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海道静卧于日本国最北端,与本州岛隔海相望,从地图上看,仿佛是一片遗世独立的地方。那里的山川河流都有清晰的棱角,每一帧风光都是孤独而静谧。那里有札幌旁若无人的街巷、小樽悄然安详的容颜、函馆平静的港湾与无尽的黑夜,那里有充满童趣浪漫的旭川、深藏物哀之美的洞爷、涌动鄂霍次克流冰的网走,还有温泉之乡的登别、冰雪世界的稚内,以及弥漫着薰衣草色调的富良野美瑛与桃红色的芝樱……我一直以为北海道是属于冬天的,想象里满是冰天雪地的模样,没想到,北海道的秋天竟绚丽到极致,让人如痴如醉,让人无限思恋。当这个秋天渐入佳境的时候,我们把憧憬已久的北海道作为目的地,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北国旅程。
雨夜的札幌
抵达北海道首府札幌,时间是晚上9时。走出机场,坐上开往市区的JR列车时,天空已然飘洒起绵密的细雨。透过被雨点打湿的列车车窗,观察外边疾速掠过的晚间风景,竟有一丝梦幻的感觉。北海道面积占全日本五分之一,但人口密度极低,只有东京都的一半。因此,札幌这座日本第五大城市,总体不如东京大阪那样喧嚣,或许因为处在国境最北的内陆地区,所以既远离了密集的人流与城市带,也无繁忙的海岸与港口倚靠,但坐镇于道央的腹地,有着自己的节奏与步调,无需紧随本州岛时时更新的趋势与潮流,如此恬然又附带自我个性的存在,就是我对这个城市最初的印象。
雨水与雾气模糊了车窗外的夜景,湿润的空气从车厢的缝隙钻进来,游进鼻腔,我恍惚感到,北海道特有的气息在我的体内恣意地穿梭与生长。
从铁大通公园站出来,顿感凉气四溢,但这股看似萧瑟的凉气,却不显得单调沉闷,反而拥有一种能滋润心田的奇妙效果。北国的雨丝打在脸上、睫毛上、唇上,以及露出的脚踝上,显得别致而富有生气。北海道馈赠给我们的这份见面礼,是从天而降的,这让我们喜出望外,并且心照不宣地收下了。凭借这样的心情,即便不打伞,走在路上也是难掩雀跃之情。
我们拖着行李箱,疾步走在札幌的街道。路上的行人稀少,行李箱的轮轴与地面摩擦,发出低沉的轰鸣声,持续惊扰着静谧的夜境,我向着道路两侧朦胧的树植与花卉,心中默念:多有叨扰,请原谅。
雨夜的札幌,不似大都会那般熙攘,街道上也是出奇的安宁,但温软的空气里却满溢秋天浪漫的气息。在匆匆赶往下榻地的途中,我禁不住想立马感受这里的一切:岩石的硬度、草木的品格、花瓣绽放时的心情、红叶聚集时的细语……以及便利店深夜的美味、居酒屋弥漫的温情、当地迷人的特产、周边商业区的热烈繁华。
雨水已经打湿我们的发梢和裤脚,却甚感尽兴,在这个极致清新的雨夜,让我真诚道一声:你好,北海道!
明媚的小樽
清晨醒来的时候,看见札幌已从雨夜的羁绊中挣脱出来,转而一副帅气而略显忧郁的颜容。这样的阴天不显黯淡,我在窗边观察起这座城市白天的样子,眼神却被不远处的一个落寞的停车场所吸引。何为落寞?因为偌大空地中,仅有一辆小车安然停放,这样的画面存在于楼宇之间,又紧靠着不时有三三两两汽车穿梭而过的马路,非常罕见。临近的停车场即便面积比起来小了太多,却也几乎停满了车辆。只有目光聚焦着的这片天地,看起来寂寥又无辜。那辆白色小汽车像是一个小方块,被投入到一片浩大的水池,而水池里空无一物。此时的白色小车,静如处子。
虽说十月的北海道,相较往年要温暖得多,导致初雪的时间也往后延了些许日子,但今天的气温在一场秋雨过后已然开始沉淀,我也穿上了只有在冬季档才会亮相的厚夹克。
放晴后的早晨,我们将去距离札幌仅40 分钟铁路车程的小樽。
我对日本大名鼎鼎的小地方一直怀有特殊的好感,那些花时不多可以踱步走完的小城,总有着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诸如奈良,也如小樽,与名字一般玲珑可爱。小樽是一个小巧的港口城市,位于北海道西南部,背靠山脉,街区拥有诸多精致复古的欧式建筑。此前听闻小樽,是在文学与影视作品中,譬如岩井俊二《情书》里那句响彻山谷雪地的呼喊。印象里还有一部记不起名字的电影,一个男生为了赶去一家寿司店上班,骑着自行车从坡上极速骑行至坡下,他正是特地跑到小樽,想去学习顶尖的寿司制作技术。
我们早早从札幌站出发,乘坐JR函馆本线前往小樽。我非常在意乘坐铁路时的心境,也非常享受在日本的每一趟铁路之旅。北海道境内还未开通新干线,因此坐在JR列车中,虽然没有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但正因为如此,窗外的风景愈加清晰可辨。札幌至小樽的后半段路程,铁道开始紧邻海岸线延伸,海洋近在咫尺。这也是此行第一次望见一片温柔的海洋。
坐在沿着海岸向前行驶的列车中,顿感一阵惬意。一些乘客面对海洋面露喜色,并窃窃私语。海面上纯净而蓝色的波浪,被阳光照射后,显得粼粼而剔透,这样特别的光芒,一闪一闪映入眼中,也映照在我们面向窗口一侧的脸颊上,看过去显得楚楚动人。
从小樽站出来,我第一眼就见识到了小樽身为“坡城”的魅力——从现在站立的方位顺着坡度一直往下,可以一下子就望到海岸。在小城中行走,即在坡度带上行走,其中陡坡被称作“地狱坡”,斜且弯曲的坡则是“舟见坡”。我们步行涉及的路程,基本是坡度较小的平坦区域,即使是小樽站一出来面对的大坡度马路,也是宽敞好走的。
小樽整体洋溢着一股北方城市特有的带着些许清冽意味的洁净之感,也能看出小城對市容的用心经营。不论大街小巷,人行道旁必然种植着各色精致花草,这一点日本大多数城市都如此。但小樽却拥有着独特个性,即欧式做派,这种与众不同的格调遍布每个细微处:建筑物窗台上放置的玫瑰、道路两旁栽着花木的可提式木盆、街边的坐椅和垃圾桶,以及狭窄的街道与街边商店橱窗中可以一眼望见的家具,精致雕琢下显现的是充满西洋味道的复古感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欧派匠心。城市虽小,却藏着很多故事。“北方华尔街”的气息尚在,身为“海上大门”时繁荣的遗韵犹存。尤其在运河商业街,小樽依然保留着100年前的建筑,这样的怀旧气氛与远东异域风情紧紧相连,如同运河的旖旎斑斓与城市风貌紧紧相连。欧式的旧建筑物——披挂上了市政府指定的历史建筑物衔牌,用以严加保护。即便是新建筑物落成或是旧建筑物翻新,也有意建成了欧式立面,效果与周遭景观浑然一体,它们自诞生一刻起,就加入了向来往人群诉说小城历史故事的队伍中。 这天,小樽阳光明媚,我们感恩天公作美。从经典的小樽运河码头踱到玲珑的出拔小路,又从各色哨子馆漫游至童话十字路口,小樽是一个适宜带着闲适心情慢慢步行的地方。这一带虽然游客甚多,却不显拥挤,相机镜头常常能抓到看似孤寂的场面,如运河边独自拉着小提琴的艺人、泽崎水产餐馆前站立着的拿着圆子串的光头小孩;又如河对岸仓库红砖墙上蔓延着的藤叶,翠绿的叶片近乎一半已被染红,两种色彩势均力敌,突显了反差之美,这也是秋天来临时最动人的痕迹。
我们乘坐巴士,前往小樽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天狗山。这是我妈提议想去看《非诚勿扰》取景地而特意加上的行程,也是《情书》结尾处渡边博子喊山经典桥段的拍摄地。巴士一路上坡前行,车窗外看不够的依然是日式小建筑,不管是家宅还是商店门面,布置与设计各有千秋,就连色彩的运用也让人怀疑即便是普通的墙面刷漆,似乎也严格遵循了PANTONE色卡原理,纯粹而小众,可爱但高级。
绕过一段陡峭的坡路后,巴士停在了天狗山的山脚。小樽的天狗山与札幌的藻岩山、函馆的函馆山,并称北海道三大夜景观赏地。其中要数函馆山最为驰名,藻岩山因为地处省会也不乏人流,倒是天狗山则相对清幽,再加上正值下午,游客寥寥。我们乘坐缆车上山,不一会儿便到达山顶。山上风速迅猛,气温也骤降几度,秋季的日光倾城,虽褪去了热烈,但依旧夺目。天狗山有着天然优越的视野,轻易就能将市容尽收眼底,还可极目远眺港湾风情,感受大晴天下小樽这座可爱小城的明媚气息。城区背靠山而面向海,地理位置卓越,港口与群山似乎也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呵护着这座城市。晴空、白云、海洋、山脉,按照自然的层次,循环递进,每一种色彩都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在天狗山的“天狗樱展望台”合影留念,这块木牌下方标注出了那天的日期:平成29年10月5日。
一见如故的函馆
函馆是地处北海道南部的重要港市,身为天然良港,也是北海道的门户。此前,我对函馆一直有种莫名的好感,这好感源自上一趟的青森之行。自青森湾向北眺望津轻海峡,再往上便是函馆,连接两市的更有著名的青函海底隧道。在青森市,我常看到将青森和函馆捆绑在一起介绍的旅行主题海报,那时我就很想穿过隧道,去对面的函馆看看。
从道央到道南,在JR北斗号列车上度过了三个半小时后,我开始畅快地呼吸属于函馆的空气。午后,在到达函馆市区前,我们在郊区的著名胜地大沼国定公园也作了一番停留。大沼公园被誉为“新日本三景”,是个纯天然的漫步好去处。整片公园最初由活火山喷发后形成,围绕名字中的“沼”字,公园囊括了126个岛屿与32个湖湾。因时间与体力所限,我们最终没能深入其间,但能欣赏到与山岳相映成趣的清新湖面、水上安逸悠闲的鸭子,以及不时出现与鸭子抢地盘(其实只需要在浅水湾处沐浴)的肥硕乌鸦,这些原生纯粹的天然场面,则足以滋润我们的内心了。抵达JR函馆站后,我们饱餐了一顿,已到傍晚时分,站前广场很开阔,洁净的地面呈现出乳白与淡灰两种素雅的色调,而广场一侧的花园走廊更是别致得想让人立马涉足,一探究竟。北海道最不缺的就是种类繁多的各色花卉了,无论是在胜地、公园、人行道、街角,抑或是不显眼的旮旯,你都会惊异于鲜花的高容积率,并且忍不住停下来欣赏一番,抵抗力在美丽事物面前荡然无存,我深信“一花一世界”的禅意。
前往下榻的温泉酒店,从连接车站的大路一直走就可到达。函馆的街道行人稀少,却显示出无可挑剔的洁净感,身边不时驶过有复古感的市内有轨电车。作为铁道上的国家,日本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逐渐废止了路面电车。如今在日本,仅有四分之一的城市还保留着路面电车服务,其中公营的就更少了,只存在于札幌市、函馆市、东京都、熊本市,以及鹿儿岛等五市。在此后的几天里,我见识到札幌闹市区气派的路面有轨电车,停靠站也是颇具设计感,对比札幌,此时的函馆电车则显得小巧可爱很多,路上车上也不见拥挤,运行时速不高,就像一件披着华丽的现代外衣的古董。
