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需灵活运用各种途径,如课件、趣味故事、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张大均曾指出,为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价值对刺激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非常重要,也正如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所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英语是在人类生活各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其重要性日益突显。
2.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实行“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应充当启发者、引导者及帮助者,改变“满堂灌”的做法,精讲多练,多启善导。
3.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形成自主学习、探究的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一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表演,成为学生们的玩伴,才能使学生解除思想包袱,尽情地表现自己,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想象力。二是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1.培养认知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和实际情景,营造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对比分析,找出词、句、文以及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减少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负迁移,实现正迁移。学习英语难免会有各种疑难,而且疑惑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学习无法进行。现在大部分学困生是因此形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所致,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害怕自己的问题太简单,给同学们造成笑柄,或引起老师的抱怨与责备。对于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恐惧;其次,对于学生的疑问,无论难易,学过与否,学过几次,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讲解,并在讲解之后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请教的勇气和信心。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策略。学生利用已学过的语言规则(如句型、短语、词的构成规则等),经过替换、转换、扩展、合成,产生出无数具体的句子、短语和词,为语言活动提供基本材料。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语言规则,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则进行创造性学习。读背是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词、句、文;结构、功能、情景;语音、语法、语用;逻辑、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可实现现代化。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大声朗读和背诵,并指导学生读背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读背习惯。
2.培养调控策略。调控策略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自主性活动。训练方法如下:一是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出合适的学习目标。在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时要因人而异,目标的提出也要有适合性,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二是定期不定期地督查学生学习目标实施情况,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反思学习效果。
3.培养交际策略。要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和交际是相互结合不可分割的,英语学习只有在不断地交际中才能得到提高。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交际环境,提供交际机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多给一些鼓励和表扬,少一点责备和纠错,增强他们交际的信心。要鼓励学生多听、多模仿、多练习,并多在语音语调及强弱音等方面给予指导,使他们的语音尽可能接近标准音,以提高口语表达兴趣,之外,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要求。
4.培养利用资源策略。用资源策略是指中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随着中国的入世,英语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街上的广告,家电说明,还是电视节目,都或多或少地有英文出现。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可避开媒体中的英文,而要细心观察,大胆地学习和运用;鼓励学生多看原声电影,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身边一切媒体进行学习,如英汉或汉英词典、网络资源、录音、录像等。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实验初级中学)
一、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需灵活运用各种途径,如课件、趣味故事、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张大均曾指出,为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价值对刺激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非常重要,也正如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所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英语是在人类生活各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其重要性日益突显。
2.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实行“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应充当启发者、引导者及帮助者,改变“满堂灌”的做法,精讲多练,多启善导。
3.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形成自主学习、探究的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一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表演,成为学生们的玩伴,才能使学生解除思想包袱,尽情地表现自己,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想象力。二是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1.培养认知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和实际情景,营造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对比分析,找出词、句、文以及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减少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负迁移,实现正迁移。学习英语难免会有各种疑难,而且疑惑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学习无法进行。现在大部分学困生是因此形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所致,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害怕自己的问题太简单,给同学们造成笑柄,或引起老师的抱怨与责备。对于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恐惧;其次,对于学生的疑问,无论难易,学过与否,学过几次,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讲解,并在讲解之后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请教的勇气和信心。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策略。学生利用已学过的语言规则(如句型、短语、词的构成规则等),经过替换、转换、扩展、合成,产生出无数具体的句子、短语和词,为语言活动提供基本材料。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语言规则,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则进行创造性学习。读背是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词、句、文;结构、功能、情景;语音、语法、语用;逻辑、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可实现现代化。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大声朗读和背诵,并指导学生读背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读背习惯。
2.培养调控策略。调控策略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自主性活动。训练方法如下:一是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出合适的学习目标。在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时要因人而异,目标的提出也要有适合性,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二是定期不定期地督查学生学习目标实施情况,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反思学习效果。
3.培养交际策略。要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和交际是相互结合不可分割的,英语学习只有在不断地交际中才能得到提高。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交际环境,提供交际机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多给一些鼓励和表扬,少一点责备和纠错,增强他们交际的信心。要鼓励学生多听、多模仿、多练习,并多在语音语调及强弱音等方面给予指导,使他们的语音尽可能接近标准音,以提高口语表达兴趣,之外,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要求。
4.培养利用资源策略。用资源策略是指中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随着中国的入世,英语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街上的广告,家电说明,还是电视节目,都或多或少地有英文出现。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可避开媒体中的英文,而要细心观察,大胆地学习和运用;鼓励学生多看原声电影,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身边一切媒体进行学习,如英汉或汉英词典、网络资源、录音、录像等。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