、屈伸,肘部动作使肱骨外上髁桡肱关节滑液囊及前臂伸肌总腱附着点发生慢性、积累性损伤、外伤等,使部分肌纤维撕裂和局部出血、组织液渗出,可出现筋膜、肌腱或肌纤维分离、肿胀、浮起等。“筋出槽”的病理改变,出现炎症反映,使上肢功能受限。采用弹、拨、点压手法可使“出槽”筋膜、肌腱或肌纤维“入槽”复位,使受损伤的组织扶正、理顺。掌根或拇指腹循序按压,按压时临时阻断局部动、静脉血液。解除按压时,被阻断的动、静脉血流产生快速度的冲击力,致使局部血流加速。肘部牵拉旋转法可使紧张或痉挛的肌纤维拉长,松则通,通则不痛,又能滑利关节,增强肘关节的活动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介质、局部出血及渗出组织液的排泄与吸收。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网球肘炎。该病是由肱骨外伤髁部伸肌总腱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引起。起病缓慢,初起时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则有加重,病程长者有肌萎缩,常见于青壮年。
笔者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共诊治网球肘炎患者38例。现将一点感受汇报给大家,与同行交流。
1 肱解剖
骨外上髁、骨膜与深筋膜紧密结合,六块前臂后群浅层肌,以伸肌总腱共同起至此处。肌肉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尺侧腕伸肌和肘肌,这些肌肉均受桡神经支配。主要功能为:伸腕、伸指,其次还参与伸肘关节、内收与外展腕关节的功能活动。
2 病因病理
2.1 当前臂伸肌主动收缩或被动牵拉时,将使伸肌总腱附着处,受到一定的应力。如果应力过大或过于频繁,就可造成伸肌总腱及筋膜的损伤。因此凡在体育运动或劳动中反复用力活动腕部者,如网球、乒乓球、及羽毛球运动员、搬运工、装卸工、钳工及家庭妇女等,都有可能发生本病。少数人偶然从事搬、提重物的活动,如搬运出差时搬运提行李等也有可能发生本病。
2.2 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反映,也可有部分肌腱深筋膜肌纤维的撕裂和断裂,病变范围的大小因人而异。有些仅局限在肱骨外上髁尖部,有些则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病变组织以筋膜和骨膜为主,也累及邻近的肱桡关节滑膜引起疼痛。
3 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由肘关节或腕关节反复屈伸劳损病史。以肘关节外侧酸痛无力、疼痛,可向前臂、腕部、上臂放射,使劲握拳或前臂旋转动作时酸痛。加剧写字手部用力时痛感加重,不能端重物,肘关节活动正常。伸肌腱牵拉试验为阳性。
4 治疗
4.1 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疏筋通络。
4.2 取穴 尺泽、小海、少海、阳谷。
4.3 手法 滚、按、揉、弹、拨、拿、擦。
4.4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术者在其对面,先沿肱骨外上髁向前臂用滚、按、揉法操作,配合点按尺泽、小海、少海、阳谷穴。(2)弹、拨、按压在肱骨外上髁痛点处,先用拇指弹、拨、点揉数次,再用掌根或拇指由上至下按压数次。(3)肘部牵拉旋转:患者手心向上,术者一手握其腕部,另一手置于肘部,拇指放于痛点处。术者用力缓缓牵拉片刻,术者拇指用力按压痛点,握腕部之手,使肘部屈曲、伸直数次。屈肘时,患者手指尽量触同侧肩部。然后,屈肘使前臂沿顺、逆时针旋转数次。(4)用拿法在前臂至肘关节施术,最后以擦法结束。急性损伤者在手法力度上宜轻柔缓和,慢性损伤者宜力度深沉,加强使患者前臂被动的手法。(5)治疗期间,第一,上肢避免过分劳动。第二,局部注意保暖,不可受寒凉刺激。
5 疗效
5.1 疗效标准 痊愈者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关节活动正常。好转者疼痛减轻,肘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者症状无改善。
5.2 临床观察3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脑力劳动者12例,其中经常动笔者8例,体力劳动者24例。
5.3 疗效 38例患者中,痊愈24例,占63.2%;好转13例,占34.2%;无效1例,占2.6%。
6 病例
陆某,男,34岁,会计,于2008年1月7日就诊,患者由于连日工作,上午突然感觉左肘部疼痛,且肘关节活动不适。就诊观察,其左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外侧有明显压痛。前臂肱桡肉外侧间隙处压之酸痛。对患者治疗用滚、按、揉法施术于患部及周围,并配合点压尺泽、小海、少海、阳谷穴,再施于弹、拔、按、压、肘部牵拉、旋转等手法。然后,使用拿法以擦法结束,治疗1个疗程(10次)。2008年1月28日为第2个疗程,患者以能正常工作,动笔久时,肘部略感不适,端水、洗脸时肘部有疼痛。治疗其用点穴、按揉肘部牵拉、旋转及拿擦等法。治疗五次症状已消除,结束治疗。
7 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好发于从事上肢操作的工作人员,如搬运工、装卸工、裁剪、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特别是网球、乒乓球运动员。由于前臂经常做旋转、屈伸,肘部动作使肱骨外上髁桡肱关节滑液囊及前臂伸肌总腱附着点发生慢性、积累性损伤、外伤等,使部分肌纤维撕裂和局部出血、组织液渗出,可出现筋膜、肌腱或肌纤维分离、肿胀、浮起等。“筋出槽”的病理改变,出现炎症反映,使上肢功能受限。采用弹、拨、点压手法可使“出槽”筋膜、肌腱或肌纤维“入槽”复位,使受损伤的组织扶正、理顺。掌根或拇指腹循序按压,按压时临时阻断局部动、静脉血液。解除按压时,被阻断的动、静脉血流产生快速度的冲击力,致使局部血流加速。肘部牵拉旋转法可使紧张或痉挛的肌纤维拉长,松则通,通则不痛,又能滑利关节,增强肘关节的活动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介质、局部出血及渗出组织液的排泄与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