这里其实有趣事可说。函馆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城市,从清净的街道就可见一斑,但据闻函馆市民生性爱追逐新奇的高级事物,最初听闻本州岛的东京等大都市已开始使用路面电车时,函馆人便随之效仿。而函馆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少,北海道天气又相当寒冷,运营路面电车需要不菲的费用,收支能否达到平衡,这些是摆在面前的困难,但执着的函馆人坚持要开通路面电车。在10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函馆电车遭遇了几次轮番的重大阻碍,尤其是与自然严寒的搏斗,更是一部血泪史。所以想要真切感受前人与冰雪苦斗的传奇,搭乘冬季的函馆电车,绝对是最佳选择,那是名副其实的在冰天雪地中奔驰的列车。
此时在清幽的街道上行驶的路面电车,就像是一张函馆的历史名片,这般画面已深深映入了我的脑海。
先前预定好的函馆酒店也让我们感到惊喜,房间是公寓式的,结构紧凑,却布置合理,玄关、卫生间、厨房、起居室、卧室、阳台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到处洋溢着一种温馨的氛围。除了配置有室内温泉外,露天风吕的存在也让我们心花怒放,晚上终于可以享受正宗的北海道温泉了。
卸下行李,并在酒店稍作停留后,我们動身前往函馆山。今晚的函馆山百万美元夜景,才是重头戏啊。函馆山夜景与香港维多利亚港、意大利那不勒斯,多年来都并称世界三大夜景。而为何称作“百万美元”,这个典故也是颇有意思。日本人往往喜欢在美丽的夜景前加上“价值百万美元”,其实指的就是电费。据说在很久前一位电力公司老总,被六甲山的夜景触动,于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了这样一段文字:“试着计算在山上看到的城市电灯的数量,估摸有4967000只,如此一个月所需电费就是4 亿2 千9 百万日元。换算成美元的话(当时汇率1 美元=360 日元),相当于100 多万美元。”
很有道理,与自然万物光景相比较,夜景显得尤为独特,虽是人间催生,但这“景”依存于“夜”,与自然紧密相连。夜幕之下,“景”的大放光华,也需要万物作为深沉背景加以陪衬,而由此产生的天价电费,更可以说明,这震撼人心的夜景弥足珍贵。 从山脚坐缆车到山顶观望台,虽然一路上都是蜂拥而至的游客,但函馆山的夜景始终没有让我们失望,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百万美元夜景”。拥有优越地理位置的港口,让美丽的海湾与天空、群山一道,成为了映衬夜景的主体。整个函馆市的形状,体现上下宽中间窄的圆融“工”字形,另加海上人造小块陆地,构成了一整幅张弛有度的绮丽画面。想不到在函馆这样人口并不充裕的城市,竟然会有人见人赞的壮观夜景存在。无数的灯光汇聚成璀璨夺目的海洋,灯光密集处还闪现着360 度无死角如钻石般闪耀的光芒,这般场景怕是天上的星星见了也自愧不如。
数不尽的灯火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幻着姿态。在漆黑的海面上,还有来回移动的一圈圈光亮,那是一艘艘行驶的船舶。广袤的夜景似乎只有在目光无力顾及之处,才渐渐淡出。我深知,只有在视野开阔的高处才能欣赏到这般绮丽的夜景,若是身处城市中,即便感受到四周有各色灯光陪伴,也无法达到如此强烈的视觉效果。此时,不远处的山上,有无数的游客在观望夜景,有无数的手机在闪着亮光,这些闪动的亮光,是否也融入了他们赞叹不绝的夜景中?
暖心的金子眼镜
在函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对这个不大城市的好感却与日俱增。在函馆漫步的每一刻,我的心情都倍感舒暢,那些精巧美丽的风景,散发出岁月沉淀以后的醇香,不管是金森红砖仓库、十字街,还是元町教堂区与通往大海的著名小路八幡坂。然而在旅途中,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惊喜地偶遇了“金子眼镜店”。
日本的眼镜文化与匠人文化息息相关,1958 年成立的金子眼镜,则是日本手工眼镜行业中的翘楚。品牌诞生地是在福井县鲭江市,是世界三大眼镜产地之一。金子眼镜就像是一间特别的文化专卖店,这里你可以亲自体验到纯粹的日本眼镜文化,因为这里只引进高品质的日本制造的眼镜品牌,由此传递热情与坚持信念的工匠文化。
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金子眼镜,曾梦想亲临店铺。此刻在路过十字街附近的小路时,偶然抬头就捕捉到“金子眼镜店”的温暖招牌,这就是缘分了吧,在我急需更换一副更优质眼镜的时候,金子眼镜及时出现了。
我和妈妈推门而入,发现这间店就我们两位顾客,店中有一位店员小哥,见我们入内,便轻声致意。金子眼镜函馆店,通体呈现出木质的暖黄氛围,搭配着光学眼镜的斯文得体,是那么和谐与熨帖。早就听闻金子眼镜不单是销售眼镜,更希望来客能享受到轻松愉悦体贴入微的购物体验,这一点从最初的店员身上就已经验证了,哪怕我们手起手落观察把玩的是价值不菲的高级手作眼镜,店员小哥也依旧不管不顾,任由我们挑选,除非有问题咨询,否则全程零惊扰,这样的氛围,这样的信任,让我感到十足的暖心。
一位工匠曾这么说:眼镜工匠不是艺术家,不应花太多时间只想要自私制作符合自己审美与判断的产品,而应让眼镜不再是艺术品,而是符合更多人使用习惯的设计品。手工制镜的难度远超想象,因如此模式无法大规模快速生产眼镜,所以同款眼镜往往只有一件,且很少有库存。眼镜经匠人反复雕琢完成,单一的内部生产使之只专注于产品质量,而非产量。金子眼镜有独特的内部生产体系,某些精良装备与设施在此前从未被业界使用过,如3D-CAD的3D建模系统。在这里,机器的作用被弱化,熟练的工匠成为了造物主。
店里的眼镜让我挑不过来,这些使用Celluloid(赛璐珞)、titanium(钛合金)、醋酸纤维等高级制镜材料打造的考究眼镜,往往质感轻盈,细微处更是值得玩味,仿佛只消盯着某处特殊的纹路,就能体会匠人在打造眼镜时心中涌起的感性涟漪。
最终,我与我妈共同选定了一款我俩都十分看好的光学镜。其实我来金子眼镜的另一个目的,是配一对日产镜片,深知日产镜片虽然昂贵,但镜片质感、镀膜工艺与等闲之辈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别,因光学技术不如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更难突破瓶颈,但日本的光学业却一直领先全球。
选定镜框与镜片后,店员告知若搭配镜片,需等待一周,我立即请求能否再将时限缩短。这位小哥不好意思地笑笑,询问道:“可以回国后另外找眼镜店配吗?”涉及到贴身之物将久伴生活,因此必须要坚持最好的选项。我指着受付处墙上“金子眼镜店”的标志,对小哥说:“我不想回国配镜片,我相信你们。”小哥听后一副恍然的神情,于是想了一个能让我在回国前就能拿到眼镜的方法:将需求度数325变为整数300。我倒并不纠结度数的精确值,于是欣然接受。
或许至此,我们应该付完钱填完收货清单便愉快离开了,但这个细致的配镜过程并不会如此轻易结束。在确认镜片种类后,店员小哥拿着我选定的镜框,开始为我调整细节,目的是让眼镜与本人脸型更相称更吻合,佩戴起来才会更舒适,诸如镜脚与耳部的协调度、鼻部衬垫与鼻子的贴合度,双眼是否在镜框的最优位置,甚至是整体佩戴于脸上的松紧程度,这些都需要不断调试与磨合,最终成品才会是只属于自己的眼镜。这也是金子眼镜钟情于使用高级板材制作眼镜的缘由,因为板材眼镜只要稍许加热,便可自由调节形状,配合微调用的机器,能调试出吻合佩戴者脸型的眼镜。
在看似漫长的调试后,店员小哥对我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填完收货单,终于大功告成。总体而言,在了解金子眼镜的品牌文化前提下,这会是一次值得回味的经历,而即便对日本手作眼镜一无所知,相信工作人员专业、细心、温柔的服务态度,会让你如沐春风。
雨中的母恋地球岬
离开函馆之前,我们起了个大早,前往JR 函馆站附近有名的早市食堂吃海鲜厚盖饭,也算是体验了一番正宗的函馆料理。
这一天的行程依然密集,路上一刻不停歇,同时伴随的,还有迷蒙的细雨,这是我们来到北海道遇见的第二场雨。我们搭乘北斗特急列车,在上午十时左右,抵达东室兰站,随后换乘室兰本线到达“母恋駅”,前往今日第一个目的地——地球岬。
雨水淅淅沥沥,这是北海道一个乡间小地方,因为到达地球岬的巴士车次少,等待耽误时间,步行因为下雨又不方便,于是在小站前我们招了一辆计程车上山。 地球岬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风景点,但却是室兰八景中的头牌,这一天的游人不多,同一批次的基本也是坐车和我们一起来的。山路盘旋而上却不显崎岖,不一会儿,夹杂着雨水的海风阵阵袭来,开始以拨动发梢的方式欢迎我们。地球岬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站在这里眺望海面,视野所及之处,大海全然没有任何物体遮挡,开阔程度让人眩晕。海平面与地平面的尽头,线条似乎变得圆润,有着微弱的倾斜角度,此时肉眼所见千真万确,因为地球本身就是圆的,这样博大又壮阔的场面验证了地球最原始的形态。
天空有些暗淡,却并不阴沉,灰蓝的海面没有骇人的惊涛拍岸的气势,只有轻微的海浪在柔和地涌动着,岸边的礁石上,时不时拍起白色的浪花。在瞭望台的下方,有一座白色灯塔,面对着如此宽阔的海平面,愈加显得突兀。秋天的大海有一种清峻冷冽之感,而雨滴打在身上,像在告诉我们这样的冷冽其实是很温柔的。
在瞭望台的高处,还有一座幸福之钟,它是为纪念地球岬建成25 周年而建的。在这幅未曾经历的画面里,我敲响了这座幸福之钟,希望无边的海洋与无际的天空能护佑我所爱的每一个人的幸福。
要下山时,才知“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道理,地球岬这儿别提巴士,连计程车的影子都不見。我们看到同行的其他游人在没带伞的情况下都步行下山,于是收拾行装,也在雨中漫步下来。我们母女俩向来喜欢享受步行的乐趣,尤其是我妈,撑着伞走在前面,在这么浪漫的境地,欢快得像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就连原本总嫌雨天麻烦的自己,也被这阵清爽的雨点打动,即便在斜风下淋湿了衣衫,也丝毫不在意。下坡的山路走得轻松,我们还不时被路边的不知名的花草吸引,为了一株野草是不是蒲公英这样的问题争论半天。
下了山后,道路两边出现了民宅,而街上依旧空空如也,就连大一点的城市都这样,更别提母恋这样的乡下小地方了。此时,倏忽间才发现,母恋不知何时已暴雨如注。若是平时,早该哭丧着脸了,但激扬的雨点反而是兴奋剂,并不妨碍我们慢悠悠散步的同时,欣赏着路两旁精巧的住宅与居民家花园里多彩多姿的植物。
行至母恋站,从我们身后追来一起去地球岬的一家四口,一路淋着雨跑到了车站。我心想,本来全身湿透应该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但从他们脸上流露的只有兴奋之情。那位戴着眼镜的父亲还向我们兴冲冲打了招呼,我寒暄道:“一路淋着下来,辛苦辛苦了。”那父亲摆摆手:“没事儿,嗨,这点小事儿而已。”母恋站小小的空间,因我们的到来一下子热络起来,不久那四口之家乘坐前往室兰的列车走了,反方向的我们继续在站内等待。此时,我不禁细细打量起这个充满沧桑感的小站——母恋駅。
站名中有个“恋”字,听着就让人感觉温暖。母恋站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虽小但有味道,无人检票,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售票点,正值下午两时,却不见售票员,兴许已经下班了。在站内对应售票口的另一隅,是个零售角,此时贩售员也正准备下班。听说上午十一点前,这里有著名的车站便当出售,是母恋站限定使用的北极贝肉制作的饭团,米饭夹杂着浓厚的北极贝味道,非常好吃,在日本车站便当评选大赛中得过奖。站内大厅中部,是一个模样经典的暖炉,也是北国车站的标配。想象冬天漫天飞雪,候车的乘客在此一起围炉取暖的画面,让人甚感温馨。视线朝上还能发现临近天花板的墙面,挂着很多海报和荣誉牌匾,才知母恋站已存在了82年有余,不禁对这个小型的木造驿站肃然起敬了。这时我发现一张海报,上面是母恋站铁道的实景,旁边配文:そう思った母恋駅です,ひさしぶりに母に連絡しよう。
母恋駅就是这样温暖地存在着,在游子心中,看到母恋站,便会想起许久不曾见面的母亲,那么就赶快与母亲联系吧。而我实在幸运,因为我的母亲就在我的身边,在大雨如注的时刻,聆听母恋站大厅外雨点的敲声,我凝视自己的母亲,心中漾起一阵幸福的涟漪。
安藤忠雄的頭大仏
年初时,听闻安藤忠雄在札幌市郊为了一尊佛(即頭大仏)而特别设计了加持性的建筑,于是遍览各类通稿之后,决心有机会去亲自拜访,因而此次北海道行程里是断然不会错过的。
头大佛很低调,在一众安藤神作中也不太扬名,正因如此,才应了本人一句:每到一处若存有安藤桑隐世大作,必将如影随形。
再度回到札幌后,在新的一天,我们启程拜访头大佛。乘坐札幌ST 南北线,抵达真驹内站,出站换乘巴士,行至“真驹内潼野霊圜前”。下车后,远远便可望见这尊“隐佛”的半个头部,然而令我们惊讶的是,在这处真驹内滝野陵园里,开阔起伏的原野与田地只显绿意,而游人寥寥(也多为日本人),可尽情独享一方清净天地。
真驹内滝野陵园是一座非常不像墓地的陵园,大概也因时代的发展,现代陵园的颜值也要求景观化和艺术化,更别提是在日本人的审美力掌控下了。安藤忠雄设计的頭大仏殿(Hill of the Buddha),是真驹内滝野陵园开园30周年的纪念之作,在2016年建造完毕后,小小争议不断,毕竟打破规则又主打“隐佛即显佛”的概念,对公众的理解能力构成了挑战。此前,这座13.5米高的佛像已经孤独地站立在田野达15年之久。为了将这里变成一个典雅安详的场地,安藤在佛像四周建起极富层次感的圆锥体景观山丘,并在山丘上种植了15万株薰衣草,从外边望过来,只能瞧见大佛的半个头部。
探望头大佛的最佳时间应是夏季,届时围绕着佛殿的空旷田地,都会种植上名副其实的北海道薰衣草,景色可以直接用“非人间”三字来形容。但我不后悔在秋天特别登门,四季皆有各自的运行之道,其中的奥义只能在这一刻领会。
秋季的陵园是一片空旷但不显萧瑟的自然情境,其中在大佛殿前还能望到一株绮丽无比的枫树,红色枫叶生辉,顾自随风摆动,这样的景观称得上是一种“玲珑稀奇的宏伟”。山丘的风景与佛头一起进入视野,构成一种来自日常生活的非日常自然仰望,这种瞬间温热的感受,也是一代建筑大师想要给予观者的惊喜和感动。春天萌动的新绿,夏天紫色的薰衣草,秋天渲染的红叶,以及冬寒时期的白雪漫天,都是陵园的自然美景与头大佛相映成辉的写照。 在殿前泉水池净身(即洗净双手)后,迎面出现一方水庭,这有结界的意思,水面清澈且笔直延伸,而水心迂回,代表日常和非日常之间的转换。之后步入一条135米长的隧道,天花板采用混凝土构成,褶皱似附带韵律并呈曲线状,冷静但恰如动态般延伸,在黑暗之中,脫胎于空间也归属于空间。慢慢穿过朦胧中的隧道,终于显佛,抬头仰望,清晰可见佛像的头部正处在澄澈而明丽的天光正中,自然光线与安详大佛一道组成这一刻的美好时光。
阿弥陀佛!
洞爷湖的物哀之美
洞爷湖是北海道三大胜景之一,位于道央西南,从札幌驾车2小时半可到达。洞爷湖是日本第三大火山口湖,是远古时期受巨型火山喷发后形成,四周围绕着昭和新山、有珠山、樽前山和羊蹄山。最初了解洞爷湖是在著名动漫《银魂》中,男主坂田银时佩戴的木剑,上面就有“洞爷湖”三字,或许这与洞爷湖本身没什么关系,但这个名字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中午,在札幌站北口钟之广场,我们坐上前往洞爷湖“The Lake View TOYA 乃之风度假村”的接驳大巴,一路朝南,先抵达北海道另一著名湖泊支笏湖,进入支笏洞爷国立公园后,大巴往西南方向行驶了约40分钟,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洞爷湖的美景。
我非常喜欢游览日本的自然湖泊,从最初在箱根地区芦之湖的惊鸿一瞥,到今夏在青森县感受十和田湖的极致静谧,再到此次造访有着奇特名字的洞爷湖,人类本性中对淡水的渴望,此时一下子就被湖泊带来的温柔所满足。
秋天的洞爷湖比想象中更加宁静,湖畔的景致能抚平人们心中的浮躁。坐在车上看洞爷湖,因岸边绰约树影的阻挡,湖面的水景时断时续。往远处眺望,巍峨的山峰依偎着明净的湖泊,湖面在天光照射下显出冷静的蓝青色。彼时岸边树梢的叶片并未全部变红,除了红叶,还有绿叶、金黄叶。在这样不断变幻的色彩里,洞爷湖的湖面像是巨幅的静态背景,而远山更显从容安详。
从下车迎宾到带领入住,整个过程,我们再度被日式好客礼仪所感动。精心挑选的这家温泉度假酒店,名字中出现的“Lake View”,寓意坐拥洞爷湖最棒的湖景,今日一见,丝毫不假。站在日式榻榻米起居区的客房窗口,隔着一面超大落地玻璃窗,外面是精致的洞爷湖风光。洞爷湖近在咫尺,清晰无阻,若是有一条鱼跃出水面,也能一览无遗。
暮色四合,我们前往餐厅用餐。乃之风酒店的大堂与餐厅都装有可观览湖光山色的玻璃幕墙,一整幕玻璃落地窗将外边的景色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日落时分的洞爷湖,可能是因为光线朦胧而导致能见度有限,但仍能感受到湖面上烟波浩渺的氛围。边享用日式晚餐,边观赏夕阳时分的洞爷湖面,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其实选择“The Lake View TOYA 乃之风”酒店,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在顶层的露天风吕看星星和泡温泉,又因从春季到秋季,在洞爷湖畔每晚都会举行烟花大会,如果能边看烟火边泡温泉,那么,我将对此感激不已。
洞爷湖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温泉之乡,也是北海道首屈一指的著名温泉胜地。洞爷湖温泉始于1917年,因火山爆发而促成,呈黄褐色的温泉可有效治疗多种神经和关节性症状,同时美肤效果也尤为瞩目。用完晚餐,与妈妈在阒寂无声的湖滨小道散了一会儿步,之后便急不可耐换上浴衣,赶在烟火大会开场前,来到酒店顶层的温泉浴场。露天风吕此时竟然四下无人,我原以为如此上佳的观赏地,应该有着不错人气才是。浓重的夜色遮盖了宽阔的湖面,漆黑的湖上,只有闪烁着霓虹灯的观光船,以及亮着指示灯的几叶小扁舟在移动,或许在为即将开始的花火表演做准备。
洞爷湖畔上演的花火大会久负盛名,原本只能在夏季观赏的烟花,在这里,春季与秋季同样可以享受,同样作为一处温泉圣地,也是非常罕见的。花火大会每晚持续30分钟,届时将有450发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交织出一片片转瞬即逝的梦幻般的风景。
洞爷湖黄褐色的温泉看似混沌,撩拨间却不见杂质,热汤里的中气随着身体的逐渐浸入而升腾至丹田,我感到一阵兴奋,似乎任督二脉霎时被打开。此时,地面一阵喧嚣,我从边沿探出头,原来大家都聚集到岸边等看花火了,留我们在此独享清静。
第一发花火显得特别委婉,或许是因为突然打破夜空的宁静,所以带着几分害羞。每个人对美丽的向往是天性使然,然而还未来得及将花火绽开的瞬间镌刻于脑,它便已消失得不见踪影。我们带着欣然又惆怅的矛盾心态,目不转睛地盯着夜空,花火已此起彼伏,尽情演绎着自我短暂的旅程。我不知如何去形容花火的美丽,总感觉它的绚丽太短暂,长不过一句感慨,长不过一次回眸,甚至长不过一个眨眼的瞬间,难道这一切都是虚妄吗?对于花火来说,时间是如何被定义的,有着怎样的精度?
我认知中的花火,最能体现日本文化中的“物哀”精髓。所谓“物哀”,即将万事万物放在心中品味,并且亲身践行,直至一一辨清此种情致的过程,无论这种情致是哀愁,是惋惜,是雀跃,还是静如止水。懂物,就是懂物之哀,虽很难用感性与理性去判断,却能透过赤诚之心与敏锐直觉来感受。提到“物哀”,往往会想起樱花,花期不过三五日而稍纵即逝的樱花,从开放到凋零的时间让人措手不及,犹如生命和青春的转眼即逝。那凋零一刻之美,或更胜于绽放瞬间,宛如落红随风归于大地,将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留与后人回味。而花火同樱花相比,却更残酷与尖锐,是洒在心头的一抹荧光,不待融合就已四散飘零,那显现在视网膜上的缤纷光亮,这一刻还来不及回味,下一刻已然终结,仿佛是一份单纯的见证生命之夺目的邀请,它究竟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呢?光亮之后依旧是黑夜,一切全然归于沉寂。我知道花火熄灭之后的去处——它们都沉落在洞爷湖的湖底,最终成为这片水域的一部分,以一种生生不息的形态,继续留存在这片美丽的天地中。
一夜安睡。早起,拉开窗帘,目睹朝阳下元气十足的洞爷湖,展现的是与昨日黄昏和晚间截然不同的容颜。用过早餐后,忍不住再次来到湖边散步,再次细细观赏这个一年四季都荡漾着澄澈湖水的日本最北端的不冻湖,散发着朝气的洞爷湖,还是有着超然于世的静谧之美。清晨能见度喜人,可以看见湖中主要岛屿,如中岛、观音岛、弁天岛、馒头岛,若是放眼湖之彼岸,还能惊喜地发现“富士山”赫然矗立,恍若穿越。这座形似富士的山峰,实则为高1898米的羊蹄山,坐落于洞爷湖湖畔,是一座复合型火山,也是北海道西南第一高峰。因羊蹄山周身一年四季白烟缥缈,因而若非一日中能见度最好的时刻,一般单凭肉眼都寻觅不到羊蹄山的踪影。羊蹄山山头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与富士山甚为相似,故被称“虾夷富士”,为洞爷湖增色不少。 酒店与洞爷湖之间,仅隔着一条沿岸的步行石径,开阔清爽,且非常适合走路和倚着栏杆发呆,我很喜欢这样的环境。望湖这事其实挺私密的,因为只想一个人独处,盯着湖面,什么也不做,什么都不想,或者想起了什么又立马忘记了,这是一种在“放空”与“想些什么”之间按照思绪随意切换的状态。因為整个视野里填充的都是宜人风光,所以因触景生情而想到的事情,都属于美好。若非时间匆忙,我与洞爷湖的神交,至少可以持续一整天,但总会有些遗憾的,留待下次弥补吧。
诗意盎然的六花亭
从洞爷湖返回札幌途中,我的兴致依然很高,我想我肯定是整车人中坚持到最后才瞌睡的那个人,周围倒下一片,而我仍睁大双眼。窗外有无边山景引我入胜,此刻手头怎能没有美馔作陪,于是,我从行李中取出一盒六花亭果子,从手指触到盒子那刻起,心中洋溢的幸福感越来越浓郁。
来北海道,最不能错过的去处之一,便是六花亭。
北海道拥有“日本粮仓”之美誉,那里的美食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已成经典,多年来驰名全日本甚至海外,诸如白色恋人、ROYCE' Chocolate、卡乐比薯条三兄弟等,每一种都是伴手礼花魁级的角色,但我还是独爱六花亭。
“甜品老字号”六花亭制果株式会社,成立于1933年,除了制造迷人又好吃的和果子与洋果子外,还运营着一组美术馆,包括中札内美术村、六花之森、龙眠庄等。虽以点心起家,但六花亭多年来肩负着宣扬北海道艺术文化之美的重任,这些文化设施,也共同印证了六花亭身为本土文化集大成者这一事实。能将食品制造与地道的艺术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我看来,这是六花亭最吸睛的一个特质,实在令人心悦诚服。
六花亭,不愧是能完美匹配其品质与颜值的好名字,读来俊秀文雅,有一种玲珑清新的古典意味。但六花亭的旧名更玄幻,叫“千秋草庵”,直到1977年才更名为“六花亭”。新名的典故来自我国西汉时期的著作《韩诗外传》中“草木之花多五出,独有雪花之六出”一句,六花指的就是雪花,而雪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六花亭以“六花”为名,就是雪花之意,“雪”与“花”彰显着北海道的四季风华。而别出心裁的是,“六花”同时也代表着六花亭食材的来源地(十胜地区)的六种山野花卉,简单的三个字,便将北海道的四季风光与历史文化韵味融为一体。
眼前这盒名为“六花撰”的果子,集六花亭多种精选点心于一身,包装精巧,花柄图案有着轻柔隽秀的线条,看起来分外美好。即便是这包装纸也不简单,由六花亭专门的花柄包装纸馆制作,一直沿用的是经典的深入人心的复古白底手绘水彩花草图案。这些花草的模样,经寥寥数笔便勾勒成型,全然显示清丽洒脱的形状,脱胎于色彩却不沉沦其中。该图案的来源也值得一提,它出自北海道著名山丘派画家坂本直行之手。坂本直行在1961年设计了这幅为人津津乐道的花草图,由六花亭一直沿用至今。而这片花草森林的原型,正是十胜带广地区的“六花の森”,该地还有坂本直行纪念馆,以专门展出其画作。
北海道的花季美景,幻化成坂本直行的画,或葳蕤,或欢快,或温婉,线条流畅活泼,色泽洁净清爽,似乎盯着盒子看,便能闻到一股花之清香。同样令人动容的,还有六花亭的格言:点心是大地的恩惠。
犹豫良久,才轻轻拆开包装,既然舍不得拆,那么舍不得下口也是自然而然的。六花亭的点心果子怕是蕴藏着无边的能量,精巧的外包装下,里面暗藏着一个奇妙的味觉小宇宙,只消一口,就能感受北海道的清甜滋味,是恰如其分的“金玉其外、金玉其中”。以最高素材做出扎实口感,即便仅仅是点心的单个包装与本体的实际容颜,就足够称得上风光旖旎。就在这样又思忖又缱绻的过程中,一盒果子已然下肚。
北海道大学的梦幻色
日本有“四大俗”:春之樱花、夏之花火大会、秋之红叶、冬之雪(这里尤指北海道的雪),四季携带的礼物总是分外显眼,这样的奢侈,才称得上千金难买。秋季的红叶之于日本,意义非同寻常。日本人观赏红叶自古有之,赏枫也有专门的词藻对应,称作“红叶狩”,是日本传统的郊游节目。在旅程的最后两日,我们依旧围绕札幌,纵情饱览了一番饕餮盛宴般的美景。
全日本的红叶季自北海道开始,在北海道大雪山公园出发后,每日以27 公里的速度,一路南下,约50天到达九州,到那时,日本列岛将全被枫红染透。
10月上旬的北海道,并未完全“红透”,但此时是自然风味最浓郁的时候,因为除了红叶,还有其它四季常驻色彩与过渡期色彩交相辉映,共同铺陈着最烂漫最优美的视觉图画。这是全然没有人为干预的色彩,造物主仅凭一己之力挥洒出值得世人惊异与赞叹的画面,也只有这与世无争的风光,能疗愈在世俗中浸染已久的心脏。
不仅仅在札幌,放眼整个北海道,自然环境的纯熟程度都堪称极致,这得益于完善的保护和管理体制。每年有无数的旅行者选择北海道以消度春秋冬夏,无论是在城中漫步时无意中瞥见静默屹立在红叶疏影中的札幌电视塔,还是踏行在札幌艺术之森公园,人们都感慨于大自然赐予的优美环境。即便是在开放的北海道议会花园中,那池子里悠闲漂浮的鸭子,也能吸引我们的全部目光。自城区向郊野延伸的郁郁丛林,代表自然对人间的感召,也代表人间潜移默化融入自然的赤诚。北风无意也无心吹落枫叶,这里所有的景致,是一种地道又纯粹的“浑然天成”。
北海道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位于札幌的北海道大学。低调的“北大”是日本著名的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也是代表着日本最高学术水平的顶尖国立大学“旧帝一工神”之一,但对于初次见面的我们来说,北海道大学园林级的风景便足够秒杀一切了。经过低矮但尤显精致的南门,大学内部辽阔的风景便映现于眼前。校园里不乏游人,是闲庭信步的市民,还是若有所思或匆匆而过的大学生,非常容易辨别。
“北大”的绿化程度很高,道路两旁皆是宽阔草地与树林,中央草地里贯穿着一条溪流沟壑,正门附近也有一条小河,时常有三五野鸭结伴而过。平常的日子,会有不少人倚靠着大树,专注阅读手中的书;也有市民带着小孩前来玩耍,孩子们跑啊跳啊,就连嬉闹也是十分安静,不惊扰到他人。校园里还有一个独特风景——乌鸦,我在东京见过不怕人且招摇过市的乌鸦,但在北海道,乌鸦似乎与人保持一定距离,从大声鸣叫中就能感知它们的高傲。
在北海道大学漫步,似乎能够暂时忘却时间的存在,在这样的季节里,抬头便是铺天盖地的枝叶,那参差不齐的颜色犹如造物主变幻的魔术,鲜红的、暗红的、金色的、橙黄的、紫色的、青绿的……各种色彩都能尽收眼底,仿佛是万千植物本身所蕴含的不同性格的展露,能让我心甘情愿沉沦其中,且沉醉不复醒。
渐渐走到了“北大”最负盛名的银杏大道,这里可以享受色彩更为纯粹的视觉体验,也是我见过的拥有最高纯度的金黄色了。秋天是欣赏银杏的最佳时节,走在这如梦般的浪漫场景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让我顿时产生了一种卑微渺小之感。
秋风起,金叶落,落叶在空中旋转和飘浮,显得无比温柔和缠绵。我抬起头,目光穿过金色的世界,抵达蔚蓝的天宇。我只希望这一刻时间能够凝固,与这非人间的色彩久久对峙,直到天荒地老。
银杏正当时,有许多老太太来“北大”捡地上的银杏果,银杏果绝对是宝贝,有着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看到她们如此专注而卖力地做着这件事,我们心生感动,也随手帮她们捡起几颗银杏果,递与她们,她们慈祥的脸容瞬间笑靥如花。
雨夜的札幌
抵达北海道首府札幌,时间是晚上9时。走出机场,坐上开往市区的JR列车时,天空已然飘洒起绵密的细雨。透过被雨点打湿的列车车窗,观察外边疾速掠过的晚间风景,竟有一丝梦幻的感觉。北海道面积占全日本五分之一,但人口密度极低,只有东京都的一半。因此,札幌这座日本第五大城市,总体不如东京大阪那样喧嚣,或许因为处在国境最北的内陆地区,所以既远离了密集的人流与城市带,也无繁忙的海岸与港口倚靠,但坐镇于道央的腹地,有着自己的节奏与步调,无需紧随本州岛时时更新的趋势与潮流,如此恬然又附带自我个性的存在,就是我对这个城市最初的印象。
雨水与雾气模糊了车窗外的夜景,湿润的空气从车厢的缝隙钻进来,游进鼻腔,我恍惚感到,北海道特有的气息在我的体内恣意地穿梭与生长。
从铁大通公园站出来,顿感凉气四溢,但这股看似萧瑟的凉气,却不显得单调沉闷,反而拥有一种能滋润心田的奇妙效果。北国的雨丝打在脸上、睫毛上、唇上,以及露出的脚踝上,显得别致而富有生气。北海道馈赠给我们的这份见面礼,是从天而降的,这让我们喜出望外,并且心照不宣地收下了。凭借这样的心情,即便不打伞,走在路上也是难掩雀跃之情。
我们拖着行李箱,疾步走在札幌的街道。路上的行人稀少,行李箱的轮轴与地面摩擦,发出低沉的轰鸣声,持续惊扰着静谧的夜境,我向着道路两侧朦胧的树植与花卉,心中默念:多有叨扰,请原谅。
雨夜的札幌,不似大都会那般熙攘,街道上也是出奇的安宁,但温软的空气里却满溢秋天浪漫的气息。在匆匆赶往下榻地的途中,我禁不住想立马感受这里的一切:岩石的硬度、草木的品格、花瓣绽放时的心情、红叶聚集时的细语……以及便利店深夜的美味、居酒屋弥漫的温情、当地迷人的特产、周边商业区的热烈繁华。
雨水已经打湿我们的发梢和裤脚,却甚感尽兴,在这个极致清新的雨夜,让我真诚道一声:你好,北海道!
明媚的小樽
清晨醒来的时候,看见札幌已从雨夜的羁绊中挣脱出来,转而一副帅气而略显忧郁的颜容。这样的阴天不显黯淡,我在窗边观察起这座城市白天的样子,眼神却被不远处的一个落寞的停车场所吸引。何为落寞?因为偌大空地中,仅有一辆小车安然停放,这样的画面存在于楼宇之间,又紧靠着不时有三三两两汽车穿梭而过的马路,非常罕见。临近的停车场即便面积比起来小了太多,却也几乎停满了车辆。只有目光聚焦着的这片天地,看起来寂寥又无辜。那辆白色小汽车像是一个小方块,被投入到一片浩大的水池,而水池里空无一物。此时的白色小车,静如处子。
虽说十月的北海道,相较往年要温暖得多,导致初雪的时间也往后延了些许日子,但今天的气温在一场秋雨过后已然开始沉淀,我也穿上了只有在冬季档才会亮相的厚夹克。
放晴后的早晨,我们将去距离札幌仅40 分钟铁路车程的小樽。
我对日本大名鼎鼎的小地方一直怀有特殊的好感,那些花时不多可以踱步走完的小城,总有着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诸如奈良,也如小樽,与名字一般玲珑可爱。小樽是一个小巧的港口城市,位于北海道西南部,背靠山脉,街区拥有诸多精致复古的欧式建筑。此前听闻小樽,是在文学与影视作品中,譬如岩井俊二《情书》里那句响彻山谷雪地的呼喊。印象里还有一部记不起名字的电影,一个男生为了赶去一家寿司店上班,骑着自行车从坡上极速骑行至坡下,他正是特地跑到小樽,想去学习顶尖的寿司制作技术。
我们早早从札幌站出发,乘坐JR函馆本线前往小樽。我非常在意乘坐铁路时的心境,也非常享受在日本的每一趟铁路之旅。北海道境内还未开通新干线,因此坐在JR列车中,虽然没有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但正因为如此,窗外的风景愈加清晰可辨。札幌至小樽的后半段路程,铁道开始紧邻海岸线延伸,海洋近在咫尺。这也是此行第一次望见一片温柔的海洋。
坐在沿着海岸向前行驶的列车中,顿感一阵惬意。一些乘客面对海洋面露喜色,并窃窃私语。海面上纯净而蓝色的波浪,被阳光照射后,显得粼粼而剔透,这样特别的光芒,一闪一闪映入眼中,也映照在我们面向窗口一侧的脸颊上,看过去显得楚楚动人。
从小樽站出来,我第一眼就见识到了小樽身为“坡城”的魅力——从现在站立的方位顺着坡度一直往下,可以一下子就望到海岸。在小城中行走,即在坡度带上行走,其中陡坡被称作“地狱坡”,斜且弯曲的坡则是“舟见坡”。我们步行涉及的路程,基本是坡度较小的平坦区域,即使是小樽站一出来面对的大坡度马路,也是宽敞好走的。
小樽整体洋溢着一股北方城市特有的带着些许清冽意味的洁净之感,也能看出小城對市容的用心经营。不论大街小巷,人行道旁必然种植着各色精致花草,这一点日本大多数城市都如此。但小樽却拥有着独特个性,即欧式做派,这种与众不同的格调遍布每个细微处:建筑物窗台上放置的玫瑰、道路两旁栽着花木的可提式木盆、街边的坐椅和垃圾桶,以及狭窄的街道与街边商店橱窗中可以一眼望见的家具,精致雕琢下显现的是充满西洋味道的复古感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欧派匠心。城市虽小,却藏着很多故事。“北方华尔街”的气息尚在,身为“海上大门”时繁荣的遗韵犹存。尤其在运河商业街,小樽依然保留着100年前的建筑,这样的怀旧气氛与远东异域风情紧紧相连,如同运河的旖旎斑斓与城市风貌紧紧相连。欧式的旧建筑物——披挂上了市政府指定的历史建筑物衔牌,用以严加保护。即便是新建筑物落成或是旧建筑物翻新,也有意建成了欧式立面,效果与周遭景观浑然一体,它们自诞生一刻起,就加入了向来往人群诉说小城历史故事的队伍中。 这天,小樽阳光明媚,我们感恩天公作美。从经典的小樽运河码头踱到玲珑的出拔小路,又从各色哨子馆漫游至童话十字路口,小樽是一个适宜带着闲适心情慢慢步行的地方。这一带虽然游客甚多,却不显拥挤,相机镜头常常能抓到看似孤寂的场面,如运河边独自拉着小提琴的艺人、泽崎水产餐馆前站立着的拿着圆子串的光头小孩;又如河对岸仓库红砖墙上蔓延着的藤叶,翠绿的叶片近乎一半已被染红,两种色彩势均力敌,突显了反差之美,这也是秋天来临时最动人的痕迹。
我们乘坐巴士,前往小樽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天狗山。这是我妈提议想去看《非诚勿扰》取景地而特意加上的行程,也是《情书》结尾处渡边博子喊山经典桥段的拍摄地。巴士一路上坡前行,车窗外看不够的依然是日式小建筑,不管是家宅还是商店门面,布置与设计各有千秋,就连色彩的运用也让人怀疑即便是普通的墙面刷漆,似乎也严格遵循了PANTONE色卡原理,纯粹而小众,可爱但高级。
绕过一段陡峭的坡路后,巴士停在了天狗山的山脚。小樽的天狗山与札幌的藻岩山、函馆的函馆山,并称北海道三大夜景观赏地。其中要数函馆山最为驰名,藻岩山因为地处省会也不乏人流,倒是天狗山则相对清幽,再加上正值下午,游客寥寥。我们乘坐缆车上山,不一会儿便到达山顶。山上风速迅猛,气温也骤降几度,秋季的日光倾城,虽褪去了热烈,但依旧夺目。天狗山有着天然优越的视野,轻易就能将市容尽收眼底,还可极目远眺港湾风情,感受大晴天下小樽这座可爱小城的明媚气息。城区背靠山而面向海,地理位置卓越,港口与群山似乎也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呵护着这座城市。晴空、白云、海洋、山脉,按照自然的层次,循环递进,每一种色彩都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在天狗山的“天狗樱展望台”合影留念,这块木牌下方标注出了那天的日期:平成29年10月5日。
一见如故的函馆
函馆是地处北海道南部的重要港市,身为天然良港,也是北海道的门户。此前,我对函馆一直有种莫名的好感,这好感源自上一趟的青森之行。自青森湾向北眺望津轻海峡,再往上便是函馆,连接两市的更有著名的青函海底隧道。在青森市,我常看到将青森和函馆捆绑在一起介绍的旅行主题海报,那时我就很想穿过隧道,去对面的函馆看看。
从道央到道南,在JR北斗号列车上度过了三个半小时后,我开始畅快地呼吸属于函馆的空气。午后,在到达函馆市区前,我们在郊区的著名胜地大沼国定公园也作了一番停留。大沼公园被誉为“新日本三景”,是个纯天然的漫步好去处。整片公园最初由活火山喷发后形成,围绕名字中的“沼”字,公园囊括了126个岛屿与32个湖湾。因时间与体力所限,我们最终没能深入其间,但能欣赏到与山岳相映成趣的清新湖面、水上安逸悠闲的鸭子,以及不时出现与鸭子抢地盘(其实只需要在浅水湾处沐浴)的肥硕乌鸦,这些原生纯粹的天然场面,则足以滋润我们的内心了。抵达JR函馆站后,我们饱餐了一顿,已到傍晚时分,站前广场很开阔,洁净的地面呈现出乳白与淡灰两种素雅的色调,而广场一侧的花园走廊更是别致得想让人立马涉足,一探究竟。北海道最不缺的就是种类繁多的各色花卉了,无论是在胜地、公园、人行道、街角,抑或是不显眼的旮旯,你都会惊异于鲜花的高容积率,并且忍不住停下来欣赏一番,抵抗力在美丽事物面前荡然无存,我深信“一花一世界”的禅意。
前往下榻的温泉酒店,从连接车站的大路一直走就可到达。函馆的街道行人稀少,却显示出无可挑剔的洁净感,身边不时驶过有复古感的市内有轨电车。作为铁道上的国家,日本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逐渐废止了路面电车。如今在日本,仅有四分之一的城市还保留着路面电车服务,其中公营的就更少了,只存在于札幌市、函馆市、东京都、熊本市,以及鹿儿岛等五市。在此后的几天里,我见识到札幌闹市区气派的路面有轨电车,停靠站也是颇具设计感,对比札幌,此时的函馆电车则显得小巧可爱很多,路上车上也不见拥挤,运行时速不高,就像一件披着华丽的现代外衣的古董。
这里其实有趣事可说。函馆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城市,从清净的街道就可见一斑,但据闻函馆市民生性爱追逐新奇的高级事物,最初听闻本州岛的东京等大都市已开始使用路面电车时,函馆人便随之效仿。而函馆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少,北海道天气又相当寒冷,运营路面电车需要不菲的费用,收支能否达到平衡,这些是摆在面前的困难,但执着的函馆人坚持要开通路面电车。在10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函馆电车遭遇了几次轮番的重大阻碍,尤其是与自然严寒的搏斗,更是一部血泪史。所以想要真切感受前人与冰雪苦斗的传奇,搭乘冬季的函馆电车,绝对是最佳选择,那是名副其实的在冰天雪地中奔驰的列车。
此时在清幽的街道上行驶的路面电车,就像是一张函馆的历史名片,这般画面已深深映入了我的脑海。
先前预定好的函馆酒店也让我们感到惊喜,房间是公寓式的,结构紧凑,却布置合理,玄关、卫生间、厨房、起居室、卧室、阳台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到处洋溢着一种温馨的氛围。除了配置有室内温泉外,露天风吕的存在也让我们心花怒放,晚上终于可以享受正宗的北海道温泉了。
卸下行李,并在酒店稍作停留后,我们動身前往函馆山。今晚的函馆山百万美元夜景,才是重头戏啊。函馆山夜景与香港维多利亚港、意大利那不勒斯,多年来都并称世界三大夜景。而为何称作“百万美元”,这个典故也是颇有意思。日本人往往喜欢在美丽的夜景前加上“价值百万美元”,其实指的就是电费。据说在很久前一位电力公司老总,被六甲山的夜景触动,于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了这样一段文字:“试着计算在山上看到的城市电灯的数量,估摸有4967000只,如此一个月所需电费就是4 亿2 千9 百万日元。换算成美元的话(当时汇率1 美元=360 日元),相当于100 多万美元。”
很有道理,与自然万物光景相比较,夜景显得尤为独特,虽是人间催生,但这“景”依存于“夜”,与自然紧密相连。夜幕之下,“景”的大放光华,也需要万物作为深沉背景加以陪衬,而由此产生的天价电费,更可以说明,这震撼人心的夜景弥足珍贵。 从山脚坐缆车到山顶观望台,虽然一路上都是蜂拥而至的游客,但函馆山的夜景始终没有让我们失望,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百万美元夜景”。拥有优越地理位置的港口,让美丽的海湾与天空、群山一道,成为了映衬夜景的主体。整个函馆市的形状,体现上下宽中间窄的圆融“工”字形,另加海上人造小块陆地,构成了一整幅张弛有度的绮丽画面。想不到在函馆这样人口并不充裕的城市,竟然会有人见人赞的壮观夜景存在。无数的灯光汇聚成璀璨夺目的海洋,灯光密集处还闪现着360 度无死角如钻石般闪耀的光芒,这般场景怕是天上的星星见了也自愧不如。
数不尽的灯火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幻着姿态。在漆黑的海面上,还有来回移动的一圈圈光亮,那是一艘艘行驶的船舶。广袤的夜景似乎只有在目光无力顾及之处,才渐渐淡出。我深知,只有在视野开阔的高处才能欣赏到这般绮丽的夜景,若是身处城市中,即便感受到四周有各色灯光陪伴,也无法达到如此强烈的视觉效果。此时,不远处的山上,有无数的游客在观望夜景,有无数的手机在闪着亮光,这些闪动的亮光,是否也融入了他们赞叹不绝的夜景中?
暖心的金子眼镜
在函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对这个不大城市的好感却与日俱增。在函馆漫步的每一刻,我的心情都倍感舒暢,那些精巧美丽的风景,散发出岁月沉淀以后的醇香,不管是金森红砖仓库、十字街,还是元町教堂区与通往大海的著名小路八幡坂。然而在旅途中,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惊喜地偶遇了“金子眼镜店”。
日本的眼镜文化与匠人文化息息相关,1958 年成立的金子眼镜,则是日本手工眼镜行业中的翘楚。品牌诞生地是在福井县鲭江市,是世界三大眼镜产地之一。金子眼镜就像是一间特别的文化专卖店,这里你可以亲自体验到纯粹的日本眼镜文化,因为这里只引进高品质的日本制造的眼镜品牌,由此传递热情与坚持信念的工匠文化。
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金子眼镜,曾梦想亲临店铺。此刻在路过十字街附近的小路时,偶然抬头就捕捉到“金子眼镜店”的温暖招牌,这就是缘分了吧,在我急需更换一副更优质眼镜的时候,金子眼镜及时出现了。
我和妈妈推门而入,发现这间店就我们两位顾客,店中有一位店员小哥,见我们入内,便轻声致意。金子眼镜函馆店,通体呈现出木质的暖黄氛围,搭配着光学眼镜的斯文得体,是那么和谐与熨帖。早就听闻金子眼镜不单是销售眼镜,更希望来客能享受到轻松愉悦体贴入微的购物体验,这一点从最初的店员身上就已经验证了,哪怕我们手起手落观察把玩的是价值不菲的高级手作眼镜,店员小哥也依旧不管不顾,任由我们挑选,除非有问题咨询,否则全程零惊扰,这样的氛围,这样的信任,让我感到十足的暖心。
一位工匠曾这么说:眼镜工匠不是艺术家,不应花太多时间只想要自私制作符合自己审美与判断的产品,而应让眼镜不再是艺术品,而是符合更多人使用习惯的设计品。手工制镜的难度远超想象,因如此模式无法大规模快速生产眼镜,所以同款眼镜往往只有一件,且很少有库存。眼镜经匠人反复雕琢完成,单一的内部生产使之只专注于产品质量,而非产量。金子眼镜有独特的内部生产体系,某些精良装备与设施在此前从未被业界使用过,如3D-CAD的3D建模系统。在这里,机器的作用被弱化,熟练的工匠成为了造物主。
店里的眼镜让我挑不过来,这些使用Celluloid(赛璐珞)、titanium(钛合金)、醋酸纤维等高级制镜材料打造的考究眼镜,往往质感轻盈,细微处更是值得玩味,仿佛只消盯着某处特殊的纹路,就能体会匠人在打造眼镜时心中涌起的感性涟漪。
最终,我与我妈共同选定了一款我俩都十分看好的光学镜。其实我来金子眼镜的另一个目的,是配一对日产镜片,深知日产镜片虽然昂贵,但镜片质感、镀膜工艺与等闲之辈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别,因光学技术不如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更难突破瓶颈,但日本的光学业却一直领先全球。
选定镜框与镜片后,店员告知若搭配镜片,需等待一周,我立即请求能否再将时限缩短。这位小哥不好意思地笑笑,询问道:“可以回国后另外找眼镜店配吗?”涉及到贴身之物将久伴生活,因此必须要坚持最好的选项。我指着受付处墙上“金子眼镜店”的标志,对小哥说:“我不想回国配镜片,我相信你们。”小哥听后一副恍然的神情,于是想了一个能让我在回国前就能拿到眼镜的方法:将需求度数325变为整数300。我倒并不纠结度数的精确值,于是欣然接受。
或许至此,我们应该付完钱填完收货清单便愉快离开了,但这个细致的配镜过程并不会如此轻易结束。在确认镜片种类后,店员小哥拿着我选定的镜框,开始为我调整细节,目的是让眼镜与本人脸型更相称更吻合,佩戴起来才会更舒适,诸如镜脚与耳部的协调度、鼻部衬垫与鼻子的贴合度,双眼是否在镜框的最优位置,甚至是整体佩戴于脸上的松紧程度,这些都需要不断调试与磨合,最终成品才会是只属于自己的眼镜。这也是金子眼镜钟情于使用高级板材制作眼镜的缘由,因为板材眼镜只要稍许加热,便可自由调节形状,配合微调用的机器,能调试出吻合佩戴者脸型的眼镜。
在看似漫长的调试后,店员小哥对我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填完收货单,终于大功告成。总体而言,在了解金子眼镜的品牌文化前提下,这会是一次值得回味的经历,而即便对日本手作眼镜一无所知,相信工作人员专业、细心、温柔的服务态度,会让你如沐春风。
雨中的母恋地球岬
离开函馆之前,我们起了个大早,前往JR 函馆站附近有名的早市食堂吃海鲜厚盖饭,也算是体验了一番正宗的函馆料理。
这一天的行程依然密集,路上一刻不停歇,同时伴随的,还有迷蒙的细雨,这是我们来到北海道遇见的第二场雨。我们搭乘北斗特急列车,在上午十时左右,抵达东室兰站,随后换乘室兰本线到达“母恋駅”,前往今日第一个目的地——地球岬。
雨水淅淅沥沥,这是北海道一个乡间小地方,因为到达地球岬的巴士车次少,等待耽误时间,步行因为下雨又不方便,于是在小站前我们招了一辆计程车上山。 地球岬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风景点,但却是室兰八景中的头牌,这一天的游人不多,同一批次的基本也是坐车和我们一起来的。山路盘旋而上却不显崎岖,不一会儿,夹杂着雨水的海风阵阵袭来,开始以拨动发梢的方式欢迎我们。地球岬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站在这里眺望海面,视野所及之处,大海全然没有任何物体遮挡,开阔程度让人眩晕。海平面与地平面的尽头,线条似乎变得圆润,有着微弱的倾斜角度,此时肉眼所见千真万确,因为地球本身就是圆的,这样博大又壮阔的场面验证了地球最原始的形态。
天空有些暗淡,却并不阴沉,灰蓝的海面没有骇人的惊涛拍岸的气势,只有轻微的海浪在柔和地涌动着,岸边的礁石上,时不时拍起白色的浪花。在瞭望台的下方,有一座白色灯塔,面对着如此宽阔的海平面,愈加显得突兀。秋天的大海有一种清峻冷冽之感,而雨滴打在身上,像在告诉我们这样的冷冽其实是很温柔的。
在瞭望台的高处,还有一座幸福之钟,它是为纪念地球岬建成25 周年而建的。在这幅未曾经历的画面里,我敲响了这座幸福之钟,希望无边的海洋与无际的天空能护佑我所爱的每一个人的幸福。
要下山时,才知“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道理,地球岬这儿别提巴士,连计程车的影子都不見。我们看到同行的其他游人在没带伞的情况下都步行下山,于是收拾行装,也在雨中漫步下来。我们母女俩向来喜欢享受步行的乐趣,尤其是我妈,撑着伞走在前面,在这么浪漫的境地,欢快得像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就连原本总嫌雨天麻烦的自己,也被这阵清爽的雨点打动,即便在斜风下淋湿了衣衫,也丝毫不在意。下坡的山路走得轻松,我们还不时被路边的不知名的花草吸引,为了一株野草是不是蒲公英这样的问题争论半天。
下了山后,道路两边出现了民宅,而街上依旧空空如也,就连大一点的城市都这样,更别提母恋这样的乡下小地方了。此时,倏忽间才发现,母恋不知何时已暴雨如注。若是平时,早该哭丧着脸了,但激扬的雨点反而是兴奋剂,并不妨碍我们慢悠悠散步的同时,欣赏着路两旁精巧的住宅与居民家花园里多彩多姿的植物。
行至母恋站,从我们身后追来一起去地球岬的一家四口,一路淋着雨跑到了车站。我心想,本来全身湿透应该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但从他们脸上流露的只有兴奋之情。那位戴着眼镜的父亲还向我们兴冲冲打了招呼,我寒暄道:“一路淋着下来,辛苦辛苦了。”那父亲摆摆手:“没事儿,嗨,这点小事儿而已。”母恋站小小的空间,因我们的到来一下子热络起来,不久那四口之家乘坐前往室兰的列车走了,反方向的我们继续在站内等待。此时,我不禁细细打量起这个充满沧桑感的小站——母恋駅。
站名中有个“恋”字,听着就让人感觉温暖。母恋站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虽小但有味道,无人检票,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售票点,正值下午两时,却不见售票员,兴许已经下班了。在站内对应售票口的另一隅,是个零售角,此时贩售员也正准备下班。听说上午十一点前,这里有著名的车站便当出售,是母恋站限定使用的北极贝肉制作的饭团,米饭夹杂着浓厚的北极贝味道,非常好吃,在日本车站便当评选大赛中得过奖。站内大厅中部,是一个模样经典的暖炉,也是北国车站的标配。想象冬天漫天飞雪,候车的乘客在此一起围炉取暖的画面,让人甚感温馨。视线朝上还能发现临近天花板的墙面,挂着很多海报和荣誉牌匾,才知母恋站已存在了82年有余,不禁对这个小型的木造驿站肃然起敬了。这时我发现一张海报,上面是母恋站铁道的实景,旁边配文:そう思った母恋駅です,ひさしぶりに母に連絡しよう。
母恋駅就是这样温暖地存在着,在游子心中,看到母恋站,便会想起许久不曾见面的母亲,那么就赶快与母亲联系吧。而我实在幸运,因为我的母亲就在我的身边,在大雨如注的时刻,聆听母恋站大厅外雨点的敲声,我凝视自己的母亲,心中漾起一阵幸福的涟漪。
安藤忠雄的頭大仏
年初时,听闻安藤忠雄在札幌市郊为了一尊佛(即頭大仏)而特别设计了加持性的建筑,于是遍览各类通稿之后,决心有机会去亲自拜访,因而此次北海道行程里是断然不会错过的。
头大佛很低调,在一众安藤神作中也不太扬名,正因如此,才应了本人一句:每到一处若存有安藤桑隐世大作,必将如影随形。
再度回到札幌后,在新的一天,我们启程拜访头大佛。乘坐札幌ST 南北线,抵达真驹内站,出站换乘巴士,行至“真驹内潼野霊圜前”。下车后,远远便可望见这尊“隐佛”的半个头部,然而令我们惊讶的是,在这处真驹内滝野陵园里,开阔起伏的原野与田地只显绿意,而游人寥寥(也多为日本人),可尽情独享一方清净天地。
真驹内滝野陵园是一座非常不像墓地的陵园,大概也因时代的发展,现代陵园的颜值也要求景观化和艺术化,更别提是在日本人的审美力掌控下了。安藤忠雄设计的頭大仏殿(Hill of the Buddha),是真驹内滝野陵园开园30周年的纪念之作,在2016年建造完毕后,小小争议不断,毕竟打破规则又主打“隐佛即显佛”的概念,对公众的理解能力构成了挑战。此前,这座13.5米高的佛像已经孤独地站立在田野达15年之久。为了将这里变成一个典雅安详的场地,安藤在佛像四周建起极富层次感的圆锥体景观山丘,并在山丘上种植了15万株薰衣草,从外边望过来,只能瞧见大佛的半个头部。
探望头大佛的最佳时间应是夏季,届时围绕着佛殿的空旷田地,都会种植上名副其实的北海道薰衣草,景色可以直接用“非人间”三字来形容。但我不后悔在秋天特别登门,四季皆有各自的运行之道,其中的奥义只能在这一刻领会。
秋季的陵园是一片空旷但不显萧瑟的自然情境,其中在大佛殿前还能望到一株绮丽无比的枫树,红色枫叶生辉,顾自随风摆动,这样的景观称得上是一种“玲珑稀奇的宏伟”。山丘的风景与佛头一起进入视野,构成一种来自日常生活的非日常自然仰望,这种瞬间温热的感受,也是一代建筑大师想要给予观者的惊喜和感动。春天萌动的新绿,夏天紫色的薰衣草,秋天渲染的红叶,以及冬寒时期的白雪漫天,都是陵园的自然美景与头大佛相映成辉的写照。 在殿前泉水池净身(即洗净双手)后,迎面出现一方水庭,这有结界的意思,水面清澈且笔直延伸,而水心迂回,代表日常和非日常之间的转换。之后步入一条135米长的隧道,天花板采用混凝土构成,褶皱似附带韵律并呈曲线状,冷静但恰如动态般延伸,在黑暗之中,脫胎于空间也归属于空间。慢慢穿过朦胧中的隧道,终于显佛,抬头仰望,清晰可见佛像的头部正处在澄澈而明丽的天光正中,自然光线与安详大佛一道组成这一刻的美好时光。
阿弥陀佛!
洞爷湖的物哀之美
洞爷湖是北海道三大胜景之一,位于道央西南,从札幌驾车2小时半可到达。洞爷湖是日本第三大火山口湖,是远古时期受巨型火山喷发后形成,四周围绕着昭和新山、有珠山、樽前山和羊蹄山。最初了解洞爷湖是在著名动漫《银魂》中,男主坂田银时佩戴的木剑,上面就有“洞爷湖”三字,或许这与洞爷湖本身没什么关系,但这个名字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中午,在札幌站北口钟之广场,我们坐上前往洞爷湖“The Lake View TOYA 乃之风度假村”的接驳大巴,一路朝南,先抵达北海道另一著名湖泊支笏湖,进入支笏洞爷国立公园后,大巴往西南方向行驶了约40分钟,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洞爷湖的美景。
我非常喜欢游览日本的自然湖泊,从最初在箱根地区芦之湖的惊鸿一瞥,到今夏在青森县感受十和田湖的极致静谧,再到此次造访有着奇特名字的洞爷湖,人类本性中对淡水的渴望,此时一下子就被湖泊带来的温柔所满足。
秋天的洞爷湖比想象中更加宁静,湖畔的景致能抚平人们心中的浮躁。坐在车上看洞爷湖,因岸边绰约树影的阻挡,湖面的水景时断时续。往远处眺望,巍峨的山峰依偎着明净的湖泊,湖面在天光照射下显出冷静的蓝青色。彼时岸边树梢的叶片并未全部变红,除了红叶,还有绿叶、金黄叶。在这样不断变幻的色彩里,洞爷湖的湖面像是巨幅的静态背景,而远山更显从容安详。
从下车迎宾到带领入住,整个过程,我们再度被日式好客礼仪所感动。精心挑选的这家温泉度假酒店,名字中出现的“Lake View”,寓意坐拥洞爷湖最棒的湖景,今日一见,丝毫不假。站在日式榻榻米起居区的客房窗口,隔着一面超大落地玻璃窗,外面是精致的洞爷湖风光。洞爷湖近在咫尺,清晰无阻,若是有一条鱼跃出水面,也能一览无遗。
暮色四合,我们前往餐厅用餐。乃之风酒店的大堂与餐厅都装有可观览湖光山色的玻璃幕墙,一整幕玻璃落地窗将外边的景色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日落时分的洞爷湖,可能是因为光线朦胧而导致能见度有限,但仍能感受到湖面上烟波浩渺的氛围。边享用日式晚餐,边观赏夕阳时分的洞爷湖面,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其实选择“The Lake View TOYA 乃之风”酒店,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在顶层的露天风吕看星星和泡温泉,又因从春季到秋季,在洞爷湖畔每晚都会举行烟花大会,如果能边看烟火边泡温泉,那么,我将对此感激不已。
洞爷湖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温泉之乡,也是北海道首屈一指的著名温泉胜地。洞爷湖温泉始于1917年,因火山爆发而促成,呈黄褐色的温泉可有效治疗多种神经和关节性症状,同时美肤效果也尤为瞩目。用完晚餐,与妈妈在阒寂无声的湖滨小道散了一会儿步,之后便急不可耐换上浴衣,赶在烟火大会开场前,来到酒店顶层的温泉浴场。露天风吕此时竟然四下无人,我原以为如此上佳的观赏地,应该有着不错人气才是。浓重的夜色遮盖了宽阔的湖面,漆黑的湖上,只有闪烁着霓虹灯的观光船,以及亮着指示灯的几叶小扁舟在移动,或许在为即将开始的花火表演做准备。
洞爷湖畔上演的花火大会久负盛名,原本只能在夏季观赏的烟花,在这里,春季与秋季同样可以享受,同样作为一处温泉圣地,也是非常罕见的。花火大会每晚持续30分钟,届时将有450发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交织出一片片转瞬即逝的梦幻般的风景。
洞爷湖黄褐色的温泉看似混沌,撩拨间却不见杂质,热汤里的中气随着身体的逐渐浸入而升腾至丹田,我感到一阵兴奋,似乎任督二脉霎时被打开。此时,地面一阵喧嚣,我从边沿探出头,原来大家都聚集到岸边等看花火了,留我们在此独享清静。
第一发花火显得特别委婉,或许是因为突然打破夜空的宁静,所以带着几分害羞。每个人对美丽的向往是天性使然,然而还未来得及将花火绽开的瞬间镌刻于脑,它便已消失得不见踪影。我们带着欣然又惆怅的矛盾心态,目不转睛地盯着夜空,花火已此起彼伏,尽情演绎着自我短暂的旅程。我不知如何去形容花火的美丽,总感觉它的绚丽太短暂,长不过一句感慨,长不过一次回眸,甚至长不过一个眨眼的瞬间,难道这一切都是虚妄吗?对于花火来说,时间是如何被定义的,有着怎样的精度?
我认知中的花火,最能体现日本文化中的“物哀”精髓。所谓“物哀”,即将万事万物放在心中品味,并且亲身践行,直至一一辨清此种情致的过程,无论这种情致是哀愁,是惋惜,是雀跃,还是静如止水。懂物,就是懂物之哀,虽很难用感性与理性去判断,却能透过赤诚之心与敏锐直觉来感受。提到“物哀”,往往会想起樱花,花期不过三五日而稍纵即逝的樱花,从开放到凋零的时间让人措手不及,犹如生命和青春的转眼即逝。那凋零一刻之美,或更胜于绽放瞬间,宛如落红随风归于大地,将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留与后人回味。而花火同樱花相比,却更残酷与尖锐,是洒在心头的一抹荧光,不待融合就已四散飘零,那显现在视网膜上的缤纷光亮,这一刻还来不及回味,下一刻已然终结,仿佛是一份单纯的见证生命之夺目的邀请,它究竟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呢?光亮之后依旧是黑夜,一切全然归于沉寂。我知道花火熄灭之后的去处——它们都沉落在洞爷湖的湖底,最终成为这片水域的一部分,以一种生生不息的形态,继续留存在这片美丽的天地中。
一夜安睡。早起,拉开窗帘,目睹朝阳下元气十足的洞爷湖,展现的是与昨日黄昏和晚间截然不同的容颜。用过早餐后,忍不住再次来到湖边散步,再次细细观赏这个一年四季都荡漾着澄澈湖水的日本最北端的不冻湖,散发着朝气的洞爷湖,还是有着超然于世的静谧之美。清晨能见度喜人,可以看见湖中主要岛屿,如中岛、观音岛、弁天岛、馒头岛,若是放眼湖之彼岸,还能惊喜地发现“富士山”赫然矗立,恍若穿越。这座形似富士的山峰,实则为高1898米的羊蹄山,坐落于洞爷湖湖畔,是一座复合型火山,也是北海道西南第一高峰。因羊蹄山周身一年四季白烟缥缈,因而若非一日中能见度最好的时刻,一般单凭肉眼都寻觅不到羊蹄山的踪影。羊蹄山山头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与富士山甚为相似,故被称“虾夷富士”,为洞爷湖增色不少。 酒店与洞爷湖之间,仅隔着一条沿岸的步行石径,开阔清爽,且非常适合走路和倚着栏杆发呆,我很喜欢这样的环境。望湖这事其实挺私密的,因为只想一个人独处,盯着湖面,什么也不做,什么都不想,或者想起了什么又立马忘记了,这是一种在“放空”与“想些什么”之间按照思绪随意切换的状态。因為整个视野里填充的都是宜人风光,所以因触景生情而想到的事情,都属于美好。若非时间匆忙,我与洞爷湖的神交,至少可以持续一整天,但总会有些遗憾的,留待下次弥补吧。
诗意盎然的六花亭
从洞爷湖返回札幌途中,我的兴致依然很高,我想我肯定是整车人中坚持到最后才瞌睡的那个人,周围倒下一片,而我仍睁大双眼。窗外有无边山景引我入胜,此刻手头怎能没有美馔作陪,于是,我从行李中取出一盒六花亭果子,从手指触到盒子那刻起,心中洋溢的幸福感越来越浓郁。
来北海道,最不能错过的去处之一,便是六花亭。
北海道拥有“日本粮仓”之美誉,那里的美食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已成经典,多年来驰名全日本甚至海外,诸如白色恋人、ROYCE' Chocolate、卡乐比薯条三兄弟等,每一种都是伴手礼花魁级的角色,但我还是独爱六花亭。
“甜品老字号”六花亭制果株式会社,成立于1933年,除了制造迷人又好吃的和果子与洋果子外,还运营着一组美术馆,包括中札内美术村、六花之森、龙眠庄等。虽以点心起家,但六花亭多年来肩负着宣扬北海道艺术文化之美的重任,这些文化设施,也共同印证了六花亭身为本土文化集大成者这一事实。能将食品制造与地道的艺术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我看来,这是六花亭最吸睛的一个特质,实在令人心悦诚服。
六花亭,不愧是能完美匹配其品质与颜值的好名字,读来俊秀文雅,有一种玲珑清新的古典意味。但六花亭的旧名更玄幻,叫“千秋草庵”,直到1977年才更名为“六花亭”。新名的典故来自我国西汉时期的著作《韩诗外传》中“草木之花多五出,独有雪花之六出”一句,六花指的就是雪花,而雪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六花亭以“六花”为名,就是雪花之意,“雪”与“花”彰显着北海道的四季风华。而别出心裁的是,“六花”同时也代表着六花亭食材的来源地(十胜地区)的六种山野花卉,简单的三个字,便将北海道的四季风光与历史文化韵味融为一体。
眼前这盒名为“六花撰”的果子,集六花亭多种精选点心于一身,包装精巧,花柄图案有着轻柔隽秀的线条,看起来分外美好。即便是这包装纸也不简单,由六花亭专门的花柄包装纸馆制作,一直沿用的是经典的深入人心的复古白底手绘水彩花草图案。这些花草的模样,经寥寥数笔便勾勒成型,全然显示清丽洒脱的形状,脱胎于色彩却不沉沦其中。该图案的来源也值得一提,它出自北海道著名山丘派画家坂本直行之手。坂本直行在1961年设计了这幅为人津津乐道的花草图,由六花亭一直沿用至今。而这片花草森林的原型,正是十胜带广地区的“六花の森”,该地还有坂本直行纪念馆,以专门展出其画作。
北海道的花季美景,幻化成坂本直行的画,或葳蕤,或欢快,或温婉,线条流畅活泼,色泽洁净清爽,似乎盯着盒子看,便能闻到一股花之清香。同样令人动容的,还有六花亭的格言:点心是大地的恩惠。
犹豫良久,才轻轻拆开包装,既然舍不得拆,那么舍不得下口也是自然而然的。六花亭的点心果子怕是蕴藏着无边的能量,精巧的外包装下,里面暗藏着一个奇妙的味觉小宇宙,只消一口,就能感受北海道的清甜滋味,是恰如其分的“金玉其外、金玉其中”。以最高素材做出扎实口感,即便仅仅是点心的单个包装与本体的实际容颜,就足够称得上风光旖旎。就在这样又思忖又缱绻的过程中,一盒果子已然下肚。
北海道大学的梦幻色
日本有“四大俗”:春之樱花、夏之花火大会、秋之红叶、冬之雪(这里尤指北海道的雪),四季携带的礼物总是分外显眼,这样的奢侈,才称得上千金难买。秋季的红叶之于日本,意义非同寻常。日本人观赏红叶自古有之,赏枫也有专门的词藻对应,称作“红叶狩”,是日本传统的郊游节目。在旅程的最后两日,我们依旧围绕札幌,纵情饱览了一番饕餮盛宴般的美景。
全日本的红叶季自北海道开始,在北海道大雪山公园出发后,每日以27 公里的速度,一路南下,约50天到达九州,到那时,日本列岛将全被枫红染透。
10月上旬的北海道,并未完全“红透”,但此时是自然风味最浓郁的时候,因为除了红叶,还有其它四季常驻色彩与过渡期色彩交相辉映,共同铺陈着最烂漫最优美的视觉图画。这是全然没有人为干预的色彩,造物主仅凭一己之力挥洒出值得世人惊异与赞叹的画面,也只有这与世无争的风光,能疗愈在世俗中浸染已久的心脏。
不仅仅在札幌,放眼整个北海道,自然环境的纯熟程度都堪称极致,这得益于完善的保护和管理体制。每年有无数的旅行者选择北海道以消度春秋冬夏,无论是在城中漫步时无意中瞥见静默屹立在红叶疏影中的札幌电视塔,还是踏行在札幌艺术之森公园,人们都感慨于大自然赐予的优美环境。即便是在开放的北海道议会花园中,那池子里悠闲漂浮的鸭子,也能吸引我们的全部目光。自城区向郊野延伸的郁郁丛林,代表自然对人间的感召,也代表人间潜移默化融入自然的赤诚。北风无意也无心吹落枫叶,这里所有的景致,是一种地道又纯粹的“浑然天成”。
北海道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位于札幌的北海道大学。低调的“北大”是日本著名的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也是代表着日本最高学术水平的顶尖国立大学“旧帝一工神”之一,但对于初次见面的我们来说,北海道大学园林级的风景便足够秒杀一切了。经过低矮但尤显精致的南门,大学内部辽阔的风景便映现于眼前。校园里不乏游人,是闲庭信步的市民,还是若有所思或匆匆而过的大学生,非常容易辨别。
“北大”的绿化程度很高,道路两旁皆是宽阔草地与树林,中央草地里贯穿着一条溪流沟壑,正门附近也有一条小河,时常有三五野鸭结伴而过。平常的日子,会有不少人倚靠着大树,专注阅读手中的书;也有市民带着小孩前来玩耍,孩子们跑啊跳啊,就连嬉闹也是十分安静,不惊扰到他人。校园里还有一个独特风景——乌鸦,我在东京见过不怕人且招摇过市的乌鸦,但在北海道,乌鸦似乎与人保持一定距离,从大声鸣叫中就能感知它们的高傲。
在北海道大学漫步,似乎能够暂时忘却时间的存在,在这样的季节里,抬头便是铺天盖地的枝叶,那参差不齐的颜色犹如造物主变幻的魔术,鲜红的、暗红的、金色的、橙黄的、紫色的、青绿的……各种色彩都能尽收眼底,仿佛是万千植物本身所蕴含的不同性格的展露,能让我心甘情愿沉沦其中,且沉醉不复醒。
渐渐走到了“北大”最负盛名的银杏大道,这里可以享受色彩更为纯粹的视觉体验,也是我见过的拥有最高纯度的金黄色了。秋天是欣赏银杏的最佳时节,走在这如梦般的浪漫场景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让我顿时产生了一种卑微渺小之感。
秋风起,金叶落,落叶在空中旋转和飘浮,显得无比温柔和缠绵。我抬起头,目光穿过金色的世界,抵达蔚蓝的天宇。我只希望这一刻时间能够凝固,与这非人间的色彩久久对峙,直到天荒地老。
银杏正当时,有许多老太太来“北大”捡地上的银杏果,银杏果绝对是宝贝,有着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看到她们如此专注而卖力地做着这件事,我们心生感动,也随手帮她们捡起几颗银杏果,递与她们,她们慈祥的脸容瞬间笑靥如花。